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翻译公开课.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微突破一一文言翻译【考点研究】一、“拆”解词语,逐词对译考虑到文言文多单音节词,且文言翻译要求字字落实,所以拆分词语是准确翻译语句中词语的 最直接方法。二、“留”专有名词和熟语.需要“留”而不译的内容包括: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 器物名、度量衡、特殊称谓等专有名词;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熟语,比方成语或习惯用语。1 .防止保存过多。可以把某个词语拆分一下,看拆分后是否可以翻译或者翻译出来的意思是否符合 客观实际,以此判定是否保存这个词语。三、“删”无意义的成分.删去无实义或不必译出的虚词。如句首语气词“盖” “夫”、音节助词“之”、连词“而”、句 末语气词“也”
2、 “耳”、形容词词尾“然”等。1 .注意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同义复词只翻译其中一个即可,翻译偏义复词时应把起陪衬作用的那 个词删去,否那么译文就会显得啰唆或不合文意。四、“换”古代说法为现代说法.翻译时需要“换”的情况:将古代汉语词汇换成相对应的现代汉语词汇;将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 词换成相对应的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将古今异义词换成古代汉语中的意思;将通假字换本钱字; 等等。1 .防止遗漏和译错。首先,要注意每个词都应翻译到位,防止文白混杂,不伦不类;其次,要保证 替换的词语是正确的。五、“套”固定句式“套”,即套用固定句式的翻译。比方“此之谓也” 一般翻译为“这说的就是”,无 乃乎”一般翻译
3、为“恐怕吧”等,遇到语句中有这种固定句式的,就按照一般的翻译内容 套用。六、“调”倒装句为现代语序“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直译的基础上,将古文倒装句的语序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 序,使译文通顺。调整语序的情况一一序号类型/解析1状语后置/翻译时要将状语移到谓语的前面;2/定语后置/翻译时要将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定的中心语之前;3/主谓倒装/翻译时要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4宾语前置/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弗之罪也”,翻译时应将宾语“之”移到动词“罪”之后。七、“补”齐省略成分.在翻译时需要增加或补充成分的情况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等;如果句子成分的省略影响句意的表达,翻译时
4、要加上省略的内容,并加上括号。补充文言文中省略的内容,如介词、关联词等;数词后面补充量词;词类活用中的省略局部应补全,比方使动用法就要加“使” “让”等词,意动用法就要加“感到” “认为”等词。词类活用必须按活用后的意思翻译,不得加括号。1 .解决翻译时遗漏省略成分应注意的问题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翻译时不要仅仅“就词译词”,而要联系上下文,做到“瞻前顾后”; 翻译完要重读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有无遗漏的成分。八、“转”字面意义为比喻义和借代义序号/类型/例如(1) /不能过度意译。比方“甘丰”,可以翻译为“甘甜、丰富的食物”,不能翻译为“好吃 的东西” “又甜又多的食物”等。(2)/不要
5、解释词语。翻译时不能解释习惯性用语。“脂膏” “揭竿”都不能从字面上翻译为“油 脂”和“举起木杆”;/ “下车伊始”可以翻译为“刚刚到任”,不能把“下车”翻译为“从车上 下来”。核心提升点一:全面把握语境关注译句关注译句语境译句上下文的、层次理解译句理解句内结构层次句内主语有无变化句内层次、句式特点【(陈述句/问句/感叹句)一、高度认识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坚决改掉脱离语境翻译的坏习惯语境即言语环境,分为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社会背景、情理、事理等)。文言文中所说的语境 主要是内部语境,主要是文段语境和句子语境,很少涉及像现代文阅读中的全篇语境。文言语境在翻译中的 作用不仅仅是激活、锁定
