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L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脑髓(sui) 一缕(liu)虐待(nuB)畏罪潜逃(qian)B.狭隘(鱼i ) 木讷(ne) 迷惘(w&ng)咄咄逼人(dub) C.着落(zhu6)筋骨(jTn)枇谷(bi)力不暇供(gGng) D.蹿升(cuan)争执(zhi)拗断(ao) 装模作样(mo)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暴怒摇蓝顷诉截然不同 B.粗旷睫毛流转花团锦簇C.待弄消释殉职大相径庭D.热忱安详原委魂牵梦萦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书法教育往往被忽视。
2、如今,加强青少年的书法教育刻不容缓。 B.已经70多岁的他依然神采奕奕,在新书发布会上演讲了一个多小时。 C.北京的四合院与安徽徽派民居的建筑格局和风格大相径庭,这体现了南北方建筑理念的不 同。D.有人说,可经查证的身份信息将使评论者暴露在追踪和攻击的危险下,这纯属怪诞不经。 4.诗文默写。(1),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3)诫子书中阐释放纵懈怠和轻薄浮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孔子教导我们 , ?(论语十二章)5 5)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 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
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属于自 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有可能自觉地承担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 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1)请将第句的句子主干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第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将关联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第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6 .阅读西游记选段,按要求填空。A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 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解析】答案:(1
4、)我国餐饮业浪费粮食最为严重,其中浪费最显著的人群就是中小学生。78%的人对于浪 费粮食没有负罪感。(2)示例:我看见学生们把吃不完的饭都倒掉了,这种现象很不应该啊。示例:主要是学生 打饭的时候打得多,吃不了,都倒掉了。(3)示例: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节俭是一种美德,节俭是一种智慧,节俭更是一种职责,一种品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 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是,在学校食堂,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形:许多同学将只吃了两口的馒头、整碗的 饭菜倒掉。不一会儿,泪水桶就倒满了。看着满桶满桶的剩菜剩饭,真是令人感到可惜!当你捧着喷香的米饭、吃着雪白的馒头、端起美味的面条时,你是否想到这是农民伯
5、伯顶着 烈日辛勤耕耘换来的;当你埋怨饭菜不可口、随意倾倒吃剩的饭菜时,你是否想到还有很多偏远 山区的孩子因为贫穷而吃不饱饭,上不起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费粮食就是践踏农民的劳动成果,就是无视我们父母的辛勤汗 水。同学们,让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俭的优良作风,从节俭每一粒粮食做起,用实际 行动为建设礼貌、和-谐的学校作出贡献!在此,我们向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1 、爱惜粮食,避免剩餐,减少浪费,把碗里的饭吃干净。2 、不偏食,不挑食。以节俭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3 、就餐时坚持安静,礼貌就餐,爱护餐具,坚持餐桌卫生。4 、积极监督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期望同学
6、们积极响应,自觉履行倡议,从我做起,从此刻开始,礼貌就餐,节俭粮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一起节约粮食!学生会2021年6月24日(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概括。第一段根据“我国仅餐饮业餐桌的粮食浪费每年就高达1800万 吨,而浪费粮食的大军中最显著的人群就是中小学生”可提炼为:我国餐饮业浪费粮食最为严 重,其中浪费最显著的人群就是中小学生。第二段为一张图表,针对“浪费粮食后,你会产生负 罪感吗”这一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由表中数据可看出:78%的人对于浪费粮食没有负罪感。(2)本题考查采访内容的补充。联系上下文,根据“针对食物浪费现象,采访了某餐馆经理杜亮” 的内
7、容进行补充即可。(3)本题考查倡议书的拟写。要求以学校学生会的名义,向全校同学发出节约粮食的倡议。注意 倡议书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这里除了格式要求外,内容上围绕“节约 粮食”来拟写。注意介绍倡议的背景、目的,并提出相应的具体内容与要求,阐述人们应该怎么 节约粮食,列举具体的措施。最后,可以再次发出号召,倡导人们从小事做起,共同节约粮食。倡议书具体要求:(1)标题:倡议书标题一般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 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的名称共同组成。(2)称呼:称呼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 后要加冒号。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有的
8、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 在正文中指出。(3)正文: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倡议书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先写倡 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接着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 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来写。(4)结尾:结尾 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敬意或祝愿的话。(5)落 款: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在署名的下一行的右下写明倡 议的日期。9.【答案】【小题1】烦闷【小题2】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小题3】【小题4】【解析】(1)本题考查情感变化。根据第段“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
