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角的度量》教学反思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角的度量》教学反思_1.doc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1页共 3939页20222022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15 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实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须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角的度量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1角的度量这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是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作打算的。这节课中让学生读量角器上的度数是一个难点。依据本班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时拟订了这样四条:(1)相识量角器;(2)会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3)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4)培育动手操作实力和空间想象实力。本节课我认为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
2、准的新理念,主要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在活动中探究,感受数学学问。我首先从学生比较喜爱的美术课中的人物简笔画入手,不仅复习第 2 2页共 3939页了上节课中有关角的学问,而且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情愿自己去经验、去实践。学生或许会信任老师告知他的,但更情愿信任自己所看到的,亲身经验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在教学中,我注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视察操作验证而得出的结论。2、激励学生独立思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子。在合作学习中,我自始自终都是作为配角,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角,是
3、学习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組与组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评价,取得正确的结论,完成学问网络的构建。我时刻留意敬重学生,多巡察,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探讨。激励学生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同等、和谐的课堂气氛。3、在嬉戏练习中升华,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是现代素养教化的追求,也是胜利学习的内在规律。这节课后,设计了勇夺才智星的环节,把本节课的学问融入到生动好玩的嬉戏中,不仅调动了第 3 3页共 3939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让学生经验了数学学问的应用过程。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状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摆放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也多次出现了内、外圈刻度看错的状况。还应当进
4、一步指导学生在量角之前先推断是钝角还是锐角,再读度数,这样就可以避开错误。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2四年级上册第 2 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学问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相识线段,相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分。2、使学生相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过程与方法:1、留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2、加强动手操作,供应自主探究的空间。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会到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学。单元教学重难点:第 4 4页共 3939页1、使学生进一步相识线段,相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分。2、使学生相
5、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课时支配:4 课时第 1 课时直线、射线和角第 2 课时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3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3738 页的内容和练习四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1.相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下操作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教具打算:每个同学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两根相同的小棒,作业纸。教学过程:一、小组操作深化角的本质第 5 5页共 3939页老师给每位同学打算一个信封,里面放有两根相同的小棒,但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相差许多。师:取出自己信封里的两根小棒摆角。同桌比一比,看谁摆的角达?师:
