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养成与改善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养成与改善措施.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养成与改善措施学前教育 杨春肖 摘 要: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儿童时期最典型的问题行为,这种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幼儿共性和个性的养成,严重的还会引起幼儿心理的问题。相关专家根据观察得出数据,幼儿一般表现出攻击性最多的年龄是四岁左右,即幼儿上中班的时候,此时,幼儿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由“我”引发起的一系列攻击性行为,出现“这是我的玩具、这是我的娃娃、这是我的笔,这是我的朋友”等现象,所以教师会经常听到幼儿告诉你他动手打人理由,是“他不听我的话,他抢我的东西、他不理我”等。 本文主要以观察中班幼儿一日生活为主,真实记录幼儿发生的攻击
2、性事件,了解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以及表现,并从幼儿自身发展、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分析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措施。关键词: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解决措施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middle class childrens aggressive behaviorPreschool education Yang Chunxiao Abstract: Aggressive behavior, also known as invasive behavior, is the
3、most typical problem behavior in childhood. Such problem behavior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universality and individuality, but also cause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Relevant experts according to the observed data, children generally shows the most aggressive age aroun
4、d four years old, when the young children are in intermediate grade, as the childrens sense of self develops. Due to I triggered a series of aggressive behavior, such as this is my toy, this is my baby, this is my pen, this is my friend. and so on phenomenons, so the teacher will often hear children
5、 tell you the reason that he began to beat people, such as he does not listen to my words, he robbed my things, he ignored me and so on.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observing the intermediate grade children one day life, truely records childrens aggressive incidents, knows about the reasons for childr
6、en in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their performance, and from the childrens own development, family environment, the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four aspects,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the formation of intermediate grade children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puts forward to the solutions o
7、f children aggressive behavior.Key words: middleclass children;aggressive behavior;influencing factors; solutions摘 要: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儿童时期最典型的问题行为,这种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幼儿共性和个性的养成,严重的还会引起幼儿心理的问题。相关专家根据观察得出数据,幼儿一般表现出攻击性最多的年龄是四岁左右,即幼儿上中班的时候,此时,幼儿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由“我”引发起的一系列攻击性行为,出现“这是我的玩具、这是我的娃娃、这是我的笔,这是我的朋友”等现象,所以教师会经常听到
