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诺日朗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晨昏诺日朗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晨昏诺日朗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晨昏诺日朗教案【相关链接】九寨沟简介1、在距四川省成都市400公里的岷山深处,静卧着一处桃源仙境九寨沟。那里群山连绵,森林葱郁,瀑布飞泻,湖沼生辉,珍禽栖息,奇花争妍。置身其间,恍入仙界。方圆600平方公里内,有藏族村落九座,故名九寨沟。2、九寨沟的春夏秋冬(学生朗读,感知九寨沟旖旎风光)春日,九寨沟冰雪消融、春水泛涨,山花烂漫,远山的白雪映衬着童话的世界,温柔而慵懒的春阳吻接湖面,吻接春芽,吻接你感动自然的心灵这是多么美丽的季节,这是多么美丽的风景!夏日,九寨沟掩映在苍翠欲滴的浓阴之中,五色海子中的流水梳理着翠绿的树技与水草,银帘般的瀑布抒发四季中最为恣意的激情
2、,温柔的风吹拂经幡,吹拂树梢,吹拂你流水一样自由的心绪。秋天,九寨沟最为灿烂的季节,五彩斑斓的红叶,彩林倒映在明丽的湖水中。缤纷的落英在湖光流韵间漂浮。悠远的晴空湛蓝而碧净,自然造化中最美丽的景致充盈眼底。冬日,九寨沟变得尤为宁静,尤为充满诗情画意,山峦与树林银装素裹,瀑布与湖泊冰清玉洁、蓝色湖面的冰层在日出日落的温差中,变幻着奇妙的冰纹,冰凝的瀑布间、细细的水流发出沁人心脾的乐音。3、诺日朗瀑布落差20米,宽达到300米,是九寨沟众多瀑布中最宽阔的一个。瀑布顶部平整如台。藏语中诺日朗意指男神,也有伟岸高大的意思,因此诺日朗瀑布意思就是雄伟壮观的瀑布。滔滔水流自诺日朗群海而来,经瀑布的顶部流下
3、,如银河飞泻,声震山谷。南端水势浩大,寒气逼人,腾起蒙蒙水雾。早晨阳光照耀,常可见到一道道彩虹横挂山谷,使得这一片飞瀑更加丰姿迷人。文脉梳理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作者三次观赏诺日朗的景象:夕照中的诺日朗瀑布(1-3节)晨雾中的诺日朗瀑布(4-7节)诺日朗瀑布的源头海子(8、9节)双基精要1、作者简介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区。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大学毕业后到萌芽杂志社工作,曾任编委、诗歌散文组组长。1987年应聘担任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常委。著有散文集生命草
4、、爱在人间、玛雅之谜、岛人笔记、赵丽宏散文选、艺品、人生韵味、喧嚣与宁静等,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报告文学集心画等五十余种著作,有四卷本赵丽宏自选集行世。作品曾数十次在海内外获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赵丽宏散文叙写清新明丽,重视创造诗的意境和情调,是一位有创作个性的散文作家。小鸟,你飞向何方是赵丽宏的成名作。2、词语积累(1)字音字形深邃(su)山涧(jin)翡翠(ficu)粗犷(gung)踱步(du)剔透(t)咆哮(poxio)天籁(li)珊瑚(shn)奔放不羁(j)湿漉漉(ll)眩目(xun)嘈杂(co)大龙湫(qi)山麓(l)炫耀(xun)水槽(co)愀然
5、(qio)辘轳(ll)船舷(xin)漕运(co)袒露(tnl)琴弦(xin)糟糕(zo)豁口(hu)颤动(chn)模糊(m)豁达(hu)颤栗(zhn)模样(m)(2)词语释义千峰万壑:形容重山叠岭。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面目一新:样子完全变新(指变好)。硕大无朋:大得没有可以相比的。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浩大。课堂互动探究文本研习(一)锁定目标1、能够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多角度赏析散文;2、能够对自然美有独特的审美感悟,提升审美品位,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二)聚焦重点从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修辞技巧等方面入手深入赏析本文,学习并借鉴文章的
