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乐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乐圆·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乐圆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生物 七年级(上册) 乐圆 授课时间:2023年 12 月 19 日 课 型:新课 教学目标:(教案内容及反思均用5号字、宋体) 1.知识与能力:说明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描述蒸腾作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养成严谨探究,热爱探究的品质。 教材分析: 1.重点:说明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描述蒸腾作用的意义。 2.难点: 初步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演示实验法。 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法,探究实验法。 教学过程
2、: 一、质疑引入 师:“今天,我们开始共同学习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生物体的生活离不开水,你还记得植物依靠什么部位来吸收水吗?“ 生:“根尖成熟区” 师:“有人说,植物根吸收的水分,有99%都散失了,你觉得是真的吗?有没有办法用实验来证明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用自己能够进行的办法来探究解答】 二、展开探究 【质疑1】:植物会散失水分呢?” 发散思维: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如检测校园里有植物与没有植物的地方,空气湿度是否一样。如将植物放在玻璃罩子中,看玻璃罩上是否有水珠,等等) 教师展示实验装置1:盛水的锥形瓶中,用塑料袋套住女贞枝条4小时,学生观察塑料
3、袋上是否有水珠。 学生评价教师的装置是否能说明问题及如何改进。 学生得出结论:植物会散失水分。 【质疑2】:“植物从什么部位散失?” 发散思维: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展示实验装置2:另一个盛水锥形瓶,用塑料袋套住去挑所有叶片只剩下茎的女真枝条,其他和装置1一样,形成对照实验,学生观察塑料袋上是否有水珠。 学生评价教师的装置是否能说明问题及如何改进。 学生得出结论:植物的叶片是散失水分的主要部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思想,问题步步深入,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并评价教师的实验装置,寻找更合适的实验方案】 【质疑3】:水分如何从植物底部运输到叶片? 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1
4、提出问题 植物运输水分的部位是哪里? 2 作出假设 茎内有运输水分的结构 3 制定计划 学生各组制定实验方案,班级内交流、完善探究计划。 (如用有颜色的水来培养植物,看看茎内哪里有颜色,哪里就是运输水分的部位。) 教师提供帮助,为每个小组分发前一天用红墨水培养的女真枝条和芹菜,刀片一个(提醒学生时刻注意安全) 4 实施计划 学生解剖枝条,寻找红色的部位。教师指导每个小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 5 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内得出结论。 6 表达和交流 (1)学生在黑板上标出不同植物不同切面的运输水分的结构。 图1,A,芹菜叶柄横切;B,女贞茎横切:C,女贞茎纵切(红色部分为运输水分的通道)
5、 (2)学生交流在实验过程中的新发现 生:芹菜叶柄内运输水分的通道粗细不完全相同。 生:女贞中运输水分的组织比其他组织硬。 生:叶片的叶脉也呈红色,也是运输水分的结构。 生:运输水分的通道在枝条分支的部位也分支,而且颜色更红 生: 师:表扬鼓励学生的新发现,对学生的质疑给予解答。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展示结果交流的能力,深化探究实验的思想】 师讲解导管这些红色的部位是导管所在的部位,芹菜等草本植物茎中导管束散生,女贞等木本植物茎中导管成环状分布。导管为一串高度特化的管状死细胞所组成,仅剩细胞壁且细胞壁有不同程度的加厚。多媒体展示不同植物的茎横切;不同加厚类型的导管细胞等。植物吸收的无
6、机盐会搭便车,和水一起通过导管来运输。 图2,不同加厚类型的导管 【设计意图:从宏观的找寻到微观的显微世界,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探求,这也是科学发现的过程】 三、蒸腾作用的概念 【质疑4】:教师提出质疑:“如果把红墨水培养的植物用塑料袋套起来,那么散失出的水会是红色的吗?” 学生思考,观察教师提供的实验装置。 实验结果:把红墨水培养的植物用塑料袋套起来,散失出的水不是红色。 实验结论:植物散失的只是水分,水中溶解的物质没有一起散失。 师讲解:同样,植物吸收的无机盐和水分一起通过导管运输,但是并没有和水一起散失。我们把“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四、
7、蒸腾作用的意义 【质疑5】: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的水分可以从下往上流呢? 学生思考,交流,观察类比实验:如果想将烧杯中的水通过管子向上引,需要来自上方的吸引力。 得出结论:蒸腾作用便提供了这样的吸引力。 【质疑6】:俗语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有道理吗? 学生思考,交流 得出结论: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降低了环境中的温度,也降低了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 学生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为水分和无机盐运输提供拉力。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被灼伤。 【设计意图:从俗语引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五、反馈练习 (1)植物吸收的水分,真的会散失吗?这种散失是不是一种浪费? (2
8、)北方的树木为什么在冬天会落叶? (3)刚移栽的植物为什么会出现萎蔫?如何避免? 六、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得 师:今天大家表现的非常好,勇于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答。我们平时也应多观察,多思考,并尝试多手边的工具来自己解答。而植物的叶片又是如何散失水分?植物的蒸腾作用对于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是否也有意义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探讨。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所得,教师鼓励学生热爱探究,享受探究的乐趣】 作业布置: 如何定量检测植物会散失多少水分? 板书设计:(使用课件: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2023)生物学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内容。本章内容包括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9、蒸腾作用、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以及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内容抽象、逻辑关系强,实验过程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学生观察、质疑、探究活动,从现象到本质的自主构建蒸腾作用的相关内容。 反思亮点: 1.突出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与教的双边活动,体现了“用教材教”。从现象提出质疑,从质疑展开探究,从探究得出结论,进而得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探究思维的养成。 2.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重视概念教学。概念的得出再现了科学发现的过程,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探究中自己解答问题。 反思缺点与改进 1.质疑的问题过多,
10、显得散乱,探究的思想不够连续。改进:让学生在观察了教师提供的实验装置后,集中提出问题,然后再集中展开探究,使探究的目的更明确。 2.学生在探究水分在茎中的运输部位时,很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解剖枝条,教师每个组依次指导,时间掌控不合理,过于拖沓,导致反馈练习和小结部分没有完成。改进:分发实验材料前,先让学生分析应该如何解剖,教师进行集中的指导,并让学生预测横切和纵切后的结果,然后再由学生展开实验,这样更加合理。另外,在分发材料时也可以在课前分好,节约一些课堂上时间。 乐圆教学设计 乐圆教学设计 圆教学设计 圆 教学设计 圆教学设计 圆 教学设计 圆教学设计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设计认识圆 认识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