6、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不一样,这样比较角的大小公允吗?二、层次铺垫突破难点(一)量角器的相识1.相识量角器让学生细致视察量角器:上面有些什么?这些刻度怎么分的?这些数有什么规律?学生汇报探讨的结果。依据学生的沟通汇报,老师板书:中心、0 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老师展示:把半圆平均分成 180 份,每份是 1。2.嬉戏师:我们做个嬉戏,看怎么把我们的身体变成一个达量角器。第 6 6页共 3939页老师带着学生量手臂伸开,右(左)手是 0 刻度线,手是 180刻度线胸前是中心点,也可以看成角的顶点。下面我们用身体表示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是什么样的。从 0 度起先,即从两臂重
7、合起先,右(左)臂不动,左(右)臂渐渐绽开,一起表示出 0 度到 90 度的逐步改变过程,到 90 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接着 91 度,100 度?180度。师:我们表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时,哪里在动,哪里不动?回答后小结:0 刻度线不动,每个度数的角都是从 0 刻度线处张开的。(二)用量角器量角1.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在量角器内刻度上找出角(90、30、60135)并用手比划同样大的角,再在三角板上找到这些角并记一记。2.学习量角的方法老师出示一个角,先让学生估计大小,在尝试用量角器量角。学生小组沟通探究量角的方法。第 7 7页共 3939页老师演示具体介绍量角的步骤并板书。出示 60、1
8、20的角,让学生读出角的度数(在作业纸上)。依据手中的量角器,师生探讨: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 60、另一个却表示 120呢?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留意什么。(三)学问整理师: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一起来回顾一下。量角器的结构有那些?应当作业量角?现在,我们一起来运用已经学到的学问。三、拓展延长娴熟应用1.做一做:教材 38 页中的“做一做”。2.量一量:教材 39 页第 3 题各时间所成的角的度数。3.课堂小结: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角的度量”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本课突破对策详细步骤如下:1.由
9、角的大小的意义引出可以用单位小角来度量角的大小。第 8 8页共 3939页2.做嬉戏(伸展运动)想象角的动态改变,为抽象的量角器测量奠定了直观的基础。3.学习量角器的测量和内外刻度原理,都是实行层层渗透、到处铺垫的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4角的度量这一课,要求学生能达到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的目标。详细说来,就是会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并能依据角开口方向的不同,确定一条边为 0 度,选择量角器内圈(或外圈)数据,按正确的方向读出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这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量角器中有两圈数字,且依次相反,学生往往分不清该读哪圈,往哪边数。尤其那些非整十
10、度的角,是超过整十几度还是差几度未到,方向不同则数法不同。本课教学中,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视察、动手实践,向他们供应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沟通的机会。教学时,先通过课前小探讨让学生自己相识量角器,让学生视察量角器,通过视察你会发觉什么?课上起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然后小组沟通探讨,每小组汇报探讨结果后,我依据汇报结果进行归纳第 9 9页共 3939页总结。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驾驭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让学生试着量,然后说出测量度数及方法。测量结果不尽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精确,语言不如教材那般精确。但学生的思维在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
11、外,支配四人小组相互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通过动手操作训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学效果不错。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由于学生的综合素养不高,运用自主学习造成后面学问教学时间上比较紧迫。这就须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实力的培育。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5“角的度量”这节课是在学生相识角的基础之上,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度量教学反思。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学概念多,学问盲点多,几乎没有旧学问作铺垫,操作程序困难:顶点和中心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看另一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还要分清内外刻度。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动作
12、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第 1010页共 3939页个难点。学生学习这个学问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本课教学中,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视察、动手实践,向他们供应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沟通的机会。首先,让学生回忆测量线段的长短、物体质量分别须要什么工具?角的大小用什么测量?这样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教学时,先通过课前小探讨让学生自己相识量角器,让学生视察量角器,通过视察你会发觉什么?课上起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然后小组沟通探讨,每小组汇报探讨结果后,我依据汇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教学测量角的大小时,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
