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八县(市、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02924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八县(市、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八县(市、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八县(市、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福建省八县(市、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福建省八县(市、区)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歼-15从空中俯冲急下,瞬间降速至0,稳稳停在航母“辽宁舰”上一一2012年11月24日,中 国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训练,圆了几代航空人让战机从陆地跨向海洋的梦想。一天之后, 辽宁舰返航。罗阳,这位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飞公司董事长,突发心梗,以身殉 职。他出生于军人家庭,长在部队大院。“报国”,“忠诚”,“奉献”,他早早融入这样的文化。1978 年高考,他本可以报考名气更大的院校,但最终在志愿栏里填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名字。1982年,罗阳毕业分配到中航工业沈阳所第九设计室。赶上

2、歼-8II研制,他钻到地下室里,一干 就是好几个月。设计出图后,要到沈飞跟产。那时没有汽车,自行车也凑不齐,他和同事们每天 早晨列队跑步十几里路到沈飞。他对原沈阳所所长刘春义说,“我真幸运,刚来就能参与这么重 要的任务。”干航空,最怕的不是辛苦,不是清贫,是没事干。航空工业曾有过近1。年的低谷期,几年等不来 一个新型号,没有几项新任务。罗阳工作的沈阳所,77、78级的大学毕业生流失了 2/3还多。有 人劝他跳槽,他则回到北航攻读硕士学位,继续充电。那几年,他常和大学同学,现任沈飞副总 经理祁建新互相打气,“一个国家经济强大了,必须有强大的国防来保卫经济发展的成果,咱们 肯定会有用武之地。”20

3、02年,他调至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个重点型号同时研制,他一天比一天忙。 刘春义住在他家后排楼上,看到他回家越来越晚,问他是不是把自己逼得太狠、压力太大。他说, “研制新装备乐趣无穷,任务再多也开心。”2012年11月18日早上8时许,罗阳上辽宁舰。他把行李扔到床上,坐都没坐一下,转身便上了 塔台。同事劝他:“别着急,反正白天黑夜都在舰上,慢慢看。”他摇头:“我上舰晚,不了解 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抓紧。”舰上7天,每个深夜,罗阳房间里的灯都要到近凌晨3时才熄。舰载机降落,外人看到的是雄健 的身影,航母上的人所感受到的,则是巨大的震动和难以忍受的轰鸣。测试人员以外的人,通常 会选择站

4、在一个声音相对小的地方,但罗阳不是。他总想离得近些再近些,零距离观测舰载机着 舰的落点和状况。谁也不知道,他的心脏一次次承受着怎样的冲击。从接到舰载机任务那天起, 他一直奋战在研制现场、试验一线。工作节奏最初是“711”,每周干7天,每天干11个小时; 在最后冲刺的1个月,他也冲到极限,变成“720”,几乎每天工作达到20个小时。11月25日,圆满完成舰载机试飞任务的辽宁舰回航,连续工作7日的罗阳却因突发心脏病,不幸 病逝,终年51岁。(摘编自白天亮、何勇、辛阳中国梦报国魂一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材料二:答案和解析15.【答案】B、D、D、【解析】(1) A.“又有他人评价”分析错误。原文无“

5、他人评价”。C.”应该属于新闻特写”说法错误,材料一应该属于“通讯”。D. “早上8时许”是罗阳上舰的时间,这一时间在材料一中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不能流露出作 者的情感态度。故选B。(2) D. “向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致敬”表述不够全面,还有对革命英雄主义的继承和 发扬的倡议。故选D。(3) A.从颁奖词“诵君子清芬”可知,这是给顾诵芬的。B.从“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可知, 该颁奖词应是颁给科学家的。这是给杨振宁的。C.从“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他们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可知,该颁奖词是给“航天追梦 人”的。D.从“多希望你只是