8、幼儿告诉你他动手打人理由,是“他不听我的话,他抢我的东西、他不理我”等。1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概述3(一)研究背景3(二)研究概述41、攻击性行为的定义42、攻击性行为的危害性43、攻击性行为的分类54、研究意义5二、国内外研究6三、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问题的调查8(一)研究对象8(二)研究方法81、文献法82、观察法83、访谈法84、案例分析法8(三)研究手段9四、中班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观察与分析9五、分析养成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12(一)幼儿自身发展的因素12(二)家庭因素121、父母教养方式的错误122、家庭环境氛围不好13(三)幼儿园因素131、活动资源的影响132、同伴之间的影响1
9、43、教师评价的影响14(四)社会环境的因素14六、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养成的预防与改善措施15(一)家庭环境措施151、父母要采取合理的教养方式152、父母要树立正确榜样,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153、鼔励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培养幼儿的助人行为16(二)幼儿园环境措施161、教师要灵活改善区域活动的条件,合理制定规则162、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163、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17(三)社会环境措施17七、结束语17八、研究不足与反思18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概述(一)研究背景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值取得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也随之提高,但作为国家希望的幼儿出现的各种问题行为却呈现上升趋势,使得国
10、家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行为,据统计,占比例较大的是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由于家长们接受的教育越高,对生男生女都一样的开明思想,引起了独生子女家庭的热潮,但家人的过分宠爱,把孩子养成了不可一世的性格,稍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而大人的包庇放纵满足其各种需求,给幼儿行使了不断任性和不顺心时采用各种攻击性行为的权力,理所当然,被捧在手心里的“宝”来到了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则会由于性格的不同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攻击性行为。同时,教师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对幼儿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没有做出很有效的解决方法,只是进行了问题表面的调节和制止,并没有从问题的反映上去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没有深入了解导致幼儿出现
11、这种攻击性行为的原因,这些被我们忽视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幼儿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发展,而且也会使幼儿在儿童期就出现多种攻击性行为,长期以往,便会转化成幼儿的固定性人格,导致今后交友困难,没有交际圈,甚至是养成犯罪行为的罪魁祸首,有研究表明,06岁是幼儿塑造共性和个性的最佳期,在成人暴力犯罪行为当中,约七成的犯罪分子在儿童期就被认定其具有攻击性行为人格,而洛伦兹的关键期提出幼儿的一些特殊的技能或行为模式在某个固定的准备时期会发展的最迅速,如果在这个时期使幼儿接受正确的教育,灌输良好的道德价值观,树立幼儿正确的成长方向,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几率,因此,在这个关键期内教育幼儿正确的
12、是非观念成为了首要任务,把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本次研究在心理学者和教育学者理论的基础上,以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观察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出现的原因和各种表现形式,并提出有效预防和改善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措施。(二)研究概述1、攻击性行为的定义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个体内在的情绪状态通过行为展现出的一种外在行为表现,它可能是言语上或者身体上的一些攻击,如拍、掐、抓、踢、咬、辱骂、威胁、欺负、推搡和破坏等,这些行为都是幼儿期孩子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行为,其本质是幼儿学习社会行为的稚嫩尝试,它对攻击者或被攻击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许多不良影响。2、攻击性行为的危害
13、性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很容易被同伴排斥,不能接触到幼儿正常的生活,导致幼儿性格的扭曲,在他人的行为刺激下,激发实施攻击性行为,不但会影响到他人以及集体的发展,严重者还会影响到实施者的身心健康,阻碍幼儿个性和认知的发展,据数据显示,从小喜欢打架的幼儿,到了成年时还是喜欢打架,同时会伴随着讲脏话、嘲笑等侮辱性语言,与别人动手的倾向强,不被社会融纳,更有甚者,还会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所以父母和教师要及时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3、攻击性行为的分类攻击性行为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工具型攻击和敌意型攻击工具性的攻击是幼儿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和他人发生的身体上的冲突引起伤害他人的行
