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875363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梧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西梧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梧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梧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西梧州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 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 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 之时也。夫宣上思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释掇:摘取。刻露:清晰地显露出来。本:本着,依据。安:安享。幸:有幸。15.解释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1)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2)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16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2、)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17 .请概括本文和醉翁亭记在景物描写的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特点。(2分)【参考答案】15. (2分)于是,就(1分)(2)以为乐(1分16. (2分)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17. (2分)骈散结合,对偶工整;生动形象;简洁凝练。(第点可得2分, 点那么每点1分)【参考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 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俯身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 的树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 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百姓为那年

3、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 山脉河流,表达这里风俗的美好,让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种丰收之年的快乐是因为有幸生于 这太平无事的年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百姓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 这座亭子命名。(2020广西梧州)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彳区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 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4、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 守醉也。A.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B.孔子云:何陋之有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渔人甚异之 12.以下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乙两文段都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却不相同: 甲文是因莲花的君子之风,乙文那么是为莲花的观赏价值。B.甲文重在托物言志,对莲花本身的描写惜墨如金,把更多的笔墨花在莲花的品格上; 乙文那么重在多角度着力写出莲花的功用。C.甲文运用衬托、比喻的手法,凝练传神地描写了莲的形象;乙文那么运用拟人、对偶 等修辞手法,具体描绘了荷花由“出水

5、之日”至“结实”的美景。D.甲文由表及里、由形象到主旨,描写了莲花超凡脱俗的君子之德;乙文那么主要按时 间的先后顺序写了荷花“可目”的特点。13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及其茎叶既生,那么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14 .人们爱莲,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精神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 哪种价值?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参考答案】10、 C 11、 A 12、 B13. (1) (2分)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了。(大意1分,关键词“宜” 1 分)(2) (2分)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后,就又一天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大 意1分,关键词

6、“既”、“日” 1分)14. (2分)例如:我更看中它的精神价值。(1分)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正直,是君子的象征,所以我欣赏它。(1分)【参考译文】芙蕖从荷钱出水那一天,就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后,就又一天 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展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 风姿。因此,我在花未开的时候,就先享受了无穷的悠闲情趣。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 仿佛就要滴水下来了,花儿相继开放。等到花朵凋谢,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 莲子,一枝枝单独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耸立在水面上。以上都是说 它适于观赏的方面。(2013广西梧州

7、)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 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 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日:“一知其姓名,那么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 时人皆服其量。(选自宋司马光流水记闻)【注】吕蒙正:宋代政治家。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朝士:中央官员。同 列:同僚。量:气量。15.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每题1分,共3分)(1)不喜计人过 (2)蒙正遂止之(3)时人皆服其量 13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14 .与要追究“朝士”的“同列”相比,吕蒙正的“量”表达在哪

8、里? (2分)【参考答案】12. (3分)(1)过:过失、过错。(2)止:制止、阻止。(3)皆:全、都!。13. (2分) 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就走过去了。(表述1分,译出“佯” 1分)14. (2分) 阻止同僚,(1分)并用“不问之何损”开导说服同僚。(1分) 【参考译文】吕蒙正丞相不喜欢计较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员在朝 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 ”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就走过去了。 吕蒙正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就制止他。退朝以后,吕蒙 正的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 终身

9、不能忘记,固然不如不知道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又有什么损失呢? ” 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气量。(2012广西梧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8.以下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七里之郭 (郭:外城) B.多助之至(

10、至:极点) C.池非不深也(池:池塘) D.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9.以下与“以天下之所顺”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扶苏以数谏故B.可以一战 C.以刀劈狼首D.以为妙绝 10 .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选文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论点,指明“人和”是克敌 制胜的首要条件。B.选文采用了 “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据事论理,论证严密,层次清楚。C.选文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先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 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D.选文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整齐流畅,一气贯注,极具说服力、感召力。11 .把以下句子

11、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4分)(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参考答案】8. (2 分)C 9. (2 分)B 10. (2 分)D11.(1)(2分)使人民安定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表述1分,译出“域民” 1分)(2) (2分)所以君子不战那么已,战就一定能胜利。(表述1分,译出“故” 1分)(2012广西梧州)金人破真定府,知府李邈死之。初,邈闻敌至,间道走蜡书上闻,三十四奏,皆不报。 城被围,且战且守,相持四旬。既破,将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宗望胁之拜,不屈, *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乃拘于燕山府。欲以邈知沧州,笑而不答

