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级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级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代码:480401二、入学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 者。三、修业年限高职学历教育修业年限均以3年为主,可以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求合理、弹 性安排学习时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 大类 (代码)所属 专业类 (代码)对应 行业 (代码)主要职业 类别 (代码)主要岗位类别(技术 领域)举例职业资格或职业 技能等级证书举 例轻工纺 织大类 (48)纺织服 装类 (4804)纺织业(C17) 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C171)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C172)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C173)
2、绢丝纺织及印染精加工(C174)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 (C175)纺织工程技术 人员(2-02-23-1) 纤维预处理人 员(6-04-01)纺纱人员 (6-04-02) 织造人员 (6-04-03)1 .生产工艺制定与 实施2 .生产管理3 .质量分析与控制4 设备维护与保养5 .原料与产品质量 检验6 .产品设计与开发暂无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为纺织类专业群的核心专业,结合专业群服务江西省,辐射长三角, 珠三角经济圈等经济社会开展对人才的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突出职业 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 教材、教法改革,规范 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托行业
3、,与纺织类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开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纺织工艺设计、纺织质量控制等基本 知识,具备纺织面料设计、制定纺织工艺参数、纺织生产技术和管理、纺织原料4轻纺楼302纤维检测多媒体 实训室显微镜、纤维马克隆测试仪、纤维细度 仪、纤维长度仪、棉条均匀度仪、纤维 强力仪、纤维电阻测湿仪纤维性能检测、多媒体教学5轻纺楼304纱线检测实训室纱线毛羽仪、uster均匀度仪等纱线毛羽和均匀 度检测6轻纺楼307纱线检测多媒体 实训室纱线捻度仪、纱线缕纱测长器、纱线强 度仪、烘箱等纱线性能检测、 多媒体教学7轻纺楼308织物检测多媒体 实训室厚度仪,马丁代尔耐磨仪、起毛
4、起球仪、 织物强度仪等织物性能检测、 多媒体教学8轻纺楼408染整打样实训室水浴锅、烘箱、电子秤等用于染色配液、 教学做一体9轻纺楼401染整工艺实训室常温染色小样机、高温染色小样机、 烘箱等用于小样染色、 教学做一体10轻纺楼410计算机测色配色 实训室Dataco I or测配色系统用于颜色测量、 教学做一体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序号名称依托单位实训工程备注1纺织技术实训基地江西华源纺织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毕 业实训2纺织品检测实训基地江西纤维检验局顶岗实习、毕业实训3色纺产品实训基地华孚时尚股份顶岗实习、毕业实训4袜品生产实训基地江西梦娜袜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训5针织物生产实训基地福建航港针织
5、品优秀公司顶岗实习、毕业实训6色织物生产实训基地福建众和纺织顶岗实习、毕业实训7色织物生产实训基地浙江三元纺织顶岗实习、毕业实训8芭麻制品生产实训基 地江西恩达麻世纪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顶岗实习、毕业实训(三)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基本要求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建立由专业 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 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2 .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其中,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纺织类工具书(手册)、词 典、标准、产品大全、参考教材、著作、
6、生产技术丛书、专业期刊杂志、专业报 刊等。3 .数字资源配备基本要求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 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数字资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 满足教学。可以利用国家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展专业教学与科研活动。(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本专业教学模式安排为2+0. 5+0. 5,前2年(2)在学校完成基础课、专业基 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第五学期(第1个0.5)在纺织 实训中心进行11周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1周的技能等级考试、4周跟岗实习、 4周毕业设计。核心课程全面实施工程化教学。最后一学期(第2个
7、0.5)主要完 成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通过顶岗实习强化职业技能,积累工作经 验,为就业奠定基础。本专业教学依据校企共同制订的适合校企双元育人的专业 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师傅(带教教师)标准与质量监控标准,在教学内容实施 过程中,采用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进行,根据工程设置,不同课程可采用校内 授课、校内实训、企业单项(任务)训练、企业综合(工程)训练、企业岗位训 练等五种教学组织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形式进行;教师分别由满足现代学徒制任 教(带徒)资格的校方导师及企业导师、师傅共同实施教学;在课程考核上,校 企共同制订课程的学生(学徒)考核评价方案,学校导师重点依据对学生学 徒知识要求,
