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诗文教案万能模板(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古诗文教案万能模板(精选多篇).docx(18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古诗文教案万能模板(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古诗文教案 元曲 1、寿阳曲渔村夕照 授课时间:2023.年2月 20 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马致远。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欣赏天净沙秋思。 3、背诵。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马致远及其寿阳曲渔村夕照的原文及译文。并能背诵这首词 2、南仙吕傍妆台无题 授课时间 :2023年2月2
2、6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开先及其南仙吕傍妆台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李开先。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曲子。 2、课外找三首描写边塞的元曲并填好表格。 3、背诵。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送春 时间 2023.3.1 教学目标: 1.学习2个二类生字,会写7个一类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春意盎然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一组春天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是春天的图景,有春天筑巢的小燕子,各种春天开放的鲜花争奇斗艳) 这春天是那么美丽多姿,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送春。 二、朗读古诗。 1.师范读古诗。(记住生字的读音) 2.教师领读古诗。 3.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求朗读准确、熟练。 4.齐读古诗。 5.指名读诗。 三、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诗的含义。 2.组内合作汇报,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句诗。 啼血:据传杜鹃悲鸣时嘴里流血。 3.在理解诗义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四、
4、学习生字。 尤:yu 独体字 尤其、尤其是、无耻之尤、以儆效尤 犹:yu 左右结构 犹如、犹疑、犹豫不决、记忆犹新 形近字:优/忧/鱿 帝:d 上下结构,象形字,巾字旁 帝国、帝王、皇帝啼:t 左右结构, 啼叫、啼鸣、啼哭、啼笑皆非 唤:hun 左右结构 呼唤、叫唤、召唤、使唤、呼风唤雨 形近字:换/焕 五、完成课后习题。 1.略 2.古诗积累:熟读诗歌 说说诗歌大意。 江南春 注释 山郭:山城。 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春
5、日 赏析: 诗歌叙述诗人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为什么?因为天地间吹开了和煦的东风,东风催得百花齐放,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 六、作业: 1.背诵古诗,把古诗的意思讲给家长听。2.书写一类生字。 板书设计: 花 送春 燕子 留恋春天 杜鹃 有约 2023.3.7 一 教学目的 1.学习这首诗歌 需了解作者简介、“永嘉四灵”、大致诗意、作者情感、写作手法 2.学诗中,教授学生如何从诗的内容里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板块 1.简单介绍
6、一下诗人以及所在的“永嘉四灵”和诗风特点(1 分钟) 2.以关键字的方式来认识诗歌内容 季节:黄梅时节 处处蛙 天气:家家雨 环境:家家雨 处处蛙(吵闹) 等待结果:有约不来 作者干什么:闲敲棋子 其中重点讲述一下:黄梅天气 灯花 3.从诗中把握作者的情感 黄梅时节、家家雨:以天气来衬托烦闷之感(以景衬情) 处处蛙:闹静对比,更给人一种幽寂、凄清之感,反而使诗人思绪更加扰乱(对比) 闲敲棋子:这种姿态貌似很闲逸其实反映作者内心的焦躁,孤灯待客的急切心情 落灯花:乃时间之久,侧面衬出诗人久等客人不至的不安与惆怅心情。 (侧面烘托) 4.总结 情感 写作手法:对比衬托、侧面烘托、情景交融 三 教学
7、内容 (一) 老师:跟朋友相约出游,久久等待就是不见伙伴,这个时候大家是什么 时间:过夜半心情啊? 同学: (七嘴八舌) :无奈、烦闷 老师:南宋诗人赵师秀也有一次这样的经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什么心情吧!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著名诗歌有约。 老师:赵师秀是谁呢?给大家一点时间来看看简介,然后我请同学背着书来讲一讲。 (写题板关键字:黄梅时节 家家雨、处处蛙、闲敲棋子、落 灯花) 老师:好了,聪明的各位一定都记住了吧,下面我来抽同学回答一下他的个人资料。 抽了一位学生 老师:赵师秀的字号?什么代表之一? 学生回答(一般能回答的上)再抽一位同学 老师:你知道“永嘉四灵“其他三位是谁吗? 学
8、生(估计回答不上) 老师:赵师秀和徐玑、徐照、翁卷合称“永嘉四灵“。他们的诗风都 颇有“灵秀”之气,开创了南宋“江湖派”的风格。 (二) 老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诗歌。首先,黄梅时节,可以看出 季节是? 学生:夏季 老师:那还可以从什么字眼看得出呢? 学生:处处蛙 老师:很好。黄梅时节,相信各位在上海读书的同学肯定深有感触。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会持续较长时间的阴沉多雨天气。黄梅时节,阴雨连绵,家家户户都因这雨而无法出门。这连绵不断的雨,给人带来一种什么感受? 学生:烦闷 老师:好,让我们看看处处蛙。长满水草的池塘旁,处处都是青蛙吵闹的叫声。如此闹腾的蛙鸣,更加
9、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学生:烦躁 老师:青草池塘,给人一种夏日幽静的感觉,然而热闹的蛙鸣与之形成对比, 在给人一种凄清、幽寂感觉之余, 反而将这种不安、烦躁心情加深。 老师:再看看下一句,作者等到朋友了吗? 学生:没有,因为“有约不来“ 老师:那等待的时间久不久? 学生:久,因为“过夜半“ 老师:跟朋友相约,可已经到了半夜还没有见到一个相约的人。哎, 这朋友太不守时了吧。那么赵师秀在干什么呢? 抽一个同学 学生:闲敲棋子 老师:没错。那我把这句翻译成“诗人在悠闲地敲打着棋盘上的棋子 “好不好? 学生:回答 老师:所以说读诗一定要结合语境,上下文。这种姿态看似很闲逸, 但是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烦躁。
10、一边敲打着棋子, 一边在猜测朋友怎么还不到。 真是越想越急切。再加上这不停的雨,潮湿的环境和吵闹的蛙鸣,真是烦上 加烦啊! 老师:什么叫“落灯花“呢。古代的人都用的是油灯来照明。油灯的灯芯久燃成灰,结成了花形,因而称”灯花“。那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 等待客人很就很久了。 (三) 老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整首诗作者通过写撩人思绪的环境和“闲敲 棋子”这一个细节的渲染,描绘了诗人雨夜等待客人来访的情景,并通过情 景交融的方式道出了自己因客人久不至的烦躁、急切之情。 老师:通过这首诗呢,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读诗的方法。如何了解诗人 的思想感情呢,我们要学会从关键词入手,并学会结合一种情景和联系上下 文,
