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宜昌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北宜昌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鸟喧蛙噪,江上阻风,水漫阡陌,遇此等不顺遂之事,本当烦忧。但换个角度,换种心 情,或许心境会有所不同,观此三那么短文,当有所悟。甲山鸟每至五更,喧起五次,谓口报更。盖山中真率漏声也。余忆曩居小昆山 下,时梅雨初霁,座客飞觞,适闻庭蛙,请以节饮。因题联云:“花枝送客蛙催鼓,竹籁 喧林 J可谓山史实录。陈继儒岩幽栖事【乙】儿子从未远出,初应省试,不能不一往。阻风沙漫洲,岫胪相接,郡中宋氏 叔侄,移船头就柳阴,棋口其下。崇友拉予看荷花,夕阳反照,荷净花明,萧疏四五人,科 头握蕉扇,委影池塘,假设绘江上阻风图。二景绝佳。龚炜巢林笔谈【丙】行四五里
2、见西北云起少顷雪电文作大雨如注。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 门,皆不应。于昏黑中寻一草棚,暂避其下。雨止那么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 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口此为念者。仰观云气 甚佳:或如人,或如狮,如怪石,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 亦佳也。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漏声:钟声。漏,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曩(血ng):从前。节饮:(按 蛙鸣的)节拍饮酒。沙漫洲I:地名。岫胪(zhii Id)相接:船只首尾衔接。科头:不 戴冠帽,裸露头髻。6,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因() 予() 阡陌() 或()7,请将“以
3、” “之” “于”三个文言虚词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方框内。A.谓报更B.棋口其下C.惜无有口此为念者8,请用为【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雷电交作大雨如注9 .请翻译【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10 .请在【甲】文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对联补充完整。11 .【乙】文中“二景”指的是哪两个场景?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12 .闻鸟、蛙之聒噪,因风、雨而受阻,遇此等烦忧之事,当以何种心态来面对?请以 三那么材料中任意一那么为例说说你的看法。13 .积累链接:请写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身处困境仍心怀天下的句子。宋罗大经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
4、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薛盈阶, 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沉着步山径, 抚松竹,与鹿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那么山妻稚子, 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 之。兴到那么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 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那么夕阳在山紫绿 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那么月印前溪(A )。味子西此句,
5、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 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B ),乌知此句之妙(C ) !人能真知此妙,那么东坡 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假设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亦多乎!【注释】: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腐,音nd,小鹿。山妻:隐士 之妻。对自己妻子的谦词。笋蕨:竹笋和蕨菜。玉露:指作者所作笔记鹤林玉露。 剧谈:畅谈。驰猎:奔驰追逐。乌: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何。6 .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盈()濯()既()相与()7 .请将文言语气词“耳”“哉”“矣”正确填入文中的A、B、C处。(3分)8 .请用两个逗号为文中画波浪线
6、的语句准确断句。(2分) 归而倚杖柴门之下那么夕阳在山紫绿万状9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沉着步山径,抚松竹,与麝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10 .作者认为子西诗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妙绝,但“识其妙者盖少”,这是 为什么呢?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11 .读完全文,从文章描绘的一幅幅画面里,你发现作者崇尚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12 .积累链接:文中的国风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心,“韩苏文”中的“韩” 是指/_(填写人名),“陶杜诗”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直接展现其早出晚归这 一田居生活的诗句是上。(3分)【参考答案】6. (4分)盈:充满,长(生)满 濯:洗 既:已经
7、相与:共同,一起。7. (3分)A.矣B.耳C.哉8. (2分)断句两处:归而倚杖柴门之下,那么夕阳在山,紫绿万状(错一处扣1分)9. (2分)(我)不慌不忙(悠然)地步行在山间小路上,抚摸青松翠竹,和小鹿小牛 一起在高高的树林和茂盛的草地里休息。(重点关注“径、犊、于、偃息”等字词,正确通 畅即可)10. (2分)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 此句之妙哉!(答出画线的关键信息亦可)11. (2分)崇尚这种远离官场、隐居山林、物我相融、悠闲自适的山居生活。(意近即 可)12. (3分)A.诗经B.韩愈C.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见错无分)【参考译文】唐子西
8、的诗中写道:“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我把家安在深山的里面,每逢春末 夏初(的时候),苍翠的苔解生满台阶,落下的花瓣铺满小路,没有人来敲门(打搅),(惟 有)松树的影子斑驳不齐,地面和空中不时传来鸟儿的啼鸣。中午刚刚睡足,就打点山泉水, 捡几根松树枝,煮苦茶喝(它)。凭兴趣读几篇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 史公书以及陶渊明、杜甫的诗、韩愈、苏轼的文章。悠悠然不慌不忙地走在山路上,摸摸 松树竹子,跟小鹿(一样)都在高高的树林和茂盛的草地里休息。坐下来赏玩奔流的泉水,(用这水)漱口洗脚。很快回到竹子做窗的家里,就有山居的 妻子和幼小的孩子,做了竹笋和蕨菜,端上麦子煮的饭,高高兴兴的吃一个饱。在
