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一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一套】.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及答案【一套】(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以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猿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坡原始居民()石磨盘(谷物加工)以捕鱼狩猎为主会人工种植水稻A.云南境内 B.北京境内C.陕西境内D.浙江境内2、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石铲(翻土)石刀(收割)A.已从事农业生产B.C.住半地穴式房屋D.3、他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 害,受到民众拥护,队伍开展迅速
2、。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的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D.李自成起义4、“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这段材料出自山海经。与这段材料相关的事件是()A.涿鹿之战B.盘古开天辟地C.尧舜禅让D.大禹治水5、以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的原因是()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D.焚书坑儒,八股取土6、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粮库。经考古开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 米,有数百个粮窖。隋文帝末年,国家储藏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 年。上述材料反映了隋朝()A.统治
3、十分残暴B.洛阳盛产粮食C.横征暴敛无度D.社会经济开展7、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 披褫冕。披旅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A.杨坚B.李世民C.武那么天 D.赵匡胤8、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 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9、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B.文献记载C.神话传说D.调查问卷10、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
4、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C.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11、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选项是(司母戌鼎战国铁型锌A.中华文明的演进C.耕作技术的开展B.生产工具的进步D.古代纹饰的演进12、对以下图所反映东汉朝政情况的准确理解是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B.( )社会局面比拟安定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母后主政皇帝无权鹳鱼石斧纹陶缸(约5000年前)13、西汉初,贾谊向文帝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假设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后来,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A .行推恩令B.设刺史C.推察举
5、D.行郡县14、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A.黄帝A.黄帝B.炎帝C.蚩尤D.大禹15、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任用奸相D.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任用奸相D.宦官专权28333716、以下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局部目录,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A.两宋历史的短暂B.少数民族的崛起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民族政权的并立17、“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绿帛者谓之为纸,绿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
6、以为纸。”以下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李冰B.蔡伦C.祖冲之 D.毕昇18、以下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开展大趋势?()A.隋文帝灭掉陈朝C.隋朝统一度量衡开展大趋势?()A.隋文帝灭掉陈朝C.隋朝统一度量衡B .隋朝创立科举制D.隋朝开通大运河19、两宋时期造船业水平很高的城市不包括()A.广州B.泉州C.明州D.大都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它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 朝”: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创造了他们独 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A.夏朝
7、B.商朝C.西周D.秦朝21、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 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材料主要说明,宋朝()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D.重文轻武22、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见,商周时期 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2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24、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
8、,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指太平天国()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25、我国汉代中医学家中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A.扁鹊B.张仲景 C.华佗D.李时珍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我国隋唐时期呈现出相对和谐开展的局面,经济繁荣,民族关系开展,与外 国交流频繁,出现开明开放的社会风气。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有关唐朝历 史主题的探究。材料一:两幅历史图片困一困二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 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
9、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 实多。”摘编中华上下五千年材料三: 隋唐对外交往比拟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I、欧洲的一些国家, 都有往来。一一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图一中的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是什么?图二中的 生产工具叫什么名称?(2)材料二中的“公主”是谁?从该事件可以看出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试举一例 唐朝时对外交往的事例。(4)通过上述探究,可以看出我国隋唐时期呈现出相对和谐开展的局面,请结 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因素。(至少一点)2、阅读材料:材料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
10、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靖函帝圣”材料二 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 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假设有故为,当加降 黜,各宜深戒。” 请回答:(1)两那么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2)材料一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指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 里?(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4)说明材料二中“北语”、“正音”各指什么?(5)两那么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作用?3、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
11、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 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 第,一律委任官职柏扬中国人史纲材料二唐代诗歌在中国古代、一枝独秀科举制度在唐朝走向完备, 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要标准的进士科备受国人青眯,这对唐诗的繁荣也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郭桂花科举与唐诗的繁荣材料三 宋朝读书风气很浓,人们希望用勤苦来获得学问,再以学问来打 通权力之门。一一萧子文简读宋朝史 请回答:(1)材料一中“改用考试的方法”的制度是什么?其确立标志是什么?(2)材料二指出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唐太宗和武那么天分别对 科举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3)材
12、料三中为方便宋朝读书人“打通权力之门”,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该 措施反映了宋朝实行什么样的国策?请再列举一例该国策的具体表现。(4)综上所述,谈谈科举制度的本质及其开展对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 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B2、A3、C4、A5、B6、D7、D8、B9、A10、A11、A12、C13、A14、D15、A16、D17、B18、A19、D20、B21、D22、B23、A24、C25、B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1、(1)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曲辕犁(2)文成公主;开明的民族政策(3)开放的对外政策
13、;玄奘西行或者鉴真东渡(4)经济繁荣、民族关系开展、与国外交流频繁等2、(1)材料一:迁都;材料二: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2)今山西大同;魏主指北魏孝文帝,洛阳(3)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4)鲜卑语;汉语。(5)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 的进程,为统一奠定基础。3、(1)科举制;进士科的创立。(2)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要标准的进士科备受国人青睐;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创立殿试。(3)注重开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开展科举制。重文轻武;文臣统兵的格局形成;武将受到多方面牵制。(4)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或维护统治;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有利于文学艺术的 繁荣,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了 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