11、然后更好的体会出诗人的感情。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三衢道中 2023.3.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四句古诗词曲。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这几首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搜集与古诗词曲有关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古代诗词曲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这首古诗词曲。 (板书课题) 简明扼要地介绍古代诗词曲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
12、要地位, 提高学生认识, 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 1自由读三衢道中,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熟练后再读给同桌听。 2指名分别读诗词。注意生字的发音。 3结合注释和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两首诗词的写作背景。 多种形式的读文, 促使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 在读中识字, 在读中感知诗的大意。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 ,给人以
13、之情(喜悦) 。 (2)读第 2 句“小溪泛尽却山行” ,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 ,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 (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出示 3、4 句)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带着喜悦之情配乐诵读。 用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感悟的过程。 四、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指名带着感情配乐诵读两首诗词。 3你喜欢这首诗词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4在齐诵中结束本课。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增强语感, 增加积累, 真切地感受到诗词所描写的意境, 受到美的熏陶。 板
14、书设计: 学习目标: 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黄日日晴 溪泛、山行 不减添 赠刘景文 2023.3.22 1、会认“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一个实话实说好吗?一年四个季节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师:古代大诗人们也爱写诗赞美自己喜欢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
15、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读通诗文、感知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师帮助指正读中出现的问题。(赠与景是后鼻音,擎、残、犹、橙比较难读。) 三、反复朗读、尝试理解 1、人们
16、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擎雨盖出示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荷花在夏季的样子和作用,指导观察搜集夏季荷花的图片,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2)荷尽 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3)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
17、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4)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秋季丰收图) 出示图片 2、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3、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4、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5、孩子们,你觉得作者写这首诗送给一个朋友,
18、目的仅仅是为了赞美秋天的景色吗?(引导:秋天橙黄橘绿,收获的季节,菊花的傲霜,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 四、熟读背诵 、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学生认读 、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不是让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进行组合,而是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先在头脑中展开想象,浮现出相似的画面,顺应诗境的朦胧,再根据诗句中词语的提示,按照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
19、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陶 者 2023.3.29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 过程设计: 一、简介作者、陶 者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著名诗人。字圣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人。宣城古名宛陵,所以也叫“梅宛陵”、“宛陵先生”
20、。 陶 者是宋代学者梅尧臣所作,这首五绝以短短20个字,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却不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陶 者。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陶者:烧制砖瓦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鳞鳞:形容屋顶上盖的瓦就像鱼鳞一样,一片挨着一片。居:住。大厦:高大的房子。) (烧瓦工人为了烧制瓦片,几乎把家门前的泥土都用完了,而自己房顶上连一片瓦也
21、没有。那些两手没沾过泥土、不劳动的有钱人,却住在盖着鳞鳞瓦片的高大房屋里。)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陶者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