13、量角,驾驭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让学生试着量,然后说出测量度数及方法。测量结果不尽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精确,语言不如教材那般精确。但学生的思维在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支配四人小组相互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通过动手操作训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学效果不错。第 1111页共 3939页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由于学生的综合素养不高,运用自主学习造成后面学问教学时间上比较紧迫。这就须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实力的培育。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胜利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
14、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信任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6角的度量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学生学习这个学问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肯定的难度,特殊是中下层的学生,驾驭得较累。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
15、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我认为主要在于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晰,第 1212页共 3939页往哪个方向读数简单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究竟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缘由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相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相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状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
16、的记忆。尽管也有老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旧太抽象。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驾驭量角器的用法呢?我变更了策略,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支配四人小组相互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让学生全面相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加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相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记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第 1313页共 3939页量角这个难点。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7
17、角的度量这一课,要求学生能达到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的目标。详细说来,就是会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并能依据角开口方向的不同,确定一条边为 0 度,选择量角器内圈(或外圈)数据,按正确的方向读出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这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量角器中有两圈数字,且依次相反,学生往往分不清该读哪圈,往哪边数。尤其那些非整十度的角,是超过整十几度还是差几度未到,方向不同则数法不同。过去的教案手册中有建议用儿歌帮助学生读过难关的,如:中心对顶点,底边对 0 线,他边看度数,分清内外圈。这种儿歌能朗朗上口,但对于难点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分清内外圈只是目标,如何分清才是策略。要找到
18、解决难点的策略,必需分析造成难点的缘由。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分不清内外圈,找不对数的方向,缘由是把角看作是静止的图形而非动态的过程,他们将角的两边孤立地量度,以为像量线段,看钟表一样,只要把一边对准 0 度,另一条指着几就读几。假如学生能第 1414页共 3939页把静态的角想象成从 0 度起先,渐渐打开,而度数随之增加的动态过程,我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由此,我认为应实行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策略,并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来实现。详细实施如下:活动一:伸展运动。我带着学生把两手臂伸开,当作角的两条边,把身体当作角的顶点。他们跟着我从两臂重合起先,一臂不动,另一臂渐渐绽开,并一起读:0 度,1 度,2 度
19、,3 度,4 度,5 度,10 度,20 度到 90 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接着:100 度,110 度180度,360 度。然后我引导说:我们可以这样想象,全部的角都是从 0 度渐渐张开的。这个活动学生很感爱好,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受到角从 0 度张开的过程。虽然所指度数并不精确,但为后面在量角器上想象角的动态改变奠定了最直观的基础。活动二:穿针引线。刚才的肢体动作只是粗线条的感受,而其次个活动则起先进入精细化的相识了。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了量角器的外部特征,汇报后我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出一条射线,再用一根带黑线的针从射线的端点处穿出。这样,纸上的射线和穿出来的黑线第 1515页共 393
