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单元统整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作业定位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人文 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和一篇略读课文藏戏, 分别介绍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里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美食、艺术 等,多角度、多形式展现了传统习俗的文化风貌。单元习作为家乡 的风俗,鼓励学生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并 在习作提示中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和询问长辈等方式,深入了解习 俗,明确习俗的主要特点,在正式介绍时要凸显重点,详细描写展现 这一习俗特点主要方面或活动现场的具体情况和自身感受。习作时 注意抓重点,写出特点。正
2、是本单元要落实的指向习作的语文要素。 与之相应的阅读要素为“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 部分的。教材于每课编排了相应的思考题,以提醒学习者思考课文 合理安排主次内容,并详写主要部分的方法。同时,在本单元的语文 园地中编排了“交流平台的学习内容,以北京的春节一文为例, 交流了详略的分布,以及这样写的原因和表达功效。本单元作业设计以描写传统习俗的名家散文或古诗为载体,旨在引导 学生掌握合理安排主次内容,且以具体的场面描写凸显重点内容的写 作技能,在迁移运用中落实单元习作目标。止匕外,做到以课文中介绍 的传统习俗为基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鼓励并引导 其在课后通过资料搜集、询
3、问长辈等方式,增加对传统习俗的了解, 扩大知识面,积累图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为后续的表达做扎实的 铺垫。作业目标.阅读时能分清内容的主次,了解并学习作者详写主要内容的表达方 法。1 .在学习情境中,通过阅读、查找相关资料,提升对某一传统节日的 深度了解,合作完成家乡风俗宣传册和诗集读古诗,过中国节,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整理、归类搜集到的资料,结合自身见闻和经历,对家乡的某一风 俗形成深刻的认识,能借助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写一写家乡的风俗。3 .对传统习俗和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主动探究 的学习能动性。作业内容导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积淀丰养
4、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这是属于每一位中华民族后人的宝贵财富。 为更深入地探寻传统文化的精髓,解析传统文化的时代内容,传承传 统文化的精神力量,学校将组织全体六年级同学开展以传统习俗为 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让我们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探知并掌握介绍主 要部分的写作方法,在自主搜集资料且有针对性地筛选、整理和归类 中拓展对传统习俗的认识、积累学习的素材、锻炼口头和书面表达的 能力,借力小组合作,设计并完成实践性作业家乡风俗宣传册和 诗集读古诗,过中国节,从而提升语文综合能力。调查交流:春节习俗.在北京的春节一文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老北京人丰富多样的 过年习俗,以及对春节的重视。那在祖国的其它地域,人们
5、也是这样 过年的吗?会不会有截然不同的习俗呢?请你搜集描绘或介绍该地 区过年场面的文章、绘画作品,也可以是与之相关的戏剧、纪录片等 影视资料,完成一份有趣的春节风俗调查表。1 .请你向小组内的学习伙伴介绍自己的春节风俗调查表,并提供 相应的资料以佐证自己的搜集成果。3*【成长挑战】通过资料的搜集和交流,我们对春节习俗有了更丰富 的了解。有兴趣的小组可以挑选一个喜欢的元宵花灯,通过对花灯四 壁和流苏等处的装饰,添加和春节习俗相应的信息,在课间进行“赏 花灯赛习俗的趣味游戏。【设计意图】“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 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
6、品位。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总体目标的要求之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并作出许多 深刻阐述,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赋予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时代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然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 渐加强,以及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 承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现代化气息浓厚的环境里, 不可避免地被阻挡了迈向传统文化的步伐。在正式教学本单元前,为深入了解学生对春节的了解,对本校六年级 组20位学生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3位学生有长时 间农村生