9、,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 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可 知,天气阴沉“我”有些烦闷;第段写“我”因红莲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被斜而不适意;第段“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一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 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写大荷叶覆盖在红莲 上面为其遮雨,“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第到段写由大荷叶覆盖在红莲上面为其遮雨的画面,联想到母亲为孩子的辛苦付出,母亲对 孩子的庇护,心中感荷,内心感动。(2)本题考查记叙顺序。第段“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一
10、一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 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第段“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 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 说是应了花瑞。”,写九年前“我”和祖父在园里乘凉谈论院中的莲花,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 序;说明“我”家与荷花有着很深的感情,大家都喜欢荷花;联系第段“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 鼓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等语句可知,为下文“我”惦记雨中 荷花埋下伏笔。(3)本题考查画面描绘及表现手法。根据第段“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
11、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第段“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 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可知,在下雨时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雨水打在红莲上,红莲不 动摇(受到庇护);据此可概括画面:雨中荷叶护红莲。联系第段“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第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 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知,作者将荷叶比作母亲,将红莲比作自己,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荷叶护莲正像母亲庇护孩子,借物喻人,托物寄情,歌颂母爱,赞颂母亲。(4)本题考查语句理解。根据第段“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
12、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第段“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 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联系第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知,作者将荷叶比作母亲,将红莲比作自己,将“心中的雨点” 比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磨难。题干要求我们结合实际说说“心中的雨点”,说说自己生活中遇 到的困难即可,如:演讲比赛失利,受到打击。答案:(1)烦闷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2)插叙,说明我家与荷花有着很深的感情,大家都喜欢荷花,为后文写惦记雨中荷花埋下伏笔。(3)雨打红莲,荷叶护莲(意对即可)用荷叶比作母亲,
13、用红莲比作自己,表现母亲像荷叶护莲 般呵护我来赞颂母爱。借物喻人,托物寄情。(4)生活中的困难、磨难,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运动场上的泪水、成绩考砸后的忧伤、同学之 间的摩擦荷叶母亲中从听雨观荷开始,“我”的情绪经历了由烦闷不适到释然的变化。荷叶对菌茗的 保护象征了母亲对“我”心灵的呵护,赞扬了母爱的伟大。“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10【答案】【小题1】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对故乡炊烟的回忆;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 趣味和可读性。【小题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14、,将炊烟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炊烟不分彼此,相互融合 的情景,表现故乡乡亲们的淳朴、和睦,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炊烟、乡情的喜爱之情。运用动作描写,三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故乡鸡、鸭、猪狗的自由状态,彰显了乡村的活力 和生机盘然,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喜爱与怀念。【小题3】早晨炊烟:生机、活力;黄昏炊烟:朴实、温暖。【小题4】本文通过写妻子、母亲默默地为家辛勤付出,表达了对妻子、母亲的敬爱、赞美。散 步通过写妻子、母亲总是听从“我”的话,体现了妻子、母亲对“我”的信任与依赖,表达了“我”内心的责任感。【小题5】炊烟体现了邻里相处的融洽,哪怕邻里之间发生了摩擦,情绪也不会隔夜,很快就 消失了;炊烟体现了
15、农村的美,清晨淡蓝的细腻烟雾,傍晚则有着一种别样的艳丽,体现了乡村的朴实、 单纯;炊烟体现了家的味道,因为家中有了妻子母亲的默默辛勤付出,房子里才会腾起炊烟,才会有 温暖的被窝和可口的饭菜;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无论是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均会给人以家的归属感。【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开头的作用。第段引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青花瓷的歌词,能够激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更有可读性;“炊烟袅袅升起”指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炊烟” 的,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自然而然引出下文对故乡炊烟的回忆。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和句子的能力。第题,都不影响大家彼此温柔地打着招呼”运用了拟 人的修辞手法,将炊烟人格化,生