8、采用面试、笔试或实操等考核方式,企业导师那么重点依据对学徒岗 位技术技能要求,采用岗位任务、岗位业绩进行考核,校企共同形成对学徒学业 成绩的评价。工程化教学实施说明:拟开设五门工程化课程:机织物分析与小样试织、针 织物分析与小样试织、纺织质量检测与控制、散纤维染色和纺织品工艺设计,具 体如下。(1)机织物分析与小样试织先修课程纺纱工艺设计与实施、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织物结构 与设计和织物CAD,后继课毕业设计等;时间3周,总学时66。本课程采用工程化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更系统的认识织物的形成原理,了解 织机的基本构造,织物上机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教 师布置机织物设计和试织
9、工程任务,学生在轻纺楼202小样实训室实训2周,要 求首先进行来样分析及仿制,训练学生根据来样独立画组织图、纹板图及穿棕图 的能力,再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出自己想要的花型并以实物的形式呈现, 要求每个学生仿制一块样品并独立设计一块样品。学生分组利用学院CAD软件先 完成机织物色纱选择、排列和织物花型组织设计,再在小样织机上织造出来。要 求每组学生至少完成2块lOXIOcm机织物小样产品的设计和织造。要求小组成员 相互配合,不仅培养了学生机织物设计与织造等职业技能,更培养了学生团队合 作精神,也为参加全国纺织面料设计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做准备。(2)针织物分析与小样试织先修课程纺纱工艺设
10、计与实施、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和针织技术 基础,后继课毕业设计等;时间3周,总学时66。本课程采用工程化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更系统的认识纬编针织物的形成原理, 了解针织横机的基本构造,织物上机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书本 知识。要求完成两大工程任务:1)起头、罗纹、平针、双反面等基本组织及镂空、 扭花等花色组织的设计与编织;2)儿童毛衣的编织与后整理。学生分组利用学院 轻纺楼204针织横机实训室,完成成品制作。要求小组成员相互配合,不仅培养 了学生织物设计与编织等职业技能,更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也为参加全国 纺织面料设计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做准备。(3)纺织品工艺设计纺织品工艺设
11、计是专业核心课程,先修课程纺织材料与检测、纺纱工 艺设计与实施、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织物结构与设计,后继课毕 业设计等;时间4周,总学时88。本课程采用工程化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纺纱和机织生产的工艺参数设计 和计算方法及产量和本钱核算方法。教师选择典型的纺织产品(包括纱线、织物) 为设计案例,要求学生完成从原料选配、纺织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各工序纺织工 艺参数设计到各工序机器数量配备的工艺设计的全过程,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组 系列产品的纺织工艺设计,并形成想要的设计报告。(4)纺织质量检测与控制纺织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是专业核心课程,先修课程纺织材料与检测、纺纱工艺设计与实施、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
12、织物结构与设计,后 继课毕业设计等;时间3周,总学时66;本课程采用工程化教学,选择纺织生产过程中各种半制品和成品的质量检验 与控制方法和机织面料识别与仿样分析为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做一体。要求 每个学生完成一组系列产品的检测与分析,形成相应的分析报告。也为参加全国 纺织面料检测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做准备。本课程采用工程化教学,选择纺织生产过程中各种半制品和成品的质量检验 与控制方法为教学目标,教、学、做一体。在轻纺307纱线检测实训室、304条干 均匀检测实训室及308织物检测等实训室实训共3周,按照纺织产品检测的相关 内容,划分成纺纱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机织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两个工程
13、,以 岗位要求为目的,以在纺织生产过程中的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具体检 测案例为学习情境的载体,各个学习情境之间呈平行关系,将所需的专业知识和 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入各学习情境之中,在教学环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组系列产品的检测,形成相应 的分析报告。(5)染色打样该工程根据不同材质的产品选择染料,开设活性染料染色或分散染料高温高 压染色工艺,并利用计算机测配色系统,强化产品颜色的控制。时间3周,总学 时66。本课程采用工程化教学,选择染色工艺为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做一体。 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组系列产品的染色,形成相应的分析报告。1 .顶