20、9页就能形成动态的角了。我把量角器摆在上方,在实物投影中大大地演示出来。从 0 度起先,师问:这时角的边所对应的刻度有两个:0 度和 180 度,该读哪一个往下数的时候数内圈还是外圈学生很聪慧,马上回答说读 0 度,该读外圈。随着老师缓慢地拉动针线,学生从外圈 0 度起先,也逐一读出了相应的数据,始终读到 180 度。接着,我又换了一个方向,从另一边的 0 度起先,这回学生反应可快了,读内圈,因为这次的 0 度在里面!学生在动态中进一步感受到角的度数的改变过程,并明白了当选择不同方向为 0 度时,读数方向也随之变更的原理。这一活动为学生度量静止的角奠定了表象基础。活动三:笔尖指路。这一活动则是
21、测量完全静止的角了,也是本节课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我在实物投影中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角,提出问题:这个固定的角,你能想象出它是怎样绽开的吗学生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把右面的边视为 0 度,渐渐绽开;另一种是把左面的边视为 0 度而渐渐绽开,同学们认为都是可以的。于是按不同的绽开方向,我们共同确定了 0 度所在的圈,并从 0 度起先,用笔尖顺着数据增加的方向渐渐移动,边移动边读出整十,整五的数,直到接近角的另一第 1616页共 3939页条边,将度数精确读出。结束了三个活动后,我问学生:量角的时候,要特殊留意什么学生回答说:肯定要从 0 度起先顺着数下去。是的,这正是量角的关键,他们学会了。课后,通过对学
22、生作业的检查,发觉虽然还是有些学生出错,但为数不多,而且只要面对面稍作指导也就懂了。聪慧的孩子驾驭原理后很快就能找到最接近整十,整五的刻度再进行加减;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则乖乖的从 0 起先,顺着方向将可见的度数一一读出。虽然速度会慢了些,但方法驾驭了,信任娴熟后就会快起来。以上三个活动之所以能带来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缘由有三点:一凸显了量角的原理。首先,在上述每一个活动中,学生都把角从 0 度绽开,这就帮助了学生确定 0 度的边,也就是找到了度量的起点和标准。再者,学生始终开口读数,并都是从 0 度起先往下读。不管 0 边在左还是在右,也不管是内圈还是外圈,只要从 0 起先,从小到大地顺着往
23、下读,就肯定不会错,这其实也是在把困难问题简洁化,本质化,利于学生对量角方法的驾驭。第 1717页共 3939页二克服了学问的负迁移。学生学过用直尺度量线段的长度,这一学问基础和本节课的度量,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操作起来,量线段时学生只要对好了 0 刻度,视察线段另一端的刻度就行了,并且都是从左往右数的,这恰好对本节课简单造成负迁移。通过以上三个动态化的活动,打破了学生在度量上的思维定势,重新建立起正确的度量习惯。三活动的层次性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三个活动都是以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但体现了目标达成过程中从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阶梯性。要让学生正确度量,必需建立即度增加的动态表象,而动态的表象又
24、有赖于直观的感受,因此从最直观的肢体语言到半抽象的角,最终到完全几何化的角,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起来自然轻松,清晰。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8角的度量是操作性比较强的一个单元,这一单元分“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画角”这四部分内容,其中角的度量和画角是本单元的难点。通过教学要让学生驾驭用量角器量角的技能,依据小学生动作协调性不强、对角的抽象思维不够深第 1818页共 3939页刻、空间想象实力不高的特点,学会动手式的读成为这一节课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在学生自学相识量角器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量角,通过运用量角器进一步相识量角器,通过小组沟通汇报量得的角
25、度,在不断调整提高测量精确度中引导学生感悟量角器的运用方法,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意识。怎么看量角器的刻度是一个难点,什么时候从内圈看,什么时候看外圈是学生简单混淆的地方。教学中的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圈刻度线、外圈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学问盲点多,几乎没有旧学问作铺垫,操作程序困难,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驾驭这些学问点,教学中,我为学生供应了动手、动脑、动口“做中学”的机会。相识量角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视察自己的量角器,在量角器上你发觉了什么?同桌探讨,全班沟通,簇新的事物总是能吸引学
26、生的留意,学生的视察是仔细的,细致的,汇报发觉也很主动,我赐予确定和表扬,然后引导归纳小结,这个环节学生自主探究学完,从中体验了探究的乐趣。紧接着提出怎样用量角器去量一个角呢?激发学生第 1919页共 3939页往下学习的欲望。学生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自然读角的刻度时很茫然,弄不明白什么状况看外刻度线上的数或内刻度线上的数,尽管有的同学会量,也不知所措,说不出理由,因为学生的理解抽象思维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找寻量角的方法并总结归纳为:1、对准,将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顶点;2、重合,压住中心不动,转动量角器,让角的一边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3、读数,读出角的另一条边
27、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0”在哪边就读哪圈的刻度。教学时发觉学生比较简单认错刻度,因为每条长刻度线上都有两个数,而且他们的量角器标度数的方式不一样,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组织学生小组探讨,有什么好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之后请学生发言。有的说:“看看角的开口方向对着那一边的 0 刻度线,就从哪边的刻度起先读起。”还有的说:“我先推断画的角假如是锐角就认刻度线上的小数,假如是钝角就认刻度线上的大数。”在这个时机引导总结出量角的方法:“中心对顶点,0 度对一边,要知角度数,分清内外圈。”这样给学生留出思索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得出的结论,比老师一一讲授要好。第 2020页共 3939页由于四年级的小学生动作