6、学生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更在于:1 .确定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尤其是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意念被动句),推测 疑难词语含义。2 .结合语境推断被省略的成分和代词具体指代的对象。3 .保证文意通顺,防止“见字生义”“刻意硬译”等常见问题。真正做到让“字回到词中、词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二、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检验,看看是否合乎文理、事理、情理,是否与上下文连贯衔接、顺畅得当古之学者,必有师承。专门服习,由经术以达于世务,画丘沟涂,各有所指授而不乱。自汉、唐以降,莫 不皆然。胜国(指明朝)之季,浙河东有三大儒,曰黄文献潘、柳待制贯、吴山长莱,以其学授于金华宋文
7、献公。以故金华之学,闵中肆外,独盛于国初。金华既没,胜国儒者之学,遂无传焉。译文:金华沦陷之后,明朝儒者的学说,于是没有传人了。应改为: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传承。他们专门研习,从学习经学来通晓事务的道理,被路围 绕的山丘、沟渠与道路,各自有所指示却丝毫不乱。从汉、唐以后,没有不都是如此的。明朝末年, 浙江东有三个道德学问极高的学者,叫文献公黄潜、待制柳贯、山长公吴莱,把他们的学问传授给 金华宋文献公。因为这个缘故,金华的学说,诗文内容丰富而文笔奔放,在清朝初年单独兴盛。金华 学说没落之后,明朝儒者的学说,就没有延续了。三、联系语境翻译的着力点(一)文段内容(上下文语境)1 .记叙
8、性文段(1)关注上下语境中人物身份、性格和人物间关系来推导语意【例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刘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 而傅致益牢。将论囚,敞日:“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4 分)相传以为神明。(选自宋史刘敞传)解析 此题4分,补出“知”后的省略成分“刘敞” 1分,“直” 1分,“乃” 1分,大意1分。要补 准“刘敞”这一省略成分,学生必须关注人物关系。从“敞见而察其冤”“敞日:冤也。亲按问之两 处可见刘敞一开始便发觉到王甲的冤情,并一直坚持自己的判断,后来还亲自审问他。当事
9、人王甲也明白“能 为己直”的人只有刘敞,才敢以实情相告,据此,也可推断出“直”的语境义是“伸冤”。所以,全句应翻 译为: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杀人的,(原来)是姓陈的富人。(2)关注上下文中的事件经过来推导语意【例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 回屈殆千里,欲夺示险远。敞质译人日:“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 分)译相顾骇愧日:“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选自宋史刘敞传)解析 此题4分,“径” 1分,“易” 1分,“故” 1分,大
10、意1分。要突破这些得分难点,便要梳理 文段中的事件经过。“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 远”交代了刘敞出使契丹行走的路线,以及契丹人选择这条路线的意图。而“敞质译人日”的“质”说明刘 敞对既定路线的不满,“何为故道此”的“故”译为“故意”,与质问的语气相符,内容上与契丹人“欲夸 示险远”的意图相应,而下文“译相顾骇愧”也正显示出契丹人意图被识破后的尴尬。刘敞认为到达目的地 的最正确路线是“自松亭趋柳河”,这条路“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径”与原路线“回屈”的情况 相反,当译为“直“易”与“险”相反,当译为“平坦”;而“不数日可抵中京”那么与“
11、殆千里” “远” 的情况相反。可见,刘敞确实熟悉两地的山川道路,他的质疑是有充分的事实依据的。所以,全句应翻译为: (道路)非常直并且平坦,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抵达中京,为什么故意走这条道路呢? 提升练习:.(2021温州期末)五年时,某送别介卿(指王安石)于洪州。黄生年十四五,在舟中出入吾二人之间,与众童子无异。其 时,从介卿于淮南,介卿独言黄生敏且勤。自此,黄生之能浸浸闻,至介卿之门者,归,莫不爱其为人,而 异其业之进。译文:【参考译文】庆历五年,我在洪州送别王安石。黄生当时十四五岁,在船上来往穿梭于我和介卿之间, 看上去与别的普通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那个时候,黄生在淮南跟随着王安石,王安石只
12、说黄生思 维敏捷而且勤奋好学。从那个时候起,黄生的才能渐渐被人们所知道。但凡到王安石府上拜访的人, 回去之后,没有不喜欢黄生的为人处事的,而且为黄生学业长进感到惊奇。2 .议论性文段议论性文段语境的把握,首先要把文段中观点与材料两局部区分开,理清段内层次关系;其次要注意 前后句子间的并列、因果、转折、假设关系;最后要把握住句子内部的事理逻辑。【例】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3分)圣人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 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选自明杜琼雪屋记)解析 此题3分,“木” “土