14、岗实习通过去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由班主任及师傅共同填写学徒成长日记,建立学 徒档案,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习企 业优秀的文化和管理经验,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获得一定的劳动 报酬,为学生将来的个人开展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要求学生采取轮岗跟班实习。实习期间,结合实习岗位收集有关资料,完成 实习月报、实习总结。并在4月底前完成以上材料,交指导教师批阅评定成绩。2 .通过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撰写,目的在于进一步综合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 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 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掌握
15、纺织厂设计的有关技能或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的科研作风。(五)学习评价1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应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 目标达成情况。2 .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加强专业建设,持续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六)质量管理1 .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对各主要教学环节提出明确的质 量要求和标准,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 成人才培养规格。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建立健全巡课和听课 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九、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须修满的专业人才培养
16、方案所规定的 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毕业时应到达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 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序号毕业要求具体内容备注1课程要求教学计划表1的课程要求学习合格2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按合作企业要求考试取证3素质教育要求到达学院规定的学分要求4符合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要求。十、附录表1.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表2.实践(含实训实习)教学安排表表3.时间分配表表4.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统计表表5.选修课与必修课统计表表1.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制修订日期:2021.8课程类别课程序号课程名称考试 考查学分学时数开课学期及周课时数一 备注总学时理论实 训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
17、学年1期2期3期4期5期6期161818181818代码业 基 础 课公共基础素质1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 律考试3484084 X12w082思想和体 系概论考试4645684X16w083形势与 政策(含 红色文 化)考查1565064x2W4x2W2x8W2x8W4x2W084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考查2322842 X 8w2X8w085大学英语 (含听力)考试144727244066体育与健 康考查144161282222067经济数学考查32322068大学生创 业基础考查23618182069职业生涯 规划与就 业指导考查236181820610事技能(含 入学教育)考查1121122
18、w0611事理论考查363620612校园平安 教育考查3632420613信息技术考查72363640614劳育考查4444IwIw04小计8924344582014662专业基础课1*纺织材料 与检验试9648486022机械识图 与机械传 动基础查7252204013纺织生 产管理查7260124024色彩基础查725616402知识5纺织服 装跟单查7240324026专业英语查36288202小计4202841366486职 业 能 力 课专 业 核 心 课1纺纱工 艺设计与 实施试10880286022机织工 艺设计与 实施试10888206023织物结构 与CAD试1084860
19、6024针织技 术基础查7250224025染整技 术基础查5438163026*面料检 测与分析查542628302小计50433017461012专 业 技 能 课1*机织物 分析与小 样试织试66663w022*针织物 分析与小 样试织查66663w023*纺织质 量检测与 控制查66663w024*纺织品 工艺设计试88884w025染色打样66663w026毕业设计 (论文) 与毕业教 育44442w027顶岗实习39639618w02小计79279218w18w职 业 拓 展 课能 力 拓 展 课1纺织服装 史32322022劳动法32322033合同法20202034电子商务 概
20、论2020203小计104104素1素质教育选修8128128222206质 拓 展 课通识课2创新创业 教育课必修323211063社会实践必修44441 W1 W024美育必修72722206小计27623244课程总计28841280160 42624242418w18w注:思政教学部课程安排说明:大一上学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形势与政 策,大一下学期开设思想和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其中形势与政 策不另占课时,2门课为同一个教师讲授。大二开设形势与政策和红色文 化十讲,每学期2门课各8学时,一学期共16学时,一学年共32学时。2门课 为同一个教师讲授,实行单双周上课。实践课为红色文化