9、窗子旁边 提笔起来,管他多少写个儿十个字,(或者)展开收藏的模板字帖、(名士)真迹、画卷来一 起欣赏。兴致来了就吟诵小诗,有时草书一两段玉露。再煮上一杯苦茶,出门到溪边踱 步,偶然遇到种田的大爷或垂钓的朋友,问问桑叶麻旖,谈谈梗米稻谷,猜猜天气,比比谁 钓的鱼多,遇到节日或好日子,大家就约好一起吃饭畅谈。回家后靠在柴门旁边,就(只见) 夕阳挂在山上,(树林和天空)紫色绿色纷繁众多,迅速变幻,美丽得让人目眩。(等到牧童 骑在)牛背上和笛声一起归来,那么月亮(已经)映在溪水上了。品位子西的这句诗(指前文“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句),可以说得上绝妙了。但 是这句诗虽然妙,懂得那妙处的人却少。那些牵
10、着猎狗、驾着苍鹰,奔驰追逐在声色名利场 中的人,只看见滚滚的马头尘土和匆匆的过隙马影罢了,哪知道这句话的妙处呢?要是谁能 真的理解这样的微妙,那么就像东坡说的,没事静静地坐在这,一天时辰好像过得像两天了。 如果活七十年,就是一百四十岁,这样的收获难道不多吗?(2015湖北宜昌)【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日:“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那么清从J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日:“未可J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J (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曹玮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 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日:“牛羊无用,徒縻军。不假设弃之,整众而 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
12、, 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日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土马, 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 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日:“吾知虏己疲,故为贪利以诱 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假设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假设小憩,那么足痹不能 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 虏兵:敌军。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縻 (mi):束缚。少选:一会儿。几:接近。痹:麻痹。阑:残,尽。11 .给下面
13、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2分)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A.公将鼓之B.可以一战C.乃入见D.战于长勺12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不假设弃之故为贪利以诱之乃止以待之言于玮曰13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4分)小惠未彳扁神弗福也玮侦虏兵去已远(4)玮又使人谕之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5 .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 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 又是什么? ( 3分)【参考答案】16 .虏兵去数十里,闻
14、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每个标点符号1分,共2分。)17 . C (2 分). (1)通“遍”,普及,普遍 (2)赐福,保佑 (3)离开 (4)派遣 (每个词1分,共4分。)18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 经枯竭了。(共2分,每错译一个词扣1分,扣完为止。)19 、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后发制人。乙文中战斗 取得胜利最关键的原因是避敌锐气。(每点1分,符合文意即可,共3分。)【参考译文】【乙】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 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
15、是不成军队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 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J曹玮没回答,派人 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可是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 队。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敌军将要来 到,离得很近了,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 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就决战。”敌人正苦于奔波,疲劳极了,听 了这话都很高兴,军队严整的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可以相互 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于是抛弃了牛羊返
16、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 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 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士气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 败了敌人。(2015湖北)【甲诗】【甲诗】钓鱼不得唐李舜弦尽日池边钓锦鳞,芟荷香里暗消魂。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 选自全唐诗注释:英(ji)荷:菱叶和荷叶。【乙文】湖之鱼(清)林纾林子啜茗于湖滨(A)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B)下。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蔚草 *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
