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素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素初探.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素初探 冯光宇 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学生学习效率低,老师讲了N遍的知识记不住,要不就是打开书啥都知道,关上书什么都不知道。作业不能完成,要么敷衍了事,要么东抄一点,西抄一点-这还是好的,有的学生干脆连抄都不抄。考起试来惨不忍睹,甚至有0分的,老师气得只想撞墙。由此还会产生师生相互埋怨,影响师生感情。课堂教学效率为什么如此低下呢?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哪些呢?笔者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素有诸多,主要说来有这几个要素:教师、学生、师生情感关系、师生教法学法及教材文本,只有这几个方面相互配合,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起来。一、教师方面教师的人格魅力。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也常说“
2、学生随教师”,其实两者包含有同样的道理。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教科书”,教师的学识、品行、能力、性格、气质等因素共同构成的教师的人格,而且是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给学生以深远影响的活的“教科书”。有的教师,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有的学生甚至对其产生崇拜的意念,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起作用。优雅高尚的人格,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学习兴趣与动机也正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你的教学了,课堂教学才有可能省时高效。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平静愉快的情绪。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情绪活动与认识活动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平静愉快的
3、心境有利于充分发掘感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愁眉苦脸,轻易发火,怒形于色,一定要用自己深厚的感情,适度的举止,去转变学生的不良情绪。教师要有严谨、勤奋的治学之道。教师应以认真、严谨、勤奋的态度精心备课,组织教学,以引领学生树立起刻苦、严肃、自觉、勤奋的学风。在对待学生上,兢兢业业,对学生出现的一些微不足道的过错,不厌其烦地教育他们,引导他们,为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在让他们养成自觉学习的同时,形成更加勤奋的学风。所以说,教师的治学态度对学生影响很大,它有时会超越时空,伴随学生的终生,成为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
4、二、学生方面学生的心智能力、知识基础。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知识记忆牢固、准确度高,对新知识学习的正面影响就大;知识形成联系、组成网络,融会贯通,运用起来就会灵活、恰当,新旧知识就能迅速建立联系,新知识就能自然、准确地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知识系统和网络。我们平常所说的“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就是为了求得这样的目标,就是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准备。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高效能催化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表述虽不尽相同,但都道出了兴趣在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
5、用。就学习而言,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不知疲倦、如饥似渴的求知、明理。那种不顾学生学习兴趣,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效率是不会高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并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并使之发挥作用。三、师生情感关系。情感交流的和谐。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打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沟通师生情感,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重要工具。语言首先要简明得体,辞通意达,要让学生听得清,听得懂。其次要条理分明,富有逻辑性,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最后水到渠
6、成。再有,教师不要吝惜你赞美的词语,课前课后碰到学生的闪光点一定要大力地表扬、激励。建立师生间和谐的互信关系。首先教师要说话算数,做到取信于人。对学生许诺的事情,应尽量做到,不能轻易食言,即使有特殊情况,也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能补偿的有计划进行补偿。教师这样做了,才能更好地教育、影响学生说话算数,以诚待人。其次教师也要充分信任学生。教学是双边活动,如果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关键人物都彼此不信任,那将是教师的无能和学生的悲哀。教师要努力维护生与生的和谐。教育犯错误的学生,无论他平时是优生还是差生,教师都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努力维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不以成绩好坏评价学生的
7、优劣,消除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健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人有愉悦的心境,心境好了,学习就专心,效率就高。从教师角度讲,只要爱人之心、容忍之量,只要你用和睦友好的眼睛去发现、去放大他人的长处,用真诚待人的心学生交往、相处,就一定能营造和谐通畅的师生关系。四、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新课程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改变过去的从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
8、的“教”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才能发挥作用,逐步过渡到“不需要教”的目的。教师“教”的过程是交给学生一把“钥匙”,学生 “学”的过程是探索如何去打开知识的“锁”,“钥匙”打开了“锁”,便达到了“教”与“学”的和谐了。 教师应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形成教学风格的和谐之道,这主要表现在对本专业的精通,对教材的熟、透。你要给学生一勺水,你就应该有一桶水、一池水、甚至是一条江。这样,才会游刃有余。 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学不至于走
9、弯路,不至于做无用功,而只能是目的性强,教学效率高。还要有把握教材的能力。课堂上,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引导与点拨。而引导及时、点拨到位,并使其科学有效的重要前提是透彻地理解、准确地把握和合理地运用教材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直接因素。所以,学校和教研部门特别强调备课和集体备课重要性的原因也就在于此。还要有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只有有了教师的精心组织、科学引导和适时点拨,才能更加省时,更加有效。所以,教师备课时,不仅要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材,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并充分预设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啮合点和分离点,尽可能多地寻找促使学生
10、利用啮合点逐步使分离点趋于啮合的的策略和办法,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从而获得新知识,形成新能力。这是教师自然、高超、有效地驾驭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仅有这个前提还不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必须用心观察,通过表情、眼神等变化的迹象判断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是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如果发现异样,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使学生尽快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学而导”的道理。还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最优教学方式应是学生的最优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最优教学方式的总和教法一定要适合学情,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规律。课程标准中之所以明确提出“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目标,目的是让教师备课时,结合具体的
11、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学习方法;具体实施教学时,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学习方法,从而缩短学生积累的琐碎的且不科学的学习方法质变成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的过程。学习方法的教学,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自然渗透,渗透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渗透到某一具体内容的教学之中,渗透到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领悟,慢慢体会,不断积累。当再有相似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时,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加深理解。教师教学只要有了这种意识,天天这样做,节节这样做,学生在你的组织指导下,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一旦具备了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12、。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就随之提高。教师的“教”使学生 “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体现了教师“教”和学生 “学”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教学成了一个和谐的教学共同体。五、“教材文本”与“人本”的和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课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各学科的文本(教材)更需要与人本(教师、学生)的有机地整合,是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教材步入和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是编者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13、、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学科特点和知识结构,精心编写的供学生学和教师教的主要凭借。教材的难易程度、编排体系、呈现方式等都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质量。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阅历不同,就同一教学内容来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效率。 我们对教材难以作大的改变,但可以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大胆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心智水平和认知结构,创造性的处理和运用教材,使其符合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给学生留有最科学、最恰当的“最近发展区”,新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要善于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依托教师和学生享受和谐,
14、教师和学生是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为“文本”注入了“人本”的新活力,以教材为脚本,师生共谱新乐章。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对书本上的知识探索、研究,而要把知识延伸到现实中、生活中。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创造性的学习。好的“文本”还需要“人本”来充实丰富。所以,执行课程标准的过程就是开发、创生课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材仅仅是达成课程标准的中介,它起着参照物的作用。即使是十分完善的教材,也需要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实施教育再加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效。 总之,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就必须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师生情感、师生教法学法及教材文本几个因素如何协调相处,使之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