6、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 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可以看出,这写出了人物去世的突然,而且他的工作与战机有关,这 符合罗阳的事迹。故选D。(4)从材料一第二段“报国,忠诚,奉献,他早早融入这样的文化。1978年高考, 他本可以报考名气更大的院校,但最终在志愿栏里填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名字”,材料二第二 段“设计制造飞机,一手托举着国家的巨额财产,一手还要托举着飞行员的生命,制造大国重器 容不得半点马虎”可以看出,无论是当初对自己大学学校的选择,还是后来对设计制造飞机工作 的认真,都体现出罗阳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从材料一第七段“工作节奏最初是711,每周

7、干7天,每天干11个小时;在最后冲刺的1个 月,他也冲到极限,变成720,几乎每天工作达到20个小时”,材料二第二段“罗阳一年365 天里有300天在出差”等内容可以看出,罗阳夜以继日的工作,将身心全部铺在工作上,体现出 大公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从材料一第三段“赶上歼-811研制,他钻到地下室里,一干就是好几个月”,第五段“数个重点 型号同时研制,他一天比一天忙”,第七段“舰上7天,每个深夜,罗阳房间里的灯都要到近凌 晨3时才熄等内容可以看出,罗阳具有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从“那时没有汽车,自行车也凑不齐,他和同事们每天早晨列队跑步十几里路到沈飞”等内容可 以看出,罗阳没有在艰苦的工作条件面前低

8、头退缩,而是勇敢面对,克服困难。这体现了他强烈 的责任意识。(5)文章选取了每天早晨列队跑步十几里路到沈飞、数个重点型号同时研制、上辽宁舰之后不 顾休息直接上了塔台等典型而具体的材料,显示出罗阳坚定的理想信念,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等 优秀品质。文章以丰富的语言描写,例如“我真幸运,刚来就能参与这么重要的任务”“一个国家经济强 大了,必须有强大的国防来保卫经济发展的成果,咱们肯定会有用武之地” “研制新装备乐趣无 穷,任务再多也开心” “我上舰晚,不了解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抓紧”等塑造了罗阳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人物行为方面,例如他本可以报考名气更大 的院校,但

9、最终在志愿栏里填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名字;航空工业低谷期,有人劝他跳槽,他 则回到北航攻读硕士学位,继续充电;舰载机降落,测试人员以外的人通常会选择站在一个声音 相对小的地方,但罗阳却总是离得近些再近些,零距离观测舰载机着舰的落点和状况等,罗阳的 这些行为,体现出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精神。全文以记叙为主,适当地穿插了抒情(“中国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训练,圆了几代航 空人让战机从陆地跨向海洋的梦想”)、议论(“干航空,最怕的不是辛苦,不是清贫,是没事 干”),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文章以时间为线索(“1978年” “1982年”002年” “20

10、12年”),将新闻材料精心串联 起来,不同的材料凸显不同的精神,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卓越贡献”这样一个核心主题。答案:(1) B(2) D(3) D(4)坚定的理想信念。罗阳在读书期间就树立了 “报国”“忠诚”“奉献”的远大志向,甚至 在报考大学志愿时毅然选择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罗阳一年365天里有300天在出差”;在舰上每天都要工作到近凌晨 3时才休息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罗阳调至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同时研制多个重要型号时, 表示“研制新装备乐趣无穷,任务再多也开心”。强烈的责任意识。作为父亲的罗阳曾对女儿罗靓说过:“设计制造飞机,一手托举着国家的

11、巨 额财产,一手还要托举着飞行员的生命,制造大国重器容不得半点马虎”。(5)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格。通过言行再现人物风范。记叙、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以时间为线索结构全文。(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 辨析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推断。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 进而辨析选项正误。(3)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颁奖词的辨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 原文观点进行辨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人物品质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筛选人物相关描述,继而具体 分析。(5)本题考

12、查学生对原文描写方法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筛选原文内容, 进而具体分析。信息判断类题目的方法:材料与选项对照法,把阅读材料与选项进行一一对照,判断它们的正误。材料整合处理法,对所列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印证选择或判断的正误。关注细节法,关注材料中的细节,进行比较鉴别,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部分。69 .【答案】B、B、【解析】(1) B.第二次描写蜡烛为木精灵的回忆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故选B。(2) B.这篇小说是以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展开叙事。故选B。(3) “木精灵”的出现为文章增添了浪漫色彩,增强了小说的魔幻效果,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木精灵”具有象征意义,它可以象征流浪者,客观

