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浙江卷语文真题变式练习之古代诗歌阅读2.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317948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新高考浙江卷语文真题变式练习之古代诗歌阅读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新高考浙江卷语文真题变式练习之古代诗歌阅读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新高考浙江卷语文真题变式练习之古代诗歌阅读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新高考浙江卷语文真题变式练习之古代诗歌阅读2.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新高考浙江卷语文真题变式练习之古代诗歌阅读原题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注】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 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金铺: 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小题1】这两首诗中都写到的 和,寄寓鉴戒之意。【小题2】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答案】【小题1】 勤政楼 千秋节【小题2】情感不同:王诗追忆飞龙

2、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写法不同: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气氛。【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王建的楼前首句点明写的是天宝年 间唐玄宗的勤政楼;前两句写唐玄宗每年都在勤政楼庆生,而且要热闹三天;三四句写曾经 在勤政楼前表演过飞龙舞的老马还记得曾经被教过的音乐节奏,听见音乐声总是会抬起头。可见此诗主要写了勤政楼和千秋节,寄寓鉴戒之意。杜牧的过勤政楼题目点明所写内容 勤政楼;前两句写当年

3、唐玄宗生日的千秋节而今只留空名,那贺寿的承露丝囊世上也不 再存在;后两句写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长着,因雨水浇灌它长得很旺很盛,直长得上了那门 扉上的铜座铜环。可见此诗也是通过写勤政楼和千秋节寄寓鉴戒之意。【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和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先看情感:王诗后两句通过 写曾做过飞龙舞的老马来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飞龙舞马”是唐玄宗庆生时的节目,玄宗 赏百匹飞龙舞马在勤政殿前贺寿,可以想见当年庆生场面是多么热闹繁华,唐玄宗生活是多 么骄侈佚乐。而今“飞龙老马曾教舞 老马还记得当年唐玄宗做寿时的音乐,可是唐玄宗和 他曾拥有过的盛世江山早已繁华不再,昔日的大唐正不可防止地走向衰落,而

4、这一切可能正 源于唐玄宗当年的骄奢淫逸。王建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 侈佚乐,言外自见。杜诗后两句借助紫苔表达情感,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 悲叹之情。“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这两句采用诗经王风黍离的笔法, 用宫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长暗示王朝兴衰之意。这两句诗从外表看写的是“勤政楼,的实景,但 细细体味,就会感到这十四个字,字字都饱蘸了诗人感昔伤今的真实情感。再看写法:王诗 后两句借助老马“总举头的细节传情达意。写老马”闻著音声总举头“,听到音乐的老马还记 得当年曾经受过的训练,“举头”是老马习惯性动作,这一细节刻画生动传神,暗含着对昔日 繁华盛世的

5、怀念。杜诗寓情于景,通过拟人手法写紫苔称意”,暗示王朝繁华不再。“偏称 意”三字写得传神,“偏”,说明万物凋零,独有紫苔任情滋蔓,好像是大自然的偏宠,使得 紫苔竟那样满意惬意。用紫苔的任情滋蔓营造荒凉的气氛,反衬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词 浅意深,令人回味。变式题1基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宋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 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 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注】建康:今南京

6、,曾为六朝国都。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 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娜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 年位高遭忌被疏。宝镜:唐李潜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人肺腑,渔 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小题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 词;开头三句,从结构上来看,有着的作用,其中“危”的意思是 0【小题2】分析下阕的表达技巧。【答案】【小题1J 吊古(伤今)/怀古(伤今)开门见山 高【小题2】用典。用谢安被疏远的典故,表达自己不被重用、志不得伸的情怀。“儿辈”两 句实际上是无奈之语,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壮志未酬、虚度年华的愁苦。借用“宝镜”典,言寻

7、觅不至广宝镜”意在说明自己的报国忠心之才无人鉴察。反问。“谁劝杯中绿”,通过反问, 表达壮志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苦闷。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比喻、象征)。“江头风怒” 两句不仅写出江上波涛的险恶,也象征着南宋国势的危急,暗示对时局险恶的忧虑。【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题材、理解诗句中词语含义以及鉴赏诗句的能力。这首诗前三句“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是诗人登上建 康赏心亭所抒发的情感,“吊古”的意思是凭吊古人的陈迹,是一首怀古诗。诗人登上高楼, 却落得闲愁无穷。所以,“危楼”中的“危”意思是“高、和李白的“危楼高百尺冲的“危”字有 异曲同工之妙,此句形

