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7056335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第一篇:“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四边形”教学设计与评析口设计:文晟 评析:张美华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3436 页)。设计理念“:四边形” 一课是以一幅主题图为背景展开的,图上画的是一所学校的校 园场景,有长方形的篮球场、通道、门窗,正方形的地砖,平行四边形的推拉门、楼梯 护栏等数学素材,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四边形”,再 通过“涂一涂,围一围,剪一剪、说一说、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四边 形,抽象出四边形的特征。从教材的编写意图来看,认识四边形这部分内容不是单纯 的知识学习,而是一种体验

2、性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认为:1.整个教学过程应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多种多样的感悟 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全班交流中感悟四边形的角、边及各四边形 之间的联系。2.通过对四边形的分类,使学生自觉地关注四边形边、角的特点,进一 步认识四边形,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并为其他图形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从 而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3.学生对于四边形并不是一无所知,但认识也不十分清晰, 而且不同学生的认识存在差异。因此,本课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亲身的体验和交 流中探索。教学目标:2、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就专门来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3、认识平行四边形)。二、合作探究:1、在生活中找平行四边形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生1:伸缩衣架。生2:学校地面砖上的花纹。生3:我们家窗户上的防盗网上的图形也是平行四边形的。师:我们学校里也有很 多平行四边形,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门口的电动门、教学楼的楼梯、花园 的篱笆)你能找到上面的平行四边形吗?(叫生上前来指)师:观察得很仔细,还有吗?(另叫一生指)。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评 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 挑战性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 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4、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平 行四边形。2、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初步猜测其特征师:(教师手拿长方形可变形的框架),来,同学们看长方形有哪些特征?生: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师:很棒,谁还有补充?生:对边分别平行。师:很全面,看老师变魔术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成什么了?生:平行四边形。师:猜一猜,它有哪些特征?生1:对边相等。生2:对角相等。生3:对边平行。(教师不做任何点评)。评析:学生从感性和直观上能够认识平行四边形,但条理清楚地说出具体特征相对 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由长方形的特征来搭个台阶大体引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对学生来说就象有了指路明灯,目标变明确了。3、通过做平行四边形进一步感知

5、其特征,猜测更具体。师:根据你的猜想,你能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生:能。师:心动不如行动, 好,听清要求: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可以用摆一摆、围一围、画一画的方法 来做,做完之后,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做、怎样想的?好,开始。(教 师巡视指导)。全班汇报交流。师:交流完的小组请坐端正。谁想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来,你来试一试。(1)、在钉子板上围师:大家看,这是平行四边形吗?生:是。师:你是怎么做的呀?生:上边这条边占了 4个格,下边这条边也占4个格,这样这两条边就相等了,一 拉就成了平行四边形了。师:说得很清楚,谁还有不同的做法? (2)、在方格纸 上画 师:这样画行吗? 生:行。

6、师:怎么画的? 生:上面这条边占了 5个格,稍微一斜,下面这条边也占5个格,然后用直尺连起师:说的很条理。还有吗? (3)、用小棒摆(叫4根小棒全相等的小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叫2根长边相等,2根短边相等 的小组展示)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我们小组的4根小棒 不能围成平行四边形? 师:(故意),哎,怎么回事?上来试一试(生围出的不是平行四边形)。师:我这里有几根小棒,选一根再试试看。(生慎重的选了一根),这次行了吗?生: 行了。 师:为什么?生:刚才这2根长的一样长,但是2根短的小棒不一样长,所以不能围成,我选了 一根和这根短的一样长的小棒之后就能围成了。评析:一个小小的教学环节的设 计看似信

7、手拈来,仔细推敲,它却体现了老师的独具匠心。其情趣、其技巧,不费 一番心思是很难得来的。师:也就是说要想围成平行四边形,上边这条边要和下 边这条边生:相等。师:左边这条边要和右边这条边生:相等。师:简单的说就是生:对边相等。师:中间再加一个词 生:分别师:非常棒,把这个词作为一个礼物送给大家,让大家记到心里好不好?(板书: 对边分别相等)师:哎,你用的什么方法?来展示一下。(4)、用直尺画两组平行线 师:说说你 的想法?生:我横着沿着直尺的上下两边画2条平行线,再斜着把尺子随便一放,再画2条 平行线中间的这个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师:也就是说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这两组 对边是生:平行的。师:好,我