13、”的活用1分,“颠” 1分,大意1分。得分点“颠”是难点所在,能译 为“癫狂”“颠簸”吗?依据前文“巢于木”的提示,这“木处”便是在树上住,既是在高处,就有跌 落下来的危险。学生译为“癫狂”可能是由“病”推测出来的,但这不符合事理逻辑,“住在高处”与“人 精神疯癫”无法建立因果联系。学生译为“颠簸”或是“摇晃”,与“在树上住”有一点点联系,但依然不 合理,因为“圣人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这句中的“患”是“灾祸”的意思,“颠簸”缺乏 以成为“灾祸”,“跌落”才是让人们害怕的事。所以,全句应翻译为: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提升练习:(2021嘉兴期末)言兵者必死于兵,听言
14、而用兵者,必丧其国。赵括之所以亡赵,景延广之所以亡晋,一也。有国家者, 亟正以刑可也。但废不用,犹且著为论说以惑后世,而戕民于无已。易日:“弟子舆尸。”坐而论兵 者之谓也。(取材于王夫之读通鉴论 译文:参考译文:纸上谈兵的人一定死于战争,听信这些言论而发动战争的人,一定导致他的国家灭亡。 赵括使赵国灭亡的原因,景延广使晋国灭亡的原因,(都是)一样的(道理)。统治国家的君主, (应该)赶快用刑罚正法(这些纸上谈兵的人)(就)可以了。废弃刑罚而不用,(他们)仍然会 表达邪妄之说来欺骗后世的人们,(那么将)无休止地残害百姓。周易中说:“弟子用战车载 尸而归。”说的就是纸上谈兵的人。(二)句子结构关注
15、句子结构即要关注句子内部词语的搭配,以辨明词性或活用的情况。如果上下文语境中有对称结 构,尤其需要重视和关注,它能帮助我们辨明词性或推断词义。L句内搭配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今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略其行,而求其小善,那么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 有大誉,无疵其小故。译文:参考译文:今天如果君王评价他的下属,不考虑他的功绩,总忽略他的主要优点,而只是计较 他的小节,这便是失去贤才的做法。所以其人只要有大德,就不必非议计较他的小节;如果有很多 可称赞的地方,就不要对他的缺乏之处吹毛求疵。3 .句间对称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020密云区一模)孔子
16、曰:“奢那么不孙,俭那么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 足观也已。“然那么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合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那么奢,俭那么吝; 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选自颜氏家训治家) 译文:【参考译文】孔子说:“奢侈了就会变得不恭顺,节俭了就会显得鄙陋。与其不恭顺,还不如鄙陋 一些。”又说:“如果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美德,如果他既骄傲又吝啬,那么他其他各方面(的优点) 也就不值得一提了。”这样说来是可以俭省而不可以吝啬了。俭省,说的是合乎礼的节省;吝啬, 说的是不体恤那些处于困难危急情境的人。现在往往是讲施舍就显得奢侈,讲节俭就显得
17、吝啬;如 果能够做到施舍而不奢侈,俭省而不吝啬,那就可以了。核心提升点二:猜准得分点,突破重难点审出得分点审出得分点如何落实得分点字词层面:实词一名词、动词、形容词;高频虚词、省略句等、省略句等句式层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如判断旬、倒装句、 语意层面:译出省略对象,译出原句关系,不硬译专有名词等悟词义一重点实词要落实 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 产 看词性一词类活用要关注辨用法一重点虚词要表达、观句式一特殊句式要留意 L通大意一句意通顺要保证L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臣闻自古王者之治天下,虽有忧勤之心而不知致治之要,那么心愈劳而事愈乖;虽有纳谏之明而无力行之果断,那么
18、言愈多而听愈惑。故为人君者,以细务而责人,专大事而独断,此致治之要术 生;纳一言而可用,虽众说不得以沮之,此力行之果断也。知此二者,天下无难治矣。我猜得分点:译文:(2)今朝无强臣之患,旁无小人偏任之溺,内外臣庶,尊陛下如天,爱陛下如父,倾耳延首,愿听 陛下之所为,然何所惮而不为乎?假设一日赫然执威权以临之,那么万事皆办,何患五者之无?(节选自 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我猜得分点:译文:1 . (1)因此作为一国之君,(应该)把小事交给他人去办理,自己专揽大事,作出决断,这才是到达大治 的关键方法。(得分点:细务,小事;责人,落实责任到人或交给他人去办理;治,天下大治。句意通顺)(2)如果陛下有一