6、表达技巧,体会文章壮丽的意境。(三)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并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描述了作者几次观赏诺日朗的景象?2、提问交流明确: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作者三次观赏诺日朗的景象,即夕照中的诺日朗瀑布、晨雾中的诺日朗瀑布以及诺日朗瀑布的源头海子。(设计目的: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四)品味研读1、自读品味:在作者所描绘的这几次诺日朗景象的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次?请大家仔细阅读文章,选择你最喜欢的画面,读一读,品一品,并评一评,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展示出诺日朗景观的。要求:(1)抓住相关语段反复阅读;(2)任选一幅画面进行赏析;(3)在文中圈点勾画,并在文
7、中空白处写下阅读感受。(设计目的: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确保每位学生积极阅读,使下一环节的小组讨论落到实处,并通过有效的默读思考,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2、合作借鉴:学生小组学习,借鉴他人的学习成果,共同研讨。要求:(1)可以就你所选择的画面自由寻找学习伙伴(4人一组)(2)小组充分交流,保留交流结果,并推荐小组代表准备做小组总结发言。(1)请选择欣赏第一部分内容即“夕照中的诺日朗瀑布”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班级交流,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段。要求:小组代表首先朗读所要分析句子,然后进行分析,最后齐读。如:A:“路旁的树林里突然飘出流水的声音。
8、开始声音不大,如同一种气韵悠长的叹息,从极遥远的地方飘过来。声音渐渐响起来,先是如急雨打在树叶上,嘈杂而清脆;继而入狂风卷过树林时发出的呼啸;很快,这声响便发展成震天撼地的轰鸣,给人的感觉是路边的丛林中正奔跑着千军万马,人马的嘶鸣和呐喊从林谷中冲天而起,在空气中扩散、弥漫,笼罩了暮色中的整个山林”这一语段中连用了四个比喻,将水声比喻为“叹息”、“急雨”、“狂风”和“千军万马”,并照应了四个动词:“飘”、“打”、“卷”、“奔跑”,从人的听觉角度入手,细腻地将声音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表明了作者距诺日朗瀑布也越来越近了。B:“大瀑布离公路不到一百米,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丛中
9、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飘忽的水雾。”这一语段中作者从视觉角度,用“流”、“跌入”、“垂挂”、“飞扬”四个动词写出了远观诺日朗瀑布的特点。“流”一般是用在较平坦的地方,准确地写出了瀑布起源时水流较缓的特点,而“跌入”一词则十分生动地写出了水流突遇峭壁时猛然由缓而急,汹涌直下的雄浑景象,让读者不得不感叹作者用笔的精妙!(2)交流第二部分内容即晨雾中的诺日朗瀑布。要求:同(1)。如:A:“瀑布后面的群山此刻还隐隐约约藏在飘忽的云雾之中,千丝万缕的水帘仿佛是从云雾中喷涌倾泻出来,又像是从地底下腾空而起的无数条白龙,龙头已经钻进云雾,
10、龙身和龙尾却留在空中,一刻不停拍打着悬崖峭壁”这一语段中,将瀑布比作白龙,并用动词“喷涌倾泻”、“腾空而起”、“钻”、“拍打”以及修饰语“无数条”、“一刻不停”形象生动地将晨雾中远观时诺日朗瀑布的壮阔、神奇动态地展现在读者眼前。B:“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是裂开了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汹涌而下,浩浩荡荡,洋洋洒洒,一落千丈,在山谷中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这一语段中,“巨大的豁口”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瀑布奔流而下的形态自然地展示在读者眼前,而“汹涌而下,浩浩荡荡,洋洋洒洒,一落千丈”一系列的修饰语又将仰观时诺日朗瀑布气势磅礴、雄浑博大的特点揭示无余。C:“我想起许多年前在
11、雁荡山看瀑布时的情景,站在著名的大龙湫瀑布跟前,产生的联想是在看一条巨龙被钉在崖壁上挣扎。此时,却是群龙飞舞,自由的水之精灵在宁静的山谷中合唱出一曲震撼天地的壮歌,使人的灵魂为之战栗。”将诺日朗瀑布与雁荡山的大龙湫瀑布相比较,突出诺日朗瀑布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特点。动词“钉”强调了大龙湫瀑布与崖壁紧密结合,致使水流紧贴崖壁“挣扎”的特点,而与此相比,诺日朗是“自由”的,水从崖顶临空而下,其壮阔的气势自然不言而喻。D:“奔泻的瀑布中,闪射出千万道金红色光芒,这是对面山上射过来的早霞。飘忽的水雾又把这些光芒糅合在一起,缤纷迷眩地飞扬、升腾,形成一种神话般的气氛”写出了在朝霞中远观时诺日朗神奇、迷幻
