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文言文阅读(考点梳理+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广东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5:文言文阅读(考点梳理+训练)-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广东专用).docx(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05 八(下)文言文知识梳理一、桃花源记【通假字】1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意思为:邀请。2 .具答之。“具”通“俱”完,意思为:全。【古今异义】1 .芳草鲜美。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菜看、瓜果等)滋味好。2 .屋舍俨然。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3 .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4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5 .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6 .缺乏为外人道也。缺乏:古义:不
2、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不满。7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古义:顺着;今义:缘故。8 .说如此。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9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古义:请今义:延长。10 .夹岸数百步。夹:古义:古代量度单位 今义:两脚跨过的距离。11 .后遂无人问津。津:古义:渡口 今义:口液。12 .停数日辞去。去:古义:离开 今义:跟来相反。13 .欲穷其林。穷:古义:走近 今义:贫穷。14 .此中人语云。云:古义:告诉 今义:说话。15 .便得一山。得:古义:发现 今义:得到。16 .仿佛假设有光。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好像。17 .咸来问讯。咸:古义:全都 今义:咸味。18 .村中
3、闻有此人。闻义:古:发现 今义:用鼻子嗅。19 .此中人语云。云:古义:说 今义:白天。20 .便扶向路。向:古义:从前的今义:方向。21 .缺乏为外人道也。外人:古义:桃花源外的人今义:不同民族或国家的人。 【一词多义】1 .中晋太元中,年间;中无杂树,中间,其中。2 .舍便舍船,动词,舍弃;屋舍俨然,名词,房屋。3 .闻鸡犬相闻,听见,闻有此人,听说。固然。(我非子,困不知子矣)5 .安表疑问,怎么。(家知我不知鱼之乐)表疑问,哪里。(子日“汝家知鱼乐”云者)6 .于是表承接,“于是”。(于星惠子恐)在这时。(于是鸣得腐鼠) 7 .子古代著书立说,代表一个流派的人。(庄子日)人物代词,你。
4、(于非鱼,安知鱼之乐)8 .见看望,拜见。(庄子往处之)引见。(胡不见我于王)词类活用相:辅佐君主的人。这里是做宰相的意思。名词作动词。(惠子和梁)重点句式9 .倒装句状语后置(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于国中三日三夜”是状语后置,应为“于国中搜三日三夜二)(2)夫鹦绡发于南海。(“于南海”是状语后置,应为“夫鹅鸦于南海发”。)(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于濠梁之上”是状语后置,应为“于濠梁之上游”。)10 判断句(1)是鱼之乐也。(“也”,判断句标志。)(2)子非鱼。(否认副词“非”表判断。)11 省略句(1)省略介词惠子相梁。(动词“相”后省略介词“于”,应为“相于梁”。)(2)省略
5、主语仰面视之日:“吓!”(省略主语“鹏五、礼记二那么【重点探究】通假字:1 .兑(通说(yR)”),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丫诧)。)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2 .学(通“教”(xido) “),教导。3 .选贤与(ju)能 与通“举”,推举,选举。4 .矜(gudn)、寡、孤、独、废疾者 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 古今异义:1 .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2 .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3 .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4 .大道之行也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义:宽阔的路5 .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6 .鳏寡孤独古义:为两个字。“孤”指幼而
6、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单独一个人。7 .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造反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8 .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今义:小偷,窃贼9 .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兴起今义:作为10 .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词类活用:1 .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2 .不独子其子(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3 .使老有所终(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4 .壮有所用(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5 .幼有所长(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6 .故外户而不闭(外)名词作动词,从外面。7 .选贤举能(贤)形容词作名词
7、,品德高尚的人。8 .选贤举能(能)形容词作名词,才能出众的人。一词多义:1 .其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2 .学教学相长(学习)学学半(同“教”,教导)1 .之其此之谓乎(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大道之行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六、马说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2)食之不能尽其伸“材”通“才二才能(3)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二(4)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一词多义(1)之:虽有千里多能(助词,译为的)马书千
8、里者(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代千里马)鸣石而不能通其意(不译,补充音节)(2)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二喂)像不饱(动词,吃)一售或尽粟一石(顿)(3)策:执簟而临之(名词,鞭子)年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4)以:不以千里称也(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5)能:安求其砥千里也(能够)虽有千里之够(能力)(6)其:策之不以外道(它的,代词)基真无马耶(表反问语气,难道)基真不知马也(其实)词类活用(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2 2) 一食或冬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3 3)篥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4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
9、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5)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1)倒装句: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译句:(能日行)千里的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译句:只好屈辱在低贱的(养马)人的手里。(2)翻译: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句: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能力,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句:难道真的没有马吗?大概真的不认识马吧。专题05课内与课外文言文一、课内局部(一)(
