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试卷(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试卷(附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部编入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试卷(附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姓名:班级:考号:选择题(共7小题).沉香救母,劈的是()山?A.华山B.泰山C.嵩山D.黄山.下列俗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事肯定与你有关。B.我打开天窗说亮话,这件事从开始到结束都与我有关。C.老师吃水不忘挖井人,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D.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永远都不会取得成功。1 .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考试时,我发现自己没有带文具盒,同桌玲玲借给我一支笔,解决了我的燃眉之 急。B.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分析,得出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无稽之谈。C.玲玲的这幅画画
2、得栩栩如生,真不愧是大家公认的“绘画达人”。D.“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态度是成功的基础”弟弟讲起这些头头是道,却不能 落实到行动中。2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选出表达效果不正确的一项()A.因为我的错误,爸爸把鼻子都气歪了。B.饮水思源,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怎能忘记那些牺牲了的革命先烈呢?C.妈妈说:“孩子,要想把事情做成功,就不能总是畏首畏尾。”D.小林打开天窗说亮话地告诉老师:“我我对您有意见! ”.五年级二班要举行“讲中国民间故事”比赛,轩轩同学找到下列故事,不符合本次主题 的是()A.梁祝十八相送B.“丁曼之狮松迪亚塔C.田螺姑娘.下列互为近义词的一组是()A.集
3、中-集体B.判断-折断 C.通顺-流畅D.辩解-分辨.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发誓(shi)谎话(hudng)大嫂(sdo)B.衰老(shuai)C.酝酿(niang)节俭(jian)执协(you)珊瑚(shan) 血束(ju)D.依偎(wei)好歹(dai)瞌睡(ke)二.填空题(共7小题)3 .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完成填空。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其他三个是.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选择一组造句。(1)织女 美丽贤惠,心灵手巧。(2)天上 富丽堂皇,织女并不喜欢。(3)织女 挣扎,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讲了猎人海力布为了
4、,不惜,变成了一块,赞扬了 他、 的高尚品质O.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近义词。(1)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亲情。(2)她充食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鬼善她的尊(3)织女受了很后啻的建相。4 .根据句子,读拼音,写词语。爷爷dingzhd 我们:要懂得zhEnxT 时间,不要等到年纪大了才h6u huI o.写同音字。发话牺远远地界优惚 眼意上shihuangsheng.选词填空。轻轻地静静地(1)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只能 望着。(2)要是在葡萄架下边 听着,还可以听见牛郎、织女在桥上亲亲密密地说话呢。(3)织女喜欢听晓风晚风 吹过树林。三.语言表达(
5、共1小题).在课外阅读中,你一定读了很多民间故事,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民间故事介绍给同 学吧!故事名:故事中最喜欢的人物:推荐理由:四.现代文阅读供2小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端午材料一: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位置示意图2号教学楼 歌舞表演通道操场旱地龙舟1号教学楼 诗词天地实验楼 手工制作材料二: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还有许多别 称。如:午日节、五月节、天中节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据有关学者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 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 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
6、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 最深,占据主流地位。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是较为隆重的,庆祝活动也是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 几种: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草等。香囊做成不同的形状,以五色丝线缠 绕,结成一串。玲珑可爱。如今,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有些活动,如赛 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成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1)在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中,丁丁想去观看歌舞表演。他应该去。(2)“材料二”是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端午节的。(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X”。端午节还有“中元节”这个别称。端午节这天,丁丁特意请了一天假去参加庆祝活动。芳芳
7、根据活动安排来到实验楼,为朋友制作了香囊。冬冬在1号教学楼参加了“诗词天地”活动,吟诵了屈原的作品。(4)除了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选一个写一写。15 .延伸阅读。女婿补天(节选)女婿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 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住了几天几表,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 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五彩石找齐了,女婿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底亍立夫五表,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婿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