12、,如入仙境般的迷人色彩。(3)交流第三部分内容即海子。要求:同(1)。如:“平静的湖水如同一块硕大无朋的翡翠”;“这正是大瀑布的跳台。”“翡翠”突出了海子极为平静的特点,而“跳台”又暗示着雄浑的瀑布,在这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了诺日朗在这平静中孕育着激情这一深刻内涵。(4)教师就文章的语言特点,作者的观察角度等方面对全文做出总结。(设计目的:这是整堂课的教学总结,整堂课通过读、品、评、说的方法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并以读贯穿全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交流时起到积极的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导学生将探究深入下去,达
13、到文本研习的目的。课堂总结可参见后面的重点回放部分)(五)再读体悟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请一位同学配音朗读全文。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意境;(2)其他同学合上书,闭上眼,静静地听,在脑海中想象一下你所见到的诺日朗画面,再次感悟课文壮丽的意境。(设计目的:通过美读与聆听音乐,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六)拓展延伸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借鉴本文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给大家口头介绍一处你曾经游览过或观察过的自然景观。师生交流。(设计目的:“情动而辞发”,把握学生审美情趣高涨的契机,引导学生“发”,将学生的审美感悟延伸到生活中去,以提高他们的
14、审美品位,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重点回放(1)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描绘了诺日朗瀑布的雄伟神奇,那奔泻喧腾的瀑流、震天撼地的声响、奇妙如梦幻的姿态体现了诺日朗瀑布雄浑壮阔的气势,给人以精神的震撼。(2)作者语言清新明丽,凝练流畅,色彩感强。描摹景物,大胆联想和想象,创造了很多的生动奇特的比喻句。巩固提高突破一、基础知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山脊(j)嘈杂(co)粗犷(gung)晶莹剔透(t)天籁(li)踱步(du)深邃(su)奔放不羁(j)单薄(b)弥漫(m)呼啸(xio)缤纷迷眩(xun)蛰居(zh)丰腴(y)赭色(zh)曝背谈天(p)答案:C解析:A剔(t)改为(t)
15、B邃(su)改为(su)D赭(zh)改为(zh)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轮廓柔合硕大无朋激情横溢朦胧奔泻气势磅礴漫天飘漾爆发辉煌千峰万壑振耳欲聋咆哮静谧亘古如斯暮雨萧萧解析:A“柔”改为“糅”C“振”改为“震”D“萧”改“潇”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这时抬头仰观大瀑布,才真正到了那惊天动地的气势。像一幅巨大的银幕,在神话世界九寨沟的河谷断层处,透过云杉和油松的虬枝,我看见了你闪光的身段和迷蒙的水雾。和夕照中的瀑布相比,晨雾中的诺日朗显得更加,更加雄浑神奇。领略垂挂开阔领会悬挂阔大领会垂挂开阔领略垂挂阔大解析: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辨别它
16、的滋味。领会领略事物有所体会:认真领会文件精神等。垂挂物体上端固定于某点而下垂。悬挂借助于绳子、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一点或几点。开阔(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思想、心胸)开朗。使开阔。阔大(面积)宽广而大气。答案:D4、下列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平静的湖水如同一块硕大无朋的翡翠,绿得透明而深邃。B.陪我来的朋友,指着一湖碧水,不动声色地告诉我:“这就是诺日朗。”C.走出一段再往后看,诺日朗竟然耳目一新;奔泻的瀑布中,闪射出千万道金红色光芒,这是从对面山上射过来的早霞。D.此时诺日朗的形象和声音,吻合成一个气势磅礴的整体。解析:C耳目一新(指见闻)形容改后的情况比以前好,听到的看