8、容建康赏心亭的高耸。【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注意要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应 先指出其所用手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意思是:回想当年那功业显赫的谢安,晚年被迫在 东山闲居,也被悲哀的筝声引起伤恸。用谢安被疏远的典故,表达自己不被重用、志不得伸 的情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 ”意思是:说明心迹的宝镜已难于寻觅,岁月又将无情 地逝去,谁能抚慰我的情怀共饮酒一盅? “谁劝杯中绿,反问手法,表达诗人自己壮志难酬 的苦闷之情。借用“宝镜”典故,借“宝镜”寻

9、觅不到意在说明自己的报国忠心之才无人鉴察。 “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意思是:早晨以来江上便狂风怒号,高浪似要翻倒房屋,真令人 忧愁惊悚。运用以景结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或者是象征的表现书法,或者是比喻修 辞手法,不仅写出江上波涛的险恶,也象征着南宋国势的危急,暗示对时局险恶的忧虑。 变式题2基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洛阳故城许浑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可怜维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注释:许浑,晚唐诗人。“禾黍离离”是从诗经王风黍离篇开首的“彼黍离离”一句 脱化而来的,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

10、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 忍离去,故作此诗。纸(gou)岭:即绿氏山,在今河南偃师东南。多指修道成仙之处。【小题1】从题材角度来看,这首唐诗属于 诗。首句即扣“故城”展开描写,渲染了一种 的气氛。【小题2】唐诗鼓吹笺注评价此诗“于极感慨中却又写的极艳丽,真绝妙文章也”,请结 合全诗分析本诗有哪些“感慨”。【答案】【小题1】咏史凄凉【小题2】(1)对曾经繁华的故城的缅怀之情。首句“禾黍离离”化用诗经黍离,暗含对 洛阳故城的追思。(2)对统治者的愤怒批判和无情嘲讽。“昔人城此岂知劳”以反诘的语气, 批判了历史上的统治者穷奢极侈滥用民力。(3)表达盛衰无常,人世沧桑的感慨。诗的开头 写登城

11、所见,满目荒凉残破,昔日华丽雄伟的宫殿已荡然无存。颔联照应首联,揭示权贵之 不能长存,表达诗人登城凭吊之情。颈联以不懂人事的鸦、雁,反映人事的变化,显得深刻 有力。(4)借古喻今,抒发自己对晚唐政治形势的殷忧。【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意象及其特征及意境的能力。从标题登洛阳故城中“故城”可以看出此诗的写作对象是历史古迹,许浑这首诗是凭吊故 城感怀。为咏史怀古诗。此处可以填“咏史”“怀古”“咏史怀古”都可以。“禾黍离离半野蒿1 禾黍成行地上半是野蒿。直落登城所见,满目荒凉残破,昔日华丽雄伟 的宫殿已荡然无存。诗人正是通过眼前景物的描写,托出“故”字,把昔日之兴盛与今日之凄

12、凉作尖锐地艺术比照,从而引出“昔人城此岂知劳”的无限感慨。写了残破苍凉之景,渲染凄 凉的气氛。【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此诗首联描写登上洛阳城的所见所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点出诗题的“故字,接着由 眼前所见联想到建筑此城的艰辛和统治者的残暴。首句“禾黍离离”,从诗经王风黍离 篇开首的“彼黍离离”一句脱化而来。原诗按传统解说,写周王室东迁后故都的倾覆,藉以寄 托亡国的哀思。这里加以化用,也暗含对过去王朝兴灭更替的追思。历史上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奢华享乐,役使千千万万的劳力建起了洛阳宫殿和城池,而今却 已倾圮残毁。表达对这座由劳苦百姓辛苦修建,却终遭废毁的城市的痛惜之情

13、。在这里,诗 以“岂止”构成反诘,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愤怒批判和无情嘲讽。表达盛衰无常,人世沧桑的感慨。颔联承上作深入描写以“市朝变”与“水声东去”、“宫殿高” 与“山势北来”做鲜明比照,并照应首联,揭示权贵之不能长存,表达诗人登城凭吊之情。颈 联更写出了故城的荒凉冷落。鸦噪说明这里凄清,人迹罕至;“雁迷”,说明这里似乎早已 被人们遗忘。写景逼真,细节处处传神,以不懂人事的鸦、雁,反映人事的变化,显得深刻 有力。尾联承上以反折作收,富贵之不得长存,人生之过于短暂,这使诗人痛苦、感慨,从而产生 羡慕神仙的思想,但诗人却反说“可怜”,正说明诗人认为虚妄的神仙故事也不能解决现实的 矛盾,不能解决思想上的