21、十讲6课时,其中上 学期2课时、下学期4课时。其中形势与政策是考查科目,红色文化十讲 不考试。大三上学期开设形势与政策。基础课安排说明:L就业、创业、军事和平安课不变化。2 .体育课按文件要求变为2年4个学期,周课时2节。3 .英语课按文件规定保持1年2个学期,周课时4节,具体授课形式根据各二级 分院意见协商。4 .数学课是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暂时没有文件规定具体课时数,具体授课时间 和授课形式根据各二级分院意见协商。备注栏填写课程所属分院部:01机电、02轻纺、03经管、04电信、05建艺、06基 础、08思政教学部。该专业为我校与华峰华锦集团采用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模式,局部企业文化、 企业
22、专业实践课程以线上学校方式穿插在1. 2. 3. 4学期完成。课程类别时间课程名称授课方式华峰文化课不限订单班开班仪式现场参观不限华峰企业文化第一课拓展 活动面授华峰文化课不限华峰二十周年系列视频线上不限走进华峰生活线上不限华峰礼仪线上不限平安培训线上华峰专业课不限布料生产流程及产品知识线上不限服装生产流程及产品知识线上不限经编生产流程及产品知识线上不限纬编生产流程及产品知识线上华峰综合课不限消防平安培训线上不限廉政培训线上不限2010-2021企业文化活动集 锦线上不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线上华峰实践课1周全产业链参观、管培生集训实践教学1学期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与产品检测等能力,从事纺织工艺设计
23、、纺织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 人才。(二)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序号知识结构知识能力相应课程或教学环节备注1公共基础 知识1 .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和应用知识;2 .具有阅读一般性技术资料和简单口 头交流的英语知识;3 .具备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知识。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演讲与 口才和计算机基础等2专业基础 知识1 .掌握各种纺织材料结构、性能的基 本知识;2 .具备较强的纺织工艺设计与纺织设 备维护保养知识;3 .具备一定的纺织生产管理和质量控 制知识。纺织材料、现代纺纱技 术、现代织造技术、织 物结构与设计、纺织产 品质量检验与控制和 纺织企业管理等3专业实践 知识能够胜任
24、纺织企业两个以上的岗位工 作。专业实习、工学结合实 习、顶岗实习、毕业论 文等。4专业拓展 知识具有一定纺织品营销、针织物设计和 纺织品后整理知识。纺织品市场营销、针织 工艺、印染工艺等。2、能力结构序号能力结构能力要求相应课程或教学环节考证考级 要求1基础能力1 .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和沟通 能力;2 .具有阅读一般性英语技术资 料和简单口头交流能力;3 .具备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 力。计算机基础、大学英 语、信息检索、演讲 与口才等。英语-具备 应用能力A 级或B级以 上;计算机 一以上。2专业核心 月匕刀1 .具备较强的纺织工艺设计与 设备维护保养能力;2 .具备一定的纺织生产和质量 管理能
25、力;3 .具备机织物产品设计能力。现代纺纱技术、现代 织造技术、织物结构 与设计、纺织品工艺 设计、纺织企业管理 与顶岗实习等具备纺织面 料设计师中 级职业资 格。表2、实训(实践)教学计划表序号实训工程名称学时数学期实训场所备注1入学教育和军训44/2 周1学院操场2劳动教育44/2 周2、3学院3社会实践44/2 周1、2校内校外4认识实习和岗前培训不限1、2、3、4合作企业线 上5*机织物分析与小样试织66/3 周5校内织物小样实训室6*针织物分析与小样试织66/3 周5校内针织横机实训室7*纺织质量检测与控制88/4 周5学院纺织品检测实训室8*纺织品工艺设计88/4 周5学院实训室和
26、教室9染色打样44/2 周5学院染整工艺实训室10顶岗实习396/18 周6纺织生产企业11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 教育44/2 周5合计924/42 周_一表3、时间分配表(单位:周)、序口万教育教学活动各学期时间分配(周)合计 -三四五六1课内教学活动(1678 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项 目教学、综合实训等1618181818882课外教学活动 (3-18 周)考核1111153劳动教育1124事技能(含入学教育)225社会实践1126技能考试17认识实习和岗前培训008顶岗实习18189毕业设计(论文)11210毕业教育、离校11合计202120202020121表4、实践教学与理论教
27、学统计表(单位:学时)课程分类分配学时数所占比例教学分类分配学时数所占比 例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必修)89239. 1%理论课(不含选修课)128044. 4%素质拓展课276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42014. 1%专业技能课79226. 5%实践课(不含选修课)校内:116455. 6%专业核心课50416. 9%校外:440能力拓展课1043. 5%合计2988100%合计(不含选修课)2884100%表5、选修课与必修课统计表(单位:学时)工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备注公共课专业课学时数89217163802608所占比例87. 3%12. 7%总学时数29883专业拓展 能力具有一定纺织品营销
28、、针织物 设计和纺织品后整理能力。纺织品市场营销、针 织工艺、印染工艺等。3、素质结构序号素质结构素质要求相应课程或教学环节备注1思想道德 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 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富有责任感,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 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思想和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 论、形势与政策等。2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心理调节能 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与人合作 的团队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心理健康教育、体育 与健康等3人文素质具备当代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 作风、吃苦耐劳、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和正义感、独立学习能力、