13、真实地表现了失去家园漂泊异乡之人的感受; 可以象征家园,带来的是家园的气息,引出“我”对家园的美好记忆,增强抒情效果,增加文章 的感染力;可以象征“我”,是自己经历和心灵的真实投射,同时可以突出“我”流浪他乡的孤 寂,能强化主题。(4)本文虽为魔幻作品,但是细节刻画真实。如描写流亡的木精灵“弯腰弓背,灰衣上披着星 夜的霜尘”;描写它的外貌“衣襟错了位”“根本没有帽子的样儿”等,真实地写出失去家园的 木精灵的狼狈;而“轻飘飘、冷冰冰的手”等细节描写则写出木精灵被迫离开家园,四处流浪的 心理上的痛楚。本文虽为魔幻作品,但是故事情节很真实,描写的环境也很真实。如:木精灵讲述自己被迫离 开家园,讲述俄

14、罗斯森林遭到破坏的故事,描写木精灵来与“我”道别的情节,都真实可感。文 中“这哪里还是松树林呀,只是一摊蓝瓦瓦的煤渣” “穿过不同的树林,却找不到安宁,要么是 死寂,荒凉,了无生趣,令人窒息”描写森林环境的句子同样让读者有身临其培之咸。本文虽为魔幻作品,但是内容真实。文中木精灵讲述俄罗斯森林由美丽变为荒凉,描写叙述木 精灵在森林中逃亡的过程,描写森林中“如今全被砍光了”“白桦树僻里啪啦地倒下”,这些内 容在现实生活中都曾经发生过。木文虽为魔幻作品,但是情感真实。作者没有直接抒发乡愁,却借木精灵这一魔幻的形象来抒 发家园遭到破坏,被迫流亡的孤独、失落、痛苦,从而表达“乡愁”这一主题。答案:(1)

15、 B(2) B(3)给读者呈现一个魔幻人物,奠定了全文的魔幻基调。使用象征手法,以“木精灵”象征 被迫离开家乡的流浪者永恒的乡愁。(4)人物魔幻,环境真实。写墨水瓶投下的影子、远处屋里时钟打点、门把手的转动,蜡烛斜 一下烛光,主人公拍拍一只破旧的扶手椅的椅背、蜡烛淹没在烛泪中等环境细节时,作者始终把 周围环境刻画得具体而真实可感。情节魔幻,依据现实。木精灵讲述的故事具有强烈的画面感, 形象具体,有现实依据。木精灵讲述森林逃亡的过程,白桦树倒下,松树林不见了,只有煤渣, 当年的美丽的俄罗斯在记忆中,这些都有生活原型。题材魔幻,主旨现实。故事通过与魔幻角 色“木精灵”的交流来抒发现实中家园遭到破坏

16、,被迫流亡者的无奈、悲伤,以及对过往美好家 园的深切怀念。(1)本题考查对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章相关内容,把握其主题,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 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标题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分析“木精灵”这个形象的象征 意义,然后分析该形象在情节结构、形象塑造、主题表现等方面的作用,言之成理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风

17、格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从“魔幻”中分析故事的现实感和 真实感,可以从小说的情节、内容、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 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 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 理和人文精神。1014.【答案】B、D、C、【解析】(1)划线句的意思是:好比这里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凶暴、强横,不成器,所以他父亲 鞭打他。邻居家的父亲,也举起木棒击打他,说:“我打他,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这难道 还不荒谬吗!结合

18、上下文看,在本句中“故”是表原因的连词,是需要放在句子的开头的,表示“其子强梁不材”是“其父笞之”的原因,所以“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这句话的正确停顿 是“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由此可以排除C、D; “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 一句中“也” 是表停顿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这个时候“也”是放在“顺”的前面且与之断开,由此可以排 除 A、Co 故选:Bo(2) D. “中国语言十分丰富,豕本意是猪,在古代还用豚来表示大猪,彘来表示 小猪”表述错误。孟子梁惠王上中有“鸡豚狗彘之畜” 一句,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豚”与“彘” 意思不同,说文解字说:“豚,小豕也。”可以得出豚指的是“小猪”。故选:Do(