17、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C)引之。鱼图食(D)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 *将有钩矣。然那么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注释:林子:林纾(shii)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肆:指茶馆。会: 汇聚。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芳(fOng)草:水生植 物。寻:长度单位,八尺。薮(sb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 集的地方。盛:多,频频。6 .请解释【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啜( ) 逝( ) 故( ) 乃( )7 .请认真阅读【乙文工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
18、“之”“以”“其”“而”正确填入文中的 ABCD 处。(2 分)8 .【甲诗】中加横线的“锦鳞”代指的是什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用法与此相同 的还有不少,请再列举一例并写出具体代指的内容。(2分).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断句。(2分) 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9 .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3分)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10 【甲诗】作者“钓鱼不得”,【乙文】也说对于丢下的食物,鱼儿渐渐“不食矣”。如 果要用【甲诗】中的两句诗来概括其原因,你认为是哪两句? (2分)11 .【甲诗】中的“香饵”在【乙文】的作者看来,喻指什么?请用【乙文】第三段中 的
19、一个双音节词来回答。(1分)12 .【乙文】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2分)13 .积累链接:鱼儿,是可爱的小动物,小石潭记中也有精彩的描写。请将下面的 语句补充完整: ,往来翕忽。(2分)【参考答案】6. (4分)啜:饮,喝;逝:游开,游走,离去;故:先前,原来;乃:于是,就, 便7. (2分)A之 B其C以D.而8.(2分)指的是鱼或美丽的鱼;如:“锦鳞游泳”“沉鳞竞跃”“呷浪之鳞”(代指鱼); “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一片日边来”(代指船);“臣本布衣”(代指平民)等,任写一例 即可。9 . (2分)断句两处: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一处1
20、分)10 .(3分)翻译:(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离去,能够脱钩而游走的又有 几个(多少)呢?(正确、通畅得1分,重点关注及“去” 逝”“几何”四个关键词, 译错一个扣05分。)1L (2分)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12. (1分)名利13. (2分)告诫世人,莫为名利所诱惑而吞下钓钩,而成为他人盘中之物。或:要拒 绝诱惑,淡泊名利,才有真正的美好自由。(意近即可)14. (2分)怡然不动,俶尔远逝(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参考译文】【乙】林生坐在西湖边上的茶馆里喝茶,四垂的柳条遮蔽着窗口,一汪湖水,深苍碧 绿,犹如染过一般,百余条小鱼正汇聚在窗下的水面。他就试着将肉干嚼碎
21、朝水面唾去,借以取乐。鱼儿纷纷争着抢食。然而一边争食一边又 游开了,一直觅食而不走的,只不过三四条而已。林生便再嚼食唾下,碎肉沉入水底,粘结 在菱白根上,鱼也不再去食它了。林生起先以为鱼的离去是因为都吃饱了的缘故,可离窗口 一丈左右的地方,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不住地晃动着,那些小鱼如先前一样,又在争食其 它东西。林生顿时想到:钓鱼的人在垂下鱼钩之际,必定先以鱼饵为引诱,鱼儿要想吃食,便 同时吞下钓钩。时间久了,鱼儿便知道,但凡有饵食的地方多半有钓钩。然而,那名利汇聚 之所,难道没有别一种“钓钩”么?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及时逃走,能够脱钩 而远逸他方的又能有几个人呢?!(2014湖北宜
22、昌)【甲】松风阁记(节选)刘基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格,叶细而条长,离奇而稀,潇洒而杜疏。故风之过之,疏 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数,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宜乎适意 山林之土乐之而不能违也。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枫飒走石漱;稍大,别 如奏雅乐;其大风至那么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日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假设将留而忘归焉。盖 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 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颖水而以为高叱 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注】稷(jiu):弯曲向下。离奇:
23、树根盘曲。Wdbngzong):高耸。扶疏: 枝叶繁茂。赎(血):忧。昏秽:黑暗的和肮脏的东西。寂寥:寂静。宜乎:怪不得。 违:离开。石漱(IGi):沙石上的急流。上人:和尚。(1D洋洋:快意的样子。(12)70 (g u):舌L。永日:度过漫长的一天。(M)高:品行高尚。(15)清:品行纯洁。【资料链接】(1)颖水: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颖水附 近。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颖水边上去洗耳朵。(2)首阳:山名。相传 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乙】南轩松(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皋。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
24、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注】绵累(mi):延绵覆盖。6 .解释文中加点宇词的意思。(4分)予尝过而止之柯叶自绵累予尝过而止之柯叶自绵累(1)方舟上人为阁其下*(3)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7 .请用三个给【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其大风至那么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8 .翻译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其心。9 .【甲坟中的洋洋乎假设将留而忘归焉一句,使我们联想到一个有类似意思的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2分):10 ,在【甲】文中,作者通过对松风阁的环境描写,表达了融入自然、追求宁静生活但 并不消极避世的意愿。请从【甲】文中找出