28、协调性不强,不能很好地限制尺子,在量五角星时角的边不够长,难找刻度线,需延长角的边,这时学生延长不好,总会歪了一点,画角的时候也是找对了刻度却画不准,我应当让学生探讨:这是什么缘由造成的,应当如何解决?从而得知:在延长角的边时尺子的边不要完全和角的边重合,画角时,尺子的边不要完全和要过的点完全重合,因为画线时笔尖与尺子之间有肯定空隙。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9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其次单元角的度量其次课时,主要学习第3738 的例 1 以及做一做和相关练习。在第一课时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相识的基础上,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首先,借助两个学生比较角的大小的情境图
29、,引出“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再拿半圆分成 180 等分说明 1角有多大,并配以 1角的直观图示,使学生形成 1角的正确表象。接着第 2121页共 3939页让学生探讨用量角器两角的方法。其次个层次,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1、情景设疑,激趣导入。首先,在课前三分钟,我展示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一个活动角,复习有关角的学问,接着,再展示另外一个同样的活动角,分别做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活动角,设疑,哪一个角比较大。学生回答后,追问,那要知道详细大多少,须要知道哪些数据呢?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激发了,很自然的引出了量角器
30、的需求与相识以及角的度量学问。2、仔细视察,获得学问。在量角器的相识环节,因为学生的量角器五花八门,形态大小不一,所以我并不急于让学生摆布自己的量角器,而是在多媒体投影上展示一个标准的量角器,全班学生一起视察,并说出自己的发觉,然后我进行学问的归纳与整理,学生比照自己的量角器进行学问的巩固与梳理。3、小组合作,总结方法。在量角的教学环节中,我不急于进行示范操作,而是先同桌两人进行小组合作,尝试量一个 60和 120的第 2222页共 3939页角的大小,并请学生进行板演操作。通过 60和 120角的度量比较,总结量角的方法并适时板书。4、大胆放手,自主实践。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教学中,我
31、大胆放手,先把例题当做练习给学生进行角的度量,并进行比较发觉学问规律。5、巩固学问,整理反馈。在课堂的练习环节,我采纳自主完成,集体订正的方法进行学问的巩固与整理,通过不同类型的角的度量,总结阅历,发觉不足,即使订正。在第一次研课前,我进行了教具与学具的设计与打算,仔细研读教材,备好课,设计好课堂学问的板书与呈现时间与依次,结合教材学问的结构,仔细做好并多次修改教学课件。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在导入的环节,我先是设计了嬉戏导入,让学生到讲台借助投影操作电脑进行大炮打气球的嬉戏,目的是让学生调整大炮的角度打中气球,引出角的大小改变的表象。但学生的学习爱好都在嬉戏上,到新课的
32、学习环节,还有学生在探讨刚才的嬉戏,学习精神没有很好的集中,并且在嬉戏操作时,学生耗了比较多的时第 2323页共 3939页间,所以后面的教学环节时间很紧,节奏很快,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量角器内外刻度圈的时候,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要有两个刻度圈的问题时,我没有刚好进行解析就进入了下一个学问的学习,从而在内外刻度圈的相识与应用上有个别同学弄不懂,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外刻度圈,什么时候用内刻度圈。还有就是语言的组织不够完善,比较啰嗦,一些没有提问价值的问题都提问,并指名回答,这样,既耗时间,学生的思维也比较分散,达不到有效地思维训练。纵观整节课,虽然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全部的教学环节,但时间驾驭的不是太好
33、,前松后紧,离预定的教学效果还有肯定的差距。第一次研课后,课程组成员就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以及整改都提出了珍贵的看法。(1)新课的导入环节,利用原来的嬉戏导入,既耗时间也简单分散学生的留意力,建议改用活动角比较大小进行导入,既复习了旧知,也为新课进行了铺垫。(2)教学中个别语言存在随意性,要留意教学语言的专业性,提出有思索价值的问题。第 2424页共 3939页(3)老师的语言过多,尽可能把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多讲,对练的机会。(4)留意每个教学环节的过渡语,使教学环节的过渡自然,合理。(5)刚好进行学问的归纳总结与适时板书。(6)多一点运用激励语言,发觉学生的闪光点,刚好确定与表扬学生。(7)教
34、学课件进行优化,相识量角器的环节中,只出现内刻度圈,在学生量角时发觉问题再引出外刻度圈,这样学生的思路比较清楚,不会混乱。有了第一次研课的阅历与课程组成员珍贵的看法,我对教学中各环节以及教学课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在导入环节,我摒弃了嬉戏导入,运用两个活动角比较大小情景,要想知道哪个角大,详细大多少,要知道哪些数据?这样,既复习了角的学问,又引出了量角器的需求,一箭双雕。其次,在量角器的相识这个环节,我修改了教学课件,投影出现的量角器只出现内刻度圈,隐藏外刻度圈。这样,学生的思路第 2525页共 3939页清楚。在量角的时候遇到困难时再顺水推舟呈现外刻度圈,学生的相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留意教学
35、语言的精确性与专业性,有目的有安排的进行有价值的提问,问题问到点子上,使学生的学问驾驭有画龙点睛的效果。留意各教学环节部分的过渡语言,承上启下,刚好表扬确定学生的优点,使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主动参加到课堂中。另外,更多的进行小组合作,用集体的力气解决问题,多留意学生的操作状况,刚好发觉学生的错误并订正,从不同的角度突破教学重难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得到了课程组成员的确定与激励。同时,这节课胜利的背后,也有一些值得反思与接着整改的地方。例如在量角器的相识环节,我花费的时间相对比较多,有点放不开,有一些地方讲了怕学生不懂,再讲,还存在比较啰嗦的状况。在学生
