《第11课《答谢中书书》文本解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答谢中书书》文本解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双减课堂】清丽的山水画,流动的山水诗答谢中书书文本解读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里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何止是陶渊明和谢灵运痴迷于山水,陶弘景也是其中一位。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仕齐时,拜为宣都王侍读,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茅山华阳洞。梁武帝礼聘不出,但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讨。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世人多以道教思想家和医学家的眼光来敬仰他,却忽视了陶弘景在山水文学上方面的造诣和对山水风
2、光的感悟。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是一篇以独特的审美情怀领略自然之美,令人耳目一新的美文。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便是当中的名篇之一,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称双壁。本文是作者寄给谢中书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谢中书即谢征,东晋著名山水诗人,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自他开始“中国文人开始了寄情山水的审美之旅”。答谢中书书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却集江南之美于其中,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此文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
3、水小品佳作。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饱含感情的笔触和蒙太奇式的分镜头手法描绘了自然景物,从而形成了文章的多重美,激起读者审美的兴致。结构缜密之美本文结构缜密,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序井然,脉络贯通。文章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作者用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察“清流见底”,寥寥八字,就写出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彩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接着写“晓”与“夕”这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
4、命的气息。最后,以感叹句总结收束全文。“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原指人的七情六欲。文中的欲界,指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作者正是看到这些欲望对人心灵的损害,才决定远离权力,仅以旁观者的姿态来指导政治,而绝不参与。他将此地山水比作人间天堂,应该是最大的赞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遗憾的是,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有自豪之感,期盼与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这样,首尾呼应,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使文章主体部分更加鲜明、突出。色彩配合之美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两岸石壁,五色生辉”,则是一个特写
5、镜头,看!浮光跃金,嶙峋的怪石在阳光的照耀下显现出青、赤、白、黑、黄五种奇异的色彩,五色争辉,绚丽耀眼。“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展现的是自然清新之美。青翠的竹林,一年四季,放眼望去,一派翠绿,这是大自然永恒的颜色-绿色。如果说“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展现的是阳光下岩石纹理色泽的变化之美,那么,“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展现的恰恰是山林四季长青的永恒之美。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且倒影入清流,景象则更为绚丽动人,美不胜收。语言凝练之美这篇小品文带有骈文的特点,语言凝练,文字明朗,毫不雕琢,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可谓是:字字紧要,字字珠玑。“颓”,表现
6、了夕阳快要下坠的状态,更微妙地描摹了大地即将遁入黑暗的情势;“乱”,“此起彼伏”的意思。巧妙地从听觉角度,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拂晓时分,禽鸟声交错起伏、悦耳动听、生机勃勃,使人神往、心醉的美好境界;“竞”,“争相、争着”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鱼儿争相跃出水面的生机盎然、欢腾热闹、趣味无穷的美好景象。本文以四言句为主,很是整齐,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山水相映之美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山水相伴相映,则神采焕然,情味盎然。“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运用了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仰视俯察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峻峭,水的明丽。山水相依为伴,既有山的稳重,
7、又有水的灵动,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美意无限。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清晨,白雾缭绕不绝,像是柔曼的轻纱,亲吻着天空,最后似烟似缕,不见雾纱,旭日东升,晓雾散尽,山林中走兽飞禽喧闹了起来,灵猿丽鸟啼鸣之声此起彼伏。傍晚,夕阳的余晖铺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溪流宛如一条金丝带,水面上闪烁着点点金光,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也竞相跳出水面,仿佛在欣赏这奇丽的美景。作者观察极细,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种角度,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使大自然景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为画面增添了
8、灵动感。动静相衬之美本文在动静搭配与变幻方面极具匠心。一是山水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这些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生动画卷。“清丽的山水画,流动的山水诗”。作者用诗一样精炼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片美不胜收的大好风光,这里山水优美,诗中有画,犹如一部“风景这边独好”的山川名胜记录片;这里无处不在的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表达了作者酷爱自然、长伴林泉的志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