10、2021 广东揭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
11、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不复;世焉/世那么无敌国外患者B.才通人/才美不外见C.率妻干邑人来此绝境/不独干其子 D.巧之,欣然规往/陶后鲜有四2 .翻译以下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
12、地再现了 “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 多相似的地方。请阅读链接材料、参照例如,从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链接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其、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 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节选自礼记正义)例如: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 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答案】1. D2 . (1)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
13、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2)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 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3 .例如:从“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 社会的关爱,生活及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 “男有分,女有归”。(言之有理既可)【解析】1.考查一词多义。A.出去/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8 .副词,仅/才能;C.儿女/以为子;D.听说/
14、听说;应选Do9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 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 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 符介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最到达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今,现在;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2)平,平坦;旷,开阔,宽阔;屋舍,房屋;俨然,整齐的样子;之,这:属,类。10 此题考查比拟阅读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文言文及链接材料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FI的提示,抓住关键 语句来分析。结合两文内容分析,从桃花源记
15、中“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分析,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 勒出了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这与“大同”社会中“使老有所终,壮有所川,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相似,老人和孩子受到社会关爱,男 人和女人各司其职,和谐、安宁、美好。【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 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 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讶。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 子的尽头。桃花
16、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 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 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 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 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 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
17、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 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 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 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 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R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 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 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
18、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 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叫刘子雅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 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链接材料: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 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 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不是为了占为己有;
19、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 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门从 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理想社会。(二)(2021 广东阳江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1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天下为公/武陵人捕鱼为业B.敢人不
20、独亲其亲/敢日:教学相长也。C.男有力,女有归/舟首尾长约八?有奇I).盗窃乱贼而不作/其中往来种作1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13 结合选文,概括说说儒家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特点。【答案】4. B5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6 .选贤任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 职;行为皆出于公心,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答到其中3点即可。】或者:选贤任能,诚信和睡
21、。人人都能受到了社会关爱(社会普遍仁爱),人人行 为都出于公心。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解析】7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平时要归纳整理,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理解分析。A.为:动词,是/动词,作为;8 .故:连词,因此,所以/连词,因此所以;C.分:名词,职分,指职业、职守/长度单位;D.作:动词,兴起/动词,耕作;应选Bo5 .此题考杳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
