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秋水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秋水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文版教案系列:秋水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一位古人:“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位作家是谁?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又出自他的哪篇文章? (学生回答) 明确:庄子秋水板书课题 引入课文 二、简介庄子并解题 学生介绍后,教师点拨补充: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
2、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 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庄子
3、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三、课文分析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字词读音及断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课前预习时制作的知识卡片 合作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讨论、明确,在此基础上,小组推荐展示12名学生的卡片。教师提示重点知识点,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其用法及意义。 (1)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 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 (2)古今异义词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至于”,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意为“到达”。今仅用作另提一事的连词)
4、 东面而视(“东面”,脸朝东。今指东边) (3)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时(季节)”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美”,作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美景) (4)一词多义 (5)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己”作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助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用“见于”表示被动)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形式,可译为“认为是”“觉得是”) 吾
5、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是副词“非”和连词“则”的配合格式,可译为“(要)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开头,可译为“再说”“况且”,表示意思推进一层) (6)出自本文的成语 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亦作“望羊”,仰视的样子。 贻笑大方: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的人笑话。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常用作谦词 4学生齐读课文,研读讨论 (1)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
6、而叹”? 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组内讨论,分组承担问题,班级交流) 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 这篇课文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全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秋水时至”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第二层(“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 点拨:第一个“于是焉”,说明河伯是在“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情况下欣然自喜的。 第二个“于
7、是焉”呼应第一层,对比说明,情况不同,时间不同,认识也不同,透露出庄子的哲学思想。 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们什么? 点拨: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点拨: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点拨: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像丰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 四、小结 秋水我们学的只是开头的一段。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神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值判断的
8、无穷相对性”的问题。庄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神若的对话来讨论玄妙的哲学问题。课文这一段河、海的对比,实际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贵贱之类的看法,然后一层深一层地引到漫无边际的认识的海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阅读秋水全文。 五、板书设计 秋水 教案点评: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本教案的学习重点落实在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上。本教案特色在于学生活动充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另外,本教案的讨论问题设置的细致贴近课文文字,值得教师借鉴。语文版教案系列:秋水 教学设计224 秋 水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
9、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 2积累实词:时、泾流、望洋、少、轻、殆、穷 3积累虚词:之、以、则、见、于 4掌握文言句式:被动句与宾语前置句 5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特点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训练结合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与用法的能力。 2培养把握作品思路,熟读成诵的能力。 3训练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河伯对海神的感叹中引用两则材料的作用。 解决办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指导学生做文言知识卡片,组织学生讨论两则材
10、料的作用,引导学生鉴赏庄子运用形象说理的艺术风格,把握文章观点。课时安排 1课时学生活动设计 1组识学生进行三次诵读: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文句;第二次,理清思路,领会主旨;第三次,背诵,领会庄子的风格。 2组织学生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3组织学生讨论庄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叹的内容,深入把握主旨。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 2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3当堂背诵,领会主旨,鉴赏语言及表达技巧 二、整体感知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
11、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新课导入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