8、把它也写下来,(板书:对边分别平行)。评析:这个个环节的设计,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敢于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 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知识由学生自己去探索, 规律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由学生们自己去寻找,结论由学生们自己去总结。课 堂真正成了学生们自己创造的天地,而老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既实现了探究过程开放性,也突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体现了学生 为本的理念。4、通过验证,明确其特征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初步得出的这两条结论与开始的猜想相吻合,真理需要 实践来证明,咱们来验证一下吧。拿出画有平行四边形的纸来,想一想,怎样来验 证呢?

9、开始。(教师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贴在黑板上,然后巡视指导)。师:对边分 别相等怎么验证?生1:用尺子量,上下两条边都是10厘米,左右两边都是8厘米。生2:对折之后 两边重合。师:谁上来验证一下对边分别平行呢?(生用直尺和三角板进行验证)。师:有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是一位出色的数学家评析:放手让学生自己验证交流,使学生在碰撞和交流中确切得出最后的结论。在 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交流与倾听中把自己的方法与别 人的想法进行了交换和比较。5、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师:老师碰到了一个小难题,想请大家帮帮忙,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生:愿意。师:我们学校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

10、草坪(指黑板上贴的平行四边形),想从中间通一 条水管,怎样铺最短?生:作一条垂直线段。师:谁想上来画一下?(指生上前边来用三角板画,教师提醒用虚线画,并画上直角标 记,其他同学在画有平行四边形的纸上画)。师: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 高,对应的这条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教师标出高和底),(教师把三角板稍微平 移),这样的垂直线段是不是最短?生:是。师:猜一猜,这样的垂直线段有多少条?生:无数条。师:也就是高有生: 无数条。师:你能测量出以这条边为底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吗?生:是3厘米。师:能以其它的边作为底来画一条高吗?生:能。师:要求画完之后并测量出来。(汇报交流)。评析:把知识发生的背景

11、置于生活情境中,体现了学有用的数学,引发他们强烈的 探究愿望。第四篇:“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评析一、引入师:同学们,我们班哪位同学口算能力最强?现在,我们就通过“一分钟口算比赛” 的办法来比一比。不但要比哪一个最快,还要比哪一组的集体成绩最好!二、比一比.一分钟口算竞赛学生做事先准备好的算题,共20XX教师计时。教师报答案,同桌交换订正,小组 长统计本组答题情况并在指定位置板示。教师引导大家简单了解各组统计情况,评 出个人获胜者。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谁是我们班算得最快的。1 .讨论并评比集体成绩师:刚才我们评出了个人第一,哪个小组的成绩最好呢?请你任意选两组比比看,并 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学生进行

12、小组讨论、交流。生:相同人数组比可以比每组做对题目的总数,不同人数组比比做对题目 的总数,但不合理。师:怎么比合理?生:加起来除以他们的人数。生:就是看他们组平均每人做对了几道题。2 .认识平均数师:我们用平均数来研究两组人数不同的答题情况。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两组 人数不同的答题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先计算出每组的答题总数再除以每组的人数得 出这两组的平均数,比较两组成绩的优劣,并强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计算每 组平均数(除不尽的用计算器算),每组报出计算所得到的平均数,评出成绩最佳的 小组。学生感受到:尽管各组人数有的是4个,有的是5个,我们还是可以用这几个数的 “平均数”来代表一个组的成

13、绩的整体水平。三、想一想师: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平均数,想一想下面题目的答案。(课件出示)小明、小军、小李的年龄分别是7岁、5岁、12岁,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几岁?a. 58b. 12师:你会猜哪个答案?生:是b。师:同意吗?我想问你们为什么不选a或c?(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生:5太小,12太大。教师概括引导:通常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不大可能是这组数据中最大的一个或最小的 一个,它反映的是这组数据的居中水平。四、解决问题望月路一家牛奶店又该进牛奶了,下面是商店本周前4天卖出牛奶的情况,星期五 进多少箱牛奶合适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议。五、拓展应用师:同学们喜欢看足球赛吗?有