14、为,幼儿最常用的方式是向别人砸东西、踢、打等攻击性行为,出现这类行为的原因一般是争夺玩具和其他物品引起。如幼儿的反击报复行为,当一些幼儿在他人身上受到挫折时,在本能的应激反应之下便会采取“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从而使得攻击性行为更加严重;模仿行为,幼儿生活中的一系列行为来源于模仿,当幼儿在看流行的电视、电影或者玩一些暴力游戏时,便会模仿其中的暴力行为来和他人进行打闹,引发过程中出现某些不可控制的攻击性行为,导致他人受到严重的伤害。敌意的攻击是以伤害别人心理和生理为主的行为,常用讽刺、嘲笑的语言,或身体为工具向她人施以攻击,用来打击、伤害他人,实施者从中取得精神愉悦
15、、心理快乐的攻击性行为。如幼儿的取乐行为,以语言为工具向他人实施攻击,当某个幼儿由于特殊情况而导致的生理缺陷时,一些幼儿便会用语言来嘲笑这个幼儿,从中获取心理快乐;习惯行为,当幼儿受到负面情绪影响时发生的打人、丢东西、砸人等行为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便会强化这些行为,使它形成了一种发泄情绪时的习惯性攻击方式;迁怒行为,当孩子受到他人的责骂时,压抑不住心中的怒气,不能在父母或者老师的面前发泄,便会怒气发泄到离自己最近的物品或者小朋友身上,从而引起的攻击性行为;妒忌行为,因为妒忌其它小朋友被别人夸奖或者自己没有的东西而产生的一种攻击性行为,方式以语言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中班幼儿不单只抢夺物品
16、,言语上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人身攻击,如随意给别人取外号、在生气时用脏话骂人等,由工具性转向了敌意性。4、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成长迅速,常常会伴随对同伴进行语言攻击,而且敌意性攻击开始增加,工具性攻击逐渐减少,但中班幼儿仍然无法自行有效的解决与同伴之间的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攻击性行为,与此同时家长和教师对这方面的问题缺少足够重视以及缺乏良好的策略和应对方法,都使得幼儿教育不是那么的健全完备,希望这方面得到社会各方重新讨论研究,重视相关教育,为中班幼儿提供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分析中班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观察记录中班幼儿的
17、攻击性行为,为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解决策略提供实证论证,充实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理论内涵,为后续学者的深入研究提供方向。(2)实践意义幼儿比较常见的问题行为是攻击性行为,而在家长群内会经常看到这些投诉的问题点:我家小孩被抓伤了,他家小孩被打了,攻击者的家长解决问题后,没有对幼儿进行教育,认为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是幼儿园常见的现象,以孩子还小为借口,逃避幼儿所犯的错误,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深入到中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认真收集中班幼儿攻击性的第一手资料,归纳中班幼儿攻击性的类型和行为表现,在家庭、幼儿园、社会三者之间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探索,使家长和老师正确对待中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18、丰富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为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相关教育理论提供实证材料。二、国内外研究关于攻击获得和发生的机制,根据知网期刊上检索有关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国外文献,笔者发现,国外有关幼儿攻击性的研究较多,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简单讲述国外研究资料如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他提出攻击是人的两大本能生与死的本能,当生受到威胁时,便会以死的行为来维护,是一种对内的自我倾向死的本能受到生的欲望的妨碍,以攻击的形式表现出来;约翰多拉德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提出挫折是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必然前提。家长过分的苛责和专制性会使幼儿产生严重的挫败感,认为自己怎么
19、做都不对,使幼儿个性受到压制,产生强烈的反击和不遵从,并引发攻击性行为;习性学家洛伦茨表示攻击和争斗是人的一种本能。两者相互依存,不指向毁灭,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生的本能体现;康纳德温尼科特从精神上分析幼儿的情绪,认为幼儿的恨意、嫉妒心理以及施虐手段都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发展,是幼儿从外部环境的接触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的内在情绪情感体验,当情绪低落或过分高兴时,都会影响幼儿产生攻击性的方式。阿尔伯特班杜拉从幼儿的心理上分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认为幼儿的攻击行为是在人与人交往之间产生的碰撞而导致的一种社会行为,使幼儿在接触周围的人或事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而获得的这类社会行为,在之后的生活中不断得到强化,成