22、句中的“与(通举,选举,推举)、讲(讲求)、修(培养)”几个词是重点 词语。(2)句中的“力(力气)、恶(厌恶)、为己(为了自己的私利)”几个词是重点词语。6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 析。从“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赛、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可知,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从男有分,女有归”中可知,人 人都能安居乐业;从“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中可 知,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从“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可知, 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路不拾遗,夜不闭
23、户。据此概括作答。【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 诚信,培养和睡气氛。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 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 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 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不是为了占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 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门从外面带上, 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理想社会。(三)(2021 广东清远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课
24、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马说世有伯乐,缪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巾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年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第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7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一食率尽粟一石/耍重于泰山,B.然后有千里马/不以为矮C.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D.而伯乐不常有/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 .把文中画线的
25、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棚之间。(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9 .通读全文,文章主要突出一种什么语气?有什么作用?【答案】7. D8. (1)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能以千里马著称。(2)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 .出不复出焉,出去;皆出酒食,拿出。5 .志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寻向所志,名词,标记。6 .遂遂迷,(最终);后遂无问津者(竟然)。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7 .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8 .为:武陵人捕鱼为(w6i)业:动词,作为;缺乏为(诧
26、i)外人道也:介词, 对,向;此人为(wei)具言所闻:读wi,介词,对、向。9 .得: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10 .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属(zhO)引凄异(连接)神情与苏、黄不属 (shu)(类似)11 .扶:便扶向路(沿着)出郭相扶将(搀扶)12 .绝:来此绝境(与外界隔绝)绝多生怪柏(极)沿溯阻绝(断)哀转久绝 (消失)13 .语:此中人语云(告诉)如有所语(说话)14 .之:忘路之远近(的)具答之(指桃花源中人所提的问题。)【词类活用】1 .形容词用作动词渔人甚异之,原意为:惊讶,在文中的意思为:对感到惊讶。欲穷其林,原意为:贫困,在文中的意思为
27、:走到的尽头。林尽水源,原意为:尽头,在文中的意思为:动词,完,没有了,消失。2 .方位名词作状语复前行,欲穷其林,原意为:前面,在文中的意思为:向前。3 .名词用作动词处处志之,原意为:标记,符号,在文中的意思为:做标记。未果,寻病终,原意为:果实,结果,在文中的意思为:实现。此中人语云,原意为:言论,说话,在文中的意思为:告诉。4 .名词做状语。复前行:前:向前,往前。【重点实词】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顺着。2.芳草鲜美,鲜美:新鲜美好。3 .落英缤纷,缤纷:繁多的样子。4.仿佛假设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5 .初极狭,才通人。极:很,非常。才:仅仅、只。6.屋舍俨
28、然,俨然:整齐的样子。7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8.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9.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来指老人。垂髯:垂下来的 头发,用来指小孩。怡然:快乐的样子。10.咸来问讯。咸:都。11.乃不知有汉,乃:9.从“不”字可以感知,全文主要表现一种否认语气(答“否认语气”即可);表现出 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的悲愤之情。【解析】7.考杳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平时要归纳整理,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理解分析.A.或:有时/或许;B.然:这样/对;C.策:动词,鞭打,驾驭/名词,马鞭子;D.而:都是“表转折,但是”;应选Do8.此题考查翻
29、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 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 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祗(同只,只是)、辱(受到屈辱)、于(在)、奴隶(仆役)、骈(并 列)、槽杨(马槽)”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且(犹,尚且)、欲(想)、等(一样)、不可得(做不到)、安(怎么)” 几个词是重点词语。9 .此题考查对文章写法和主旨的理解。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句,作者采用 否认语气的方式,认为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不能
30、识别千里马,因而千里马被埋没。作者借 千里马被埋没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 慨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参考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 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杨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 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FI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缺乏,才能和 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口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31、听千里马嘶鸣, 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 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四)(2021 广东汕头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鲤。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假设而天之云。是鸟也,海运那么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 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拄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 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假设是那么己矣。10 .