29、获取新知 识和技能的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 力。职业开展与就业指 导、经济数学、计算 机基础、大学英语、 演讲与口才和社会实 践等。4职业素质1.掌握纺织材料、现代纺织工艺与设 备的基本知识;2,能正确选择与确定所加工的纺织 制品的工艺流程、各工序的生产工艺 参数;3 .具备纺织设备维护保养能力;4 .具有纺织品设计与开发的能力;5 .熟悉纺织品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 知识;纺织材料、纺纱技术、 织造技术、织物结构 与设计、纺织品工艺 设计、纺织企业管理、 针织工艺、印染工艺 与顶岗实习等六、课程设置及要求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一)公共基础课程1、大学英语(含听力)课程目标:致力
30、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跨文化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日常交际和职场沟通过程中使用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各项能 力。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技能。2、数学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工科类专业课必备的计算技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主要内容: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 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木运算技能。教学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 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目标:本门课程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
31、法律及其相关 科学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加强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提高思 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等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内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教学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开展所需要的思想、 文化、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良好的道 德意识、法律意识,注重道德素养、职业素养、法律素养的提升,更好地促进高 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持续开展。4、思想和体系概论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创新能力和区分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 会
32、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要内容: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和。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历史,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通过分 析社会热点问题、典型历史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概论理论知识的认同感。(二)专业(技能)课程(6-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假设干门专业课程).纺织材料与检验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职业核心课程;后继课纺纱工艺设计与实施,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等;总学时:96 (其中实践教学学时48);主要介绍纺织纤维、纱线和织物等纺织材料的分类和基本结构;积极构建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33、三全育人”,实现思想 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在教学中强调知行合一,要求掌握纺织材 料的物理性能指标以及影响这些性能指标的因素和纺织材料各项性能的测试及实 验仪器的结构及基本原理。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或考试方式):按照非标准考试要求进行了学习 效果评价方式的改革,紧跟产业开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 第三方评价机构。采用理论考试与实验考核并重,期末考试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 方式。总评成绩二过程考核成绩X50%+期末考核成绩义50%,其中平时的过程考核 占50%,期末考核占50%,过程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实验考核成绩,实验考核 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纺织材料特性及检测方法的掌
34、握程度。期末考核成绩即期末闭 卷笔试成绩。教师教学质量采取学院督导听课评教、学生网络评教、分院督导听课与日 常检查评教与分院组织学生座谈了解教学情况和社会多元化评价相结合。1 .纺纱工艺设计与实施主干核心课程;先修课程有纺织材料与检测,后续课程有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 针织技术基础等;总学时:108 (其中实践教学学时28);该课程主要介绍纤维原料选配、纺纱工艺过程及纺纱原理,积极构建“思 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 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在教学中强调工匠精神培养,重点介绍棉纺工 艺与棉纺设备的结构、性能及作用原理。熟悉半成品、成品的质量要求