14、苦恼,表达了他这种怀古伤今的感慨的深沉与无限的悲伤。诗人生 活在晚唐时期,诗人用神话传说表达对世事沧桑的无奈,并进行追古仿今的理性思考,抒发 自己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担忧。变式题3巩固.阅读以下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令【宋】康与之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缥凤不来游,台空江自流。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注】这首词作于南宋定都临安(杭州)之时。宋高宗不想收复失地,与金人议和,放弃金 陵,定都临安。【小题1】从题材内容上看,此词是一首 词;从风格上看,此词当归属 派。【小题2】本首词的比照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答案】【小题1】 咏史或怀古豪放【小题2】昔日金陵

15、豪华之盛与今日萧瑟之衰比照,表达了诗人对繁华不再的痛惜与对故 土难收的痛心。昔日“缥凤”来游与今日“狐兔眠”比照,如今的朝堂再难容有志之士的“缥 凤”,而处处充满着怯懦逃避的“狐兔”,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无心抵抗的不满与愤懑。昔日 军事重地与今日荒草连天比照,金陵地势得天独厚,如今战略要地被拱手让人,沦为荒城, 表达了对苟且偷安的统治者的深刻挖苦。【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关于文化常识只要记牢背熟即可。咏史诗 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这首词写金陵古时豪华之盛与今日萧瑟之衰,借古 伤今,从题材内容上看,是一首咏史或怀古诗。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

16、这首词借写金陵古时豪华之盛“龙蟠虎踞”,军 事地位“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力针对当时南宋小朝廷奉行逃跑和妥协政策发出扼腕之叹, 创作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从风格上看,此词当归属豪放派。【小题2】此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题目要求赏析本首词的比照手法,这是对诗歌比照手法的重点考查。这首词上阕思接千载, 写历史长河中繁盛一时的金陵。金陵群山屏障,大江横陈,豪华竞逐,盛极一时。然而,随 着政权更迭,国都无移,金陵的繁华已成古迹。诗人将昔日金陵豪华之盛与今日萧瑟之衰进 行比照,表达了诗人对繁华不再的痛惜与对故土难收的痛心。昔日军事重地,“缥凤”来游, 而今“草连天,“狐兔眠”,沦为

17、荒城,这一正一反的明显比照,表达了词人对苟且偷安的统 治者的深刻挖苦。同时,“缥凤”象征着有志之士,“狐兔”象征着怯懦逃避的苟安者,昔日“缥 凤,来游与今日“狐兔眠,比照,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无心抵抗的不满与愤懑。【点睛】豪放派词与婉约派词的主要区别:题材范围不同。豪放派词的题材范围是大至国家盛衰、 时政得失,小至个人理想抱负、日常感受无不可入词;婉约派词多写男女恋情、离别相思、 伤春感时,多局限所谓“艳科”之范畴。表达情感不同。豪放派词多抒发爱国之情、报国之 志;婉约派词多表达儿女之情、离别之思。表现方法不同。豪放派词以铺叙、直陈为主; 婉约派词多用含蓄委婉、蓄藉比兴的表现手法。对音律的态度不同

18、。豪放派词敢于突破音 律限制、不受音律束缚;婉约派词严守格律,重视音律谐和,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 种柔婉之美。变式题4巩固.盟台夕照明戴玦赵去秦亡岁月长,盟台空自委斜阳。高堆影倒暮山紫,废址光回秋草长。归鸟争巢喧雉堞,牧童横笛下牛羊。英雄一代知何处?怀古令人空断肠。【注释】盟台:即淹池会秦赵会盟处。【小题1】本诗围绕“盟台”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组织成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小题2】本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小题1紫色的暮山、长满了秋草的废墟、雉堞归鸟、赶着牛羊的牧童。画面充 满了凝重、空寂的气氛。【小题2】融情于景;表现出面对历史遗迹,内心感到英雄无觅的沧桑

