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秋水测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秋水测试题.pdf(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 0课秋水陵 导 航.1、根据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泾 流()浜()渚()仲 尼()殆()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唉渚崖之间。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3、找出描写河、海的句子。描写河的句子:描写海的句子:4.翻译下列句子。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闻道白,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5.填空:庄子,名,中期 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 的思想,为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 有 篇,七篇 十五篇,杂篇 十一篇,研究者的多认为 是庄子所作。“课 时 送 加(胸怀全局,一切尽在掌握中)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2、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3.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全文可分为儿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5.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冠苑(勇于探索,乐趣源自思考来)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人名言”,请你写出五位名人,各写出他的一条名言。7、请你写出表达豁达胸襟的诗句。(不少于2句)8.“海纳白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自题联,你能体会林则徐想通过这幅对联勉励自己做怎样的人呢?第 2 0 课 秋 水(第二课时)_ 7*发 习 导 航”1 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泾 j i ng淡 y i渚 z h uB.泾 j i ng7 矣s i渚 z
3、 h eC.泾 j i n g、矣s i渚 z h f iD.泾 j i n g.y l渚 z h e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径流渚崖辩别望洋向若B.泾流劝谏旋转欣然自喜C.争辩穷匮孀妻遗笑大方3.指 出 下 列“之”的含义。野 语 有 之 日()我 之 谓 也()少仲尼之闻()泾 流 之 大()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泾流之大:不辩牛马: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不同意义。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课 时 达 川(片片红叶,风景这边独好)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禊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
4、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对的打J,错的打X)文中有两处用了“于是焉”,都当“这时候”讲,其作用都是指代,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一 个“天下”,一 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不辩牛马”与“不见水端”是用比照手法突出大海的广阔。文中最能反映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的语句是:前面是“欣然自喜”,后 来 是“望洋向若而叹”。2.河 伯 引”闻道百,
5、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什么?3.河 伯 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4.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5.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6、请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定题目。(迁移能力,滋润求知心田)(一)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文后习题。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子知之乎?夫鸩的,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鸣得腐鼠,鸩 过 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下 列 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A、于是惠子恐于是鸣得腐鼠B、惠子相梁欲代子相C
6、、发于南海止于北海D、仰而视之子知之乎项 是2.与“或谓惠子日”中 的“或”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莫如以吾之所长攻其所短,或能负乎?B.或坐或卧,或仰或俯C.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D.残贼公行,莫之或止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惠 子 相 梁 担 任 相 国B.或 谓 惠 子 日 有 人C.非 梧 桐 不 止 停 止D.非 练 实 不 食 精 熟、精美4.对本文中庄子的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井蛙不可与之语海C.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二)鲤 鹏 斥 需(y a n)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
7、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鲸。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拎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需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庄 子 逍遥游)注释:拎:环绕,回旋。扶摇:风名,是一种从地面一直上升的迅疾的暴风。斥需:斑鸠之类的小鸟。5、解释句中加点的字。穷发之北。()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此亦飞之至也。()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6、翻译下列句子。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鲸。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7、这个寓言故事蕴含的哲理是:与此