14、个足球队想引进一名前锋,主教练收集了三个运动员 的相关资料,你们来当参谋,他应该引进哪个运动员?(课件出示)最近5个赛季的进 球数运动员甲:23 17 18 24 23运动员乙:/ / 24 20XX2运动员丙:30 10 / 26 18(“ / ”表示这个赛季没参加比赛)这个足球队该引进哪个运动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后,小组讨论。生1:我会选乙,因为他的平均进球数是22个,其他的都是21个。生2:我不会选乙,因为虽然他的平均进球数多一些,但他有两个赛季没参加,可 能身体不好。师:大家不妨看看甲和丙,他们的平均进球数一样。如果在他们两人中选择一个, 你怎么选呢?生3:我会选丙,因为虽然他的平

15、均进球数少一些,但是他有时候,进球数最多。生4:我不会选丙,因为他有时候进球数较多,但是他有时候进球数较少,不稳定。生5:我会选甲,因为虽然他的平均进球数少一些,但是他每个赛季都参加了,而 且他的平均进球数只少一个。生6:我不会选甲,因为他的平均进球数少。教师小结:同学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平均数来帮助分析,但 有时候还要参考其他的因素来灵活处理。评价.注重让学生经历现实的统计活动“平均数” 一课,在教学内容上属于统计一概率板块。所谓统计,就意味着要对数 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统计内容的教学,其基本目标是要让学生对这种 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数据的过程有所体验,能够初步

16、学会正确使用这个过程中 涉及的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并能够正确地看待由这些方法得到的统计结果。因而在 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完整地经历这一过程,尽可能避免人为地肢 解这一过程。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要让学生经历现实的统计活动而不仅仅是处 理老师提供的数据。本课中,教师提出了一个需要经过包括收集数据在内的统计活 动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班谁的算能力最强,哪个组的集体成绩最好。”要回 答这样一个问题,就必然要收集相关的数据,而一分钟口算比赛、同桌交换判断计 算正误、将结果汇报组长、组长记录的全过程就是一个收集数据的过程。1 .注重对平均数统计意义的理解平均数(这里特指算术平均数,统计学上也

17、叫样本均值)是一个重要的统计量。所谓 统计量,就是对一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一些能够粗略描述这组数据特征的关键量。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重要的统计量,每一个统计量都能从某个角度反映一组 数据的特征,这就是统计量的统计意义。什么是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如何让学生理解 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我们认为,至少应注意这么几点。首先,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其取值介于样本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本课中猜平均数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而设置的。7、5、12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从5、8、12这三个数中选择一个,你会选择哪个?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把 平均数的具体数值求出来,但我们更应

18、该从平均数的意义出发,先去做一个猜测, 就这个问题而言,答案只可能是8。其次,用平均数来反映样本数据的特征是有其局限性的。任何一个统计量都不可避 免地存在局限性,正因为这样,另外的统计量才有产生的必要。如果我们把样本数 据的“总和”也当成一种统计量的话,平均数的产生就可以克服这个统计量的局限 性。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中也有所反映:如果两组人数相等,就可以比较他们的总成 绩;如果人数不相等,比较总成绩就不公平了。这样,平均数的引入也就有了必要。 同样,平均数作为统计量也是有局限性的,本课最后一个环节就揭示了这种局限性: 甲和丙两人进球数的平均数相同,那要怎么选择呢?数据的离散程度需要用另外的统 计量

19、来描述,最常用的就是方差和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一标准差。第三,应适当淡化求“稍复杂的平均数”问题。以前,作为对求平均数问题的拓展, 我们特别愿意把问题的情境弄得“稍复杂”。所谓“稍复杂”,就是或者“总数” 复杂,或者“份数”复杂。比如已知第一个月做了多少零件,第二个月做了多少零 件,问平均每天做多少零件。让学生在这种稍复杂的情境中体会对应的思想当然也 未尝不可,然而这对体会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似乎帮助不大。1 .在观察实践中直观感知四边形,会正确辨认四边形。2 .经历四边形的分类过程,了解不同四边形的简单特征,提高对不同四边形的识别能 力。3 .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