12、。后命之易服, 邈愤,大骂,金人挝其口,犹吮血噗之,金人大怒,遂遇害。将死,颜色不变,南面再 拜,端坐受戮。后谥思壮。(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注释】这句的意思是:连忙派人从小道送蜡书到京城报告这件事。 宗望:金兵 将领。髀(bi):大腿。挝(zhud):抽打。嚷(xun):含在口中而喷出。1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破()(2)旬()(3)易()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将死,颜色不变,南面再拜,端坐受戮。【参考答案】12. (3分)(1)破:攻破。(2)旬:十天。(3)易:换。13. (2分)临死前,李邈脸色毫不改变,向着南面拜了两次(皇帝),端端正正地坐着 被杀

13、了。(能译出整句大意,1分;再:两次。1分)【参考译文】金人攻破真定府,知府李邈为此而死难。当初,李邈听说敌人到来,派人走便道封蜡书 (表情况紧急)向朝廷传达信息,上奏了三十四次,有关人员都不上报。城被围,李邈一边 战一边守,相持四十天。真定城被攻破之后,李邈将要投井徇国,左右的人抱着他,使他不 能跳下去。宗望胁迫他跪拜,他坚决不服从,又用火燎其须眉及两只大腿,也无动于衷,于 是被羁押到燕山府。金主想让李邈做沧州知府,李邈笑而不答。后来又命令他更换成金国服 饰,李邈大怒,大骂,金人掌挝他的嘴,他还要把血吸入嘴里用手指沾着书写蹂骂的文字, 金人大怒,于是李邈遇害。将死,脸色没一点变化,面朝南行两

14、次跪拜礼,端坐着接受杀戮。 后谥号为忠壮。(2011广西梧州)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 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日:“布 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土之怒也。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 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楼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假设土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 步,天下编素,今FI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

15、存者,徒以有先生也。”8.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以头抢地耳(撞)B.亦免冠徒跣(白白地) C.徒以有先生也(只)D.长跪而谢之日(抱歉) 9.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虚词。(2分)(1)仓鹰击于殿上(2)徒以有先生也 10 .以下句子的译文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译文:公子可曾听说过天子的愤怒吗?11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译文:专诸被王僚刺杀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C.怀怒未发,休裱降于天。译文: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D.假设土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缩素。译文:如果士兵一定要发怒,将有两人的尸体倒

16、地,血流五步,天下人都穿孝服。11.文中画线句表现了唐雎什么精神? (2分)【参考答案】8. (2 分)B9. (2分)(1)于:在。 (2)以:因为。10. (2 分)C11. (2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2011广西梧州)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欧阳公四岁而孤,

17、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土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 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宋欧阳发欧阳公事迹)注:欧阳公:指欧阳修。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闾里:乡里。务:致力。8.以下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思) B.翼然临于泉上(临:靠近) C.家贫无资(资:钱财)D.或因而抄录(或:有时) 9.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而年又最高B.欧阳公四岁而孤 C.就闾里土人家借而读之D,而家无书读 10.翻译以下句子。

18、(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1L阅读【甲】【乙】文段,回答以下问题。(4分)(1)欧阳修在【甲】文借解释亭名的由来抒发了什么感情?【乙】文表现了欧阳修年 少时什么学习精神? (2分)(2)下面是根据岳阳楼记拟出的上联,请你联系醉翁亭记拟出下联。(2分) 上联:岳阳楼范仲淹心怀天下下联:【参考答案】8. (2 分)A9. (2 分)D10. (4分,每题2分)(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11. (4 分)(1)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1分)勤学苦练、专心致志(1分)(2)例如

19、:醉翁亭欧阳修情寄山水(醉翁亭欧阳修情系民众)(2分)【参考译文】【乙】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 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 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 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2010广西梧州)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公输盘讪,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

20、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 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 哉!吾请无攻宋矣。”8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公输盘i出()*(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9 .与“以牒为械”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以刀劈狼首B、无从致书以观 C.皆以美于徐公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0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虽杀臣,不能绝也 11 .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2)请写出一个与墨子善于守城有关的成语。(1分)【参考答案】8 (1)通“屈”,理屈 (2)

21、入侵9、A 10、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 御者)。11、(1)写墨子以势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2)墨守成规【参考译文】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先生解下衣带,用衣带当做城墙,用木片当做守城器械。公 输盘屡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先生墨子屡次抵御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尽了,墨子先生 的抵御器械还有富余。公输盘屈服了,却说:“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可我不说。”墨子先生也说:“我知道你要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楚王问其中的缘故。墨子先生说:“公输先生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掉我。杀了我,宋国不能守城,就可以攻 取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来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