25、表现作者并不消极避世的两个句子。(2分)11 .请找出律诗南轩松中押韵的字。(2分)12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对【乙】诗中“色染秋烟碧” 一句的理解。(2分)13 .【甲X乙】两那么材料都写到了松,但写作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概括出其不同 之处。(2分)14 .南轩松中的诗句“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其内诵与意境与我们学过的杜甫 望岳诗中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这两句诗。(2分)【参考答案】6. (4分)(1)建造(2)曾经(3)距离(4)树木的枝干(或树枝)7. (2分)其大风至/那么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8. (2分)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
26、,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 心境。(关键字“观、“适”、“外物”字意及语句通顺流畅各0.5分)9. (1分)流连忘返(错一字扣1分)10. (2分)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11. (1分)幕、夕、碧、尺。12. (2分)松树茂密翠绿的枝叶,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染绿了似的。其中一个“染”字 用得妙,将景物着上了宜人的色彩。13. (2分)松风阁记侧重写松风或松涛的声音;南轩松)侧重写松树的茂盛或苍翠。14. (2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错一字扣1分)【参考译文】【甲】因为松这种植物,本干挺拔枝柯纠绕,叶子纤细而修长,奇特而葱茏,舒展而茂 盛,交错而精巧,所
27、以风吹过它的时候,不滞塞不激汤,流顺通畅,具有自然的和谐,故以 听了可以消除烦恼忧虑,洗净昏沉污浊,使人精神旷达心情愉快,舒和澹泊,宁静安闲,自 由自在在天地间生活,跟大自然相往来。难怪爱好山林的高士,喜欢松而不能离弃它了。金鸡峰上有三棵松,不知有几百年了,微风轻吹,声音如幽静的泉水淙淙地流过石滩, 风稍大,就像演奏典雅的古乐。那大风来的时候,就像翻扬的波涛,又像击鼓一样,消沉而 有节奏。方舟上人在金鸡峰下建造了 一座楼阁,取名为松风阁,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畅得意 的像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因为此阁虽在山林之中,可是离人境不远。夏天不太炎热,冬天不太寒冷,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
28、我耳朵舒服,慢步徘徊沉着地游览。 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使人欢喜快乐,使人愿意终日如此,又何 必一定要像许由那样到颍水边洗耳才算高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首阳山不食周粟才清廉 呢?(2013湖北宜昌)一卷冰雪文序张岱鱼肉之物,见风日那么易腐,入冰雪那么不败,那么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 麦必茂,那么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那么 四时有几冰雪哉?假设吾所谓冰雪那么异是。凡人遇旦昼那么风日,而夜气那么冰雪也;遇烦躁那么风日,而清 净那么冰雪也;遇市朝那么风日,而山林那么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 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
29、与龙不之觉耳。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 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 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眼 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 故日: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注释】假设:像。特:只不过。恣:放纵,任凭。挹(yi):舀。奚(xi): 什么。6 .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藉() 异() 遂() 固().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7 .翻译文
30、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2分)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8 .请用第自然段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2分)9 .请在下面语句的空格处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3分)本篇序文虽然短小精悍,但作者由远及近,层层铺垫,先由()的“冰雪之气”,过 渡到()的“冰雪之气”,最后才落脚到()的“冰雪之气”,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 构严谨。10 .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请你根据本文内容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 体验,用至少4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2分)11 .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 句话最能反映他曲
31、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2分).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相关语句。(2分) 雾淞沆碰,O【参考答案】6. (4分)藉:借,凭借异:不同遂:于是,就固:本来7. (3分)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淋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划错一处扣1分)8. (2分)只不过遗憾的是遇到的不能理解,理解的不能评说。(“特” “恨” “解” “说”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0 5分。)9. (2分)一是“寿物”(即能使事物的寿命得以保持和延长);二是“生物”(即能使事 物本身得到生长和发育)。(答对一词得1分)10. (3分)由(物)到(人)最后到(文)。11. (2分)“冰雪”有空灵