19、3) C. “文中墨子将诸侯互相攻伐的行为和平民互相争斗的行为进行对比,主要是为了说服鲁 阳文君不要像平民一样目光短浅,施行不义的战争”表述错误。第二段中诸侯“攻其邻国,杀其 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和“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 之间是类比说理,不是对比。故选:Co(4)“以为”,认为;“铭”,铭刻、雕刻;“莫”,无定代词,没有人。译文:(他们)认 为把它铭刻在钟、鼎上,可以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 ”“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史工虚饰,浮夸。译文: 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5)结合“

20、郑人三世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分析可知,郑国人数代残 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结合“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 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分析可知,鲁阳文君再攻打郑国就有悖常理。结合“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 则谓之黑”分析可知,窃取一个国家一个都城是不义的行为。答案:(1) B(2) D(3) C(4)(他们)认为把它铭刻在钟、鼎上,可以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 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5)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

21、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上天已经惩罚了郑国,鲁阳文君再攻 打郑国就有悖常理;窃取一个国家一个都城是不义的行为。参考译文:鲁阳文君将要攻打郑国,墨子听到了就阻止他,对鲁阳文君说:“现在让鲁四境之内的大都 攻打,小都,地位高的大夫攻打地位低的大夫,杀害人民,掠取牛、马、狗、猪、布、帛、米、粟、 货、财,那怎么办? ”鲁阳文君说:“鲁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现在大都攻打小都,地位高的 大夫攻打地位低的大夫,掠夺他们的货、财,那么我将重重惩罚攻打的人。”墨子说:“上天兼 有天下,也就象您具有鲁四境之内一样。现在您发动军队攻打郑国,上天的诛伐难道就不会到来 吗? ”鲁阳文君说:“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

22、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了上天的意志。郑国 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降给他们惩罚,使三年不顺利。我将要帮助上天加以诛伐。”墨子 说:“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使它三年不顺利,上天的诛伐已经够了! 现在您又举兵将要攻打郑国,说: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上天的意志。好比这里有一个人,他 的儿子凶暴、强横,不成器,所以他父亲鞭打他。邻居家的父亲,也举起木棒击打他,说:我 打他,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这难道还不荒谬吗!”墨子对鲁阳文君说:“进攻邻国,杀害它的人民,掠取它的牛、马、粟、米、货、财,把这 些事书写在竹、帛上,(他们)认为把它镂刻在金、石上,铭刻在钟、鼎上,可以传给后世子孙, 说:

23、(战果)没有人比我多!现在下贱的人,也进攻他的邻家,杀害邻家的人口,掠取邻家 的狗、猪、食、粮、衣服、被子,也书写在竹、帛上,铭刻在席子、食器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难道可以吗? ”鲁阳文君说:“对。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 人所说的可以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墨子对鲁阳文君说:“世俗的君子,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现在这里有一个人,假如偷了 人家的一只狗一只猪,就被称作不仁;如果窃取了一个国家一个都城,就被称作义。这就如同看 一小点白说是白,看一大片白则说是黑。因此,世俗的君子只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的情况,如 同这句话所讲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

24、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 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 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 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 题。(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文言词语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推 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词语,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25、(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耍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 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 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册, 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 的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 最终概括

26、出答案。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 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 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 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

27、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 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516.【答案】D、【解析】(1) D.颈联“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写诗人故人朋友音书断绝,他的一家 人处在长久忍饥挨饿情况中,现实生活中处境十分窘迫。由此可推,尾联中的“欲填沟壑”是为 了顺接上句的思想情感,意为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并非是因为自己年迈体衰,行将就 木。故选D。(2)结合“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杜甫的狂是一种“疏放”的洒脱。虽然自己生 活艰辛,却仍然欣赏生活中的翠竹轻摇,雨润荷花,始终用一种倔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磨难; 李白将进酒中的“狂”是一种自信的豪放。一方面认为“天

