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091417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阜新市第十六中学 包宇一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燃烧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变化。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烧水、煮饭、取暖、火力发电、冶炼金属、发射火箭等都与燃烧有关,燃烧为人类带来光明,为我们提供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能量。但燃烧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火灾、森林大火、爆炸等事例不胜枚举,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人类必须了解物质为什么会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怎样使不合理的燃烧很快熄灭?我们要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控制燃烧,使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本课题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日常生活和实际生产出发,让学生分析常见的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2、,归纳出燃烧的条件,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体验化学科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重大作用。【学情分析】所施教的班级61人,平时课堂纪律良好,大多数学生对化学课感兴趣,学习基础扎实。在前几次的探究课上,学生的探究欲望强烈,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虽然他们的想法和讨论的内容略显幼稚,但都是学生真实想法的流露,充满了好奇心,也体现了良好的探究意识。本课题是在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之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生活中燃料的燃烧又非常熟悉,灭火方法也略知一二。但严谨地设计实验,准确地筛选出条件,难度仍很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燃烧条件。2、知道灭火的原理和简单的方法。

3、3、了解一些必要的火场逃生知识。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体验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2、通过讨论和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燃烧的认识,培养学生辨证的观点认识客观世界。2、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通过火场逃生常识的介绍,树立安全意识。【设计思路】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重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本课探究主题“燃烧和灭火”学生并不陌生,在此之前学生大多

4、数已有燃烧需要氧气、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的认识,因此,探究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 探究方案,让学生了解探究可以是多途径的,并有目的的让学生运用对比、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加工整理所获得的信息,体验科学方法在科学概念形成中的独特作用。本课题设计为:以“火”图片创设情景、引发思考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获得结论、评价反思、新的问题,学生在经历这一“做科学”过程后,在引出与燃烧密切相关的灭火原理及方法,也就顺理成章了,最后通过火场实景再现,让学生明确正确的逃生方法,树立安全意识。在课前一周,布置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中与火有关的事物,组内分工,查找资料,进行调查。在此期间

5、教师要思考:针对探究课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在哪个环节需要帮助,如何引导学生控制变量;实验的安全性及如何降低污染,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怎样使课件更好地辅助教学等。【教学流程设计】创设问题情景当你听到“火”字,你会联想到什么?展示与“火”有关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人类必须了解物质为什么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怎样去熄灭不该发生的燃烧。 学生提出假设根据已有的经验及知识储备,学生大胆提出猜想与假设。 制定实验计划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提交方案,全班同学交流,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分组进行实验学生四人一组,根据设计的不同方案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注意收集证据及其他各种信息。对观

6、察到的现象加以分析整理,小组之间交流实验中获得的信息,通过分析得出实验 结论。分析信息得出结论结实验中不足,加深认识。评价反思从燃烧发生的条件,考虑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教师提出问题 形成共识拓展研究通过简单的实验及火场实景再现,树立逃生的意识,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措施,明确灭火原理及简单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与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引课课件展示:与“火”有关的图片。创设问题当你听到“火”字时,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活动个别阐述。创设问题事物总有利弊两面,火亦如此。所以人类必须了解物质燃烧条件。让学生意识到火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探究燃烧的兴趣。让学生理解事物具有

7、两面性的辩证思想。探究学习一、燃烧的条件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实验学生四人一组,依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严谨性,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交流信息1、 需要可燃物2、 需要氧气3、 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收集实验证据及其他各种信息学生活动小组汇报交流自己收集的信息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归纳整合,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及整合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评价反思课件展示:白磷在水中燃烧及奥运火炬在水下点燃。学生活动体会“火三角”存在的意义。总结不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合作

8、学习二、灭火原理及方法1、清除可燃物2、隔绝空气3、降低温度低于着火点课件展示:灭火事例的图表提出问题你能从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中,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及简单的方法吗?学生活动结合搜集资料阐述学生活动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措施,明确灭火原理及简单方法,在表中完成。教师活动归纳小结。从燃烧条件引发深度思考,如何灭火?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拓展研究三、火场逃生常识课件展示:火灾现场再现,逃生方法示范。演示实验高低不同的蜡烛在倒扣的大烧杯中熄灭的先后顺序。学生活动在观察后分组讨论,了解逃生的道理。教师小结火场逃生八诀。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教学实录】

9、创设问题情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提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师生交流)评价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教师提出问题形成共识拓展研究升华提高一上课,老师看到坐在座位上精神抖擞的同学们,心里十分高兴,微笑着问大家:当你听到“火”字时,你会联想到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森林大火,燃烧的篝火,钻木取火,蜡烛的烛火,煤燃烧的火,煤气燃烧的火,火灾现场难以控制的火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请看大屏幕,随着大屏幕上与“火”有关图片的展示,老师接着说: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但事物总是有利弊两面,火亦如此,“火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它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火灾。因此,人类必

10、须了解物质为什么燃烧?燃烧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根据燃烧条件控制燃烧?怎样去熄灭不该发生的燃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很多燃烧现象,也产生了不少的猜想和疑问,那么,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同学们立即开始了讨论,张磊同学第一个举手并站起来发言:“燃烧需要空气,我看见煤炉和煤气灶都留有通风口,柴要架空燃烧更旺,说明燃烧需要空气.”随后,教室里静了下来,似乎都同意他的观点.但片刻后,突然又活跃了起来,“不,我认为燃烧需要氧气,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却能在纯氧中燃烧.”,“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桌子上的纸张没有燃烧,是因为没达到所需的温度,如果用火柴一点,纸就能燃烧”,立即有同学抢着