12、曾经这样评价一位古人:“其拿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位作家是谁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又出自他的哪篇文章学生回答 2组织学生诵读课文,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第一次诵读,正音正字,疏通文字。 正音: 涘(s) 渚(zh) 少(sho) 殆(di) 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卡片一: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至:动词“到”,于:介词) 望洋向若(联绵词,仰视的样子) 大方之家(修养高,明白事理) 秋水时至(时令,季节) 卡片二:通假 不辩牛马(辩,通“辨”) 泾流之大(泾,通“径”) 卡片三: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
13、法,以为少) 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轻) 卡片四:文言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若己) 我之谓也(用“之”帮助宾语前置,谓我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卡片四:一词多义 泾流之大(代词,这样) 我之谓也(结构助词,帮助宾语前置) 仲尼之闻(结构助词,的)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词,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 第二次诵读,理清思路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组织学生背诵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
14、什么? 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 第一个“于是焉”,说明河伯是在“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情况下欣然自喜的。 第二个“于是焉”呼应第一层,对比说明,情况不同,时间不同,认识也不同,透露出庄子的哲学思想。 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总结、扩展 秋
15、水我们学的只是开头的一段。 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庄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对话来讨论玄妙的哲学问题。课文这一段河、海的对比,实际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贵贱之类的看法,然后一层深一层地引到漫无边际的认识的海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阅读秋水全文。布置作业 阅读秋水中紧接课文的一段,说说其中比喻的含义。 北海若曰: “牛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
16、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水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附:板书设计 秋 水 庄子 自大 自叹黄河宽阔 不辨牛马 北海壮阅 不见水端 于是焉 过渡 于是焉 河伯自大 欣然自喜 我之谓也狂妄自大 自大
17、望洋兴叹 始吾弗信盲目崇拜 浅陋 殆 见笑大方【背景材料】 一、作者作品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
18、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二、课文删节部分 望洋向若而叹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住地)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限)于时也。曲士(乡曲之士,指寡闻陋见的人)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这里指浅陋)。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传说中的海水排放处)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尽)。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水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
19、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正)存(在)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蚁穴)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称呼)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通“萃”,聚集)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继承),三王之所争(指争夺天下的战事),仁人之所忧,任士(担负职务的人)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三、参考译文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许许多多的小水流都注入黄河。畅通无阻的流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
20、清是牛是马了。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面对东面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候,河神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迷茫地感叹说:“俗语有这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亲眼见到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文版教案系列:秋水 教学设计3学生活动设计 1组识学生进行三次诵读: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文句;第二次,理清思路,领会主旨;第三次,背诵,领会庄子的风格。 2组织学生制作文言知识卡片,以养良好习惯
21、。3组织学生讨论庄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叹的内容,深入把握主旨。教具准备: 投影仪 课件一、明确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 2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3当堂背诵,领会主旨,鉴赏语言及表达技巧二、教学步骤(一) 导入语: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22、(二) 介绍庄子.(师生共同完成)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建议该部分换用一些感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喜爱,不要让人误以为你对庄子有厌恶之感)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
23、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听录音磁带2组织学生诵读课文,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第一次诵读,正音正字,疏通文字。 正音: 涘(s) 渚(zh) 少(sho) 殆(di) 制作文言知识卡片(不是完全详尽的) 卡片一: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至:动词“到”,于:介词) 望洋向若(联绵词,仰视的样子) 大方之家(修养高,明白事理) 秋水时至(时令,季节) 卡片二:通假 不辩牛马(辩,通“辨”) 泾流之大(泾,通“径”) 卡片三: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也可
24、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少) 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轻) 卡片四:文言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若己) 我之谓也(用“之”帮助宾语前置,谓我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卡片四:一词多义 泾流之大(代词,这样)有教师对“之”的用法提出质疑,有待查实 我之谓也(结构助词,帮助宾语前置) 仲尼之闻(结构助词,的)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词,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 第二次诵读,理清思路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课后练习一) 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3指导