28、生我材必有用,对自己充满自 信;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但愿长醉不愿醒”的随心所欲的狂放不羁。答案:(1) D(2)杜甫的狂是一种“疏放”的洒脱。虽然自己生活艰辛,却仍然欣赏生活中的翠竹轻摇,雨 润荷花,始终用一种倔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磨难;李白的狂是一种自信的豪放。一方面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对自己充满自信;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但愿长醉不愿醒”的随心所欲的狂放不羁。译文: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和风轻 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 变脸,早与我断的来

29、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 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1)本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单,几乎涵 盖了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 说和艺术效果不对,语言的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诗歌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 一定联系的文章诗歌,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 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

30、的。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 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 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7【答案】【小题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题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小题3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小题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小题5】十年生死两茫茫【解析】故答案为:(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重点字:施)(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重点字:矜)(3)此时相望不

31、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重点字:逐)(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重点字:壹)(5)十年生死两茫茫(重点字:茫)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因此平时 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切不可死记硬背。老子名句辑录:L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2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3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 为而成。4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5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

32、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820.【答案】略、略、与时俱进【解析】(1)第一空,与时俱进:与时间一起前进。指不断进取,永不停滞。文中是强调非遗文 化的保护和传承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可以用“与时俱进”。第二空,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从后文“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喜爱”可知, 此处要表达的是非遗文化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在百姓中很受欢迎,修饰“方式” 一词,可以用“喜 闻乐见”。第三空,足不出户:意思是脚不跨出家门,形容不与外界接触。从前文“各类非遗短视频主题直 播、话题讨论等活动也同步进行”可知,新的传播方式让人们不必到现场就可欣赏到非遗文化的 表演,强调如今人们不必与外界接触就

33、可欣赏到非遗表演。可以用“足不出户”。第四空,琳琅满目:比喻面前美好的东西很多。文中是强调非遗商品种类的丰富,可以用“琳琅 满目”。(2)画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搭配不当。“展现”与“美学”搭配不当,应是“展现”“特征”,“美学”作“特征”的定语, 故应在“美学”后加上“特征” 一词。句式杂糅。“它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句式杂糅,可以改为“它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 切入点”或“它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切入”。故正确表述为:它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舞剧的形式展现了宋代的美学特征。或: 它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切入,通过舞剧的形式展现了宋代的美学特征。(3) A.表示特殊含义。B.表不特定

34、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特殊含义。故选B。答案:(1)与时俱进喜闻乐见足不出户琳琅满目(2)它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舞剧的形式展现了宋代的美学特征。(3) B(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语境进行填写。(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分析语句病因,进而具体修改。(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特点,结合语境分 析。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 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 试

35、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改正语段中的病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 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21 .【答案】A【解析】“你文章中的这几句话显然不合逻辑”,“逻辑”指的是语言运用方面的逻辑规则。“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儿逻辑”,“逻辑”指的是逻辑学。“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是社会发展的逻辑”,“逻辑”指的是社会生活方面的逻辑规律。“任何脱离现实生活逻辑的文

36、学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逻辑”指的是社会生活方面的逻 辑规律。含义相同。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词语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明确词语的含义及用法,再结合选项比 对判断。辨析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理解分析。22 .【答案】A【解析】例题:音符是乐谱的组成部分,五线谱是乐谱,即第一词与第二词为组成关系,第三词 与第二词为包含关系。A.笔画是汉字的组成部分,金文是汉字,故与题干关系一致。B.树木是森林的组成部分,自然不是森林,森林是自然的一部分,第二词与第三词关系与题干关 系不一致。C.稻谷是稻穗的一部分,香米不是稻谷,它是稻谷经过简单加工的成品,关系不一致。D.卫星和星云都是宇宙的组成

