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白的人性难以承受悲剧之重_电影_1980年代的爱情_评析_马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苍白的人性难以承受悲剧之重_电影_1980年代的爱情_评析_马浩.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DOI:10.15997/ki.qnjz.2016.08.053 马 浩 苍白的人性难以承受悲剧之重 电影 1980 年代的爱情评析 传媒个案 如 年代的爱情虽然获得了 2015 年度上海电影节金爵奖 提名,但票房依然比较惨淡。在很多影评人眼中,霍建起的电 影颇具中国古 典美学风格,有着诗情画意般的意境。不过,如 果我们从叙事视角来考量就会发现,作品所着力营造的这种审 美意境其实是缺乏坚实根基的。 一 中国古典美学极其重视对意境的营造和开掘,这在中国水 墨画和古典诗词中是最典型的。而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就在 于深受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在有与无、虚与实之间建构起玄 妙的意象。那么,怎样的意象才会
2、具备如此深邃的意境呢?从 中国古典艺术家的艺术实践看,这类意象共同的特征就是虚实 结合,黑白相间,从接受者角度看,则是既陌生又熟悉。画与 诗正是以这种独特的意象建构彰显其独特魅力的。 对照且动感十足的艺术精品。 首先,情景再现的有效使用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空间。情 景再现作为纪录片的一种创作方法,经常在历史文化题材纪录 片中使用。情景再现可以让本来枯燥的历史资料在对历史人物 扮演、搬演的客观再现中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和空间上的延展 性。可以说在尊重客观史实的前提下,合理适度运用情景再现 还原历史可以起到良好的视听传达效果。在纪录片龙之江 中,创作者将情景再现运用到创作中,情景再现的使用也是龙 之江
3、的一大特色。第二集西辞故乡在讲述噶仙洞与鲜卑 族关系时运用了大量的情景再现。如对鲜卑 族起源的记载研究, 再现历史学家米文平对嘎仙洞中鲜卑族的起源的历史考证 ;同 时,通过对历史画面动画模拟的全景再现,讲述了鲜卑族入主 中原的历史情景。情景再现的合理运用让我们通过影像了解了 鲜卑族走出龙江、发展壮大的历史原貌,让我们更加直观体会 了黑龙江流域历史的发展与文化变迁。 其次,航拍技术带来视觉美感。航拍技术是当今影视创作 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新型技术手段。纪录片龙之江中,在展 现黑龙江流域的宏观场景时利用航拍技术可以在俯拍中实现对 黑龙江特定地区整体环境的远景拍摄,起到常规拍摄难以取得 的视觉效果 。从
4、创作的角度来说,场景拍摄中航拍技术与常规 拍摄相结合,既可以让我们体会黑龙江流域整体自然景观宏观 的壮美,又可以让我们在细微之处品味微观画面的唯美。在系 不同于画与诗,电影则是以无限逼近现实生活的透视语言 步入世人的视野,并迅速征服社会大众的一门现代艺术。从电 影艺术百余年的发展历史看,其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无限逼近生 活真实和历史真实的镜头透视语言及其叙事机制。在电影艺术 法则中,意象当然很重要,但电影的魅力已经不能单独从意象 范畴获得集中展现,它更多地依赖于基于时间和空间双重逻辑 的叙事机制。也就是说 ,在电影艺术中,意象的建构已经变得 不那么重要,至少不再像中国古典美学所要求的那样重要。实