17、到的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使人感到新鲜。面目一新样子完全变新(指变好)。(其他成语解释见双基精要部分)答案:C二、阅读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沿着湿漉漉的林间小道,我一步一步走近诺日朗。那轰鸣的水声也越来越大,迎面飘来的水雾也越来越浓。等走到瀑布跟前时,头发、脸和衣服都湿了。这时抬头仰观大瀑布,才真正领略到了那惊天动地的气势。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是裂开了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汹涌而下,浩浩荡荡,洋洋洒洒,一落千丈,在山谷中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此时诺日朗的形象和声音,吻合成一个气势磅礴的整体。站在这样的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漾的水雾中的一颗微粒。我想起许
18、多年前在雁荡山看瀑布时的情景,站在著名的大龙湫瀑布跟前,产生的联想是在看一条巨龙被钉在崖壁上挣扎。此刻,却是群龙飞舞,自由的水之精灵在宁静的山谷中合唱出一曲震撼天地的壮歌,使人的灵魂为之颤栗。面对这雄浑博大、激情横溢的自然奇景,人是多么渺小,多么驯顺!1.这段描写诺日朗瀑布的文字,从哪几个角度表现其“气势磅礴”?解析:要分清哪几个角度,必须理清本段的结构层次,写人的几种感觉。答案:主要从人的感觉角度来写。分别写了听觉(“那轰鸣的水声也越来越大”)、触觉(“头发、脸和衣服都湿了”)、视觉(“抬头仰观大瀑布”)、心理感受(“自己只是漫大飘漾的水雾中的一颗微粒”)。2.文中为什么提到“许多年前雁荡山
19、看瀑布时的情景”?解析:主要理解作者用比较手法的用意。答案:通过联想比较,突出“诺日朗瀑布”雄浑激越、奔腾宣泻的特点。3.“此刻,却是群龙飞舞,自由的水之精灵在宁静的山谷中合唱出一曲震撼天地的壮歌”,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解析: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描摹景物,绘声绘色,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作用要联系具体句子来体会,不能只说套话。答案: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瀑布比喻成“群龙”,写出了瀑布的神奇气势,动态感强;用拟人,强烈地表达出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冬日香山梁衡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
20、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撒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
21、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溶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齿,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
22、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持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羞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
23、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做自己
24、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1.作者开篇提到“香山性格的那一面”具体含义是什么?既然香山有“那一面”性格,当然应当有另一面性格,请用一个句子概括香山的另一面性格。(1)_(2)_参考答案:香山冬日表现出来的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必须都有。)香山春、夏、秋三季的妩媚、丰腴、绰约的美感。2.