8、寓言故事相类似的故事是:(用成语回答)。什 训 缥 河伯第一次自高自大,结 果 将“见笑于大方之家”,自高自大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做法,甚至导致他人的耻笑、鄙视。而第二次所见所体现的是河伯虚心认错的态度,知耻的精神风貌,这使河伯在认识上达到了一种升华,实现了从无知到有知的转化。做法不同,结果也必然不同。正确的做法带来的是收获,错误的做法带给人的是失误。请 以“做法”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情思感悟。(100字左右)-中 考 集 萃(2 0 0 7.茂名市)秋水 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9、。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百川灌河(2)东面而视(3)河伯始旋其面目(4)而轻伯夷之义者2 .翻译下面句子。(6 分)(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译:(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译:3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第 2 1 课 愚 公 移 山 用 习 导U n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万 仞()荷 担()箕 畚()()孀 妻()始 龊()穷 匮()智 叟(
10、)雍 南()朔 东()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杂 然 相 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河阳之北()()而由不加增()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固不可彻()虽我之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词义:(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词义:(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词义:(4)甚矣,汝之不惠。通词义: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3)固 不 可 彻()固众人()(4)杂然相许(曳屋许许声()(5)操蛇之神闻之()不能称前时之闻()5、下面各旬朗读
11、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曾/不 能 毁/山 之/一毛。6、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C、何以为计?D、如太行、王屋何?7、填空:(1)愚 公 移 山 选自,这 部 书 中 保 存 了 不 少 古 代和。本文的体裁属于。(2)文 中 将 愚 公 率 领 子 孙 们 决 心 挖 山 不 止 的 壮 举 与 智 叟的 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课 时 注 加(片片红叶,风景这边独好)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
12、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敢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甚矣,汝之不惠。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D、河曲智叟亡以应。2、为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河曲智叟:A、老 人B、妇 女C、男 子D、老头汝心之固:A、心 里B、思 想C、做 法D、言论何苦而不
13、平:A、苦 于B、痛 苦C、愁D、怕曾不若孀妻弱子:A、竟 然B、并、乃C、曾 经D、可曾3、选出翻译有错误的一项()甚 矣,汝之不惠。译文:你可太不聪明了。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译文: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情,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报告了这件事给天帝。帝感其诚。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其如土石何?译文: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4、对选段分析有错误的一项()A、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B、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和人的无穷无尽,正确地看待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C、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的态度,是因
14、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D、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5、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6、结合本文说说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迁移能力,滋润求知心田)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
15、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注:千:岸边。圮(P。:侄U塌。阅:经历。棹(z h d 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柿(f 8 i):木片。颠:颠倒、荒唐。河兵:治河的士兵。(纪 的 阅微草堂笔记)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B.二石兽并沉
16、焉(合并)C.竟不可得(毕竟)D.转转不已(停止)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一老河兵闻之 果得之于数里外A.和句相同,和句不同 B.和句相同,和句相同 C.和句不同,和句相同 D.和句相同,和句不同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
17、臆断欤?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故事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请 以“愚公精神”为话题写一段话。“中 学 从 平.(2008.烟台市开发区)愚 公 移 山 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18、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龊,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
19、阴,无陇断焉。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惩山北之塞()吾与汝毕力平险()河曲智叟亡以应()(4)曾不能毁山之一毛()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甚矣,汝之不惠!译文:何苦而不平?译文:3 .第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第、层大意。(2分)第层:面山而居 第层:第层:4 .从本文可知,“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指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江(长江)阴:洛G各河)阳:衡(衡山)阳:(4)华(华山)阴:5 .在“搬山”还 是“搬 家(走人)”的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
20、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 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请你对愚公的态度作出或赞成或反对的言之有理的评价。(4分)第 2 2 课 扁 鹊 见 蔡 桓 公*Hi习 导 航 1、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注音立 有 间()有 疾()媵()理 寡 人()好 治 不 病()桓()侯 不 应()汤()熨()骨 髓()遂()死2、填空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节选自,作者时代重要的 家。他的著作,集先秦家学说的大成。本文讲述的故事可以归纳为一个成语:。3、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立 有 间()A、有一会儿 B、一会儿