5、际上,电影意象的建构如果真的按照古典美学法则来进行,则 有点像东施效颦、不伦不类,因为在透视法则控制下,任何意 象都很难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果非要刻意这么做的 话,其可能的结果是让意象在电影中看起来虚假,从而导致电 影的独特魅力顿失。比如当下很多电影中的视觉奇观意象就因 为制作技术不高而让观众感觉虚假,从而遭到诟病。云水谣 开头一段主人公在惊涛骇浪中乘船渡海的意象就是这种情况。 列纪录片龙之江中,从第 一集白山黑水航拍黑龙江流 域的整体风貌到最后一集神奇的土地对黑龙江山川美景的 视觉化展现,让观众从整体上感受黑龙江流域山川、河流之美。 航拍技术在纪录片龙之江中的有效使用,不仅仅是技术应
6、 用上的一次变革,也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在技术之 美与艺术之美相互融合中给观众带来新的审美体验。除了情景 再现、航拍技术的应用外,对 CG 技术中三维动画和影视特效 的应用也对龙之江的创作起了重要助推作用。 纪录片作为黑龙江地域文化的视觉化生成形态,独特的地 域文化和民族特性赋予了纪录片与众不同的艺术 风格,在不同 时期、不同地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图景。纪录片龙 之江通过影像把真实而又典型的细节表达出来,唯美的画面、 历史的符号通过影像的展现、镜头的运转,全景式一一呈现。 这种影像的传达方式切合了观众的视角,撞击着观众心灵最深 处的情感,将龙江大地上生活的民族文化与历史风情的沧桑
7、变 化在镜头中完美呈现出来,实属艺术上的灵活构思与巧妙运用。 【本 文为 2015 年度黑 龙江省 哲学社 会科学 规划青 年项 目 “ 一带一路视域下 黑龙江题材纪录 片研究 ”(项目 编号 : 15XWC03)阶段性成果 】 (作者为绥化学院讲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广播电视艺术学 博士生) 青年记者 2016年 3月中 81 同霍建起的其他作品一样,他 2015 年拍摄的电影 1980 传媒个案 82 李安在少年派中向观众所炫耀的那段派在大海中与老虎搏 斗的数字奇观意象,其实也让我们感觉虚假。 霍建起当然不擅长、可能也不喜欢这类数字奇观意象,但 他又显然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古典美学情结的导演,他
8、的每部 作品其实都不断印证着 他这个情结的顽固性,并以此造成他近 乎一致的电影风格。他喜欢用静止镜头,可能是因为这样的镜 头更接近画幅的效果。在 1980 年代的爱情中,很多静止 镜头拿出来单独欣赏都可称得上是具有田园牧歌韵味的画面, 有很强的画面感。不过,这种画更像是基于透视法则的油画而 不是基于道家哲学的中国水墨画 ;前者重视写实,后者则重视 写意。然而,近似油画不等于就是油画。油画虽写实,但写实 并非单纯的复制,更不是模仿,而在于再现和表现,即重在传 达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和情感,这就必然要求所建构的意象必 须传神,必须以小见大, 以有限洞悉无限。与之相比,霍建起 为我们所展现的这些镜头画
9、面固然单独审视会感觉很干净、很 美,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但在连续的时间维度上,即我们在 整体观看作品的过程中,这些镜头意象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感 官愉悦,即 “感官型自由情感 ”, 也并非我们主要的关注点。 我们更关注的则是主人公的命运,以及由主人公的命运进一步 带给我们的对生活、生命的思考,即 “陶冶型自由情感 ”, 而 这些重要的内容对电影艺术来说,单单依靠建构如此这般的镜 头意象显然是难以实现的,它最主要的实现手段在于叙事机制。 二 不幸的是,对霍建起来 说,叙事似乎永远都是一个相对薄 弱的环节。相较于擅长此道的奥斯卡电影的叙事套路,霍建起 显然有巨大差距。 1980 年代的爱情讲述了那个
10、特定年代的一对年轻人的 爱情悲剧。按说悲剧是最容易设置矛盾冲突的,可霍建起偏偏 选择了一个在多数观众看来最司空见惯的故事套路 :高中同 学 暗恋 因一个考上大学而分离 工作后巧遇 再 续前缘 惺惺相惜而无法牵手 女主人公嫁他人后病亡。 这个故事给人的感觉非常平淡,两个主人公的性格可以说都是 比较苍白的。审视这条叙事线索,我们发现,问题主要出在悲 剧的造成缺乏 真实可靠的生活根基这一点上。也就是说,按照 故事所描述的事件,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矛盾冲突足以让两人 的爱情成为悲剧。 首先,男主人公雨波深爱女主人公丽雯仅仅是因为其漂亮、 孤傲和当他身处困境时受到她的关心,如果雨波仅仅是一个普 通的年轻人