25、“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寂然不动”显然有违常理,请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1)_(2)_参考答案:用来表现作者内心澄静、安闲,天地如同静止了一般的心境。(关键词:“内心”“心境”;“澄静”“安闲”“天地如同静止了一般”)由于树高大(或参照物不明确单一),因而短时间内难以看出它移动。(关键词:“树高大”或“参照物”;“短时间”或类似词语)3.文章第段,主要是把冬日的香山同春、夏、秋三季的香山作对比,好处是什么?在第段开头,作者描写松树时,为什么要“与春夏相比”,而不是与春夏秋相比?答:_参考答案:把冬同春夏秋三季比较,是因为春夏秋都能突出冬日香山的“清、静”、“草
26、木去而山石显”的特点;只把春夏与冬比较,是因为只有春夏能突出香山“草木变”而“松柏不变”的特点,而“秋”在这点上与冬相近,不能突出冬日香山的这一特点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提到香山,人们的印象都是它满山的红叶,但这篇散文却选择了冬日香山这一角度来写,说明作者是一个非常喜欢“虚静世界”不喜欢“游客满山”的“人的世界”的人。B.全文以作者冬游香山的游踪为线索,把一路所见到的夹道的丁香,层层片片的灌木,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路旁的巨石,不变的松柏,山脚旁的翠竹,茫茫的烟霭,隐隐的亭台慢慢写来,但以对香山巨石的描写作为主体。C.作者提到苏轼夜深人静时游承天寺的内容,采用的是类比的
27、方法,让读者十分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冬游香山的那份“神清气朗”的感觉。D.文章多次提到“清”“静”,结尾“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与文中的内容呼应,表明文章的中心是表现作者游香山而感受到的“清”“静”之美。E.第三段中,作者把过去来时所见的丁香、灌木、绿草和现在所见的丁香、灌木、绿草作对比,从而突出了冬日香山的“草木去而山石显”的特点,为后文作者的感悟作了很好的铺衬。解析:A作者认为香山四季各有特点,所以文中香山冬日来写,仅是写作的主题的需要,与作者心理性格无关。B以对香山的山石、松柏的描写为主体,从而表现主旨。D主旨是冬日香山所给人的感受,即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答案:CE三、语言运用在下面横线
28、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情感的慰藉,是生命的落脚点。解析:这是一道“句式+修辞+续写”的仿写题。答题时,除了要考虑明示要求和与前后句的衔接连贯,还要考虑如下隐含要求:根据上下文,第一二处横线处应填入有关“夏”“秋”的内容,所填内容还要切合“性情愉悦”这一感情基调。根据上下文,第三处应填的内容为:读书给人们带来的心灵精神的益处。就结构形式来说,第一二处应填入偏正式动词短语,第三处应填入判断性动宾短语。参考答案:仲夏亭榭里的弄弦深秋枫林里
29、的独步是心灵的依傍换换脑筋苏小妹东坡有小妹,善词赋,敏慧多辩,其额广而如凸。东坡尝戏之曰:“莲步未离香阁下,梅妆先露画屏前。”妹即应声云:“欲扣齿牙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以坡公多须髯,遂亦戏答之,时年十岁耳。一说云:“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以坡公长颏也。冯梦龙古今笑史晨昏诺日朗赏析从晨昏诺日朗整篇文章的构思来看,作者就像是一个娴熟的音乐指挥家,在精心地指挥一场跌宕起伏的交响乐。文章第一段“落日的余辉淡淡地从薄云中流出来,洒在起伏的山脊上眼帘中的这种画面,幽远宁静,像一幅辉煌静止的油画”。寥寥几笔营造出了一种静谧安逸的氛围。就像是在音乐会开始之前,观众们屏住呼吸,等待着音乐盛宴的