20、的能力,发展空间 观念。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谈话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哪一项体育活动?(2)(出示主题图)光明小学校园里,同学们正在进行各种体育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 看吧!看了这熟悉的校园场景,你能获取哪些信息?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些什么图 形?(先自己找一找,再同桌交流。).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整理总结得到如下图形(课件逐一闪动出示)o1 .引导观察,并提出问题。(1)独立思考,比较并发现。教师在课件中隐去其他的图形(三角形、圆),抽象出四边 形。启发思考,初步感知。课件闪动这些图形:正方形

21、、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 梯形。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叫四边形。(板书课题:四边形)为什么叫四边形呢? 它们有些什么特征?3.注重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平均数作为能很好地描述样本数据整体特征的统计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本课设计了给牛奶店进牛奶提供参考的问题。从问题本身来说,应该说涉及到了统 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核心问题,那就是为决策提供服务。牛奶店前四天卖牛奶箱数已经有了,如何处理这些数据,使之为“星期五应进多少 箱牛奶?”这个问题的决策服务。当然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用前四天卖出牛奶的 平均数作为第五天进牛奶的数有什么依据却是本课没有很好地解决的问题,下面将 再详细说这个问题。

22、从以上几点看,本课从现实的统计活动开始,让学生感受到引入平均数的必要性, 继而逐步揭示平均数的统计意义,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 到平均数的局限性,整体设计是好的。在教学中,面对从现实统计中获取数据与求 平均数时极有可能无法整除的矛盾,使用计算器并不回避小数结果,处理的大胆, 也是可以接受的。从整个设计来看,也存在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统计活动应该基于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或者说为了解决某个有价值的问题才 进行统计活动。本课设计的问题是看哪个同学的口算能力最强,这当然算得上是一 个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但如果进一步考虑到这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学期,把口算 测验变成一个检验学生是否

23、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每个学生都应达到的基本 要求的问题,将会使问题变得更加有意义。事实上,数学课程标准中确实规定了 第一学段末的学生在计算方面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否达到这样一个要求,也确 实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关注的。第二,究竟怎样理解由星期一到星期四的卖牛奶箱数来决定星期五进多少箱牛奶的 问题。从本课的教学设计来看,教师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事实卜,教材卜 的原题是根据前三天卖冰淇淋箱数决定第四天的进货数。教师隐约感觉到了用三天 的数据来推断第四天的数据是不妥的,所以又加了一个数据。然而,这依然没有触 及到问题的本质。一方面,通过以上的数据,结合生活经验,我们确实能知道周五进8箱牛

24、奶是合适 的;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在数学上,无论用三个数据,还是用四个数据来作推 断都是不合适的,已知的数据太少,专业点说就是样本容量太小。产生这个矛盾的 原因是什么呢?或者说用四天(甚至三天)的销售量来决定进货量这样一个在数学上 站不住脚的方法,在生活中为什么又是合理的呢?是因为在这里我们默认了每天卖出 的牛奶数是相对稳定的。如果前四天卖出牛奶数如下图,此时,前四天的销售量的 平均数仍然是8,但用这个数作为第五天的进货量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的相对稳定性,并结合实际理 解这种稳定性的现实意义。那就是牛奶店所在辐射区域内,人们对牛奶的需求量是 相对稳定

25、的。所谓稳定的,就是指有一个通常的、整体上的水平。或者说,第五天 销量与前四天的销量整体水平是差不多的,而前四天销量的整体水平可以用四天销 量的平均数来表示。第五篇:优秀教学设计与评析优秀教学设计与评析小学语文第二册21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南菜园小学丁晓娥、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按自然段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有语气地 朗读课文。1 .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想像力。2 .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较深刻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的道理,进行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的渗透。二、教学设想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并配有插图,通过在电教的配合 下引

26、导学生观察插图,在分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基础上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全面完 成教学目的。(一)以“声”激情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小声读与朗朗地读,再与有音乐伴奏的朗 读,对人的感观刺激和带给人的内心体验是不同的。小白兔和小灰兔活灵活现地 表现出两只小兔拿着菜籽和白菜回家后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各自的心情。小白兔高兴 地拿着菜籽到地里去种,它不怕累,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配有轻 松愉悦节奏明快的音乐的朗读,使学生融入情境之中,产生对小白兔的喜爱之情。(二)以“画”引趣低年级学生理解语文文字的能力较弱,抽象的文字表述,会使学生学习中感到困难, 感到枯燥难懂,并且没有学习情趣,这就需要