36、总结了量角的步骤后进行实际操作时,没有留意学生的操作过程,导致一些学生的量角出现错误与误差。时间的驾驭还不够合理,后面的练习比较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全部的练习,须要课后完成。针对这一次研课出现的有待加强的地方,课程组成员都出谋献策,第 2626页共 3939页为本节课尽可能做到完备提出了自己珍贵的看法。(1)在时间驾驭方面还要进行思索,把时间还给学生。(2)教学语言精练了许多,但部分还存在随意性。(3)还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发觉问题刚好订正。吸取了课程组成员的看法后,我又对课堂的设计进行了思索与优化。首先在量角器的相识环节,我先让学生小组探讨沟通再提问。这样学生的回答质量与表达也好许多
37、,从而我在归纳总结时就顺畅了许多,教学语言进一步精练,为后面学生的练习争取了不少的时间。其次,在学习了量角的步骤进行实际操作时,我在课堂中多巡察,刚好发觉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并订正。这样,学生的精确率好了很大的提高。因为有了前两次的教学阅历,特殊是课程组成员的珍贵看法,这一次研课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全部的教学环节,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自己的教学实力有限,课堂调控实力有待加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努力,争取不断地进步。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10第 2727页共 3939页本课是相识计量角度的单位和角的度量。新课一起先就引导学生自选度量单位去度量同一个角,并让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感到困惑:同
38、一个角为什么有不同的结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体验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教学量角时,也是让学生拿出量角器来视察其构造,然后充分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度量,自学角的度量的方法。小组沟通,最终引导学生概括出常用的度量方法:点对点,线对边,只看另一边,标出角度,再检验。在检验中,为了让学生从两排刻度中正确地读出角的刻度,我先让学生探讨。学生得出许多方法:“0”在内,读内刻度;“0”在外,读外刻度。角开口向左,读外刻度;角开口向右,读内刻度。锐角读小刻度,钝角读大刻度。通过学生探究、自学,让学生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培育学生知难而进的良好品德与习惯,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增加他们的学习自信念。通过
39、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既培育了合作实力和习惯,又培育了学生的创新实力,提高了学习效率。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11上课之前,我就在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第 2828页共 3939页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学问盲点多,几乎没有旧学问作铺垫,操作程序困难:顶点和中心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看另一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还要分清内外刻度,(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所以在教学时,我实行了一些措施:1。上课伊始,我就开宗明义向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目标,告知学生,今日学的学问比较难,有没有信念学会,在学生充溢信念
40、回答后,他们精神饱满地听课,上课都比较仔细,激发了学生探究新学问的欲望。2。在学生相识量角器时,我多次强调开口朝左,看外圈,开口朝右,看内圈,使学生弄明白在什么状况下看外刻度线,在什么状况下看内刻度线。3。借助多媒体,演示量角方法,使学生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建立表象。这样,在量角时,大部分学生会自觉地将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读数时也会顺着旋转方向找到对应刻度,也避开了刻意区分内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觉中驾驭了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12教学片段:第 2929页共 3939页小故事:阿凡提智斗恶财主阿凡提辛辛苦苦在财主家干了一年,大年三十这一天,他冒着风雪到财主家领工钱
41、,贪心的财主想刁难阿凡提,就说:“阿凡提,听说你很聪慧,这是我家祖传的一块三角形玉佩,惋惜缺了一个角,你得给我量出这个缺角的度数,量对了,我给你工钱,要是量不出来,哼哼,我就扣你一半的工钱!”师:财主真够坏的,竟然叫阿凡提去量断角的度数,你们情愿帮帮他吗?这个角的度数能量吗?(生思索片刻)生 1:不能。因为这个角断了,连顶点都没了,当然量不出来了。生 2:能(一时却又想不出方法)。生 3:能。我们只要量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然后用 180去减,就能知道这个断角的度数了。师:真够聪慧的!生 4:不对,这样不算。因为财主是要阿凡提量出而不是想方法算出这个角的度数。师:也有道理啊!那可怎么办呢?生:(
42、众生)没有角怎么量啊!师:对呀,要量角先得有角啊,再想想,老师信任大家肯定能帮第 3030页共 3939页阿凡提想出方法来。生 5:有了!我们只要把这块玉佩断了角的两条边延长并相交,就能找出这个角,并量出角的度数。师:最终和聪慧的阿凡提想到一块去了。这样,阿凡提就可以领到工钱了。但是,狡猾的财主并没有善罢甘休,他又想出了一个新花招,我们来听一听。财主:第一次不算,你得用我的量角器,量出这个角的度数,这次量对了,我就给你工钱。师:财主想让阿凡提量哪个角呢?(提示学生看画在黑板上的一个小角,一个学生上去“一试身手”,但折腾了半天终因角被量角器的边盖住而变得“无计可施”。)师:快想方法啊!生:有了,
43、只要把这个小角的两条边延长,始终延长到用这把量角器能量出这个角的度数为止。师:你们和阿凡提一样聪慧!正是用这种方法,阿凡提再一次战胜了狡猾的财主,最终取回了自己的工钱!反思:第 3131页共 3939页“人的思维只有被深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气,引起主动的留意、记忆和思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思索、解决问题、情感与看法的发展离不开学问与技能的学习。同时,学问与技能的学习必需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没有问题就无以探讨,本课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并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奇妙地将练习的内容蕴涵于情境中,这不仅使原先枯燥、机械的练习不见了踪影
