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8小猴子下山教学目标1 .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 非”等7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 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一”形式的词语。3 .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 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4 .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 标明确,有始有终。人文主题明白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教学重难点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
2、 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教学准备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挂图。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会写“非、常、块、往” 4 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字理识字、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 等词,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3 .借助板书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识记“猴”1 .课件出示猴子的图片,学生交流对猴子的认识。2 .指导学生借助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猴”。3 .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
3、真正的家是在山上。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 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4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生词,了解故事内容1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 读几遍;给文章标上自然段序号。2 .指导认读生字生词。(1)逐段检查朗读,随文正音。(2)分类盘点词语,学生认读:结得又大又多只好 空着手掰 扛 扔 摘 捧 抱 追 蹦提示:“结”是个多音字,在“结得又大又多”中读ji。3 .学生自学,了解故事大意。(1)引导学生圈出小猴子下山走到的地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路线图,
4、帮助理清文章的脉络。借助提供的连词说故事,帮 助学生有效串联故事内容。(2)指名交流,板贴词卡“玉米地里、桃树下、瓜地里、树 林边”。(3)指名“小老师”领读词卡。(4)指名学生按照小猴子下山的顺序,将词卡贴到黑板上的路线图中,并说明理由。4 .引导学生结合课题和板书,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简要说 说故事情节。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接着,再接着 ,然后,最后,小猴子一无所获。三、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小猴子的“所见”和“所做”.交流小猴子的“所见”,提取信息,积累“又大又多”。(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学生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的东西。(2)学生交流反应,教师板贴“又大又多”。(3)
5、引导学生体会心情,开火车读好“又大又多”。(4)出示玉米地的图片,结合图片解释:某个事物既有这个特点,又有那个特点, 可以用“又又”来说。(5)出示苹果、梨、小狗等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用上“又又”拓展说话。1 .交流小猴子的“所做”,提取信息,并学习表示动作的词语。设计意图:通过动作演示,理解“掰、扛”的意思。通过圈、画、读、演的方法进行语段学 习,提取课文中较为明显的信息,为第2课时的学习作铺垫。(1)引导学生发现小猴子 做了什么,圈出关键词。(2)学生交流反应,教师板贴“掰、扛”。(3)识记“掰”字。请学生观察字形,说说发现。引导学生通过演示动作体会字义:两只手把东西一分为二即为掰。拓展积
6、累:掰()(4)识记“扛”字。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了解“扛”的动作。拓展积累:扛().男女生比赛读,读好第1自然段。2 .学法小结:读了第1自然段,我们知道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小猴子 扛着玉米往前走,又会遇到什么?他是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四、巩固生字,书写练习1.齐读儿歌,巩固生字。小猴子,下山来,掰玉米,摘桃子,抱西瓜,追兔子,见了一样扔一样,两手空空回家去。2 .指导书写“非、常”。(1)引导观察“非二字歌识记: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书写要点:注意笔画顺序,先写左竖与三横,再写右竖与三横。两竖有长短,右 竖比左竖长,注意横画间距均匀。引导观察“常”:小字头和巾字
7、底宽度相当,秃宝盖要舒展,“口”形体小而扁。(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师生评价。3 .指导书写“块、往”。(1)引导观察“块”:左短右长,左边的提穿插到右边的横下方,右边的撇穿插到 左边的提下方。(2)引导观察“往”:左右等高,三横间距均匀、长短不同。(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师生评价。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订正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1 .抄写本课生字。课时目标.读准多音字“只、空”,会写“瓜、进、空” 3个字。1 .通过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扔、摘、捧、抱、蹦”等词的意思。2 .学会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明白“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 手回家去”。3 .读懂故事内容,图文对
8、照,尝试讲故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1.回顾内容,引导学生填空。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块 里,再走到一棵 下,接着走到一片里,最后看见了一只 O设计意图:回顾第1课时所学,及时梳理、总结课文写法,以便学生在本课进行迁移运用, 自主学习。2.齐读第1自然段,回顾写法,教师板贴词条“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做了什么”。3.引导学生按词条顺序,讲一讲第1自然段的内容。学生看板书自主练说。学生上台戴头饰展示讲故事。、学习第24自然段,借助插图讲故事1.请学生选择第24自然段中最喜欢的一段,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的“所见”,圈出“所做”。2.学生分自然段反应,教师随机板贴关键词。第2自然段:又大又红第
9、3自然段:又大又圆第4自然段:蹦蹦跳跳.引导学生识记和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1)学生做动作理解“扔、摘”。(2)动作体验,区分“捧”和“抱”,知道小东西用“捧”,大东西用“抱二(3)关注偏旁,动作体验,识记“蹦”和“追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把故事说清楚;借助插图讲故事,细化学习 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说清故事内容。4.指导学生加上动作读第24自然段。5 .引导学生借助板书把小猴子的“所见”和“所做”说清楚。6 .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讲一讲故事。7 .引导学生探究小猴子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填空说一说。8 为小猴子看到,就扔了;看到,就扔了;看到,就扔了,所以最后只好空
10、着手回家。9 、学习第5自然段,了解故事结局1 .过渡:同学们,小猴子下山来,他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过又大又红的桃子 和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 最后结果怎样呢?这是为什么呢?2 .学生齐读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明确:最后什么也没有(板书:一无所获),因为小猴子三心二意。3 .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和表示动作的词语,请几位同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 猴子下山的故事。4 .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呢?如果有,今后 你准备怎么做?(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四、巩固生字,书写练习1 .引导学生观察“瓜”和“进”的字形及
11、书写要点。瓜:第一、二笔均为撇,两撇方向不相同。竖提的收笔高于撇的收笔,一捺起笔 在竖提的下方,不与撇相连。进:注意笔顺,先里后外。“井”字位置稍靠右,第二笔横位于横中线,第三笔撇 靠近竖中线。走之旁第二笔写得要短小,横中线起笔。最后一笔平捺要舒展。2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师生评价。3 .指导学生书写“空二空:上下宽窄、长短较一致。第一笔点与第七笔竖都位于竖中线,使整个字中心 对正。4 .学生自己练写,展示评价。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随堂练。1 .书写本课的生字。板书设计小猴子下山掰玉米一一扔玉米摘桃子一一扔桃子摘西瓜一一扔西瓜追兔子一一丢兔子一无所获教学反思1 .本文构段很有特色,第1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 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示范讲解 第1自然段,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自主支配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2 .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我借 助插图,帮助学生了解小猴子的动作,再模仿小猴子的动作,通过动作表演、联系生 活用词说话,将抽象的词意化作具体可感的动作与生活的场景,促使学生动口、动手、 动脑,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动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