21、C、中间不治将益深()A、更加 B、更加深入 C、更加厉害桓侯故使之问之()A、故意 B、特意 C、才,又 望 桓 侯 而 还 走()A、往回走 B、转身就走 C、转身就跑针石之所及也()A、达到 B、及时,来得及 C、连词,无意义。司命之所属()A、属于 B、管辖C、家属臣是以无请也(A、求 B、邀请 奈 何 也()A、怎么办 B、没办法 C、拿(事或人)没办法 使 人 索 扁 鹊()A、线索 B、寻找 C、绳索 桓 侯 遂 死()A、马上 B、已经 C、于 是,就4、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立有间古义:今义:居 十 日 古 义:今义:益深 古义:今义:索 扁 鹊 古 义:今义:故使人问之古义
22、:今义:望桓侯而还走古义:今义:5、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翻译成现代汉语汤熨之所及也通(),译()o望桓侯而还走通(),译()o齐之所及也 通(),译 作()。6、将正确的译句的序号填入括号内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医生喜好给没病的人治病,把这当成自己的功劳。B、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 为(自己的)功劳。C、医生喜欢把治疗没病的人作为功劳。扁鹊望桓侯而还走。()A、扁鹊看见桓侯转身就走。B、扁鹊看见桓侯就往回走。C、鹊远远地的望见桓侯转身就跑。侯故使人问之。()A、桓侯特意派人问他。B、桓侯故意派人问他。C、侯这才派人问他原因。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
23、也。()A、(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了,没有办法了。B、(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生死的神所办的事,没有什么办法了。C、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已经没办法了。臣是以无请也。()A、我因此就不再说话了。B、我因此就不再请求了。C、我所以就不再说了。课 时 送 钟 (片片红叶,风景这边独好)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在媵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日:“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
24、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媵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 .与“不治将益深”中 的“益”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精益求精 B.良师益友 C.日益发展2 .用一个成语概括蔡桓公的所作所为,这个成语是。3 .扁鹊初见蔡桓公,为 什 么“立有间?”4 .“不治将恐深”和“不治将益深”,能不能互换?为什么?5 .翻译划线的句子:6.蔡 桓 公 的 病 情 步 步 严 重,文 中 的 词 语 是“在”,“在”,“在”,在“”我们常说的(成语)就是出
25、自这个小故事。(迁移能力,滋润求知心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4题。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日:“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节 选 自 三国
26、志 吴 志吕蒙传,有改动)【注】虞:意料,预料。造次:鲁莽,轻率。拊(窕):抚摩。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数讨山越()君宜顾之()遂往诣蒙()肃 于 是 越 席 就 之()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3.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4.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 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节选自裴松之注引 江表传,有改动)n iin 练”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
27、事具有明显的劝喻色彩,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文中刻画人物是为了增强说理的生动性,扁鹊的善意规劝与桓公的讳疾忌医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的目的在于揭示讳疾忌医者的可悲、可鄙。请 以“由讳疾忌医所想到的”写一篇短文。(1 50字左右)。-中 考 集 萃 2 0 0 7.连云港市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
28、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的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日:“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选 自 新唐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何惧而匿浩然再拜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卒不赴/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B.维以实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C.朝宗怒,辞行/停数日,辞上D.君与韩公有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A
29、.黑质而白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C.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D.先帝刨业未半而中道崩殂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会故人至,剧饮欢甚。5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第2 3课 捕蛇者说(第一课时)Hl导 航 1、给下面的字注音啮()挛()屡()疣()募()嗣()蹙()弹()徙()踣()票()恂()俟()号呼()腊之以为饵()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可以已大风(2)岁赋其二(3)吾祖死于是(4)若毒之乎(5)君将哀而生之(6)则久已病矣(7)乡邻之生日蹙(8)汪然出涕(9)谨食之(1 0)时而献
30、焉(1 1)以尽吾齿(1 2)虽鸡狗不得宁焉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B、而/乡邻之/生日蹙。C、非死/则徙耳。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4.翻译:(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5、捕蛇者说的作者是朝 的 著 名 文 学 家,他的字是,他的作品收集在。,课 时 注 加 (胸怀全局,一切尽在掌握中)1、下面句子中不是直接说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是()A、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B、吾恂恂而起,视其缶,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C、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D、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2、作者在文中表达
31、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这句话中看出来。3、”吾尝疑乎是 中的“是”指代的是:“”文中引用孔子的话,意 在4、第五段用了 表 达 方 式,论 述 的 主 旨 是:,事实论据是:,理论论据是:o5、补足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6、文中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永州之蛇的“异”?7、文中提到的“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用文段原文回