20、为他发展中的个性特征。近几年来,我国对幼儿的攻击性也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以国外著名学者的理论学说为基础,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的重视程度,笔者通过以关键词“幼儿攻击性问题”在知网上检索有关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文章,下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介绍:著名教育学家张文新认为,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类型也在伴随着变化。从幼儿园小班到中班、大班乃至小学,攻击性也从工具性转向了敌意性,发展为以敌意性攻击为主导。在攻击性行为的发展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工具性攻击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而语言攻击是最易被儿童模仿的行为。”王江华老师通
21、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发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原因是到挫折和模仿的影响,而且与父母的惩罚也有很大的关系,当父母不分对错责怪幼儿时,幼儿内心不平,便会采取攻击性行为来反抗父母,养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李月琦老师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幼儿自尊两者之间关系分析得出,父母采用错误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当父母对幼儿过分溺爱或对幼儿过度要求时,使幼儿的失去自信感,对幼儿的自尊产生影响,便会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因此父母要通过改善教养方式从而提高幼儿自尊水平进而预防或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徐文老师、唐雪珍老师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比较中班和大班幼儿两者攻击性行为特点的比
22、较,得出结论,该年龄段的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有一定的了解,中班幼儿主动性攻击高于大班幼儿,较多的运用工具性攻击,且以攻击“同性别”幼儿居多,大班幼儿间接性攻击高于中班,大多数是出于报复、危害他人为目的,较多的运用敌意性攻击,而综合来说男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多于女孩子。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分析,本文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危害、分类、表现行为以及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有关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研究进行了整理归纳,发现他们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了解更为深入和完整,研究出的数据、理论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实践基础。三、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问题的调查(一)研究对象 南宁市某幼儿园八个中班全体幼儿,男孩119人
23、,女孩112人,平均年龄四岁,共有231名幼儿。(二)研究方法1、文献法根据研究需要,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国内外有关记录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各类书籍、期刊等有关教育类的信息来源,对所获得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得到大量的研究思路,在研究中作为研究基础。2、观察法观察法是幼师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指在研究过程中,以不打扰幼儿正常活动为主,深入到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认真的观察、真实的记录,来获得真实丰富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客观的分析中班幼儿在不同情景中产生的攻击性行为。3、访谈法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笔者采用结构式的访谈方法,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访谈提纲对全园的中班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24、(访谈提纲见附件1),以此获取被访者自发性的反应,获得教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更为真实的看法。4、案例分析法为了进一步全面、动态的展示中班幼儿在各类情景活动中产生的攻击性表现,笔者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归纳出各类情景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有关结论。(三)研究手段本文主要以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和案例发生情况分析为主,以教师评价、数据统计为辅,开展幼儿攻击性行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等工作。四、中班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观察与分析案例1区域游戏,中一班,敏敏和元宝一起在欢乐小剧场玩耍,但是不到一会儿,她们两个就争吵起来了,原来,敏敏和元宝之前说好了,一个先弹钢琴伴奏,一个先唱歌,等会两个人在交换,可是到了约定的时间