16、动形象地写出了炊烟之间的亲密,表现了乡亲们和睦、温馨的 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其炊烟的喜爱。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思路:解词+内容+ 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跳脱”“蹒跚”“乱 窜”是动作描写,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写出了鸡、鸭、猪狗的动作特点,表现了它们的勃 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修辞角度;表现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本身:如词语的感情色彩(贬词褒用、褒词贬用), 词语的语体色彩(方言、口语、书面语),叠词的节奏韵律美,形容词的生动优美,动词的具体 凝练传神(2)答题模式:效果词(形象生
17、动、准确传神等)+结合词语的语境义+作者的思想感情。(3)联系句子所涉及人物的深层感情,有时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3 .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从“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弥漫在农家小院 的房舍屋檐上,萦绕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笼罩在整个村子的上空”可知,早晨的炊烟是充满 生机的;从“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小村落,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 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可知,黄昏的炊烟是朴实、温暖的。4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从“起得很早、睡得很晚”“她们默默地见识着村庄最冷清的晨, 熬着村庄最深沉的夜,却从来不会为自己的辛勤和劳累辩驳夸耀”可知,这
18、段话主要表现了妻子、 母亲的辛苦付出,不求回报,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敬佩、感激之情。“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 惯听从她强大的儿子”“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可知,链接材料主要写了母亲、妻子 对“我”的依赖和充分的信任,表现了 “我”对家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5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从“炊烟是不记仇的,就像村里的乡亲,虽然彼此偶尔会有 一些口角,但是情绪从来不会隔夜”可知,炊烟体现了邻里关系的和谐、融洽;从“炊烟是农村 最美的一张名片可知,炊烟体现了乡村的生机、古朴、恬静、温暖的特点;从“正是因为有了 这些女人的存在,这些小房子才会按时升腾起炊烟,才会有温暖的被窝和可口的饭菜,那是
19、家的 味道”可知,炊烟代表了家的味道;从“炊烟就是人,就是家”可知,炊烟带给人归属感。所以, 作者说“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本文由歌曲引出对故乡炊烟的回忆。然后写了炊烟是不分彼此的,体现了邻里相处的融洽;是农 村最美的一张名片,体现了农村的美;是家的味道;给人以家的归属感等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故 乡炊烟、乡情的喜爱之情。11 【答案】【小题1】居住【小题2】待,等到【小题3】你【小题4】告知,开导【小题5】B【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 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 些常见的实词
20、。句意: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居:居住。句意:等到他家里挖了一口井。及:待,等到。句意: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若:你。句意: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 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 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CD.相同,都是结构助词,的;B.不同,代词,代这件事。故选:Bo(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 结合。中重点词语有:得,得到;使,劳力;非,不;于
21、,从。句意为:(打井)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协助),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中重点词语有:地,大地;积,堆积,积聚;块,土块;充,填充;亡,没有。句意为:大地 是由积聚的土块组成的,它们填充着四方,没有一处是没有土块的。(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疏通文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章的主 旨。穿井得一人中有人听到“吾穿井得一人”,没有弄清楚就传播开来,致使居住在国都中 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告诉我们面对道听途说的事,要谨慎辨别,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 以讹传讹。(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杞人忧天中的杞国人担忧天会塌下地会陷落,讽刺了生 活中那种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22、,自己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徒增烦恼的人。答案:(1)居住;待,等到;你;告知,开导。(2) B(3)(打井)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协助),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大地是由积聚的土块组成的,它们填充着四方,没有一处是没有土块的。(4)对待传言,要持审慎的态度,更不要以讹传讹;要经过考察辨别,才能确定事情的真相。(5)讽刺了生活中为了不必要的事情而忧愁,自己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徒增烦恼的人。参考译文:穿井得一人 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经常派一人停留在外 面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 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23、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 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 活人。”得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 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陷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