32、答)8、试分析“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9、你是怎样理解文段中蒋氏“专其利”中的“利”的?10、有文段中作者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态度如何?11、蒋氏悲痛的哭诉中,表明全段落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12、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悲惨是充满同情的,但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这从哪句话可以体现出来?(勇于探索,乐趣源自思考来)13、就你的认识谈谈怎样才能使 捕蛇者说的现象不再重演。第 23课 捕蛇者说(第二课时)1、说说下边句子中的“之”的意思或用法(1)太医以王命聚之(2)言之(3)君将哀而生之(4)若毒之乎(5)悍吏之来吾乡(6)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2、“而”的用法有:A表并
33、列关系B表修饰关系C表转折 关 系 D表承接关系,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1)黑质而白章()(2)得而腊之以为饵()(3)恂 恂 而 起()(4)时而献焉()3、解释下列特殊字词的用法(1)古今词义可以已大风汪然出涕向吾不为斯役已尽吾齿(2)通假字谨食之(3)词类活用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君将哀而生之乎弹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4)一 词 多 义然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赋 岁赋其二复若赋食 谨食之退而甘食其土之有若 若毒之乎貌若甚戚者毒 若毒之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已 可以已大风则久已病矣于 余将告于莅事者积于今六十岁矣吾祖死于是苛政猛于虎7、说说下列句子在课文中的意思(1)君将哀
34、而生之乎?(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之乎 课 时 执 加(片片红叶,风景这边独好)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弹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历,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黎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
35、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1、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B退而甘食其土之有C若毒之乎D时而献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进亦忧,退亦忧又安敢毒焉虽鸡狗不得宁焉2、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久已病矣病入膏肓 B又 安 敢 毒 耶 肃 清 流 毒C以尽吾齿唇寒齿亡 D弹 其 地 之 出 弹 精 竭 虑3、晋代的陶渊明在 桃花源记中描写的生活是“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以下各句与这句话对比最鲜明的一句是()A而 乡 邻 之 生
36、日 蹙B弹 其 地 之 出C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 踣D呼嘘毒历4、文中蒋氏的自诉,主要用捕蛇的“利”与赋敛的“不幸”对比,反 衬 出 赋 敛 之 毒,下 列 各 项 中,不 属 于 这 种 对 比 的 一 项 是)A 悍吏的蛮横与乡邻的骇然不宁。B 乡 邻 的“非死则徙”与蒋氏的“以捕蛇独存”。C 蒋 氏 的“一岁之犯死者二”与乡邻的“旦旦有是”。D 蒋 氏 的“弛然而卧”与乡邻的“虽鸡狗不得宁焉”。5、翻译句子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6、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7、蒋氏的这段“陈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表述)8、蒋氏的话通过对比,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9、蒋氏的自诉哀而不伤,唯起
37、布尚,反而使人愈觉得悲痛。试举例说明。(迁移能力,滋润求知心田)自余为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一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天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呀然洼然,若埋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搂为类,悠悠乎与颍气
38、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柳 宗 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1、本文是柳宗元 中的第一篇。2、翻译下列句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作者为什么要写到自己“恒惴栗”?4、在本文中,作者寄情山水来排遣忧惧之情,所以在写山川景物时,融入了主观感受,在其他古文中也有这种融情于景的写法,请试举一例并作分析说明。本文选择了一个从事特殊劳动的人捕蛇者,让这位捕蛇者叙述自己的经
39、历,写赋敛之毒。今天,国家取消了农业税,请你以一个农民的身份说一段话。(1 0 0字左右)中 考 集 萃 2 0 0 7淮安市捕蛇者说(节选)柳宗元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歹单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历,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黑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
40、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1 9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君将哀而生之乎 弹其地之出犯寒暑 又安敢毒耶2 0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2 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2 2 .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
41、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原句:蒋氏乡邻作用:第 2 4 课 诗 词 五 首(第一课时)_ _ 7演 习 导llii r1 .给加点字注音。燕 然()侯 骑()云 鬓()探 看()徘 徊(绮 户()婵 娟()宫 阙()夜 泊()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3)烟笼寒水月笼沙()(4)晓镜但愁云鬓改()(5)青鸟殷勤为探看()(6)把酒 问 青 天()(7)不 应 有 恨()(8)隔江犹唱后庭花()3 .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杜牧唐五言律诗B.泊秦淮王维唐七言绝句C.无题李商隐唐七言律诗D.浣溪沙苏轼北宋词E.水调歌
