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修心不修身 [智者修心合天人]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者修心不修身 [智者修心合天人] .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智者修心不修身 智者修心合天人 现代人是活得愈来愈困难了,结果得到很多享受,却不华蜜;拥有很多便利,却不自由。 心穷比物质穷更可怕 中国社科院刚刚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0年社会形式分析与预料中,公布了零点探讨询问集团最新完成的2010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约15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四周人穷。 在我们的四周,当问及:你有比别人穷的感觉吗?面对这样的发问,许多人都会说“不但有,而且无处不在。” “感觉自己比别人穷”,的确符合当下社会中充满着的社会心情。 在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尽管煤老板矿老板炒房团以及富得流油的垄断企业高管们在新闻里频频出现,但终归还是少数阶层,不行能每个人都能
2、接触到这样的富人。但无论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富人,还是有更多的人感觉着“自己比别人穷”。据说,即便是月入过万的白领,他们对将来的焦灼及不确定性也时刻警醒着他们“穷人”的身份。 这份调查还显示:“人们对贫困的畏惧甚至远超过对情感背叛、友情和尊严丢失。”肯定程度上说,这样的调查结果也呈现出了现代人对物欲追逐的无止境。 心外寻心不行得 感觉“心穷”的人,没有实力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偏偏要以外物或者他人作为衡量自己穷富的标尺。他们好像在寻求一剂“心灵鸡汤”,却往往被更剧烈地异化,最终沦为“房奴”、“车奴”、“孩奴”人们习惯了以“物”的尺度作为衡量华蜜与否的标准,那些本属于人的精神生活与感受几乎被弃之敞屣。
3、这样寻求华蜜和满意,终不行得。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更多的却是个人的问题。在这个社会,还有很多人没有被物所役,像最富有的比尔盖茨,数百亿身家都可以全部舍弃:中国的首善陈光标,虽不是中国的首富,却是中国的首善。又像并不富有的学人,如本刊采访过的冯大彪先生、翟德年先生、朱鸿祥教授等,都只能算是中等收入主子,但他们从不为名利所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乐在其中,成就亦在其中,生活的丰富亦在其中。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物所累会变得目光短浅。我们是平凡的人,但我们也应当拒绝平凡,在思想上追求更高的东西。只有从观念上约束,才能从行为上体现。不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力求做精神上的富翁。 改变中求安静 记得在电
4、视上听到主持人张越说的一席话让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们的生活改变的太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没有时间给自己的心情做一次整理,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安排之所,所以常常感到很乏累而无所适从。” 当然,我们每个人面对红尘滚滚的世界都有两个选择:是心随万物还是万物由心?假如心随万物,我们时时到处得跟着外部世界走,“心为物役”,神随情往,劳碌不休,恒久处于被动和无奈中:后者是万物由心,不动随缘,随缘不动,不耿耿于怀,拿得起放得下,享受心灵那份出自本性的安静。同样是过日子,甭管是钱多钱少,穷人还是大款,有人过的舒心,有人过的就不舒心 马斯洛认为:人的须要分两个层次,低层次的要求是物质,高层次的满意是精神,因此人们
5、在满意了基本的物质须要之后,确定其生活质量的是心灵。老人们说“富不过三代”,古人讲“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都是万法无常不能许久的意思,才智则是我们赖以安家立命的“内财”,既不会毁灭也不会丢失,有人想偷还偷不去。 小康即可不求大富,人要学会知足,这样才能关注更重要的事情,贪得无厌一味索求之辈纯粹做茧自缚,正像人说那样:除了钱什么也没有了。 佛家说“无生法忍”,我们只要坚决不移、想得通放得下,肯定会苦恼日减才智日增,身心清爽、安乐自由。八大处公园有块大牌坊,上书乾隆御笔“高兴地”,说的就是这一境界,谁到了地方谁自己心里明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有束缚就失去自由,无论束缚是有形还是无形,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解脱一点就自由一点。作为一般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但我们朝这个方向努力,华蜜感也就多一点儿了。 弃浮华寻沉静 闻名学者于丹曾说:“人的眼睛有这样两个功用,一是放出眼光发觉无限渺远的宇宙洪荒,二是收回心灵探寻精神世界的丰盈美妙。”我们须要这样的眼睛,沉静的思索,明晰自己真正的心灵所需,不为沉溺,只为自己的心灵取一条准绳。这样,才不会被物质所累,为浮华所迷,才能冷静以观,褪去这世界过于让人纷繁芜杂的外衣,剥去浮华后面与心一样单纯静谧的世界。于是,心灵与世界接洽,找到心跳与世界的合拍点,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样,才能从有惧转为无畏,性由己任,在尘世间丰盈自己的生命,实现人生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