44、,更使练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帮助阿凡提与狡猾的财主“斗智”的过程,学生经验了直觉揣测、思索试验、质疑追究的过程,让他们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感受思索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整个过程学生的才智不断涌现,主动的情感也在丰富的体验中实实在在地产生。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13角的度量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其次单元中的一个重点,是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作铺垫的。这节课让学生读量角器上的度数是一个难点。我们班级的学生上课比较活跃,好提问,对簇新事物有一种探究精神。所以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拟订了这样四条:(1)相识量角器;第 3232页共 3939页(2)会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3)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
45、度数;(4)培育动手操作实力和空间想象实力。孩子们平常根本没接触过量角器,更别说相识了,于是我便开宗明义揭示课题,让学生依据课题提问,老师作整理,让学生自己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相识量角器是学习读角度、量角的基础。而量角器对于学生来说是生疏的,他们对它充溢了新奇心、簇新感。教学中让学生先自己视察量角器上有些什么,给学生一个初步感知。对于上面许多的刻度和刻度线,至于中心及零度刻线估计学生是不易发觉的,所以让他们通过看书自学所得。由于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待会儿读度数及量角时都要用到,而学生又是首次接触,必需让学生强化记忆,让学生先自己看,再小组沟通,然后通过探讨及看书得到,
46、最终让他们再一次指着量角器把各部分名称说给同桌听,这样学生就记住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读出量角器上的角的度数并能说出读角的过程的确很难,量角器上的刻度线比第 3333页共 3939页较困难,特殊是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简单搞错,所以在这里让学生在小组里探讨,自己探究出何时看内圈刻度,何时看外圈刻度。在教学中我支配了三组对称的角来让学生搞清什么时候该看外圈刻度,什么时候该看内圈刻度。语言是思维的外现,在说看角的过程中,让学生先小组里探讨,互作补充,渐渐完善;再同桌说、个体说,这样从小组到个体,一再说看角的过程,让学生驾驭看量角器上角的度数。用量角器来量角
47、的度数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探究,老师便全面放手,让他们先尝试着量量看,再请量对的学生作正确示范,起到正面引导,最终得出量角的三个步骤。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状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摆放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也多次出现了内、外圈刻度看错的状况。老师还应当进一步指导学生在量角之前先推断是钝角还是锐角,再读度数,这样就可以避开错误。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14集体备课打算角的度量,缘由是觉得这节课可以放手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相识量角器,从而会运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从实践中获得认知。在打算过程中我借鉴了强震球老师执教第 3434页共 3939页的角的度量一课以及丛琳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然后
48、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变和更改。角的度量这节课的重点是相识量角器并会用量角器量角及画角。在第一次的备课和模拟讲课时,对于重点的把握不够精确。比如说,在用量角器量角时,肯定要让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在讲课的时候就应当强调出每个小角的顶点都聚集在一点上。同时在用小角量角的时候要强调出小角的顶点和所量角的顶点肯定要重合,这样在后边的教学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课的时候留意强调了这几个地方,在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时,不须要过多的强调学生就知道要把顶点和中心对齐。对于教学重难点的合理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教学,哪些地方要多下功夫哪些地方不用,弄明白这些,课上起来会更加的轻松自如。本节课的引入部分最初设计
49、的是黄金矿工小嬉戏,绳子摇摆的过程中和水平面会形成一个夹角,但是没有实际的意义,和生活没有太大的联系,有些学生可能知道,大部分还是不知道的,放在此处比较突兀。后来导入部分改为比较两个学生所画的角的大小,这两个角在后续的教学中没有再出现,开头提出来的问题应当再后边解决。此处第 3535页共 3939页假如改为这两个角的大小是一样的,但是一个角的两条边很长,一个较短,让学生比较,造成冲突和冲突,然后引入此课,这样较好。接着是用小角来量大角是由几个小角组成的,第一次学生上前演示的时候,操作的很正确,但是没有大胆的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去讲去说去做。这也说明我们老师有时候过于焦急,怕学生说不好,怕学生说错
50、,于是便抢在学生的前面去说,但是学生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表达的更加精确。在用小角量大角这一部分,假如把半圆量角工具折成扇子,先出示一个小角,然后像变魔术一样绽开出现 4 个角。而不是一个个去铺上四个小角,趣味性更高,同时也可以很自然的就引入另一种量角工具,小角都连在一起的半圆量角工具。效果会更好,给学生更深的印象。读刻度数时须要分清是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在模拟讲课时这一部分的强调不够,只是略微提了一下。在后来的讲课中虽然留意讲解用内刻度还是外刻度,但是在画 60 度和 120 度的角的时候还是有学生内外刻度搞错画错角,可以让学生利用前面锐角、钝角的学问来推断自己所画的角是否正确。同时这一部分对于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