25、学生背诵课文,讨论以下问题(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大意各是什么? (以下开始板书) 层意 连接语第一层: 黄河的宽阔;河伯的骄傲自满 于是焉第二层: 北海的壮阔;河伯自愧弗如 于是焉(2)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3)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4) 本文属于一篇寓言故事,在这则故事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明确:对比(见板书) (5)从这些对比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呢?(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人贵自知之明; 谦受益,满招损; 自
26、大由于无知; 知耻者近乎勇 (知耻而后勇)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6)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第三次全体同学试背秋水总结、扩展秋水我们学的只是开头的一段。 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庄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对话来讨论玄妙的哲学问题。课文这一段河、海的对比,实际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贵贱之类的看法,然后一层深一层地引到漫无边际的认识海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阅读秋水全文。另外,庄子作为我国古代八大笑星之一,他的很多言行都是很特立独行的
27、,大家可以多阅读一些他的故事,这样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他的哲学思想.附:板书设计 秋 水 庄子黄河宽阔 不辨牛马 北海壮阅 不见水端 于是焉 于是焉 河伯自大 欣然自喜 望洋兴叹 为尽在己狂妄自大 始吾弗信盲目崇拜 文版教案系列:秋水 教学设计4 江苏省淮阴中学 赵静设计思想本篇案例设计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让河伯这个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在设计时,我们层层深入,分为导入、走进庄子、基础知识预习检查、课文分析、拓展延伸,文言文关键是让学生深入形象并找到美感。教学内容分析本专题主要是节选,当然和庄子在秋水篇的整篇文章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一方面通过对河伯的形象分析来掌握文章的主题,另一方面也要明确这篇文
28、章的主题和秋水篇的主题是有所出入的。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及文言句式; 能力目标 在诵读学习中体会河伯这个形象的可爱之处。 德育目标 让学生明白个人的知识见解是很有限的,不能骄傲自满。教学准备 多媒体素材推荐1、中华成语画廊望洋兴叹。2、秋水朗读flash.学习过程一、导入对于庄子,闻一多先生曾这样评论:“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他的烙印。他的书成了经典,至于历代文人学者对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别的圣哲,我们也崇拜,但哪像对他那样倾倒、醉心、发狂?”庄子究竟是什么让大名鼎鼎的闻一多先生也崇拜到发狂的地步?下面让我们走
29、进庄子。二、走进庄子(板书:秋水庄子)问: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庄子及庄子一书的了解。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 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把前面板书的“庄子”两字上加上书名号)庄子一书:
30、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当然“道”是贯穿于他的始终的。在天地生成之前,有一个混混沌沌的东西,它生成世间的万事万物,这就是所谓的“道”。所谓“大象无形”,道能够生成万物,所以它本身没有任何规定性。也就是说,无生成了有,有就是无,无就是有。不仅有和无是这样的,一切都是既相对又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世间万物就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差别,就像庄子一书中说他梦见蝴蝶,他问究竟是我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我呢?既然快乐和痛苦都是一样的,才有了庄子的妻子死了以后,庄子鼓盆而歌。既然世间的所有事情都是一回事,那么何必再去斤斤计较呢?所以庄子认为政治上应该“无为而治”,生活上应该“安时而处顺”。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
31、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为了把它的“道”说清楚,他在文章中用了很多小故事来让人们明白他要讲的故事,如上面讲的庄周化蝶、鼓盆而歌,这也是庄子一书的特色所在。三、听动画范读,正音以后,齐读。 径(jng) 涘(s) 殆(di)四、基础知识预习检查分组检查1、重要实词百川:众多。泾流:直流的水波。泾:同“径”,直。两涘:两岸。旋:掉转。面目:偏义复词,指面部。野语:俗语。闻道百:听说的道理很多。闻少仲尼之闻:听说子之难穷:穷尽大
32、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活用词语百川灌河 古:黄河今:河流 古今异义至于北海 古:到 今:表示另起话题于是焉 古:在这时 今:连词,表结果不辩牛马。 同“辨”,分辨 通假字泾流之大, 同“径”,直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活用词语少仲尼之闻 形容词作动词,小看轻伯夷之义者 形容词作动词,轻视顺流而东行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本项考察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将词义之间的切换时间设定为秒,那么学生抢答,看是学生抢答快还是计算机答案出现的快。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基本能够提前秒。、特殊句式。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应该是“莫若己”。属于宾语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这一类型。吾长
33、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于,见,被。状语后置:“于大方之家”后置。、成语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五、课文分析问题一: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答:欣然自喜望洋兴叹。问题二: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答: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问题三: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答: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问题四: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
34、象。答: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本文中河伯这个形象还是非常可爱的。河伯一开始见到黄河直流的水波这样大,他就开始飘飘然,认为天下间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当他见到大海后,他认识到自己的盲目自大,很快,掉转脸,对海神做自我批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这种很快认识自己错误,勇于做自我批评的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要想到,毕竟他是一条大河的神仙啊。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继而进一步论述,在社会上,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我曾经听说过,有人小看孔子的见闻,轻视伯夷的大义,开始我不相信,
35、现在看到自己是这样的,那么社会上肯定存在的。问题五:那么本文通过河伯经历的一件事,这个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答:个人的知识见解是有限的,如果骄傲自满,难免会贻笑大方。问题六:“秋水”这个题目只是取课文的前两个字,那么根据你的理解,给本文换个题目。五、拓展延伸。1、本专题的名称是“寻觅文学津梁”,在寻找通往中国古典文学的路上,我们走得很辛苦,古典文学的熏陶要从儿童抓起。那么请你根据本篇文言文,请你为中国儿童设计一个动画片。设计完之后,展示样板动画片,素材来源于中华成语画廊。2、那么在我们古典文学中,有哪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六、小结庄子的寓言博大精深,人人都可能从不同的视角读出不同的意味。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庄子的思想像燃烧千年的精神圣火,照亮了许多作家的人生之路;庄子的人格像一堆精神篝火,烘烤着现代人潮湿的心灵。”板书设计秋水庄子欣然自喜自大望洋兴叹自叹贻笑大方自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