32、、纯洁、清冽、透明、湿润、低温、保鲜等特点。(答对1个 得0. 5分)1.2. (2分)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或: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 不能说。(作者通过这句话所流露出的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傲和天下无人能识君的无奈之 情。知人论文,不能不察。)13. (2分)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错一字扣1分)【参考译文】鱼肉一类的食物,见到风和阳光就容易变质,放入冰雪中就不会腐烂,这说明冰雪是能 够使食物保鲜。今年冰雪多,来年谷物一定长得茂盛,就是说冰雪有助于谷物生长。大概人 的一生没有不借助于冰雪这样的特质成长的,然而冰雪的特质必定要等到有了冰雪才能有体 现,但一年
33、四季又有多少冰雪呢!至于我所说的冰雪和这(自然界的冰雪)不一样。大凡人在白天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 常,但在夜晚就有冰雪的气质;遇上心情烦躁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心情清净了就有 冰雪的气质;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 冰雪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龙在深山中一样,日夜置身其中,只不过是鱼和 龙没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所以懂得世间的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都有冰雪的特点。其中可以 任人酌取并受用不尽的,没有比诗文更高深的了。诗文仅为数不多的文字,出自高人之手, 就显得超逸灵活;一旦落入凡夫俗子的手中,就变得秽恶。在认识的过程中真是相差
34、虽小, 但错误极大。只不过遗憾的是看到这样的诗文的人不能理解,理解了又不能评说。即使有能 够评说的,和那些不懂的人评说,他仍不理解,评说又干什么呢?所以说:诗文的一般规律, 做诗文的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2012湖北宜昌)南康直节堂记苏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 假设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 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 命焉。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嗷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 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
35、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 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 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 罢。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节选自栾城集)【注释】填委:堆放。循吏:奉公守法。瞰察之政:(jiao):白、明亮。严 明苛刻的政令。说:同“悦”,喜欢。 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6 .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揭()阴() 柯() 安()7 .请在原文中另找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例句: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答
36、句:。8 .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2分)庭有八杉长短巨细假设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9 .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2分)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10 .本文由树及人,相映成趣。请用文中的两个字来准确概括杉树与徐君的共同点。(2 分)1L徐君一生被人所称道的德行主要表达在哪些方面?请摘录原文作答。(2分)12 .积累链接:荷莲虽小,却也有着与杉树同样的品性。请默写出周敦颐爱莲说中 “莲”与“杉”品性相近的四句话(计16个字)。(2分) 【参考答案】6 .(4分)揭:高举;阴:树荫(阴)、阴凉;柯:树枝;安:怎么7 .(2分)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说明:二者任选其一即可)8
37、 .(2分)庭有八杉/长短巨细假设一/直如弓I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说明:断对一处得05分)9 .(2分)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 以做吗?(说明:“欲”“直”“折”“乎”四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05分)10 . (2分)直节11 . (2分)(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嗷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说明:答对一句得0. 5分)12 . (2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说明:错一字扣1分)【参考译文】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 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
38、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 耸的样子就像高高兴起的太常旗、像巍巍矗立的承露盘的柱。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 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 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 焉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 堂,而且命名为“直节”。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 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 “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J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