22、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登飞来峰 2023.4.6 一导入:我们学过王之涣登颧雀楼,知道登高望远。我们将学习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二、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初知鄞县,有政绩。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改革政治的主张。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他积极推行新法,抑制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主张文学必须“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3、。诗歌遒劲清新,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等。(2)背景 王安石此诗写于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当时他三十岁,由鄞县(宁波)县令改任舒州通判。他向往“见日升”,“身在最高层”,其政治雄心于此已现端倪。这首登高览胜之作在构思上独具特色: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的美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当时心中的感受。 (3)整体感知 (4)翻译 我登上了飞来峰上的高塔,听人说清晨鸡鸣时从这儿能看到太阳升起。不怕浮云层层遮视野,都因为登高望远心胸宽。 三、教师板书全诗。请同学们琢磨琢磨每句诗,想一想该怎么朗读,试着划分一下朗读的节奏。 1、格律诗常见的是哪两大类?一般多为几言?
24、 (古典格律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一般多为五言和七言) 2、诗歌(格律诗)节奏的划分 七言: (1)基本:“二五”式和“四三”式 (2)细分: 二二三二三二二二二一二二一二 五言:二三二一二二二一 (一般情况是综合“音节”和“意义”两个方面,常以“二”起头,且上、下句节拍匀称) 四、学生读写 齐读自由朗读试背在笔记本上默写 (确实默写不下来的同学,可以抄写) 融入文本三:全诗简析 (一)句: 导问: 1、按课本注释折算,“千寻”等于多少“尺”? 这应当看着是什么手法的运用? 作者的目的何在? 【“千寻”,夸张手法,极言塔高。】 2、第句还在写“塔高”没有? 这应当看着是什么写法? 【“见日升”
25、,侧面衬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这还是写塔高。】 赏析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我们知道,在通常情况下鸡鸣时分是看不到日出的。据说在泰山的日观峰,“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在飞来峰上能不能看到这一奇景呢?从“闻说”二字推断,诗人没有看到。他不写亲眼看到的景物,而写传闻之景,为的是突出构思中阐发哲理的重心。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二)句 导问: 1、这两句和前两句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前两句落笔于“景”,后两句着笔于“情”,亦可说“理”) 2、句之间是何关系? (因果关系,相机释“缘”之义) 3、你从这两句诗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
26、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教师可以先举出生活中蕴含此理的例子,然后引导启发学生得出这一结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转入议论,但仍采取了写景的形式。“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不畏”二字,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全诗从“鸡鸣见日升”转入“浮云遮望眼”,衔接非常自然,意思上也是贯通的。“日”是帝王的象征,“浮云”是邪臣的代称。王安石向往“见日升”,“身在最高层”,其政治雄心于此已现端倪。)
27、 山亭夏日 2023.4.1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读懂诗句,想象诗中的景象和意境,体会夏日山亭和田园风光的美丽。 2.背诵两首古诗。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并背诵古诗。 2.想象诗中的景象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主要的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 录音机、磁带。 学生 搜集古诗。 学习目标 1.我会背诵两首古诗。 2.我会认6个生字。 教学环节 一、导入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 1.看画面,引导学生说说画上的景物,出示古诗题目。 2.初步了解诗作者。 3.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大意。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
28、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处。 (3)小组读,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 4.再读古诗,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想象画面。 (2)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合作读。 (3)配乐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和意境。 5.感情朗读、背诵。 6.检查识字 三、扩展 积累描写风光的古诗。 四、当堂训练 练习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第一句写绿树浓阴 第二句写池塘倒影 第三句写微风拂动 第四句写蔷薇飘香 社日 2023.4.19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读懂诗句,想象诗中的景象和意境,体会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 学习目标 1.我会背诵这首古诗。 2.我会认6个生字。 教学环节
29、一、导入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 1.看画面,引导学生说说画上的景物,出示古诗题目。 2.初步了解诗作者。 3.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大意。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处。 (3)小组读,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 4.再读古诗,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想象画面。 (2)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合作读。 (3)配乐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和意境。 5.感情朗读、背诵。 6.检查识字 三 理解古诗含义 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地名本身十分诱人。湖的得名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