7、活的经历;关于家乡春节的特色习俗以吃年夜饭收压岁 红包贴春联或福字“包饺子居多;在春节期间,大部分学生的娱乐 方式局限于阅读看电视”和家中兄弟姊妹玩耍等室内活动。特定 的生活经历局限了学生的视野,因为缺乏丰富的过节经历,所以对于 传统文化的感知是粗浅的。为尽可能缩小学生个人与时代发展要求之 差距,在此题的设计中努力为其提供实践的机会,先通过资料搜集和 询问长辈等熟悉的语文学习方式积累有关春节的素材;再借助与学习 伙伴的交流完善对资料的梳理,并结合自身经历发表看法,提升口头 表达的能力;最后,通过边赏花灯边玩游戏创设了春节的喜庆气氛, 学生在情境复现中形成真实的体验,并将学习平台由课堂延伸至课后
8、, 让传统文化在学生的生活中落地开花。创编诗集:读古诗,过中国节.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分别介 绍了古人于寒食、七夕、中秋等传统佳节的过节画面。请联系此前相 应的学习的经历和见闻,借助书籍和多媒体资源,同小组内的学习伙 伴分工收集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并按照节日的时序,合理编排 古诗顺序,形成诗集读古诗,过中国节的初稿。1 .为帮助读者进一步感受古诗中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请你为收集的 古诗创作一则富有趣味的介绍,建议重点落在对诗中人们过节画面的 畅想,或以诗人的视角抒发由节日而引发的思情愁绪。3*【成长挑战】目前,各小组均完成了一部新编的读古诗,过中国 节。相信大家对传统节日和
9、传统习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悟。现 请各组组长就小组收集、整理,以及创作的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取长 补短,发现自己小组的不足,在其它小组组长帮助下找到改进的方向, 并反馈给小组成员,对诗集进行修改和润色。【设计意图】传统文化这一人文主线的发展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从 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教材便选编了与之相关的古诗或趣味故事,以激 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及至三年下册第三单元,教材首次以综合 性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中实践,在课文的导向下,对中华传统 节日、科技、建筑或艺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并逐一渗透开展综 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法,如针对探究的目的提前制定计划,并在相应图 表的辅助下,将零散的资料具
10、体化,后续再以故事讲述,诗歌朗诵, 书法、春联、小报等作品的展示,以及品尝传统美食等多形式中展示 综合性学习的成效。因此,本题的设计并不局限于引导学生对传统习俗的认识和了解,而 是充分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以及探究技能, 创造条件激发学生进行深入、自主的探究,并以创编诗集的方式呈现 探究的成效。作业使用建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宝贵途径。1 .分层推进学习任务。单元整组作业既有资料搜集、口头交流、书面 练笔等形式丰富的基础性作业,也有以*和成长挑战为提示的拓 展性作业。基础性题目可以安排于对应课文的学习过程中,结合课文 教
11、学内容,及时呈现或以此替代教材内类似的课后思考题和浙江省教 研室编写的语文作业本上相应的训练内容。拓展性作业一般安排 在基础性作业之后,所需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基础性作业,因此可以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晚托时段或周末、假期时间,与小组内的学习伙伴 进行分工合作,并为学生申请校内互联网平台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机 会,同时与家长及时沟通,希望其为学生在校外的自主性学习和实践 提供帮助。2 .关注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进。三大版块的作业设计均安排了小组合 作,且同一学习小组的合作互助从单元整组作业的开始一直贯穿于结 束,每位学习小组的组员必须借力合作之力才能顺利完成作业。因此, 要及时留意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跟进各小组组员在合作学习过程 中表现的态度、使用的学习方法,以及展现的优秀品质。同时,针对 小组合作中进度缓慢的现象要深入调查缘由,给予帮助和开导,使其 尽快投入到高效的合作中去。3 .发挥综合性作用。整组作业将听、说、读、写、画、做、演等活动 融为一体,发挥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价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追求。 因此,可沿循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思路,赋予单元整组作业更远大 的目标定位,不局限于单元习作任务的完成以及相应阅读技能的获得, 而是以此为训练支点,尽可能翘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语文学习在 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落地开花,为帮助其更好地生活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