24、:“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 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12【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根据诗句意思,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即可。诗歌前两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意思是:泉眼悄然 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示例:小泉静静地
25、流淌,像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像是喜爱这晴天柔和的风光。 (2)本题考查感情理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意思是:鲜嫩的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小小的尖角,一只小 蜻蜓早就落在它的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 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描绘了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 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思是: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 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用一 “碧” 一 “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 视觉带来的强烈的
26、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 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写出了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表 现了对西湖美景的赞美。答案:(1)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地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2)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写池中以及荷上的蜻蜓,表现初夏小池生机勃勃的景 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借荷叶、荷花的茂盛,表现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译文:小池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 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27、方六月里的西子湖啊,到底特殊,秀丽的风光和其他时节迥然不同。碧绿的莲叶连接天际,浩渺无 尽,红日与荷花相映,色彩分外鲜艳娇红。【小题2】【解析】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 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 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 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古诗词鉴赏时要抓住诗歌的诗眼、炼字和意象等。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 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解题。13.【答案】那一次,我真棒 那一次演讲,我真得很棒
28、。它让我勇于挑战自我,昂首挺胸走 向远方。念初一时,学校里举行了一场和“理想”有关的演讲比赛。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日 子在找材料、背稿子、排练中紧张地度过。在稍闲的时间里,我便会忍不住地想些细节问题,比 如说台上应该做什么样的手势呀,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呀,微笑时该露几颗牙齿呀总之,我惶 恐而兴奋,惴惴不安又满怀期待。在我惶恐而又兴奋的等待中,比赛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参赛选手都在后台作着准备工作。 令人憋闷的空气中满是紧张的气氛,我觉得似乎要窒息了。我想像着自己面对千万双眼睛注视的 场景,自己给自己打着气。当轮到我上场时,我顺利地完成了排练多遍的程序化动作。接下来却 有些紧张,感到声音似乎有些发
29、抖。我赶忙在心里安慰自己:一定要镇静,刚开始有一点点紧张, 这是正常的。我挺直了脊梁,用手潇洒地捋了一下额前的留海儿,声音变得激昂有力,目光自然 地逡巡全场,我以一个演讲家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地讲,激情飞扬,把自己的理想畅谈得淋漓尽致。 和我设想的一样,当我最后用一句铿锵有力的话结束了我的演讲时,下面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 声。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演讲结束后不久,我所在的学校搞征文活动,我很自然地想到了 我的演讲稿。为了这篇稿子,我倾注了太多太多一一每天一下课就直奔图书馆,一头扎进书籍纸 堆中查找资料;回到家依旧不放弃分分秒秒,苦思冥想反复修改,甚至直至深夜。我怎么忍心让 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呢?于
30、是,我将稿子毅然投了出去,没想到居然发表了!当自己捧着印有自 己名字和心血的报纸时,我由衷地笑了,深深地体会到: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设。感谢那一次演讲,是它让我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它锻炼了我的勇气,积累了我的经 验,也让我为了以后每个目标去奋斗。那一次,我真得很棒。【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那一次,我真,题目包含三层信息,“那一次指已 经发生过的一次事件,既是对时间的限定,又是对次数的限定;“我”限定了人称,必须以第一 人称展开写作;“真”是程度副词,写出“我”在“那一次”中的体验状态;立意方面,可将“我” 在“那一次”经历后的体会或感悟表述出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或认知。补题时,要