30、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属仲春,“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外风光是这样迷人,那么村内呢?到处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以 一、二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是很有表现力的。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
31、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向晚。同时,村里植有“桑柘”,可见养蚕也搞得不错。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这种情形之普遍。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
32、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当然,在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象此诗所写的那样好,诗人显然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但也应看到,在自然灾害减少、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 三、当堂训练 练习背诵古诗 雨晴教学设计 2023.4.26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教师抓住要害词“疑”字,让学生读中感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向往。 3、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爱好。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对美好春天的向往,感觉古诗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33、:入情入境,理解动物和人类共同对春天的向往。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五驾简介、描写春天的古诗和词语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吗?(齐声背诵)确实春天的景色太美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驾的雨晴,齐读课题,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三个步骤学习古诗(出示课件,齐读) 1、谁愿意介绍一下雨晴? 2、指名介绍。 王驾,大约公元890年前后在世,字大用,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是晚唐时期的诗人。 3、理解题目 (1)雨晴是什么意思? (2)雨是下雨,晴是晴天。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请大家自由地把本诗仔细读两遍,争取读
34、准、通顺,留意节奏。 指名读 听完学生朗读,教师做简单的评价,生小组读,老师范读,生再齐读。 诗读到这儿,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有什么感觉?指名回答。 是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 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看看注解,然后同桌说一说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下雨前刚刚看见春花吐蕊开放,雨后再看,只剩下片片绿叶,花都被雨水打落。天晴了,蜜蜂蝴蝶高兴地飞舞,却纷纷飞过院墙去了。难道春色还留在隔壁邻居家吗?) 好了,老师想提几个问题,看看你们对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把握多少,:诗中写了哪两个时间段?(雨前、雨后)。作者“疑”什么?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境
35、1、听配乐朗读,引导学生闭眼想象。 雨前作者看到的是一番什么景象?什么感觉? 雨后又看到的是什么?感觉又怎样?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情诗情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的“疑”是谁在疑? 为什么会疑春在邻家? (哦,原来蜂蝶都在追寻春色,何况我们人呢?)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指名读,要想读好诗,我们还好留意节奏,还要读出要害字,齐读。 四、指导背诵深化诗情 1、教师范背 2、学生自由背 3、同桌之间相背 4、指名背 5、你还知道哪些惜春的诗,与同学们一起来分享。(注意指导同学们的感情) 五、总结 这首诗写春天雨后的景象。诗的前两句,
36、“雨前”和“雨后”的景色形成对比,第三句写蜂蝶不肯停留,表现了雨后小园春花凋落和诗人惜春的感情。第四句,诗人忽然笔锋一转,表达了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这一句不仅写出了蜂蝶追寻春色的情景,而且将留恋春色的情态写得更有情致,更有趣了。 春天就像一道永远做不完的题目,一条永远走不完的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美好愿望,再一齐将雨晴再来读一遍吧。 书湖阴先生壁 2023.5.10 新授 一、释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 2、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3、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
37、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二、诵读,明诗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3、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4、说说你听后的感受,
38、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1.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2.汇报交流: (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 (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4.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5.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6.再次,感情朗读。7.尝试背诵。
39、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推荐第2篇:古诗文教案 1、池上二绝 一、文本解读: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重点: 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四、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
40、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解字词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懂诗句 明大意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己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