25、,元宝还没有唱够,不想去弹钢琴,一直霸占着话筒,不给敏敏,敏敏抢不过元宝,大哭了起来。分析:中班幼儿自我意识比较强,他们更注重自身的感受,案例中,元宝一直拿着话筒,认为自己没有玩够,就不能给其它人玩,忽略了敏敏的需求,只懂得自己要这么做,不懂的别人要她做什么,加上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她们往往以自己为圆心,竭力支配一切,喜欢发号施令做决定,自己的东西谁也别想拿走,甚至碰也碰不得,当别人限制其行为时,就会产生抵触的情绪。案例2区域活动,中二班,晓晓和几个好朋友在沙池区玩沙子,晓晓尿急,去上了厕所,把玩沙的工具放在桌子上,走开了,再回来的途中,被好朋友莉莉拉过去看她画的画,由于沙地区场地较小,所以只
26、放置了三个小椅子,当超超发现有个空的小椅子时,就跑过去坐了下去,过了一会儿,晓晓想回到自己玩沙子的地方,扭头发现有人坐了她的位置,急忙跑过去对超超说:“这是我的位置你走开”。超超大声反驳道:“我来的时候这个椅子是空的,老师说可以坐空的椅子,我才不让你”。两人拉扯了起来,由于超超是男孩子,力气比较大,他一把把晓晓推到了地上,晓晓哭着跑去找老师告状了。分析:本案例中晓晓和超超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因为争抢活动资源出现的,由于沙池区的位置有限,当出现一个空位时,其他早就想玩但是却因为晚了一步而没有位置的幼儿就会马上跑过去玩,两者的矛盾冲突导致的攻击性行为,活动资源大约包括游戏场地、游戏材料、同伴的选
27、择,游戏的角色和支配等,当活动资源太少或幼儿的人数太多时,其中一些幼儿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就会选择从其他幼儿那里争抢东西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案例3构建梦想家,中四班,皓然用积木搭了一条又长又高的公路,占了佷大的空间,他还想在旁边搭个房子,边往旁边移了移,这时皓然搭的房子占到了冲冲的地方,冲冲说:“这是我的地方,你都有那么大的位置了,不给你占我的”。说完便用脚踢翻了皓然的房子。分析:案例中皓然在占用旁边的位置时,没有经过冲冲的同意,直接在旁边搭建自己所需要的房子,不会通过合作沟通的方式去争取或表达,而冲冲通过踢翻皓然搭建的房子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两者都缺乏语言的沟通,社会交往能力不足,对情绪情感的表
28、达不当,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案例4午睡时间,中六班,午觉时间到了,钰涵小朋友安静的走进寝室,刚到床上盖好小被子,这时,调皮的佑祈趁着老师不在把钰涵手身上的被子抢走了,钰涵小朋友看见自己的被子被抢走后,哇哇大哭起来,凯泽看到了这种行为,对佑祈的这一行为感到很气愤,于是凯泽安慰了钰涵并和佑祈互抢被子,最后导致了打架这一攻击性行为。分析:案例中凯泽帮钰涵抢被子的行为,是凯泽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体现,当他碰到有人以大欺小的举动时,就会萌发同情心和正义感,能挺身而出,认为不让别人盖被子的行为是错误的行为,制止这类行为的出现,分清行为的好坏,有一定的是非观念,但凯泽对事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他应该及时
29、告诉老师,让老师来解决这件事,而不是为了帮别人打抱不平而产生攻击性行为。案例5上课时间,中七班,家谊的性格热情开朗,知识面很广,能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些深度性问题,但是他随意性很大,在老师上课时,经常走动或者和旁边的同学发生争执,不是打这个幼儿一拳就是扯坐在前面女孩子的头发,在区域游戏过程中,也经常被别的小朋友投诉,“老师,他抢我的五子棋;老师,他扔我的画画笔;老师,他踩我的衣服,老师,他占了我位置等”,总是和小朋友出现吵闹、争抢的画面,不管是别人先拿到的,或者是别人本身的,只要是他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抢到自己的手中,当得不到自己想要或者喜欢的东西时,就会出现打人、丢、砸东西等攻击性行为。分析:据
30、了解家谊的父母由于工作忙的原因,基本上没有时间陪伴他,都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导致家宜造成父爱和母爱的缺失,才会选择捉弄或攻击他人等一系列错误的方式来引起其他小朋友或老师的注意。案例6画画活动,中八班,诗茵拿着画好的画给老师看,老师看完诗茵的画后,高兴的说:“诗茵真棒,画的很好看,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诗茵的画是不是很漂亮,大家要像诗茵学习,给这幅画穿上好看的衣服”,这时,弘翊明显的不高兴了,大声告诉老师:“她画画的时候抢了我的画画笔,她一点都不好”,一把抢过了诗茵的画扔在地上。分析:中班幼儿自控力差,不能分清行为的好坏,受情绪的直接影响,本案例中弘翊看到诗茵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产生了嫉妒心理,
31、于是向老师告状诗茵抢笔的行为,扔掉她的画,以此来表达自己不愉快的情绪,鸿翊产生的负面情绪控制了他的不良行为。案例7课间活动,中八班,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到大型玩具区的玩耍,由于滑梯只有两个,为了避免幼儿推挤造成伤害,老师告诉小朋友们,要排队滑滑梯,而且规定楼梯只能一边上,然后从另一边下,当小朋友们都在排队等滑滑梯时,刘林威直接推开前面的小朋友,冲上楼梯就从滑梯上滑了下来,后面被推开的小朋友们很生气,大声对他说:“你都没有排队,不能玩滑滑梯,而且老师说了这边的楼梯不能上去。”但是刘林威似乎跟没有听到一样,继续跑上去滑滑梯。后面的几个小朋友就走到他的前面,一把推开了他,刘林威不甘示弱,几人打了起来分析
