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案及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交流、总结说明性文章的特点,体会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的 好处。2 .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3 .试着将散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 字。过程与方法:小组交流汇报、教师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了解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教学重点】了解说明性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教学难点】了解散文与说明性文章的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改写示例:白鹭,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中国、俄罗斯、日本、 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白鹭数量相对较多。在我国,许多省 份都有白
2、鹭的栖息地。白鹭外形精美,和白鹤、朱鹭、苍鹭比起 来,更显得小巧玲珑,惹人喜爱。白鹭的整个身体呈流线型,身高60厘米左右。蓑毛雪白,长长的喙是铁色的,细细长长的脚是青色的,各样搭配都恰到好处。四、读一读自己改写的说明文和原文,比较一下两种文体有什么不同。原文文体诗情画意的散文目的方式赞美事修辞手法: 物,抒对发情感比、排比等语言特色精练、清新淡雅才予情色彩浓改写后说明文介绍事物,说明知识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等准确、简洁、有条理五、课堂总结。小结:这节课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作文课。通过比较、改 写,同学们对说明文这种文体进行感知和认识,为下一步的习作 训练打下基础。这节课的另一大收获是培养了
3、学生筛选、整合材 料、合理运用材料的能力。【教学反思】本单元选编了太阳和松鼠两篇精读课文,通过精读 课文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中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以及 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太阳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说明太阳的 特点,语言简洁平实;松鼠描述细致,语言生动活泼。两篇 文章虽风格不同,但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互补,在说明方法上可 以给学生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鉴于本单元两篇课文的特点,结 合习作单元”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的 语文要素,我在教学时体现了以下两点:1 .读中学写。与普通单元精读课文不同,这两篇课文编写的意图是从阅读 中学习表达的方法。“交流平台”部分通过表格的形式,对两
4、篇 精读课文的说明方法进行总结,使学生对于基本的说明方法有较 为清晰的认识。通过对比表达,使学生对两篇课文不同的语言风 格,有了直观的感知。2 .写中固学。“初试身手”部分则是单元习作之前的练笔,它的作用是进 行习作前的热身训练,既是对课文学习的自然延伸,也是对“交 流平台中归纳方法的具体实践。一是结合电视塔的介绍,选择 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可以 看出,“初试身手”是进行句段练习,让学生体会用恰当的说明 方法凸显事物特点的好处。二是将散文白鹭第25自然段 改写成说明文,让学生体会说明文与其他文体风格的迥异。长期以来,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记叙文,写得最多的也是记叙 文
5、。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在写说明文时最容易出现的 四个问题一一不能恰当使用说明方法、不能恰当筛选材料、说明 没有条理以及语言转换困难,老师都进行了方法指导。此次改写, 很好地将散文和说明文做了一次明显的文体区分,学生在习作时 也会清晰地意识到:”介绍一种事物的特征”是说明文写作,它 讲究的是说准确、说清楚,有一定的条理,而不像以往写作的记 叙文那样,追求立意新颖、关注细节和记叙文六要素。【课时目标】.结合所学课文了解说明性文章。1 .学会观察事物,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 .学生阅读课本文字,教师导入交流内容。导语:学习了本单元的两篇课文,我们对太阳
6、“远、大、热” 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松鼠的漂亮、乖巧和驯良也有了一定 的感受。这两篇课文都是说明性文章。现在让我们通过对这两篇 课文的探讨、交流,进一步明确说明性文章的有关知识吧。2 .教师明示说明文的知识,学生齐读、记忆、交流。预设:说明文是一种较常见的文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 用广泛,教师有必要对说明文的概念、类别及特点进行讲解。在 前面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说明文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 可以采用启发性问答的方式对说明文的知识进行总结。交流示例:师: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和松鼠,我们知道了一 些有关太阳和松鼠的知识,这两篇文章就是说明文。哪位同学能 总结自己的学习感受,说一说什么是
7、说明文呢?生:在学习太阳这一课时,我了解到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 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准确,这说明他学习时很用心。那么谁 能来说一说说明文分为哪几类?生: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 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师:这位同学的学习方法很不错,那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什么是事物说明文吗?生: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即通过对具体事物 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说明,让 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师:那同学们认为本单元的两篇说明文都是事物说明文吗?生:是的。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很正
8、确。说明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应 用较广,它最大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 识,或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所得, 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 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 什么二3 .教师出示本单元课文里的一些句段,学生朗读体会,交流 说明方法及其运用。过渡:刚刚我们弄明白了说明文的概念和类别,接下来我们 来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我们在说明某事物时,为了更好 地说明事物的特征,需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下面我们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来看一看这些说明方法
9、的特点和作用。学生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交流讨论。(1)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 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 也要飞二十几年。(2)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 到它,也会变成气体。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两个例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 确说明了太阳距离地球远和表面温度高的特点。(3)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 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4)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 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两个例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 确说明了太阳和我