27、运用电化手段,提供一些生动形象, 鲜艳的画面,通过感观的刺激,使学生的情绪马上被激发起来。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幻灯投影片,把故事情节展现给学生:小白兔满头大汗在菜地 里劳动,一会儿挥锄,一会儿浇水、施肥,而小灰兔则舒舒服服躺在床上津津有味 地吃白菜。最后,小白兔挑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去,小灰兔推着空车,见小白兔有 这么多白菜很奇怪,听了小白兔的话,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展现这三张生动形象 的画面,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产生了学习课文的兴趣。(三)以“演”悟道小白兔和小灰兔课文里出现的三个动物形象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配乐有感情 地朗读使学生在小白兔产生了喜爱之情,形象鲜明的画面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学习 情趣

28、。根据课文学习要求,教学目的,最后结尾以表演形式完成教学任务。课中:师生共同表演小白兔在菜地里种菜过程。课尾:配有音乐,学生分角色带着头饰表演课文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想象再创造 把小灰兔后来的变化表演出来。这样形式的表演,学生通过自己扮演的不同角色悟 出“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的道理。三、教学用具小白兔和小灰兔投影片三张,音乐录音带(5分钟)头饰若干。四、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一)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了解课文内容,会按自然段读,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以下途径引导学生学习。1 .理清作者思路,了解课文先介绍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样收下菜籽和白菜的。小白兔回家干

29、什么、小灰兔回家干什么,最后结果怎样。2 .按自然段读、讲、议把每段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内容。(二)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懂得“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莱”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老山羊、 小白兔、小灰兔最后不同的结果,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借助朗读,观察图画及表演 进行体会。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贴图揭题,教师朗读课文意图:利用直观教具,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创设情境,激情入境, 进行形象思维。教学手段:用小白兔和小灰兔头像表示课题。步歌、方法:用展示图片,谈话引出课题。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思考:小白兔向老山羊要了什么?小灰兔要了什么?最后结 果怎样?读后学生依次

30、回答问题。(二)按自然段读,了解课文内容意图:提高学生读的能力,通过读理解每段的意思,抓住重点词语进而理解课文内 容。激发兴趣,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想像力。步骤:1 .自读全文,在段首标上序号。2 .分段精读,理解内容。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思考:课文写了什么,都有谁,在于什么?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两只怎样的小兔?讨论:小白兔和小灰兔到菜地帮助老山羊收白菜,从“帮忙”一词看出小白兔和小 灰兔都愿意帮助人,爱劳动。意图:通过有语气地朗读小白兔和小灰兔说的两句话,看出小白兔和小灰兔很有礼 貌,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读,抓重点词组织学生讨论,最后有语气带表情的朗读。说说第二自然段的主

31、要内容。学习第三自然段:意图:通过看幻灯图片、配乐朗读、表演,激发学生对小白兔自己种菜不怕累,爱 劳动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渗透热爱劳动的教育。教学方法:读、讲、看、演相结合。教学形式:学生小声读,找出有几句话,讨论小白兔回家后先做什么,又做什么,结果怎样。教学手段:运用幻灯、音乐。步骤:(1)学生自读,画出几句话。(2)分句读,想想小白兔是怎样种白菜的。(3)看幻灯,想象小白兔种白菜的过程。(4)师生齐表演小白兔翻土、种菜籽,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5)指名配乐朗诵第三自然段。(一名学生扮演小白兔,四名学生扮演白菜,表演 小白兔种菜,白菜一天天长大。)(6)说说段的内容。

32、学习第四自然段:意图:理解本段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手段:看幻灯。步骤:(1)看图片说说小灰兔回到家都做了些什么。(2)读第四自然段(3)启发想象,小灰兔躺在床上吃白菜时都想了些什么。(4)通过“不干活了” “饿了就吃”说明小灰兔不懂事。(5)说说这段主要内容。学习第五自然段:意图:让学生了解小灰兔和小白兔都去老山羊家做什么,小灰兔看见小白兔给老山 羊送去白菜,为什么奇怪,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的意思, 突出难点,促进双脑协调发展。教学方法:读、讲、看、议、演相结合。教学手段:看幻灯。步骤:(1) 读全段,理解“奇怪”词义。(2)看幻灯,观察小白兔和小灰兔不同的表