32、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本怪者也()(2)特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亦假设星那么已()1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怒而飞,其翼假设垂天之云。(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2 .以下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氐酶的一项为哪一项()A.鳏的体积有儿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儿千里,庄子的想像力极其丰富。B.本文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极写鲸鹏形象,磅礴壮观。C.作者引用齐谐一书中的话对鳗鹏之事作了补充说明,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D.文中的“鳏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逍遥游”。【答案】1().记载盘旋飞翔这,这
33、样11. (1)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起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2)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12. 1)【解析】10 .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 “志怪者也”的意思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志:记载。(2) “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意思是: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拉:盘旋 飞翔(而上)。(3) “亦假设是那么己”的意思是: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是:这,这样。 指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11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34、子的 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脐)、假设(好像)、垂(同陲,边际)” 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野马(游动的雾气)、生物(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以息(指有生命的 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相吹(相互吹拂)”几个词是重点词语。12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二本文极写鲤、鹏之大,与之相呼应的,作者又举出 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凭借的道理。依据“生物之以息 相吹也”可知,鲸、鹏是有所凭依的,
35、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游。应选D。【参考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鳏。鲤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鲤变化成为鸟,它的 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 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 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 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 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
36、像人在地面 上看天一样罢了。(五)(2021广东肇庆-八年级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 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日: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13 .以下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不知其目也旨:昧美B.教然后知困困:困惑C.然后能自尽也反:同“返”,返回I).教学相苫也长:促进14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15 .原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论述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链接材料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
37、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 为人那么不得不学,既学之那么不容不问。健余劄记【答案】13. C16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17 .两者都谈到“教学(学问)相长”的道理,启示:“教与学”“学与问”是相辅相 成的,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教”与“问”是很好的学习的途径与方法。平时要乐于教 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请教。【解析】13 . C.句意为: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反:反省。应选Co14 .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至,最好。弗,不。善,好处。句意: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
38、学习,就 不会知道它的好处。15 .此题考查材料的比拟阅读。虽有佳肴谈的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得出 “教学相长”的结论。链接材料中“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谈到“学”与“问” 的关系问题,认为“学”与“问”是想到促进的。可见两文的观点是相同的,即都认为“教 学”“学问”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由此可见,人不能不学习,学习不能单纯地“独学”,要 在与老师、学生、朋友的相互教与学中取长补短,既要“学”又要“问”,既要“学”又要 “教”,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答题时扣住“教与学”“学与问”的关系即可。【参考译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
39、 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缺乏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 己缺乏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 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链接材料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 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 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当 然不能不提问。(六)(2021 广东汕尾八年级期末)阅读
40、小石潭记,完成以下各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瓜,为屿,为岷,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16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心乐之()(2)潭中鱼可百
41、件头()(3)以其境过清()1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俶尔远逝。(2)凄神寒骨。18 .以下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头交代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以及位置、环境,表现了作者探幽时浓厚的兴趣。B.第二段写了潭水中的鱼很多,也写了潭水的清澈见底以及鱼儿快活游动的情景。C.既写了 “寂寥无人”的环境,乂说有“同游者”,说明作者的内心是很矛盾的。D.作者在写景过程中,巧妙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情的内在变化,言有尽而意无穷。【答案】16. (1)以为乐(2)大约(3)因为17. (1)忽然间向远处游去。(2)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18. C【解析】16 .此题考查文言
42、词语的理解。答题时,可先理解整句的大意,再根据语境推断加点词 的含义。(1)大意:心里十分高兴。乐:以为乐,感到开心,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之:代 词,指前面所说的让他开心的景或事。大意是心情因这件事而感到高兴。(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许:大约;(3)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于凄凉清冷。以:因为。17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重点词语如(1)俶尔(忽然),逝(消失,这里意译为游去);(2)凄神寒骨:神凄骨寒。神:精神、心情;凄:悲伤、凄凉;寒:寒冷、寒凉。18 .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文章写“寂寥无人”的环境,并不单纯是写景物,而是融入了作者复杂而矛盾
43、的情感,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凄苦,但景色宜人,又有短暂的快乐。最后,写这凄清寂寥 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忧伤悲凉的心情,所以说作者只是寄情山水,以排解内心的不平而 结尾写“同游者”,只是补叙,是古代山水游记的一种格式。并不能表达作者内心的矛盾心 情。应选Co【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用I 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 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局部翻 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
44、的 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 (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 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 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口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 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 了这
45、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七)(2020 广东梅州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核舟记(节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磐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那么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石青穆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46、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i营。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娄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讪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一一珠可历历数也。19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高可二黍许(2)如有所增佛印绝壹弥勒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1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灵活精巧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B.窗上对联的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 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C.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能以径寸 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的精湛技艺。D.从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用料体积小;所刻 东西(字、景、人、物)多;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答案】19.大约说话像20. (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