37、部分,关系不一致。今年是罗阳去世的十周年,罗阳去世的时候,女儿罗靓只有21岁,10年后罗靓接过了父亲罗阳 的接力棒,成为一名航空业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份职业选择,她曾说:“我觉得能为航空事业 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就是和父亲站在统一战线上。”在罗靓的印象里,父亲罗阳一年365天里有300天在出差,忙工作。罗靓晚上放学回家了,父亲 还没有回来。虽然她当时年纪还小,对父亲的事业并不是很了解,但她一直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设计制造飞机,一手托举着国家的巨额财产,一手还要托举着飞行员的生命,制造大国重器容 不得半点马虎。”(摘编自“共青团中央”微信平台十年后,女儿接过父亲的接力棒)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

38、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在塑造罗阳形象时注重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既有对主人公的言行描写,又有他人评 价,与他人对比等多处侧面描写。B.材料一以歼-15稳稳停在航母“辽宁舰”这样的庄严场景开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暗含着 对罗阳的卓越功绩的赞许。C.材料一内容丰富,材料选取真实,表达上具有文学性,根据新闻体裁上的不同特点进行判 断,应该属于新闻特写。D.“近10年”“流失了 2/3还多” “早上8时许”,数字的使用既增加了真实性,又在平静 的叙述中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态度。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首尾两段相互照应,使表达更加严谨,文章结构更加完整,感情更加热烈,主题更

39、加突出。B.材料二讲述罗阳女儿接过了父亲接力棒,突出了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精神代代传承,生生 不息的主题。C.人们形容罗阳“是在以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材料一关于舰载机任务的记述正是这一评 价的缩影。D.两则材料新闻事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是向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致 敬。3.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 度精神史诗”。请根据材料分析感动中国给罗阳的颁奖词是A.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 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 来。B.像静水深

40、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鹫,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C.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 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间关系的分析能力。解答时,先明确例题和选项中词语间的关系,再进行选 择判断。解答此类题,要明确前后词语间的关系,再结合选项比对排除。23 .【答案】B【解析】A.阅读纸质书籍与数字阅读各有优点,不能断定“阅读纸质书籍优越于数字阅读”,A 排除。B.新型阅读方式提高了阅读效率,也往往让原作的营养白白流失,这说明新型阅读方式需要慎重 地对待,符合矛盾律要求,B正确。C.

41、“让读书变得更加便捷、自由”若真,“自由、便捷属于新型阅读方式”若真,则该观点在“更 加便捷、自由”与“自由、便捷”中骑墙,C排除。D.材料不能得出碎片化阅读是否缺乏深入思考的结论,D排除。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解答时,要了解语段信息及逻辑规律,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逻辑基本规律是正确思维的根本假定,也是理性的交流的必要条件。主要的逻辑基本规律有四条: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24 .【答案】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2020年将至,本是新春辞旧,阖家欢乐之时,一场浩劫却席卷了中国乃至全球。桀桀病虐猖狂肆谑,惊起山河表里万般涟漪。然而,我们也见证着世间所有的感动,感受着人们之

42、间 深厚的情意,享受着他人无私的恩惠。这必将是一个特别的春天,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春天,是一 个温暖人心的春天。当武汉面临物资匮乏,口罩、防护服、病床、医护人员严重紧缺的困境,当这座奄奄 一息的城市已几近崩溃,希望却在城市上空冉冉升起。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英勇奔赴前线, 来到武汉支援。举国上下,“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捐款捐物,互相打气。而为武汉送去 薪火的,不只有手足相亲的中国人,还有其他国家。日本为中国捐赠了 100万只口罩、10万套防 护服,附着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更让无数中国人泪目。伊朗倾全国之力紧急筹备100万 只口罩捐给中国。韩国则向中国捐赠500美元的物资。俄罗斯更是直接

43、开着飞机扔下183立方米 的物资就一声不吭地跑了,可以说是非常硬核了。疫情发展至今日,中国情况已大有好转,而那些曾帮助过我们的国家却被卷入这场战 役之中,日本和韩国全国上下已笼罩着恐慌气氛。而经济低迷的伊朗国力弱,物资紧缺,医疗水 平低,已经被病毒折磨得手足无措。于是中国出马了。25万只口罩,5000套核酸检测试剂盒、红 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连人带物一同捐给伊朗。而“国宝”钟南山更是出征疫情严重的意大利。 中国物资、中国技术、中国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世界。而日本当地的华人则开始为路上的行人 免费发放口罩,箱子上写着:来自武汉的感恩。当我们面对着“100万只” “10万套” “500万美元”这些昂