33、情。(3)讨论:小白兔心里怎样想,表情什么样,小灰兔为什么奇怪。(4)表演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对话。(5)想象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6)根据小白兔和小灰兔最后的结果不同,讨论“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一句话的意思。(7)再看幻灯,小灰兔低下头,说明什么,以小灰兔这时的心态加深理解“只有 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的意思。(8)说说段的主要内容。(三)总结全文,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白兔、小灰兔的不同表现和不同结果来理解“只有 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的意思。再说说自己的理解。1 .由师生分别扮演老山羊、小白兔、小灰兔,表演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给老

34、山羊送 去,小灰兔推着空车去老山羊家要菜。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决定不要菜了,想要什么呢?(老师扮演老山羊,通过对话启发引导学生想象表演。)2 .齐读全文。教案评析(小白兔和小灰兔):这是一篇含义深刻的童话故事。主要特点正如教师自己在“教学设想”中所讲的“以声激情” “以画引趣” “以演悟道”。“以声激情”指的是以读书和配以音乐的声音。读书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 自读自悟的小声读、配合音乐伴奏的朗读、有声有色的分角色的朗读。总之,指的 是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这样的读书活动,把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起来,利用兴奋 的心态,积极的思维状态,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富有情感、情绪的思维

35、活动。这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特征。 以前心理学家很少注意到这个规律,习惯把小学生的学习中的思维与情感、情绪分 开研究,把学习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分开研究。近几年来,许多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情感是非智力因素,认识到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 力因素的结合。这是很大的进步。本课教师把读书与激发学习情感结合,用读书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是一大进步。 以前大家总是利用游戏等教学以外的方法激发情感,其实能够激发情感的最佳方法 就是学习内容本身。本课教师是明白这些道理的,并且重视运用这些方法。“以画引趣”指的是运用鲜明生动的投影画面或活动逼真的录像,来引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学习兴趣是重要的学

36、习动力之一。没有学习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是无 效或低效的。教师通过学习思维理论,明白运用形象思维的规律,采用“静”画和动“画”,引 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恰当的方法。为什么画面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呢?因为画面是直接的、生动形象,语言文字是间 接的符号形象。画面利于视觉观察、直接感受,语言文字要经过大脑的“翻译”, 转化成可接受的形象信息,才能弄懂、理解。转化要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如对词 语的辨认,已有相关知识储备,接受时的场景影响等等。所以图画比语言文字容易引起兴趣,容易被人接受。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画面是为语言文字的理解服务的。语言文字不是图画的说 明书,不是解释。画面是帮助我们理解语言文

37、字的桥梁、途径。谁是主,谁是次, 要分清楚。“以演悟道”指的是师生运用表演的方法,展现课文的景象,理解其中道理。这种 方法非常适宜童话性强、故事性强的课文。表演十分容易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从角色的思想感情,从角色与角色的关系上,从 故事的情节与结果中,理解故事所蕴涵的意义,受到实实在在的启发,从中受到教 育。表演时,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这对学习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展示能力,是十分有效的方法。(选自小学语文教学新路北京科学技术出 版社。)小伙伴吴赛兰、教材分析二、自主探究,概括特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1)涂一涂。每一个小组桌子上有一个纸袋,你能从中找出你心目中的四边形吗?(

38、涂 上你喜欢的颜色。)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快又好看。(2)探究比较。提问:为什么你涂的这些图形是四边形,而另外一些却不是?(学生交 流。)小组汇报。教师肯定同学们的汇报交流,并指名学生复述。评析:让学生通过涂心目中的四边形,充分展示他们原有的认知,为四边形的学习 提供极好的研究材料,并给予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了 学生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清晰对四边形的简单认识。.引导观察,概括特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些四边 形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四边形的特点。1 .练习反馈、评价。课件出示如下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四边形?