31、拓宽选材 视野。必须学会从自然、社会、人生、书本中发现“那一次”,在选材上不必拘泥于“小我”, 从写作技法上来看,可以采取以小见大的写法,拓宽选材视野。比如,生活中看见父亲的背影、 妈妈的白发那一次令我心酸;目睹自然中旭日东升的那一次令我心潮澎湃等等,所有的“那一次” 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令人荡气回肠的力量。这篇文章要写成记叙文或散文。一定要写出情 感世界的变化,写出自己的真情,抒发自己的实感,展现自己的才情。写小事件,应写出“那一 次”对“我”的触动和改变,细致地描摹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写大事件,在熟练掌握材料的基础 上,注意应以大见小,应突出“那一次”对“我”的影响,强调“那一次”对自己
32、心灵所具有的 持久的震撼力。这篇文章用细腻的文笔对一次演讲的始末进行了全程刻画,让读者感同身受。演讲前、演讲中、 演讲后详略有致,层次分明;写演讲中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巧设波澜,让文章跌宕起伏。文 章开头和结尾所采取的议论的表达方式与全文主体所采用的记叙的表达方式互为补充,而且首尾 形成照应。文章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增添了文章的魅力。语言流畅, 表达到位。个是燥天炽地。B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我弄做个烧熟的, 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A指 (填人名),B指 (填人名)。7 .根据西游记第四回“官
33、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的故事情节,简析孙悟空的形象特征。8 .综合性学习。为增强同学们厉行节约的意识,某学校开展以“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项任务。【活动一;我关注】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我国仅餐饮业餐桌的粮食浪费每年就高达1800万吨, 相当于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这其中人均浪费量为每餐96克,浪费率高达11.3%。而浪 费粮食的大军中最显著的人群就是中小学生,他们每年食物浪费的比例达到了供应量的三分 之一,人均浪费食物量为每餐高达130克。学校就“浪费粮食后,你会产生负罪感吗? ”这一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表:选项人数比例A.会2822
34、2%B.不会99878%(1)从以上两段材料中各提取一条信息。【活动二:我采访】(2)校报记者小郁针对食物浪费现象,采访了某餐馆经理杜亮,请补充其采访内容。小郁:杜经理,您好! o杜亮:我们餐馆里的食物浪费情况确实令人痛心。小郁:您餐馆的食物浪费现象主要有哪些?杜亮: O小郁:这样看来,实在太浪费了感谢您接受采访。村亮:不客气,再见!【活动三:我倡议】(3)请以学校学生会的名义,向全校同学发出节约粮食的倡议,并拟写一份倡议书。倡议书学生会2021年6月24日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荷叶母亲冰心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一
35、一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 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 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 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 朵红莲,昨天还是荡茗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仍是不适意!一一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 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36、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 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一一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H-一日(1)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填写在括号中。不适宜感动(2)文中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3)在两自然段中,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作者通过什么写母爱?(4) “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能否联系实际说说
37、你“心中的雨点”。10.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人间烟火气王文一早晨上班,车载音响的随机循环播放突然唱起了青花瓷O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 千万里”听到这句的时候正好路过一家早餐店,包子出笼,整个店里都冒着蒸汽,我忽 然想起了几十里外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故乡多山,虽不大却也将大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家家户户都藏在山场里。一条公路沿 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能看到的都只是片瓦只檐,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 延伸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 而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在这小路的两边,挨挨挤挤。泾渭分明地做着邻居。炊烟是不分彼此的。每到亭午日暮,或者晨光熹微
38、,炊烟都会在家家户户的烟囱上轻 轻巧巧地飘出来,这时候无论家宅广阔还是茅檐草舍,无论炊烟出来的渠道是敞亮的琉璃瓦 烟囱,还是泥坯堆砌的小筒,都不影响大家彼此温柔地打着招呼,然后炊烟融洽地汇聚到一 起,变成一抹轻柔的云,低低地飘在村庄的上空。炊烟是不记仇的,就像村里的乡亲,虽然 彼此偶尔会有一些口角,但是情绪从来不会隔夜。早晨起来烧火的时候你招呼我一声,我打 趣你一句,情绪很快便随着柴火进了灶膛,一把火烧过,就随着烟气袅无踪迹了。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 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弥漫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萦绕在 原野的庄稼
39、树木上,更笼罩在整个村子的上空,凝结成一片小云,小村仿若仙境。风吹过。 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 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以及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 作的大人,都在彰显着村庄的活力。生机盎然又醉人眼目。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 艳丽。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错落有致的房顶袅袅升起丝丝缕缕, 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小村落,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 寞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或者行走,或者“突突”地开着蹦蹦 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