32、:中班幼儿进入了秩序敏感期,当教师制定规则后,一些幼儿就会坚决执行遵守教师制定的规则,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不允许出现有违反规则的人,认为我遵守老师制定的规则,听了老师的话,你也必须听老师的话,只有听老师的话遵守了规则才能玩,一旦发现有人不听老师话,出现违反老师的要求,破坏了老师制定的规则和秩序,幼儿就会积极去维护,案例中,因为刘林威小朋友没有遵守游戏规则,所以其他遵守游戏规则的小朋友就产生了愤怒感,去阻止他,造成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五、分析养成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一)幼儿自身发展的因素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对外界的东西都比较好奇,特别是上中班的幼儿,生理进一步成熟,特别是神经系统得到很好的发展
33、,使幼儿的兴奋程度更加持久,活动好动、调皮捣蛋的特点在中班尤为突出,他们喜欢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好奇心,但总是控制不住动作力量的大小,由于用力过猛而出现的误会事件层出不穷,自己的行为方式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常常因为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改变自己的初衷,行动开始受理智支配,当知道自己做的事的错的时会主动认错道歉,但往往动作快于思想,另外,中班幼儿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经常会为了得到某样东西而去攻击别人,不能考虑别人为此遭受到的伤害。(二)家庭因素1、父母教养方式的错误父母过分宠爱幼儿。由于经济能力的提升,现在的孩子都是娇养着长大的,是家长的掌上明珠,
34、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使得幼儿习惯以自己为圆心,我想要的东西都给我,我就是你们的老大,你们必须听我的指挥,不能违反我的要求,这样的教养方式形成了“孩子至上”的家庭教育,无理由的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对幼儿发生的各类错误,父母没有过多的干预和制止,任其发展,甚至采用“夸奖”的模式来鼓励幼儿,长期以往会使幼儿养成了自私、任性、懒惰、骄横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概率。父母对幼儿实行高压控制。严格要求幼儿,给幼儿设下很多规则和禁令,紧接而来的是给幼儿报各种兴趣班,书画、舞蹈、钢琴、绘画,占满了幼儿的假期时间,更有甚至,还未到放学时间便有家长来接小孩去上兴趣班,无可厚非,童年期是幼儿感
35、知觉、动作及思维发展的敏感期,参加兴趣班有助于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特长,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让一个人同时学习很多种知识,他都会觉得难以支撑,更何况是个几岁的孩子,他们忽略了孩子贪玩和想玩的本性,对幼儿的需求视而不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当幼儿出现反抗行为,家长常用粗暴的态度如命令、责骂、威吓等手段,迫使幼儿服从,长期生活在这种高压环境下的幼儿,他的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当时常得不到发泄时,到了一定的临界点便会出现精神奔溃的局面,喜欢使用偏激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到了幼儿园中,面对不顺心的人或事便会表现出冲动易怒、大声喊叫等行为来发泄出自己压抑很久的情绪。2、家庭环境氛围不好父母间的关系、家
36、庭环境氛围的不和谐,容易导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爸妈婚姻不合,长期在幼儿面前表现出一系列争吵、打闹、挑剔、砸东西等行为,会给幼儿传递一种错误的社会交往方式当与他人发生矛盾或不开心时,可以通过打骂他人或砸东西来解决问题,单亲家庭的幼儿由于缺乏父爱或者母爱,他的生理性和社会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明显低于完整家庭的幼儿,当父母一方组建新的家庭时,幼儿便会认为他/她不要我了,有了新的弟弟妹妹,便会衍生出自我厌弃感,出现忧郁、自卑、暴躁等性格缺陷,他们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抱着敌对态度,情绪不稳定,很容易被激怒,攻击欲望特别强烈。(三)幼儿园因素幼儿园是幼儿接触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从
37、家庭的“中心”过渡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幼儿将在幼儿园这个小环境中逐渐接触了解社会生活规范,顺应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求,为适应社会生活作准备。幼儿园的集体环境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1、活动资源的影响有些幼儿园的班级人数超过了教育局的幼儿人数规定,导致幼儿游戏活动空间和资源受到限制,同样的玩具由于人数的增加,使得玩具供不应求,不能每人拥有一个玩具,一些没有玩具的幼儿便会发生抢夺现象,出现攻击性行为,其中幼儿活动区域场地的宽窄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也起着关键的作用,狭窄的活动空间会使幼儿的行动受到限制,当这个空间超过它的承受人数时,幼儿彼此间的距离便会减少,发生的摩擦的机会便会增加