42、头晏殊北宋词4、下列诗句中划分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o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B o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C o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 o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填空。(1)使至塞上的作者是,他是著名的 诗人,著 有 。(2)泊秦淮选自,作者,代诗人,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本诗作者为“本诗从听觉的角度,运 用“曲 笔”的 手 法,写 出 诗 人 忧 国 忧 民 的 感 慨 的 诗 句是,。(3)李商隐 代诗人。字,号,继盛唐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二(4)苏轼,字,号,与 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
43、及父亲 同为“”,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5)律诗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律诗最重要的规则是讲究,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两句叫 ,五、六两句叫,七、八两句叫尾联。一联中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课 时 送 X (胸怀全局,一切尽在掌握中)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2.用自己的话,描 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 示 的“千古壮观”。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描绘了怎样的情景?4、“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位(勇于探索,乐趣源自思考来)5、试分析 水调歌头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
44、: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第24课 诗词五首(第二课时)_ _ 7.收 A导航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燕 然(ydn)侯 骑(ji)玉 宇(yu)B.探 看(kan)徘 徊(hudi)朱 阁(ge)C.绮 户(yi)婵 娟(chdn)夜 泊(bo)D.云 鬓(bin)宫 阙(que)无 眠(mian)2、下列对诗词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是全诗意旨所在。“不知”二字,表明诗人对商女只知挣钱的愤慨之情。B、无题 这首诗大约出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C、浣溪沙结 尾 句“小园香径独
45、徘徊”,更为直接地抒发寂寞和忧伤。“独”字突出了凄清寂寞之感,“徘徊”一词,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词所有的思绪都是由这“独”字而来。D、水调歌头 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丽的境界。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在经过一番认真探求之后,他终于得到了人生哲理的启迪。可见,寓哲理于抒情之中,是这篇词的一个显著特点。3、填空(1)、浣溪沙选自,是 朝的 写的,字,抚州临川人,是 派的词人。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千古的佳句是:,(2)水调歌头 选自,作者是,字,号,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 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
46、在人们也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O含有哲理的诗句是:,o(3)使至塞上一诗中,用,描绘出一幅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美景。范 仲 淹 的 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4)人们常用 无题中的两句诗来赞美老师那种默默奉献的精神,这两句诗是:,课 时 送 触(片片红叶,风景这边独好)(一)使 至 塞 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诗 人 以“征蓬”自况,在诗中有什么深刻的意蕴?2.红楼梦中的香菱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这样理解的:“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 直 字似无理,圆 字太俗。合
47、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无道理?为什么?(二)泊 秦 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泊秦淮一 诗 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的两个“笼”字表现了一种的情调。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上看,实际上是批评O(三)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儿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5、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时的生活和心情。(四)水 调 歌 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48、,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本词前的一段小序,其作用是。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下片问,归根结底是在问 O8.下阙写词人“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主要表现出()A.词人无限瑰丽的遐想。B.词人离情正浓的情怀。C.词人孤寂伤感的情调。D.词人豁达乐观的胸襟。9 .结合作者当时的实际,说说为什么作者“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1 0 .谢 庄 的 月赋中 有“隔
49、千里兮共明月”的诗句,与本词中的最后一句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不尽相同,试作简要分析。(迁移能力,滋润求知心田)(-)游 山 西 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 .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真切的感受?(答案不超过1 5字)2 .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诗的颔联写景中寓含着哲理,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句,就此谈谈你的看法。(二)渔 家 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50、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5.“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 中 的“异”字是整首词的关键,是核心,全 词 围 绕“异”字 着 笔,分 别 从 三 个 方 面 叙 述:一是,二是,三是6.请自选一角度,对这首诗作点赏析。n m i 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言,使我们对苏轼豁达的胸怀肃然起敬。谈谈你读了 水调歌头一词后的感受。(山西课改)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 成3-7题。甲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儿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