39、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 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 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 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梗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 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 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 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 会终止的吧! ”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2011湖
40、北宜昌)甲诗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注释KD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 天雨”。乙文百丈山记朱熹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 穴潼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 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 翠重叠,不可弹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假设飞浮往 来,或涌或没,
41、顷刻万变。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那么亦穷矣。【注释】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690米。灌(*n)涌:水同源分流喷出。6 .甲诗中作者观景的时间顺序经历了哪几个过程?请选取诗中的相关词句填写在答 案的空格处。(2分)7 .请根据甲诗“晴天雨”的注释和相关诗句提示,说说“夏夜霜”是什么意思? (2 分)8 .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甲诗和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就() 弹() 假设() 或()9 .纵观甲诗,有人认为是“望”字统领全篇,有人认为是“夕”字统领全篇,你赞 同哪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10 .通读乙文,说说作者观景的立足点
42、在哪里?作者以立足点为中心,共写了哪几个 方位的景物? (2分)11 ,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2分)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12 .翻译下边的句子。(2分)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那么亦穷矣。【参考答案】6 . (2分) 夕茫茫一灯火万家一月照平沙7 .(2分)是月光照在沙滩上明白(银白)如霜的意思。8 .(2分)就:靠近,登临;弹:完全,尽;假设:好象;或:有的;【参考答案】6 . (1).因(于是,就); 予(我);(3)阡陌(田间小路);(4)或(有时;有的)7 . A.之B.于C.以8 .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雷电交作/大雨如注9 .如
43、果有好的官员,也足以治理那(这)个地方。10 .鸟报更11 .例如:柳阴弈棋(柳下弈棋、柳下对弈) 池塘观荷(池边赏荷)(点明地点与事 件,意近即可)12 .例如1:当以恬然之心处之。如甲文中,作者面对鸟喧蛙噪,不以为烦,而是将鸟 声视为报更的钟声,将蛙鸣当作饮酒的节拍,实在有趣。例如2:当以淡定、沉着之心处之。如乙文中,作者送儿子赶考,被风阻于江上,但他 并未心急如焚或焦躁不安,而是在等待之际观人下棋,与友赏荷,并能感受到眼前之景如画 一般,实在自然洒脱。例如3:当以释然、豁达之心处之。如丙文中,路遇大雨,水漫阡陌,但作者并不为自 己的困境而烦忧,而是心忧天下,为国计民生、百姓安危而忧,实在
44、可敬可佩。例如4:当以悠然、闲适之心处之。如丙文中,作者遇雨受阻,在忧己忧民之后,尚能 驻足观云,感受大自然之美,实乃雅逸之行径也。13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6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注意:因,古今异义词,于是,就;予,古 今异义词,我;阡陌,结合桃花源记理解,指田间小路;或,古今异义词,有时。【7题详解】考查文言虚词的使用。解答此题,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虚 词的意义做出正确的选择。A. “谓口报更”意思是:称山鸟鸣叫为报时间。应选择“之。
45、在这里作代词,表示, 山鸟鸣叫。B. “棋口其下”意思是:在柳荫下下棋;应选择“于。表示介词,在。C. “惜无有口此为念者”意思是:可惜没有在这上面用心思的人。应选择“以,以 为”表示把作为。【8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 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 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行四五里 见西北云起少顷雷电交作大雨如注”意思是:走了四五里,看到西北方云气升腾聚集;不久, 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故断句: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雷电交作/大雨
46、如注【9题详解】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 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 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句意尽量到达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苟,如果; 良有司,好的官员;亦,也;治,治理。【10题详解】9. (2分)认为“望”统领全篇的(1分),是从作者观景的视角来看(1分);认为“夕” 统领全篇的(1分),是从景观的主体内容来看(1分)。(两种说法各有道理,不分高下,言 之成理即可。)10. (2分)立足点:石台(1分)。方位:(石台)东南;(石台)西南;(石台)下;(石 台)东。(答对
47、二或三个给05分,四个全给1分)11. (2分)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画对一处得1分)12. (2分)石台东面,小路断绝,那些畏惧险途的人不敢走(过),到这里值得观赏的 景物也就穷尽了。(“者”“度”“是”“穷”四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0.5分) 【参考译文】【乙】出了山门向东,走十多步,可以看到一座石台,其下面临悬崖峭壁,深暗险峻。 在草木丛杂的地方向东南眺望,可以看见一挂瀑布由前方岩石洞穴中喷涌而出,凌空而下长 达几十尺。瀑布的飞沫就像飞散的珍珠喷泗着雾气,在日光照射之下,光彩鲜明,晃人眼目, 让人不敢正视。石台正对着山西南的缺口,对着芦山,此山独立挺拔而出,周围其它几百里 间的高低山峰,也都历历在目,十分清楚。太阳迫近西山,余晖横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 翠,重叠相映,数也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