22、入侵 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啊。”楚王说:“好,我不会攻打宋国了。”(2009广西梧州)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 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 * 其言也。其为信假设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止:留。俟:等待。12.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含义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1)故人至暮不来(2)暮宿黄河边 B、(1)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2)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 C、(1)起不食待之(2)食马者不知千里而食也 D、(1)起之

23、不食以俟者(2)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 1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参考答案】12、C 13、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参考译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吴起说:“(我在家里) 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黄昏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 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 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 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2009广西梧州)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

24、请求之。”君 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 死马?而损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期年,千里之马者三。 (选自战国策)注释:涓人:国君的近侍。12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反以报君()(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1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于是不期年,千里之马者三。译文:【参考译文】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 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 了,但是他仍然

25、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 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 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 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2008广西梧州)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8.A、B、C、D、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答谢中书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实是欲界之仙都 四时俱备乃丹

26、书帛曰:陈胜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进亦忧,退亦忧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9 .与实是欲界之仙者口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B、辍耕之垄上C、莲之山淤泥而不染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10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11 .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练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 现此特点的。(2分)答:(2008广西梧州)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

27、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8、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臣之妻私臣()(2)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3)时时而间进()(4)期年之后() 9 .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 “谤讥于市朝”中的“谤讥”在此有贬意,是“讥讽”的意思。B. “闻寡人之耳者”的“闻”是“使听到”的意思。C.翻译“皆朝于齐”时,应按“皆于齐朝”的语

28、序来翻译。D. “皆以美于徐公” 一句,在“以”的后面省去了 “我”。10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译文:11 .选段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答:【参考答案】12 (4分,每空1分)私:偏爱 莫:没有,没有人 间:间或,偶然 期年:满一年13 (2 分)A14 . (4 分)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啊!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15 . (2分)指出特色(1分),举例(1分)。例如:语言简洁。(1分)如:王曰:“善。”一句,作者仅用一 “善”字便把齐威王的态度简括了。(1

29、分)(2007广西梧州)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珊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崎,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16 以下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篁竹(huGng)然(yi)翕忽(he)卷石底以出(quan)17 差互(ci)为诋(ch

30、i)悄怆(chuang)俶尔远逝(chi)C.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可百许头(大约)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D.以其境过清(凄清)水尤清冽(格外)悄怆幽邃(幽静深远)18 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以物喜19 把以下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文:(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20 .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2分)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答:【参考答案】7、(3 分)A8、(3 分)D9、(4 分)(1)(2分)

31、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底上。(2) (2分)那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10、(2分) 评分点:指出特点(1分),分析(1分)。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 “斗折”、“蛇行”、“犬牙 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 鲜明的印象。(2006广西梧州)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乜。醉能 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

32、记)2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DA.野芳发而幽香(发:开放) B.太守谓谁(谓:为,是) C.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D.彳区偻提携(提携:牵扶,这里指牵扶的人)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A.水落而石出者化而为鸟B.宴酣之乐马之千里者 C.行者休于树皆以美于徐公D.颓然乎其间者其如土石何 13 .以下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CA.每段开头分别用“假设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来标示语意的转变、场景的转移。B.第段描写山间朝暮的阴晴变化和四季景色的迥然不同,突出流连山水的无穷乐趣。C.第段以“太守醉也”照应文题,阐释原文

33、“饮少辄醉”,极言太守实在不胜酒力。D.第段以“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14 .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14. (4分)(1)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2分,大意对 即可)(2)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叙这件事的人。(2分,大意对即可) (2020广西梧州)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 氏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 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

34、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 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 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 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注释】帝:指汉高祖刘邦。子房:指张良,字子房。饷馈:军饷(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粗的词。皆言其情此所以为我所禽也(2)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3) “刘邦论三杰”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情况;被;(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3)必须尊重人

35、才,重用人才。【参考译文】刘邦在洛阳南宫大宴娇贵臣,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对我说出真实的情况。 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 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指所攻取的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项羽 那么妒贤嫉能,他杀害有功劳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 只知道一个方面,却不知道另外一个方面。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之外一决胜负,我不 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保证运粮道路的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联合众 多的士兵,只要打仗一定胜利,只要攻城一定夺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 我

36、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任用,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 因。”众大臣心悦诚服。(2019广西梧州)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 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 尔安敢轻吾射! ”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 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A.B.C.D.多谋善断 手不释卷 深思熟虑 置之不理(1)以下加粗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陈康肃公善射有卖油翁