44、大的数字,感受到的却是无价 的善良。爱是无价的,善良是免费的。中国从来都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国家。如果说日本、韩国、俄罗斯的慷慨不过是他们强大经济实力下的一点心意,那么我们 的“贫困兄弟”巴基斯坦则是倾其所有支援我们。中国对此更是感激不尽。这就好像是一个人有 100元钱给你10元,而另一个人只有10元却给你9元,谁会更让你感动呢?我有幸生在一个这样伟大的国家,一个懂得感恩的国家。尚且不论他国援助的目的何 在,只要曾帮助过我们,中国就永远铭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想法已经根植于中国人 的脑海中,根植于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中。你曾帮过我,那么你有难我一定尽全力帮你,只要我 有,就都给你。这无不给予

45、我恒久的感动,一份在灾难面前支撑起所有人的温暖。温柔的国家,孕育出温柔的人民。中国人民感动于医者焚膏继唇的付出;感动于党员 干部日复一日的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感动于平民百姓捐物捐力捐钱的万众一心。“国家曾经帮 过我,国家有难,我一定要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位捐出他毕生积蓄的老人如是说。而远离“战 场”的我们一一广大青年学子,又无一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怀。我们感动于国家“停课不停学” 的对教育的重视,“即使在这样危急的时候,也要让娃娃们有书读。”我们感动于学校为了防疫 进行的无数繁杂的防护措施,感动于老师们每天都不会“迟到”的健康调查和千叮万嘱。社会各 界的赴汤蹈火和殷切关心才给了我们一个安宁的环境

46、去实现人生理想。他们仿佛是一堵墙,一堵 密不透风的墙,矗立在在我们面前。外面是硝烟弥漫,兵荒马乱,里面则是绿意盎然,阳光普照。因为感动,所以感恩。感恩这个温柔的国家,感恩这个温柔国家的温柔的人民。零零 后从来不是什么温室花朵,更不是不懂感恩的“黑心棉”,我们汲取着那来之不易的阳光雨露, 待到我们枝叶繁盛,坚不可摧,我们会用绿叶密枝去保护那堵曾经保护过我们的墙,为它遮风挡 雨。没有善良,就没有伟大。爱之所存,希望之所存也。“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主要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四不”是孔子“克己复礼”主张的具体行动,不看、不听,就是要克制自己,

47、不被当 时礼崩乐坏的现实同化;不说、不做,就是要用礼的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礼 仪是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可以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助力。在交往中要理性思考,加强自身道德建 设,在日常中约束自身,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材料二:荀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没有礼义就不能生存,做事情不讲礼义,事情就办不成,国家 没有礼义就不能安宁”,从个人、为事、国家三个层面谈礼在生活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相较于材料一,材料二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谈礼对于个体的影响,侧重于在广度上铺开,在个人生 活和对国家影响的方方面面来谈礼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学生在思维上要梯度渐进,从个人过渡到 国家,合理运用“整体和局部”、

48、“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分析“个人”和“国家的关系,以及“礼”对个人和国家的作用和影响。材料三:当循礼之人由个体汇聚为族群,形成国家这个整体后,私人之“礼”就转化成公众之 “礼”,即整个国家的秩序与制度,即大众社会生活中所必须依守的共通的行事准则。若国家没 有礼治,就会使人无差等区别,各争所欲,最终就会让国家动荡不宁,人民无所适从,则整个民 族没有凝聚力和向上发展的动力,所以说礼关系到国家和民族。从材料一到材料三,是一个从个体行为到整体意义的过程。注意题目要求是“综合立意”,这就 要求不能从某一则材料出发而不勾连其他材料,要注意三则材料的关联,同时注意审题应该要明 确“礼”的内涵。不能只是肤浅的认定为“礼貌”。注意核心概念“礼”的内涵是随着时代而变 化的。在孔子和荀子的时代,礼指的可以是礼仪,是内在道德的外化表现和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