35、,试验手 段和控制方法,以及提高纱线产品质量的措施;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或考试方式):按照非标准考试要求进行了学习 效果评价方式的改革,紧跟产业开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 第三方评价机构。采用理论考试与实验考核并重,期末考试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的 方式。总评成绩=过程考核成绩X50%+期末考核成绩义50%,其中平时的过程考核 占50%,期末考核占50%,过程考核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考勤与技能训练课堂问答 考核等几局部,期末考核重点考核技能相关的理论知识,成绩即期末闭卷笔试成 绩;教师教学质量采取学院督导听课评教、学生网络评教、分院督导听课与日 常检查评教与分院组织学生座谈了解教学情
36、况和社会多元化评价相结合。2 .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主干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有纺纱工艺设计与实施,后续课程有织物结构与设计、纺织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等;总学时:108 (其中实践教学学时20);该课程主要介绍织物从准备、织造到整理的一系列工艺过程,积极构建“思 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 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在教学中强调工匠精神培养,学会各工序的主 要设备、主要机构的工作原理;各工序工艺参数的选配及调节;熟悉半成品、成 品的质量要求,试验手段和控制方法,以及提高织物产品质量的措施;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或考试方式):按照非标准考试要求进行了学习
37、 效果评价方式的改革,采用理论考试与实验考核并重,期末考试与过程考核相结 合的方式。总评成绩二过程考核成绩X50%+期末考核成绩X50%,其中平时的过程 考核占50%,期末考核占50%,过程考核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考勤与技能训练课堂 问答考核等几局部,期末考核重点考核技能相关的理论知识,成绩即期末闭卷笔 试成绩。教师教学质量采取学院督导听课评教、学生网络评教、分院督导听课与日 常检查评教与分院组织学生座谈了解教学情况和社会多元化评价相结合。3 .织物结构与CAD主干核心课程;先修课程有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等,后续课程有纺织品工艺设计 等;总学时:108 (其中实践教学学时60);该课程主要介绍织物
38、分析、织物的组织与结构,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 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 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在教学中强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小花纹织 物、纹织物的织造与设计方法;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改革创新,采用工程化 教学,将织物组织分成假设干工程,每学完一个工程,学生就在学校织物小样实训 室进行试织,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会织物的组织与结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或考试方式):按照非标准考试要求进行了学习 效果评价方式的改革,紧跟产业开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 第三方评价机构。采用“平时学习状态考核40%+阶段任务性实操考核(40%
39、) +重 要知识点考核(20%) ”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阶段任务性实操考核和重要知识 点考核穿插整个教学全程。阶段性任务实操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对实操技能的掌握。总分值40分。重要知识点的理论考核旨在培养学 生自学能力,催促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总分值20分,采取开卷考方式,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教学质量采取学院督导听课评教、学生网络评教、分院督导听课与日 常检查评教与分院组织学生座谈了解教学情况和社会多元化评价相结合。4 .纺织生产管理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先修课程有纺纱工艺设计与实施和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等;总学时:72 (其中实践教学学时12);该课程介绍
40、纺织企业生产组织、生产计划、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 理、市场调查、预测与分类、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的选择、经营决策、新产品开 发、营销策略、品质管理、6S管理、生产计划编制、办公手段和技巧、企业形象 设计、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公共关系、企业道德和职业生涯规划等。积极构建“思 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 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在教学中强调职业道德和平安教育,让学生尽 早接触企业文化和实际生产运营管理模式,便于将来零距离就业。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或考试方式):按照非标准考试要求进行了学习 效果评价方式的改革,紧跟产业开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 第三方评价机构。采用理论考试与实验考核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