19、悲哀感。【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意象,品味所营造的气氛特点。从颔联“高堆影倒暮山紫,废址光回秋草长”中可以找至山”“草”“废墟”等意象。具体而言, 黄昏时节的山是紫色的;盟台废旧的遗址长满了秋草。从颈联“归鸟争巢喧雉堞,牧童横 笛下牛羊,一句,可以找到:争巢穴的归鸟、吹着横笛、赶着牛羊的牧童。整个画面是凄清 冷寂、萧索苍凉的。【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作者情感的能力。这首七律,中间两联写景,首尾两联有抒情和议论的色彩。总体说来这首诗运用了融情于景 的表现手法,从课下注释我们了解到作者所写的“盟台”就是昔日秦赵两国海池相会的地方, 正是在这里成就了蔺相如的千古佳

20、话,然而现在已经是长满秋草的废墟了,而蔺相如、廉颇 等一干英雄豪杰也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所以作者采用融情于景的手法,咏史抒怀,表现了 对英雄难觅的无限感伤的愁绪。【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耍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 乐情;(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比照;(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变式题5提升6.阅读下面元代张可久的两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双调水仙子

21、怀古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媛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 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越调寨儿令 题昭君出塞图辞凤阁,盼滦河,别离此情将何在!羽盖峨峨,虎皮明驮,雁远暮云阔。建旌旗五百沙 陀,送琵琶三两宫娥。翠车前白橐驼,雕笼内锦鹦哥。他,强似马嵬坡。【注解】皂雕旗:画有黑雕的大旗。沙陀: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马嵬坡:今陕西 兴平县内,唐安史之乱时,杨贵妃于此处被缢死。【小题1这两首元曲都用到了昭君出塞的典故,但情感有所不同,前者主要表达了对王昭君的 之情,后者那么流露了对王昭君的 之情。【小题2】两首曲词均用到了比照的手法,请加以赏析。【答案】【小题1赞颂

22、同情【小题2】前者将昭君、西施的历史功绩与“战马空肥”构成比照,赞美了两女子心系苍生、 挺身而出,挖苦了男子与朝廷的无能。后者将迎送昭君的“五百”人与“三两”人构成鲜明比照,既表现了汉朝宫廷的冷漠,也流露 出昭君内心的幽怨。后者曲末将王昭君与杨贵妃的命运作比照,表达了对昭君选择的肯定,对包括杨贵妃在内 的所有宫廷女子的同情。【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先看前者。“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姨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是说一个女子能为人 民的利益着想,这样的美女古往今来能有几人?两个美女的事迹千百年来都闪耀着光辉:汉 元帝与匈奴和亲时昭君出塞,这是赞美王昭君能为了

23、天下苍生而出塞和亲,是赞美。 在看后者O“辞凤阁,盼滦河,别离此情将何在建旌旗五百沙陀,送琵琶三两宫娥”是说王昭君辞别汉 宫前往他乡,仅有三两宫娥相送,可见汉朝统治者的冷漠无情,这是对王昭君命运的同情。【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到比照的双方,然后分析比照的效果。先看第一首。作者先点出肯为苍生着想,以救天下为己任的“红妆,“妖烧”能有几人,之后 引出昭君和番、西施入吴的故事,点出昭君和西子的名字和她们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壮 举,并冠以“千古光辉”二字;最后一句“战马空肥。是对饱食终日,只会“山呼万岁,舞蹈 扬尘,道那声诚惶诚恐、而一旦国难当头却夭夭逃之

24、的文臣武将们的尖刻嘲讽,“战马空肥。 封建帝王和那文臣武将,国祸临门,都是不仅不思报国,反而“央及煞娘娘。求助于裙钗, 实在是昏庸已极,无能已极。由此可知,这是将昭君西施的功绩和“战马空肥”进行比照,既 是对两位女子心系苍生的赞美和肯定,也是对怯懦无能的封建统治者的猛烈抨击, 再看第二首。“建旌旗五百沙陀,送琵琶三两宫娥”,前一句是写迎昭君的队伍,是树起旌旗,有五百沙陀, 后一句是写送昭君的队伍,是送琵琶,有三两宫娥,比照鲜明,凸显汉朝的冷漠,同时也流 露出昭君内心的幽怨。“他,强似马嵬坡”是说昭君比死在马嵬坡的杨贵妃要强得多,他是指昭君,这是将昭君和 杨贵妃进行比照,昭君为天下苍生,为边关安宁选择出塞,作者对此表示肯定,而杨贵妃身 为皇帝宠妃,却在马嵬坡被缢身亡,而杨贵妃的命运也是大多宫廷女子的命运,作者比照表 示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