38、,引起争斗的几率也会变大,案例2中晓晓和超超发生攻击性行为,就是由于活动资源场地少的原因导致的,而类似的事件在幼儿园内也屡见不鲜。2、同伴之间的影响中班幼儿模仿能力较强,但由于认知发展水平低,导致其辨别能力比较弱,所以常受同伴行为的影响,不分好坏,比如班上有一个攻击性很强的幼儿,经常欺负别的小朋友,很霸道,和他在一起玩的小朋友就会潜移默化地习得他简单粗暴的各种攻击性行为,跟着他一起欺负其他小朋友,若未能得到老师的及时制止和教育,那些习得的攻击性行为就会得到不断的强化,出现攻击性行为。3、教师评价的影响在幼儿园内,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幼
39、儿,让幼儿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积极评价表扬幼儿,不能因为个人因素,就把幼儿贴上“差孩子”的标签,发生事情的时候,经常不问事件原由就去批评、责怪这些孩子,认为都是他们的错,得不到老师的理解和鼓励,他们便会认为我就是这样的人,怎么样都没用,产生习得性无助,缺乏自信,使他们处于消极的困境中,阻碍了幼儿自身想达到的目标,在挫伤情绪的刺激下,会产生攻击性行为,并且,在老师的影响中,其他幼儿也会认为他是个:“爱打架的孩子,老师都不喜欢他,我们也不要跟他玩”的观念,当其他幼儿带着“偏见”孤立这样的幼儿时,会引起他的逆反心理,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他的攻击性。(四)社会环境的因素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公德标准、社会风气、
40、大众媒体传播的内容、人与人之间的思想、理论、信念等,它们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各种影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视等科技产品,看电视已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现在电视节目中的暴力行为逐渐增加,使幼儿观看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手段暴力,这些有暴力行为的镜头会影响到幼儿的认知理解能力,认为这些暴力动作很帅,可以和朋友“切磋”的时候用上,便会把电视中的这些“帅”的行为深深记在脑海里,当与朋友交流时便会模仿运用起来,从而引发的攻击性行为,出现攻击性行为最多的便是经常观看这一类型节目的幼儿,例如,中班幼儿十分喜欢观看科幻片“孙悟空”,但是在该片中只要一出现妖精抓走师傅的问题,都是由“
41、孙悟空”通过搏斗、暴力厮杀等行为来解决问题,幼儿便会把这些行为当成英雄的行为,渴望自己变成像他们一样的大英雄,鼓励了攻击性行为,使幼儿把这些暴力行为应用到生活中,认为这些行为很帅,增加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概率。六、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养成的预防与改善措施由此可见,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是多样的,所以,为了防止中班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以及正确改善中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要充分利用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综合矫治,才有可能取得良好效果。(一)家庭环境措施1、父母要采取合理的教养方式父母在教育幼儿时,要采用尊重与教导相结合的方式,每个幼儿都是单独的个体,具有和成人一样的人格
42、和尊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要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每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孩子的与他人的差异性,全面的认识幼儿,选择对幼儿有利的教养方式,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不能过度放纵幼儿,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要及时纠正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通过正确的言语和行为规范去一步步疏导,使其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也不能严格要求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及时发现和培养幼儿的兴趣特长,不能采要拔苗助长的方式,让幼儿一股脑接受许多他无法承受的东西,了解幼儿的需求,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当幼儿受到别人
43、的伤害时,父母不能对孩子灌输错误的“以牙还牙”报复思想,引导幼儿正确处理与同伴出现的冲突和摩擦,教给幼儿宽容和大度的品性。2、父母要树立正确榜样,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父母要为幼儿创造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做好幼儿学习的榜样,对长辈谦逊恭敬,对幼儿关爱有加,给幼儿传递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优良传统美德,夫妻间相敬如宾,互敬互爱,发生矛盾时,不在幼儿的面前大吵大闹,不说脏话,重视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孩子做好榜样,同时控制自己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引导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幼儿的认知辨别能力,在看电视的时候,和幼儿一起讨论动画人物使用攻击性行为引起的结果,让幼儿认识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不