30、开始。文章第二段“路旁的树林里突然飘出水流的声音。开始声音不大声音渐渐响起,先是继而便发展成看见了大瀑布!也许是想象中的诺日朗太雄伟,眼前这瀑布,宽则宽矣,然而那些飘然而下的水帘显得有些单薄,有些柔美,似乎缺少一些壮阔的气势”。作者笔下看到诺日朗瀑布的过程,就像是在交响乐中,随着音乐旋律的发展变化,渐渐进入了一个小的高潮。之所以说是小高潮,是因为此刻,在作者的心中,落日朗的形象还没有和他想象中完全吻合,也就是说诺日朗没有作者想象中的那样壮观,作者的心情还带有少许的遗憾和失落。带着这种少许的遗憾,这首交响乐又将我们带入到舒缓宁静的氛围之中,让我们得以安静地回味之前小高潮带给我们的享受。于是,文章
31、第三段,作者写到了晚上住诺日朗宾馆的感受“大瀑布那震天撼地的声音为什么传不过来?”写出了在万籁俱寂的环境中,作者对诺日朗的期待,但可惜的是什么也没有听见。这就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心理期待。为什么刚才还如此震耳欲聋的流水声,现在却消失了呢?也为后文写晨雾中的落日朗张本。带着强烈的期待和探究欲,我们继续像感受音乐一样来感受这篇文章。看来,作者并不急于告知读者晨雾中的落日朗是怎样的。而是断开一笔,第四段描写了静谧的群山林海中的两匹马,具体说来是一匹白马,一匹黑马。这看似与文章主题无关,我则认为这正是作者的有意为之。这两匹马的出现不仅继续渲染了幽静的环境,还为诺日朗瀑布笼上了一层神秘和谐的色彩,让人不禁怀
32、疑这里到底是天上还是人间。同时,再一次强化了读者的心理期待,对晨雾中的诺日朗的急于相见之情,已经是呼之欲出了。于是,在千呼万唤中,晨雾中的诺日朗终于现身了。第五段中,作者写道“千丝万缕的水帘仿佛是从云雾中喷涌倾泻出来,又像是从地底下腾空而起的无数条白龙,龙头已经钻进云雾,龙身和龙尾却留在空中,一刻不停拍打着悬崖峭壁”不仅如此第六段还写道“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是裂开了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汹涌而下,浩浩荡荡,洋洋洒洒,一落千丈,在山谷中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此时诺日朗的形象和声音,吻合成一个气势磅礴的整体”,终于,就像是一首旋律,终于达到了它的最高潮,落日朗瀑布最雄壮的一面终于呈
33、现在了作者和读者的面前,与作者和读者的心理期待在终于满足了。任何乐章,在经历了最高潮之后,都会慢慢归于宁静,走向尾声。这一首诺日朗瀑布的赞歌也不例外。文章的七、八、九段也逐渐进入收尾阶段,在欣赏完落日朗瀑布之后,作者写到了坐车上山观赏“海子”的过程。“海子”像一块硕大无朋的翡翠,透明而深邃,但确是诺日朗的另一面平静安宁。然后,就像是一首交响乐到了结尾处,也渐渐地归于平静,但此刻的平静和最初音乐开始之前的宁静以前全然不同了。此刻的平静只是一种表象,在每个听众的心中都装满的思考和回味的东西。这篇文章的结尾处也不是一种单纯的平静,而是蕴含着作者从诺日朗瀑布上思索出的人生的感悟只要这看似宁静的压抑还在
34、,诺日朗的激情便永远不会消退。多么值得回味的人生思考!晨昏诺日朗阅读练习及答案晨昏诺日朗(节选)赵丽宏落日的余辉淡淡地从薄云中流出来,洒在起伏的山脊上。在金红色的光芒中,山脊上那些松树的轮廓晶莹剔透,仿佛是宝石和珊瑚的雕塑。眼帘中的这种画面,幽远宁静,像一幅辉煌静止的油画。汽车在无人的公路上疾驶,我的目标是诺日朗瀑布。路旁的树林里突然飘出流水的声音。开始声音不大,如同一种气韵悠长的叹息,从极遥远的地方飘过来。声音渐渐响起来,先是如急雨打在树叶上,嘈杂而清脆;既而如狂风卷过树林时发出的呼啸;很快,这响声便发展成震天撼地的轰鸣,在空气中扩散、弥漫,笼罩了暮色中的天空和山林绿荫中白光一闪,看见了大瀑