39、哪些不是?如果不 是,你能把它变成四边形吗?评析:利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形成对四 边形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习、感知、体验的主动权交给学 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归纳概括能力。三、动手实践,获取新知小伙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8课的教 学内容。课文以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春游活动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后,几个小伙 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故事从春游那天的午餐讲起。当小伙伴们发现玛莎不吃 午餐时,都从不同方面表示了关心,但哪种关心是玛莎此时最需要的呢?教学中,让 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感悟,就会懂得:要用

40、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这 个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文字浅显易懂,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教学中 还应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在读中强化对新词的感悟和运用。二、学生分析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 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 事物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也乐于与人交流;一部分学生只能初步认识一些客观事物, 用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连朗读课文都有困难。在教学 中,教师应力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三、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41、,加深理解和体 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 特点,我创设了让文中人物玛莎带学生们一起春游这一情境,使学生们置身于故事 中。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 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四、教学目标.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2 .理解课文内容,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并懂得用行动去关心别人。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 .师:你们每天在一起学习、生活,都是亲密的好伙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外 国的小伙伴,好吗?这几位小伙伴,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

42、课文里,齐读课题。2 .播放课件:玛莎高兴地走来,说:“嗨!你们好,我是玛莎,很高兴认识你们! 真巧,我们今天要去春游,你们和我一块儿去吧,好吗?”(二)初读课文。1 .师:借拼音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把它们 和在文中连成的词一块儿多读几遍。2 .字词教学。(1)小老师带读(有注音),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2)开火车读(有注音)。(3)集体读(无注音)。3 .学生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三)读懂课文。1 .学生边读边观察插图,想想图中谁是玛莎、谁是维加、安娜和安东。2 .(贴人物图)指名上台找小伙伴,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43、。3 .师:认识了小伙伴,我们一块儿去春游吧(播放课件),小伙伴们去春游,欣赏 春天的美丽景色。中午,大家都在吃午餐,只有玛莎站在一旁。4 . “玛莎怎么了?”结合学生答问,指导读好玛莎说的话。5 . “小伙伴们是怎么关心玛莎的?” (点击课件)结合学生答问,分别训练朗读维 加、安娜、安东的话,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该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愿意说哪个小伙伴,就读哪个小伙伴的话或哪 一部分,并由学生自己评议读得怎样,该怎样读,想读的都来读一读。让学生在互 相学习中体会小伙伴们从不同方面给予玛莎的关心,也加强了对一些新词的感悟和 运用。例:学生答安娜关心玛莎的部分。点击课件,展示玛莎说的话

44、,指名读、评议,并 用句中“丢”字组词、说一句话,说说与“粗心”、“忘记”意思相反的词,想读 的齐读。6 .师:你们最喜欢谁,为什么?请同桌交流。7 .分角色读课文。(1)四人小组读,老师参与。(2)集体分角色读。(四)质疑问难。1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讨论解决。2 .四人小组讨论:维加和安娜看到安东把面包分了一大半给玛莎后,他们会怎么想、 怎么做?(五)拓展活动。1 .师:你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用行动关心过别人?2 .四人小组演一演自己助人为乐的事,也可演今后打算采取怎样行动。3 .播放课件:玛莎表示今后要像大家一样用行动去给别人最需要的帮助,并向大家 告别。评析(杨晓恬)小伙伴

45、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 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揭示了儿童的丰富的情感世界, 一年级学生大多喜欢读。根据本文的特点,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中,让学生通过“已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问题,掌握规律,以 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架设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平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较好地体现了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 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

46、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质疑问难、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 节都渗透了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多媒体画面、贴图、充满激 情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 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如,在“字词教学” 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选 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等等。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 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 极、愉快地参与学习。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 “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朗读是本

47、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案例的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 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渎通课文读懂课 文会读课文”,经历了 “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 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 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同读,等等, 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 堂活了起来。三、本案例有机地进行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学 习效率。画面中优

48、美的自然风光,小伙伴美好的心灵,激活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 往,使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唤起了他们对高尚情操及高 尚行为的追求。文中人物玛莎在多媒体画面中多次出现,让她带学生一起去春游,并让她和学生直 接对话,把他们带入情境中,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了 “玛莎”就是自己的小伙伴, 就是小朋友的当中的一员,让学生从内心认可这一角色,从而产生了较佳的学习心 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多种 策略,有机地将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如,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 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 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作者工作单位:安徽省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