44、能使用这种方法,使孩子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其次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多花时间陪陪孩子,关心了解他的需求,加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使幼儿在一个安心、舒适的环境下成长,抑制其攻击性行为产生。3、鼔励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培养幼儿的助人行为家长要鼓励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当儿童出现亲社会行为时大人要及时表扬,强化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在家中,父母可以让幼儿做些简单的家务,体会到帮助他人的乐趣,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还可以与幼儿一起养些小动物、种植物等,关注它们的日常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创造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条件,可以让幼儿
45、请自己的同伴到家中玩,学会友好相处和分享交流的意识,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绘画,听轻音乐等亲社会行为方式提高幼儿的道德情感,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预防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出现。(二)幼儿园环境措施1、教师要灵活改善区域活动的条件,合理制定规则由于中班幼儿好奇好动的性格特点,幼儿会在区域玩耍中发生多种攻击性事件,教师要细心观察,记录分析产生这些攻击行为的原因,从而找出自己在班级区域设计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善措施,当活动场地太小时,教师可规定进入的幼儿人数或进入的游戏时间,来保证每个幼儿的需求。游戏材料也要充足,以减少幼儿彼此争抢玩具的矛盾冲突,另外,在幼儿操作一些合作
46、性材料时,教师要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两人在玩游戏时要怎么配合,注意什么问题,相互谦让,不能大吵大闹等行为,当出现这些问题时,老师就要请你们出去了,因为这里不欢迎这样的小朋友,以减少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2、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由于孩子被保护的太好,缺乏与他人相处的经验,用语言不能正确表示出自己的意思,常用攻击性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类幼儿常常受到同伴的排斥,教师要创造开放性环境让幼儿与同伴有交往的机会,教给幼儿正确的交往方法,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当幼儿想参与到游戏中时,教幼儿采用礼貌的请求用语“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来征求别人的同意,鼓励幼儿去找朋友,教幼儿遇
47、到小朋友个老师要打招呼,在幼儿主动帮助老师或者同伴解决困难时,及时夸奖他,让其他幼儿改变对他的看法,在区域活动空间规定的时间或者人数到了一定数量时,教会他学会等待,主动分享美食,主动谦让他人,教会幼儿与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当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可以惩罚他,让他站立几分钟或坐好不准动等方式,且在这一段时间内不去理睬幼儿,使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受害者的痛苦,给他自我反省的机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有效的抑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3、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移情就是把情绪转移的意思,让自己体验到和对方相同的情绪反应, 即当幼儿打了别人,人家痛,也让他也体验到痛的滋味,教师可针对幼儿心理
48、特点,创设情景教学,让幼儿进行角色互换,如当自己撕了其他小朋友给爸爸妈妈画的礼物,让幼儿联想一下自己的礼物被撕的感受,使之产生情感共鸣,家长也可以给幼儿阅读绘本故事,分析故事里人物的情绪和感受,锻炼幼儿的移情能力,让幼儿换位思考,强化被攻击者所承受痛苦的体验,从而否定了自己的攻击性行为。4、善于挖掘“差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差“差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当他们有好的行为举止时,要及时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们,从而提高攻击性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不当着所有幼儿的面严重批评幼儿,保留幼儿的自尊心,关心尊重每一个幼儿,合理评价每个幼儿。(三)社会环境措施正确利用大众传媒对幼儿的影响,从媒体源头消除负面影响。坚决抵制大众传媒为幼儿带来的这些暴力节目,当这些有暴力倾向行为较多时,应该及时向有关的教育部门反映,要求停止播放这类节目,而教育部门也要核实节目播出的标准,多播放一些积极向上、能传递正能量的电视电影频道,强化电视的正面影响,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七、结束语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中班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与义务教育衔接的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