11、,我们也许会相信这份爱情的可靠性,但故事中的 雨波是一个当时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毕业生,有着好的工作 和前途,而且同时有大学的女同学在追求。这个同学既有体面 的工作,还有城里人的身份,也同样漂亮迷人。这样的故事背 景让我们有理由怀疑雨波的爱的可靠性。 青年记者 2016年 3月中 再来看女主人公的性格与命运。丽雯始终不接受雨波的爱 情,原因不过是怕影响男主人公的前途,而驱使她这样做的理 由也不过是她从她的父母身上目睹过一段因两人身份不同而发 生的历史悲剧。故事发生的年代已经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造 成父辈人生悲剧的因素已经不复存在,作为处在这样一个新时 代的具有良好修养的高中毕业生,丽雯不可能看
12、不清这样一个 简单的社会现实,更不可能仅仅因为善良的动机而轻易放弃自 己的爱情。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既然丽雯不接受雨波的感情, 当雨波遇到一点挫折而萎靡不振时却心甘情愿以身相许,这样 的 行为在那个年代无论如何都是不符合社会逻辑的。 第三,从生活的和现实的逻辑看,所有足以感动人心的 爱情都是在与各种世俗压力的搏斗中彰显出来的。勇敢的心 所展现的是复仇压倒一切的爱情,泰坦尼克号所展现的是 超越生命的爱情,乱世佳人所展现的是为世俗力量所打败 的爱情,一夜风流所展现的则是超越身份和地位的爱情。 1980 年代的爱情所展现的只是一种平淡的爱情。也许现实 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爱情都是平平淡淡的, “但艺术之
13、所以是艺 术而不是生活,就在于它需要用其独特的审美力量来证明自身 的特殊价值,为此 它就必须对生活和现实有所超越 ”。 霍建 起似乎不屑于恪守这条千年不变的美学定律。在他看来,也许 任何艺术家都有权利自由地建构自己的艺术框架和审美图景, 而不必拘泥于任何既有的艺术惯例和成规。于是,多年来尽管 其作品都不太受到社会大众的青睐,但他始终坚定地按照自己 的理解来创作电影。 其实,平平淡淡的爱情,正如平平淡淡的生活一样不是不 可以通过电影或其他艺术语言展现,但对这种题材的展现并非 像纪录片一样复制现实,而需要通过特定的艺术形式来再现和 表现。正如伯格曼所创作的野草莓那样,通过意识流镜头 来表现平 淡无
14、理性的人生和社会,以此让观众深度地思考其中 的深邃哲理或人生况味。也就是说,平凡的爱情、平凡的生活 应通过不平凡的镜头语言来获得更深的诠释。就此而论,我们 感觉 1980 年代的爱情并无太多值得圈点的地方。或者正 因为如此,这部电影虽然有着绝好的悲剧主题,却因为镜头语 言和叙事机制的双重脆弱而没有获得更深刻的开掘。 注释 : 马立新 :低碳人,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158 页 所谓感官型自由情感,又称为纯粹形式型自由情感,这种自由 情感能够在第一时间激发起审美主体的自由情感,但这 种情感还是较 多作用于主体的浅表感官,可引起实时的精神官能愉悦。参见马立新 : 论低碳艺术的本体特征及其建构机制,现代传播, 2014 年第 4 期 所谓陶冶型自由情感,是审美客体以其特殊的审美价值刺激主 体全部心灵官能所产生的自由情感,这种自由情感对主体心灵和情感 具有陶冶和净化的作用。参见马立新 : 论低碳艺术的本体特征及其建 构机制,现代传播, 2014 年第 4 期 马立新 : 奥斯卡艺术研究,人民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411 页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