37、释担而立惟手熟尔乃取一葫芦置于地(2)以下句子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B.C.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已而之细柳军何苦而不平 其业有不精公亦以此自矜 睨之久而不去 而钱不湿 以钱覆其口(3)以下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然的态度,康肃在质问时称呼、语气的变化,淋滴尽致地 表现了他傲慢无礼、骄矜暴躁的个性。B.酌油术表演后,卖油翁以一句“我亦无他”来教训康肃“你亦无他举重假设轻, 一个沉稳老练、沉着自得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C.从康肃的“射箭”到卖油翁的“酌油”,从康肃“自矜”“忿然”到“笑” “遣 行文跌宕有致,富有戏剧性。D.故事虽短,但生动

38、有趣,通过类比,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做人要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 的长处,善于向他人学习的道理。(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参考答案】C;(1) D;D;(4)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2019广西梧州)卫南之战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 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日:“今日进退等死, 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 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那么危矣。乃暮徙其军, 金入

39、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选自宋史)【注释】泽:宗泽,南宋将领。云:报告。生兵:新兵。16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今日进退等死(等:同样) *(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考虑)17 .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2分)答: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参考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将孤兵寡,不深入敌营不能成功。先头部队回报说前面有敌 人军营,宗泽就率军向前直奔敌营,与敌战斗,打败了敌人。宗泽领兵转战东进,可是敌人 增援的生力军到了

40、,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盘,宗泽下令说:“今天进与退同样都 是死,我们不能不从死中求生。”士兵知道总是一死,无不以一当百,杀敌几千人。金兵大 败,溃退几十里。宗泽考虑到敌军十多倍于已,现在这一战出其不意,敌军势必再来,假使 他们出动全部骑兵在夜闻偷袭我军,就危险了,于是就连夜转移了自己的军队。金兵当晚到 达,只得到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2018广西梧州)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日:“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

41、。”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那么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9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A.神弗福也福:福气B.小信未孚C.虽不能察 D.夫大国,难测也孚:为人所信服察:明察测:揣

42、测,估计1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B)A.何以战 *B.再而衰,三而竭C.公将鼓之D.公问其故A.何以战 *B.再而衰,三而竭C.公将鼓之D.公问其故以伤先帝之明*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安陵君其许寡人20 .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 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B.文章巧妙运用了比照,如以曹刿与“乡人”的比照,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 家卫国的热情.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 势急切取胜的心理。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

43、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 照应,说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21 .把上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彼竭我盈,故克之【参考答案】12、【解析】福,(名词)形容词做动词“保佑” o13、【解析】两个而,都表承接关系。14、D【解析】说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分析不正确。15、(1)译文: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译文: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2018广西梧州)滇游日记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指攀 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44、;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间得一 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 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 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选自徐霞客游 记)【注释】削陡峭陨坠落摧崩裂16、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有洞东向()无逾此者() 17、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己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18.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 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参考答案】16.东:向东逾:超过17.过了一会儿,草根也不能承受手指

45、的力量,幸好脚碰到了石头。18.选文:侧面描写。三峡正面描写。【参考译文】突然望见层层悬崖的上面,有个洞口朝东的山洞,我抬着头攀岩上去。(悬崖)上面非 常陡峭,攀登了半里路之后,土崖太陡峭没有落脚之地,用手抓着草根向上攀登。不一会草 根也禁不住我了,幸亏到了石崖地带;但是石头也不够坚硬,踩一下就掉落,扒一下也掉落, 偶尔能找到一个稍微牢固的石头,绷紧了脚,手指插入石缝中,就像平贴在石壁上,不能移 动一步,想要向上攀登,又无可抓握的东西,想要下来,却又无平地落脚,有生之年所经历 的险境,也不过如此了。过了好长时间,先试着找到两手两脚周围牢固的石头,然后身体悬 空挪动一只手,随即再悬空挪动一只脚,

46、一只手一只脚抓牢以后,然后又悬空挪动另一只手 另一只脚,幸亏石头没有掉落;手脚又感到没有力气自己想要坠落下来,过了很久,才侥幸 攀登上去。(2016广西梧州)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螭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D )A.略无阙处(阙,通“缺”)B.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C.其间千二百里(间,间隔,相距)D.哀转久绝(绝,极)1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A.不以疾也。皆以美于徐公。 B.其间千二百里。安陵君其许寡人也。 C.至于夏水襄陵。贤于材人远矣。 D.春冬之时。辍耕之垄上。 14.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