40、回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乡亲们或许不会关注司空见惯的炊烟,就像他们可能没有关注家里面那个总是起得很 早、睡得很晚的女人,那个女人是老婆,是母亲。她们默默地见识着村庄最冷清的晨,熬着 村庄最深沉的夜。却从来不会为自己的辛勤和劳累辩驳夸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女人的存在。 这些小房子才会按时升腾起炊烟。才会有温暖的被窝和可口的饭菜,那是家的味道。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瞥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总会提 及炊烟,悄悄地织构美好。比如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范成大有“指点坎 烟阁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蔡襄有“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妖烟一两家”烟就是人, 就是家。有炊烟
41、的地方,才是人间。(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19年12月17日,有删改)(1)文章第段引用青花瓷的歌词有何作用?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的划线句。赏析第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阅渎第段,分别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早晨炊烟和黄昏炊烟的不同特点。(4)本文第段与链接材料都写到了妻子(老婆)与母亲,试分析其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 同?【链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人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 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一莫怀戚散步(5)作者为什么说“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请联系全文简要作答。1L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42、,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 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 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跚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3、(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若屈伸呼吸 *因往晓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宋之丁氏B.有闻而传之者C.夫君子之行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请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4)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 “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1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请描绘诗歌前两句的画面。(2)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都写荷
44、花, 他们分别借“荷花”抒发了什么感情?1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中总有一些经历让你难忘:也许是一次惊喜,也许是一次挫折,还有可能是一次尴尬 总会在我们青春的道路上留下深深的印记,请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 少于5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 他人作品。答案和解析1 .【答案】C【解析】A.有误,“一缕”的“缕”应读作,”虐待”的“虐”应读作“侬”,“畏罪潜 逃”的“潜应读作qian;B.有误,“咄咄逼人”的“咄”应读作“dud” ;C.正确
45、;D.有误,“装模作样”的“模”应读作“mil”。故选:Co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 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 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 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2 .【答案】D【解析】A.有误,“摇蓝”的“蓝”应为“篮”,“顷诉”的“顷”应为“倾”;B.有误,“精旷”的“旷”应为“犷”;C.有误,“待弄”的“待”应为“侍”;D
46、.正确。故选:Do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时,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 析判断。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 不误写。3 .【答案】D【解析】ABC.正确;D.有误,“怪诞不经”指古怪荒唐,不合常理。此处用来形容“有人说”的内容,用错对象。故选:Do本题考查成语运用正误的判断。判断词语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 和情感色彩。要想正确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方面分析。4【答案】【小题1】秋风萧瑟【小题2】海日生残夜【小题3】淫慢则不能励精
47、,险躁则不能治性【小题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小题5】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解析】答案:(1)秋风萧瑟(注意“瑟”的书写)(2)海日生残夜(注意“生”的书写)(3)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注意“淫”的书写)(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 错别字。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 借鉴:1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5 .【答案】【小题1】答案:(1)责任心是根源。(2)只有才(3)将句末的句号移到引号的里面【小题2】【小题3】【解析】(1)本题考查句子主干的提取。这个句子表述的主要对象是“责任心”,谓语是“是”, 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