10、们的关系非常密切。(5)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学生讨论后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 象地说明了太阳的特点。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教师小结:作用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 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 鲜明的印象。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 服。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注意事项: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时,所选用的数字一定 要真实准确,有科学依据。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时,要利用人 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进行比较。二、初试身手。1 .教师出示电视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要说明的事物。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说明文的一些知识,知道它有 很
11、强的实用性,并在现实生活中广泛运用。我们也可以试着来写 一写说明文。当然,练习片段式的事物介绍是最初的方式,我们应 该很快就能掌握。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分小组探讨交流,然后试着 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2 .学生观察,分小组搜集资料,探讨交流。预设:图片展示的是建筑物,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类似的图 片时,重点观察其直观呈现出来的外形特点,还可以思考其功能。 只有做到认真观察、全面思考,才能将该建筑的特征说明得准确、 生动。明确:事物名称电视塔;规模塔高368米,大约有 120层楼那么高;外形一一像一个待发射的火箭;功用一一用于无 线电视发射业务、旅游观光等。3 .出示教材中的文字,引导学生分析
12、其运用的说明方法。这座电视塔高368米,大约有120层楼那么高。它的外形像 一个待发射的火箭。明确:(1)给出电视塔的高度一一368米,这是运用了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将电视塔的高度和120层楼进行对比,这是运用了作比 较的说明方法。(3)说电视塔像待发射的火箭,这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 法。4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对给出的事物进行介绍。文具盒卢沟桥黄鹤楼.同桌交流,并进行写话练习。5 .交流展示,集体评议。示例:这个淡蓝色的文具盒是用铁皮做成的,有上下两层,长 约23厘米,宽约8厘米,高约4厘米。它的身上印着米老鼠和唐 老鸭的图案,漂亮极了。卢沟桥坐落在北京西南部,是一座有着久远历史的
13、古桥。它 横跨在永定河上,桥长266. 5米,宽约7. 5米,为花岗岩所砌成。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楼有5层, 总高度为51. 4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 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三、课堂回顾。1 .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回顾了本单元两篇课文的一些 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尤其对说明方法及 其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试写了片段式的事物介绍。在对电视 塔的观察和探讨交流中,同学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地 运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信息、整理交流,还运用了各种说明方法
14、, 介绍了这一事物。相信同学们又收获了不少!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将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1 .比较散文和说明文语言的不同,进一步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特点。【教学过程】一、教师出示课件,显示“初试身手”第二题中的要求,引 导学生弄清改写要求。过渡:通过对本单元两篇课文的学习,再加上上节课积累的 知识,我们对说明文(尤其是其说明方法)有了 一定的了解。说明 文和其他文体相比,不同的是其语言特点。同学们还记得学过的 课文白鹭吗?那是一篇短小精美,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如果 我们将其中的部分内容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再比较一下,就 能体会两种文体不同的语言风格
15、,从而对说明文这一文体有进一 步的认识。二、回顾课文白鹭,点评写法。预设:引导学生从文体、写法、语言特点三方面来回顾课文白鹭,进一步体会散文语言优美的特点。示例:师:同学们对我们这一学期的第一篇课文白鹭是否印象 深刻呢?生:是的。这篇文章写得很美,它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优美的 散文。师:在你们的印象中,郭沫若笔下的白鹭有什么特点呢?生:在作者的笔下,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等都很适宜, 它就是一首精巧的诗。师:作者是如何表现白鹭如诗一样的美的?生: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多处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比喻、拟 人、排比,从多个角度将白鹭的优美形象展现了出来。生:作者还在文中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如用白鹤、朱鹭、
16、苍鹭 等相近或同类的动物来衬托,凸显白鹭的一切都美得很适宜。生:作者笔下的语言本身就很优美,大量运用形容词使得每 一段文字都像是一幅画。师:是的,正因为如此,这篇文章才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 这也正是散文的魅力所在。三、学生朗读,小组讨论,交流后进行片段改写。过渡:阅读了郭沫若的散文白鹭,我们被白鹭如诗一般的 美倾倒。但假如我们向一位不熟悉白鹭这种鸟的人介绍白鹭,这 篇散文就显得不太合适了。我们能不能将课文中的部分内容改写 成一段说明性文字,让他人读了之后,对白鹭这种鸟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呢?同学们先认真读一读课文,再试着改写吧!(1)改写白鹭的外形。预设:散文主要展现了白鹭的优美姿态,即其外
17、形特点,那么 白鹭的外形便是本次改写的重点。如何将白鹭的外形介绍清楚呢? 教师可立足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将生动的语言改写成通俗易懂的 语言。学生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最能表现白鹭外形特点的句子。(应特别留意文中描写形状、颜色的词句)将画出来的句子改变说法,去掉多余的修饰词语,结合自 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白鹭的图片重新组织语言,适当添加说明 性的语言。学生展示改写的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评价。(评价的要点是 语言简练、准确,能说明白鹭的外形特点)评价后,教师引导学生借鉴其他学生的思路,修改自己的 片段。(2)补充资料,完善内容。预设:要想人们对白鹭有较全面的了解,只说明白鹭的外形 肯定是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搜集更多有关白鹭的知识,整理 后加入所写的片段中。(学生可从白鹭的分布、生活习性等方面 搜集资料)整合资料,按一定的顺序连缀成文。教师展示优秀片段,学生对照原文阅读比较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