19、天威风凛凛地执掌威势和权力来面对它们,那么各种事情都能办好,还怕没有这五样事 物(兵士、将领、财物、良策和贤臣)吗?(得分点:赫然,威风凛凛地;临,面对;“何患”,倒装句中宾语前置,“患何”,担忧什么。).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021 浙江湖州5月模拟考)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那么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 阴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予喜不予陋,益予比。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 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节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龙场,地名,当时作者被贬至龙场任驿丞) 我猜得分点:译文:答案:龙场的人,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我很高兴他
20、们不轻视我,越来越亲近我。(“日”名词作状语, 每天。 不予陋,句式是宾前;陋,轻视;比,亲近). (2022 .湖州二模)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工。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 兮,我安闲归矣?于嗟彳且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我猜得分点:译文:答案:天下都归顺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坚守气节,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 山上,采摘野菜充饥。(宗:归顺;“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义”名词作动词,坚守气节。). (2022 温州5
21、月三模)二十年五月,帝欲修上都宫阙,工役大兴,祖仁上疏,其略曰:“今四海末靖, 疮痍未修,仓库告虚,财用将竭,乃欲驱疲民以供大役,而荒其田亩,何异扼其吭而夺之食,以速其毙乎! 愿陛下以生养民力为本,以恢复天下为务。夫如是,那么承平之观,不日咸复,/止上都宫阙而已乎!”疏奏, 帝嘉纳之。(节选自元史陈祖仁传)我猜得分点:译文:答案:如果这样,那么太平的气象,不用多久都会恢复,岂止上都的宫殿而已呢!(得分点:承平,太平; 观,景象;咸,都;固定句式“说止乎”,表反问,可译为“岂止呢”。).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建武末,魏军围司州,明帝使徐州刺史裴叔业攻拔涡阳,以为声援,起(王)珍国
22、为辅国将军,率兵助焉。 魏将杨大眼群众奄至,叔业走,珍国率其众殿,故不至大败。五年,魏任城王元澄寇钟离,高祖遣珍国,因 问讨贼方略,3分国对日:“臣常患魏众少,不苦其多。”高祖壮其言,乃假节,与众军同讨焉。(节选自梁 书列传第十七,有删改)魏将杨大眼群众奄至,叔业走,珍国率其众殿,故不至大败。我猜得分点:译文:因问讨贼方略,珍国对曰:“臣常患魏众少,不苦其多。”我猜得分点:译文:答案(1)魏将杨大眼的大军突然来到,裴叔业逃跑,王珍国率领军队断后,所以没有落到惨败的地步。(得 分点:“奄”,忽然、突然;“走”,逃跑;“殿”,殿后、断后;句意通顺)(2)(高祖)趁机询问攻打敌人的策略,王珍国回答说
23、:“我总是担忧魏军人少,不担忧它的人多,不为它的人 多感到苦恼。”(得分点:“因”,趁机;“患”,担忧、害怕;“苦”,担忧,为感到苦恼;句意通 顺)【参考译文】建武末年,魏军围困司州,明帝派徐州刺史裴叔业攻打涡阳城,作为声援,起用王珍国为辅国将军,率 领军队助战。魏将杨大眼的大军突然来到,裴叔业逃跑,王珍国率领军队断后,所以没有落到惨败的地步。 五年,魏国任城王元澄侵犯钟离,高祖派遣王珍国(迎战),趁机询问攻打敌人的策略,王珍国回答说:“我 总是担忧魏军人少,不担忧它的人多,不为它的人多感到苦恼。”高祖很欣赏他的这番话,于是授予他符节, 和众军共同讨伐敌军。2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