8、,端到天边,对 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1)把词语补充完整。金 四星星(2)请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把女期补天的过程写清楚。五彩石一 五彩石一 五彩石液体(3)文中加点文字突出说明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女婿的什么品质?参考答案选择题(共7小题).【解答】结合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阅读可知,沉香救母这个故事中,沉香 用巨斧劈的是华山。故选:Ao1 .【解答】A、B、D正确。C.有误,“吃水不忘挖井人”意思是比喻得到幸福或利益时,不忘记带来幸福或利益的 人。不符合语境的意思。故选:Co.【解答】A、C、D项用词正确。B项有误,“无稽之谈”指没有根据的说法。结合
9、语境,用词不当。故选:Bo.【解答】A.画线词语表示生气的程度深。使用正确。B.画线词语表示喝水的时候想到水的来源,比喻人在幸福的时候不忘掉幸福的来源。 使用正确。C.画线词语表示前也怕,后也怕。比喻顾虑重重。使用正确。D.画线词语表示比喻毫无隐瞒地公开说出来。结合语境,用词不当。故选:Do.【解答】A、C是中国民间故事,符合本次主题。B.是非洲民间故事。故选:Bo.【解答】A、B和C不是互为近义词。D. “辩解”分辨解释,使人明白,了解。“分辨”为了证明某事而分析辩解。故“辩解”与 “分辨”互为近义词。故选:Do.【解答】A、B、D正确。C.有误,拗:nib固执;不随和;不驯顺。2不顺;不顺
10、从。故“执拗”的“拗”应读mu o故选:Co填空题(共7小题).【解答】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 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 蛇传四大民间爱情传说。这四大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故答案为: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姜女哭长城.【解答】(1) “美丽贤惠”和“心灵手巧”之间是递进关系,故填:不仅而且; (2)“富丽堂皇”和“织女并不喜欢”之间是转折关系,故填:虽然但是; (3)“挣扎”和“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之间是并列关系,故填:一边一边O故答案为:(1)不仅而且;(2)虽然但是;(3) 一边边o造句:妈
11、妈不仅温柔善良,而且有一手好厨艺。10 .【解答】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一个蒙古族猎人海力布善 良真诚,经常帮助他人,深受人们喜爱。后来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 己,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的故事,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课文讲述了猎 人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的故事。赞扬了海 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故答案为:挽救乡亲们的生命牺牲自己石头热心助人.【解答】(1)美满:美好而圆满。近义词“美好”。(2)尤其:特别的意思。近义词“特别”。损害:使之受到伤害的意思。近义词“伤 , Q O(3)厉害:严厉的意思。近义词“严厉”。惩
12、罚:严厉地处罚。近义词“处罚”。故答案为:(1)美好;(2)特别伤害;(3)严厉处罚。11 .【解答】故答案为:叮嘱珍惜后悔.【解答】发誓:(动)庄严地用言辞表示决心或对某事提出保证。故填“誓”。世界: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相加的总称。故填“世”。优势:(名)能压倒对方的有利形势。故填“势”。谎话:(名)不真实的、骗人的话;假话。故填“谎”。恍惚: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故填“恍”。晃眼:光线太强而刺眼的,不舒服的。故填“晃”。牺牲:(动)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为某种目的付出代价或受到损害。故填“牲”。生意:富有生命力的气象;生机。故填“生”。上升:由低处向高处移动。故填“升”。
13、故答案为:誓世势 谎恍晃 牲 生 升.【解答】(1)远远地:距离长。根据语义应选“远远地”。(2)静静地:表示安静的意思。根据语义应选“静静地”。(3)轻轻地:指动作轻缓。根据语义应选“轻轻地”。故答案为:(1)远远地;(2)静静地;(3)轻轻地。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15.【解答】写出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及最喜欢的人物,并写出推荐理由即可。故答案为:木兰从军花木兰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是一个有孝心的巾帼英雄。四.现代文阅读供2小题)16.【解答】(1)考查了学生阅读示意图的能力。通过观察可知,“歌舞表演”在2号教学 楼,所以丁丁想去观看歌舞表演。他应该去2号教学楼。(2)考查了学生的阅读
14、能力。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概括填 空。通过阅读可知,材料二共有三个自然段,第自然段主介绍了端午节的历史及别称。 第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第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人们是怎样过端午的。(3)考查了结合文本中的信息判断正误的能力。“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道教的叫 法。故错误。结合材料二中“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可知,这一天是法定节日,放假一 天,不用请假,故错误。结合材料一可知,“手工制作”活动在实验楼,所以芳芳根据活动安排来到实验楼, 为朋友制作了香
15、囊是正确的。结合材料一可知,“诗词天地”活动在实验楼,所以冬冬在1号教学楼参加了“诗词天 地“活动,吟诵了屈原的作品说法正确。(4)考查了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及生活实践完成。故答案为:(1) 2号教学楼;(2)端午节的历史及别称端午节的由来过端午的风俗;(3) X ;X ;Y;Y;(4)中秋节,这一天是团圆的日子,人们一般要在这一天吃月饼、赏月。17.【解答】(1)考查了补全词语的能力。完成本题较简简单,认真读语段,结合相关的 词语填空。(2)考查了根据语段内容填空的能力。认真阅读女婿补天的过程,结合题目中的提 示,找出关键的动词填空。(3)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辨析。“炼了五天五夜”说明了女娴炼石的时间之长,从中可 以体会到女期补天时冶炼五彩石的艰难。从中可以看出女婿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困难, 甘于奉献的精神。故答案为:(1)光射零零;(2)寻找冶炼泼;(3)突出说明了女娟补天时冶炼五彩石的艰难。从中可以看出女期为了拯救人类不怕 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