35、布!瀑布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飘忽的水雾。也许是想象中的诺日朗太雄伟.眼前这瀑布,宽则宽矣,然而那些飘然而下的水帘显得有些单薄,有些柔美,似乎缺乏了一些壮阔的气势。只有那水的轰鸣,和我的想象吻合。那震撼天地的声响,是水流在峭壁和岩石上撞击出的音乐,这音乐雄浑、粗犷、带有奔放不羁的野性,无拘无束的在山林里荡漾回旋。诺日朗,在藏语中是雄性的意思。当地藏民把这瀑布称之为诺日朗,大概是以此来象征男子汉的雄健和激情。人世间有倾泻不尽的激情么?第二天清早,天刚微亮,群山和林海还在晨雾的笼罩之中,我便匆匆起床,一个人徒步诺日朗。路上出奇地静,只有轻纱似的雾气,若有若无地在飘。忽听背
36、后得得有声,回头一看,是两匹马,一匹雪白,一匹乌黑,正悠然自得地向我走来。两匹马行走的方向也是往诺日朗,我和它们并肩而行时,相距不过一米。两匹马并没有因为遇见生人而慌乱,目不斜视,依然沉静而平稳地踱步,姿态是那么优雅,仿佛是飘游在晨雾中的一片白云和一片黑云。到诺日朗瀑布时,两匹马没有停步,也没有侧目,仍旧走它们的路,我在轰鸣的水声中目送两匹马飘然远去,视野中的感觉奇妙如梦幻。诺日朗又一次袒露在我的眼前。和夕照中瀑布相比,晨雾中的诺日朗显得更加阔大,更加雄浑神奇。奔泻的瀑布中,闪射出千万道金红色的光芒,这是从对面山上射过来的早霞。飘忽的水雾又把这些光芒糅合在一起,缤纷迷眩地飞扬、升腾,形成一种神
37、话般的气氛沿着湿漉漉的林间小道,我一步一步走近诺日朗。随着和大瀑布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那轰鸣的水声也越来越大。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是裂开了一道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汹涌而下,浩浩荡荡,洋洋洒洒,一落千丈,在山谷中激起飞扬的水花和震耳欲聋的回声。此时诺日朗的形象和声音,吻合成一个气势磅礴的整体。站在这样的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漾的水雾中的一颗微粒。此时,群龙飞舞,自由的水之精灵在宁静的山谷中合唱出一曲震撼天地的壮歌,使人的灵魂为之颤栗。面对这雄浑博大、激情横溢的自然奇景,人是多么渺小,多么驯顺!上午坐车上山时,绕过诺日朗背后的山坡,只见三面青山环抱着一大片碧绿的湖水,平静的湖水如同一块
38、硕大无朋的翡翠,绿得透明而深邃,使人怀疑这究竟是不是水。当地的藏民把这样的高山湖泊称为“海子”。陪我来的朋友指着一湖碧水,不动声色地告诉我:“这就是诺日朗。”这就是诺日朗?实在难以把这一片止水和奔腾咆哮的大瀑布联系在一起。朋友说的却是事实。三面环山的海子有一面是长长的缺口,这正是大瀑布跌落深谷的跳台,也就是我在谷底仰望诺日朗时看到的那道云雾天外的豁口。走近海子,我发现清澈见底的湖水正在缓缓流动,方向当然是那一道巨大的豁口。这汇集自千峰万壑的高山流水,虽然沉静于一时,却终究难改奔腾活泼的性格,诺日朗瀑布,正是压抑后的一次爆发和喷泻。只要这看似沉静的压抑还在,诺日郎的激情便永远不会消退。1.作者对
39、诺日朗进行了三次描写,具体分析每次描写什么不同?各突出诺日朗的什么特点?2.作者在第四段中对一白一黑两匹马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3.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并分析所表达的情感。_答案:1.第一次:时间是第一天的黄昏。主要从听觉的角度写瀑布。水帘宽阔但显得单薄、柔美,缺乏壮阔的气势。只有水的轰鸣雄浑、粗犷、带有奔放不羁的野性。第二次:时间是第二天的清晨。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诺日朗。瀑布阔大、雄浑神奇,具有梦幻的神话色彩。第三次:时间是第二天的上午。从视觉的角度描写诺日朗。这是一片碧绿、平静的湖水。(意对即可)2.两匹优雅的马在瀑布轰鸣的水声中飘然而去,描写了诺日朗所在地的西部风情。渲染了一种梦幻、神秘的气氛。为接下来对诺日朗瀑布的描写提供了观赏背景,营造氛围。(意对即可)3.平静的“海子”是诺日朗激情的源头。“汇集自干峰万壑的高山流水,虽然沉静于一时,却终究难改奔腾活泼的性格,诺日朗瀑布,正是压抑后的一次爆发和喷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