24、的句子。(郑袤)出为黎阳令,吏民悦服。转济阴太中,下车旌表孝悌,敬礼贤能,兴立庠序,开诱后进。毋丘俭 作乱,景帝自出征之。百官祖送于城东,袤疾病不任会。帝谓中领军王肃日:“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肃以 语袤,袤自舆追帝,及于近道。帝笑曰:“故知侯生必来也。,(节选自晋书郑袤列传第十四,有删改)转济阴太中,下车旌表孝悌,敬礼贤能,兴立庠序,开诱后进。我猜得分点:译文: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及于近道。我猜得分点:译文:答案(1)(郑袤)改任济阴太守,到任即表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礼待贤能的人,兴建学校,启发引导后 辈。(得分点:“下车”,官吏到任;“敬礼”,礼待;“贤能”,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25、庠序”, 学校;句意通顺)王肃把(景帝的话)告诉了郑袤,郑袤亲自驾车追赶景帝,从近路赶上了景帝。得分点:“以语袤”, 以(之)语袤,省略句;“舆”,名词作动词,驾车;“及”,赶上;句意通顺【参考译文】(郑袤)外调做黎阳县令,当地官员和百姓十分满意,服从管理。改任济阴太守,到任即表彰孝敬父母尊 敬兄长者,礼待贤能的人,兴建学校,启发引导后辈。毋丘俭发动叛乱,景帝亲自征讨他。文武百官到城东 饯行送别,郑袤因为生病未能赶来。景帝对中领军王肃说:“只是没见到郑袤感到很遗憾。”王肃把景帝的 话告诉了郑袤,郑袤亲自驾车追赶景帝,从近路赶上了景帝。景帝笑着说:“本来就知道你会像侯生一样一 定来啊。”.阅读下
26、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李子通,东海丞人也。隋大业末,有贼帅左才相,自号博山公,据齐郡之长白山,子通归之,以武力为 才相所重。有乡人陷于贼者,必全护之。时诸贼皆残忍,唯子通独行仁恕,由是人多归之,未半岁,兵至万 人。才相稍害其能,子通自引去,因绝淮,与杜伏威合,寻为隋将来整所败。子通拥其余众奔海陵,得众二 万,自称将军。未几,杜伏威遣其将王雄诞攻之,大战于苏州。子通败绩,穷蹙请降,伏威执之送京师,高 祖不之罪,礼赐甚厚。(节选自旧唐书卷五十六李子通传,有删改)才相稍害其能,子通自引去,因绝淮,与杜伏威合,寻为隋将来整所败。我猜得分点:译文:(2)子通败绩,穷蹙请降,伏威执之送京师,高祖
27、不之罪,礼赐甚厚。我猜得分点:译文:答案(1)左才相渐渐忌妒他的才能,李子通自己离开,趁机渡过淮河,和杜伏威会合,不久被隋将来整击 败。(得分点:“稍”,渐渐;“害”,妒忌;“绝”,渡;“寻”,不久;“为所”,被动句) (2)李子通被打败,形势窘迫请求投降,杜伏威抓住他押送到京城,高祖没有处分他,(反而给他的)赏赐很优 厚。(得分点:“败绩”,被打败;“穷蹙”,形势窘迫;“执”,抓、捉住;“不之罪”,宾语前置句) 【参考译文】李子通,是东海丞人。隋朝大业末年,有一个叛军首领叫左才相,他自封为博山公,占据齐郡的长白山, 李子通归顺了他,凭借武力被左才相看重。有乡人被叛军抓住,他一定会全力保护他们
28、。当时各路叛军都很 残忍,只有李子通施行仁恕政策,因此人们大多归顺他,不到半年,军队到达上万人。左才相渐渐忌妒他的 才能,李子通自己离开,趁机渡过淮河,和杜伏威会合,不久被隋将来整击败。李子通带着他余下的军队逃 向海陵,得到军队两万人,自称将军。没有多久,杜伏威派遣自己的将领王雄诞攻打他,在苏州展开一场大 战。李子通被打败,形势窘迫请求投降,杜伏威抓住他押送到京城,高祖没有处分他,(反而给他的)赏赐很 优厚。3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初假设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
29、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节选自 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我猜得分点:译文:答案(1)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 地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得分点:“济”“慨然”“矫”,句意通顺)【参考译文】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起初看似不经意,完成 后,看过的人都叹服他的文章精妙。选拔进士,王安石名列上等,任签书淮南判官。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 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地立下了矫正
30、世事、改变传统陋习 的志向。4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冯)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1)良久,召(冯)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我猜得分点:译文:答案(1)过了很久,(文帝)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不能私下告诉我吗? ”冯唐谢 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得分点:“让”“间”“谢”,固定句式“独乎”) 【参考译文】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很久,(文帝)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不能私下 告诉我吗? ”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