11、说:“燃烧需要点燃”,另有同学说:“我查阅资料后知道,化学上把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纸比煤更易点燃,说明纸的着火点比煤的着火点低”,有的同学也提出了疑问:“点燃篝火中的干柴,篝火下的土壤温度很高,为什么不能燃烧?”“因为土壤是不能被点燃的,小石子也不能被点燃,他们不是可燃物,不会发生燃烧的.” 老师一边听着同学们的争论和发言,一边在黑板上记录下同学们的观点,并时时点头表示赞许。“好”,老师说:“我们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点上.,大家想不想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设呢?” 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跃跃欲试,老师进一步启发:”根据已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已学的知识,怎样利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

12、自己的假设呢?让我们看看谁的思路最合理,最简单.” 学生们四人一组开始了讨论,老师穿梭在学生们中间,很有兴趣地倾听他们的思路和想法,有时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发现学生大多只重视原理,对操作的可行性没有留意.于是在讨论了56分钟后,老师组织大家进行总结,”同学们,你们都开动脑筋,想法也很有道理,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吧,谁先来?” 针对提出的假设,同学们在老师的鼓励下踊跃举手发言.主要提出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木条和小石子,将它们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方案2将沾水和酒精的棉球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 方案3将燃着的两支蜡烛,一支用大烧杯罩上. 方案4将燃着的蜡

13、烛放在盛有纯碱的烧杯中,然后向杯中加稀盐酸。. 方案5用镊子分别夹取小木条,小煤块,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比较哪个更易点燃.方案6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就熄灭了. 方案7燃着的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方案8被子着火,泼上水就灭火了 方案9家中煤气用完,关上阀门,火就灭了. 方案10想办法将空气中氧气抽出燃烧就不发生了. 方案11燃烧着的木棒,伸入水中,火就灭了. 方案12生炉子时,要用纸引燃干柴再引燃煤. 方案13烛火一吹就灭了;炉子不好烧时,用吹火筒吹,着得更旺. 方案14把白磷和红磷分别放在铜片的两端,下面放一个盛有80水的大烧杯,烧杯中放一小块白磷.经过讨论,大家只是对方案6、8、9、10、12的

14、可操做性提出了异议,特别觉得方案10的可行性疑问更大,其它方案均可在课上完成.到这时学生讨论了近20分钟,对于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都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做实验了.老师又强调说:注意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一定要记清实验现象,收集你所需要的证据,相信每一组同学都能得出满意结论,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实验和验证吧. 在随后的实验探究中,同学们都很积极主动,相互合作,配合默契.老师在各组之间穿行,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问题,同时指导学生基本操作技能. 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很高的,许多小组不止用了一种方法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也有的同学通过实验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个别小

15、组不太清楚操作的具体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也最后顺利完成了实验老师要求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将自己的做法和结论告诉大家.最后小组代表发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燃烧需要可燃物,通过方案1、2得以证明;需要氧气,通过方案3、4、7得以证明;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通过方案5、11、13可证明。老师接着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火三角”,只有几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才能发生。如在方案14中综合体现了上述三点,人们常说:“水火不相容”,但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我们却亲眼目睹了水下点火的一幕,你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你也能让方案14中的白磷在开水中燃烧吗?马凯同学立即站起来说:“开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氧气

16、,如用玻璃棒对准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就会在水下燃烧的。”老师高兴的说:马凯同学想法非常好。但由于生成物会污染空气,现在借助多媒体,让我们来看一下白磷在水下燃烧的情景。学生观看大屏幕。老师接着说: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水中的白磷也燃烧了,那么点燃是燃烧必需的条件吗?学生立即回答:不是。有同学举例说:我看到油放到锅里,加热时间长了,油会着的。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想的很好,观察也很细致。刚才方案中不能在课上实施的实验,让我们看一下录象吧。此时老师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有了以上燃烧的条件的探究,你能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吗?孙瑶站起来抢着说:只要打破“火三角”中任一项,燃烧就会停止,同学们立即给予了热烈的

17、掌声。 大屏幕上给出了一个表格,请同学们依据燃烧的事例,填写灭火的原理及简单方法。学生们很快就完成了,只是有个别同学在原理上易混淆。 这时,老师拿出两支不同长短的蜡烛,点燃后,用大烧杯同时罩上,待一支蜡烛熄灭后,将烧杯稍稍掀起,盖上。学生们带着惊讶表情看着,老师直接问,由刚才的实验可知,高楼失火后,应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进行自救? 大屏幕上结合火场实景展示火场逃生八诀: 保持镇静临危不乱;不入险地不贪钱财; 简单防护掩鼻匍匐;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避难场所固守待援;传送信号寻求援助; 火及自身切勿惊跑;缓降逃生滑绳自救。三、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表现非常活跃,积极思考,涌跃发言,小组合作也非常好,不仅

18、做了实验,还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教学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本节设计了一个探究学习过程,学生有能力自己设计,通过实践学生确有能力自己解决,特别是有的同学,从人类常用的灭火方法中归纳出燃烧条件,能够逆向分析问题,这是本节的闪光点。在学生探究方案设计中,如果老师及时引导点拨就会使小组的设计方案更完善,在操作时会充分体现燃烧中的“火三角”关系,效果会更好。火场实景的再现,使学生的心灵又受到了一次冲击,看到平时有些调皮的同学,也聚精会神的观看,特别当看到逃生口诀时,竟跟着读出了声,体会到生命的无价。有一些学生在课上发言少,很少参与交流,如何培养这些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还需要研究。班级容量大,一位教师同时辅导60多名学生探究活动不易控制,如果将全班分为两部分,分两次进行,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