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4.5差异接触理论的应用性解读及其争议.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67739331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5.1)--4.5差异接触理论的应用性解读及其争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4.5.1)--4.5差异接触理论的应用性解读及其争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5.1)--4.5差异接触理论的应用性解读及其争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5.1)--4.5差异接触理论的应用性解读及其争议.pdf(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家好。欢迎回到犯罪心理学课堂。我是周凌老师。上节课,我们比较详细介绍了萨瑟兰的差异接触理论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下,对于这个犯罪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应该怎样评价和解读。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将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第一,犯罪学界对差异基础理论作为一种犯罪归因理论到底是如何评价的?第二,我们应该怎样将差异接触理论理解为一种心理学理论?首先,作为犯罪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学者对差异接触理论肯定是不乏热情赞扬的。在前面的课程中我已经简单介绍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一下学者对这个理论的批判意见。对差异接触理论最主要的批判集中在他的核心概念缺乏操作性这一点上。很多学者认为,理论中

2、所使用的“互动沟通过程”、“亲密个人群体”、“法律禁令之定义”以及“频率、持续、优先度、强度”四要素等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比较模糊,导致在解读这个理论时出现很多争议。定义上的模糊也使得以这些概念为对象的实证研究结果难以形成统一结论。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萨瑟兰将其对犯罪的解释高度凝练于九个简短的命题之中,而并没有在其基础上作更多的扩张和解释,另一个原因,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这个理论的几个关键概念更加适合站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逻辑框架上去理解,而如果仅仅从社会学的体系出发去解读,确实不太容易搞清楚这些概念的准确内涵。尽管如此,萨瑟兰所提出的差异接触概念以及犯罪行为源自社会学习的基

3、本主张还是极大地拓展了犯罪学归因理论的视野。后续学者在其差异接触与社会学习概念体系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一些研究结果支持了它的主要论断,另外一些研究则指出它的核心概念体系有进一步修正的必要。差异接触理论所倚重的学习过程概念也受到了来自心理学领域的批评。在差异接触理论中,行为人被描述为一个主要是特定社会接触环境下接受不同影响,进而习得犯罪行为的被动个体,这种过于强调行为习得的被动性的倾向受到了一些认知心理学者的批判。因为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有着充分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另外,将学习之主体局限于亲密个人群体的观念也受到了挑战。在命题 3 中,萨瑟兰主张行为习得主要发生于亲

4、密个人群体中。而有学者就提出除了亲密个人群体之外,还应该重视个体通过媒体习得犯罪行为的可能性。正如班杜拉在其稍后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中强调的,社会媒体对于个体学习所能产生的影响绝不亚于亲密个人群体。当然,萨瑟兰对于这一点缺乏认识也并不奇怪,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充分认识到媒体对于人类行为的重要影响力是在二战之后,是我们在前面介绍的新兴的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成就之一。而萨瑟兰提出差异接触理论的时间是在二战之前,一直到萨瑟兰的理论基本定型,心理学领域的所谓“认知革命”都还没有发生。所以我们也不可能不切实际地要求萨瑟兰能够有突破其时代限制的先知先觉。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应该怎样将差异接触理论理解为一种

5、心理学理论作为犯罪学界公认最具影响力的犯罪学理论之一,差异接触理论的价值不言自明。这个理论呼应了法国犯罪学家塔尔德在 19 世纪末提出的行为模仿说,将犯罪解释为社会人际关系之远近作用于模仿程度的结果。在萨瑟兰的解读中,他对犯罪之习得机制提出了两个重要论断:1)行为学习的内容,尤其是那些带有抽象认知符号意义的内容对行为之养成极其重要。这里的抽象认知符号,指的就是他在命题 5 中提出“法律禁令的定义”;2)行为学习是一个以符号化互动沟通为形式的社会化过程。在这里,所谓社会化,主要指的是行为人习得行为的微观环境,也就是亲密个人群体,是一个具有社会化特征的范畴。正是因为这一论断,差异接触理论经常被冠以

6、社会过程论的标签,与著名犯罪社会学家莫顿代表的社会结构论并列为犯罪学之社会学视角的两大重要分支。所以,在很多犯罪学教科书中,萨瑟兰和他的理论体系是被划入犯罪学的社会学视角加以介绍的,而我们认为,萨瑟兰的其他理论于学说可能更多得是从社会学视角展开得,但如果说差异接触理论也是以社会学为基本视角,就值得商榷了。有同学会说,符号化互动概念不是芝加哥学派社会学提出来的么?而且萨瑟兰不是认为行为学习是一个社会化过程么?有这么多社会学要素支撑,说这个理论是社会学视角也无可厚非吧?在我国的有关西方犯罪学得讨论中,绝大多数学者在理论流派分划上并没有那么多的讲究,所以只要是带有萨瑟兰名字的理论一般就不暇思索地划为

7、犯罪社会学。目前国内在这一问题上讨论的比较细的是吴宗宪教授编著的西方犯罪学史。他在书中把他介绍的犯罪学家及其学说均按照学术领域进行了很仔细的分类。而在他的书中,萨瑟兰的差异接触理论既不在心理学,也不在社会学,而是被放在了社会心理学。吴教授的上述归类是在考察了萨瑟兰本身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的理论传承后得出的,还是有其一定的合理之处。首先,萨瑟兰出身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属于著名的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以社会学立身,萨瑟兰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在学术流派上属于符号互动主义学派(symbolic interactionistschool),这个学派的基本理念是:行为人与物之间的互动是以行为人所理解的物的含义为

8、基础的,而这些物的含义得自社会互动,为个体解读所修正。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养了一只猪,我们就把这只猪当作牲口来养,喂食,照料都是为了让它尽快出膘,好宰了吃肉,那么一旦这只猪养大了,我们就会欢天喜地地把猪杀掉吃肉。但是,如果我们养这只猪的时候,把它当成宠物,还给他起了个名字叫佩奇,这时候,我们给他喂食、照料它起居就具有了完全不同的含义,等到它长大了,真叫我们把佩奇杀掉吃肉,我们很可能会完全下不了手。在这里,我们与这只猪的互动,完全取决于我们对它的含义的界定,界定不同,处遇也大不一样。符号互动主义学派注意到了事物的存在与我们对事物的解读不是一回事,也意识到这种区别对于正确认识人

9、的意识思维本质非常重要。但是,当时认知心理学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我们对于这种符号化思维现象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这个现象论的讨论也就一直停留在相对视角较广的社会学层面。萨瑟兰的差异接触理论正是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产物。他从他的符号互动社会学出发,观察到了人类行为学习的符号化互动机制并进行了细致地描述,但是由于对其内在心理学机制缺乏了解,所以很多概念就只能含糊其辞,语焉不详了。但是,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现代心理学对符号化互动作为人类内在思维机制的解读日渐成熟,这一概念先是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得到了更充分的拓展和研究,然后,在个体心理学领域,以认知心理学为支撑的学习理论发展出了认知学习理论体系,其中不论是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还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于萨瑟兰理论中语焉不详的地方都可以作出有说服力的细化解读。因此,即使萨瑟兰的差异接触理论在其发展初期是从社会学视角出发进行概念与理论建构的,在今天,最能够准确体现其精髓的却是从认知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中发展出来的概念体系。有鉴于此,如果不考虑历史因素,单以对差异接触理论核心概念发展之最新形态的最充分理解的需要出发,把差异接触理论作为一种基于心理学视角的社会学习理论加以认识会更合适一些,对很多概念与逻辑的理解也会清楚很多。好的,关于萨瑟兰的差异接触理论,我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我们下节课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