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炭黑行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国炭黑行业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中国炭黑行业分析一、概述炭黑,也称碳黑,是由烃类化合物(主要为石油衍生物)经过不完全燃烧或热裂解形成的近似于球体的胶体粒子的准石墨结构物质,以聚集体形式存在,表观呈纯黑色粉状或者粒状。产品的粒径、结构和表面活性根据原料和生产工艺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炭黑主要可分为橡胶用炭黑和非橡胶用炭黑两大类。二、产业链分析1、产业链炭黑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环节,主要为煤焦油、蒽油和乙烯焦油等原料油;中游为生产供应环节,主要分为橡胶用炭黑和非橡胶用炭黑;下游主要应用于轮胎、橡胶制品、塑料、涂料、油墨、电池等行业。2、上游端分析炭黑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为煤焦油、蒽油、乙烯焦油等原料油。
2、其中,煤焦油和蒽油为炼焦生成的副产品,占原料油的比例超过80%,是最主要的原料油。乙烯焦油为石油精炼生成乙烯的副产品占原料油的比例为16.6%。3、下游端分析从行业下游消费结构来看,轮胎为我国炭黑最大的消费领域,2021年消费占比达66.7%。其次为其它橡胶制品及塑料,占比分别为22.2%和6.3%。三、行业现状1、产量随着近年来我国橡胶、汽车等产业的向好发展,推动了炭黑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受疫情导致开工不足、原料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产量出现大幅下降。随着疫情被有效控制,产量开始回升。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炭黑产量为520万吨,同比增长7.9%。从产量工艺分布情
3、况来看,我国在2004年后禁止新建干法造粒产能并逐步淘汰传统产能,目前湿法造粒已经成为主流造粒工艺,2020年湿法造粒炭黑产量占比为99%,干法造粒炭黑产量占比为1%。2、产能得益于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张,近年来我国炭黑产能也随之持续上涨。具体来看,2021年我国炭黑产能达820万吨/年,同比增长3.1%。4、价格情况从炭黑价格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我国炭黑价格也随之不断上涨。具体来看,我国炭黑均价由2021年1月的7348元/吨增长至2022年8月的9998元/吨。5、进出口贸易从炭黑进出口贸易情况来看,我国炭黑主要以出口为主,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具体来看,2021年我国炭
4、黑进口量为10.22万吨,进口金额为3.17亿美元;出口量为72.17万吨,出口金额为9.36亿美元。注:统计口径为海关编码“28030000”6、出口分布从出口分布情况来看,2021年我国炭黑出口金额占比前三的地区分别为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占比分别为32.69%、21.9%和15.05%。注:统计口径为海关编码“28030000”四、驱动因素1、政策随着我国炭黑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逐渐出现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即传统炭黑产能过剩,部分特种炭黑则依靠进口。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炭黑方向性指导政策,提高行业进入门槛,着力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行业格局,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为行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
5、境。2、技术从行业相关专利技术情况来看,随着我国炭黑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相关技术也随之不断提升,行业相关专利数量也随之不断增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炭黑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为6853件,同比下降15.8%。五、竞争格局1、市场格局目前,我国炭黑行业市场格局较为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从产能方面来看,2022年我国行业市场CR3仅为29%,其中黑猫股份以14%的占比位列第一,其次为卡博特和金能化学,占比分别为9%和6%。2、重点企业江西黑猫炭黑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于2001年,是我国第一家由国有资产控股、通过市场运作单一炭黑产品上市的公司。目前,公司主营产品炭黑的产销量已连续十九年位居中国炭黑行业首
6、位,进入世界炭黑排名前4位。据资料显示,2021年公司炭黑业务营收达68.36亿元,同比增长47.78%,毛利率为14%。六、发展趋势目前炭黑行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资源与环境对行业的约束日益加大,行业的发展均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且低端的市场竞争大、同质化严重,行业面临着更多挑战。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规定文件,为炭黑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规模效益化、发展绿色产品等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对于延伸产业链、焦炉煤气高附加值利用等技术先进、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且炭黑行业属于国家发改委明确规定的高耗能行业,国家将对未来高耗能行业的发展予以严格限制,中国是全球炭黑主要生产国,占全球总产能近50%,在能耗双控监管驱动的供给侧改革下,预计未来国内小产能或将面临出清压力,规模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稳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