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视角下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现状研究_于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视角下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现状研究_于晶.docx(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学校代码: 10200 研究生学号: 1Q20020084Q399 分类号 : G427 密 级 : i _ 硕士学位论文 教师视角下小学一年级学生 入学适应现状研究 The research on the Status of First-year Students9 adaptation to Primary School in Perspective of Teacher 作 者 : 于 晶 指导教师 :李 广 副 教 授 学科专 业:教育硕士 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学位类 型:教育硕士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2011 年 5 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
2、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彳、 & 日期 :911、!、的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
3、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 术信息研究所 ) 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 I.广卞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 w/、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_ 电话: 通讯地址: _ 邮编 : 幼小衔接的相关理论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国内外研究者从幼小衔接的内涵界定、理 论基础、现状问题、建议措施等不同层面做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与思考,成果丰富完 善,为幼小衔接的实践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而本研究 “ 从教师的视角看小学一 年级入学适应
4、现状 ” 是在幼小衔接这一大的研究领域之下的一个子课题,其研究意义直 接指向如何帮助一年级小学生适应学校生活,顺利过渡幼小衔接阶段。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对 F 小学一年级 160 名学生进行观察,并 对 4 名 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最后辅以学生、教师、家长的访谈以得出小学入学适应的现状。 并从理论的高度上对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研究建议,建议通过各 个主体的双向衔接帮助小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完成幼小衔接。 关键词 :教师视角;小学一年级;入学准备;幼小衔接 摘 要 Abstract There are lots of Study conclusions on cont
5、inuity and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den to primary school,which including its Connotation, The present problem, Proposal and Strategy. The research on the Status of First-year Students adaptation to Primary School in Perspective of Teacher is one of this field. Using the investigation,! interviewed
6、eight teachers of Primary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provide some suggestion for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nursery teacher,parents and children,so as to help the First-year Students9 adaptation to Primary School. Key words: in Perspective of Teacher, Fisrt grade, adaptation to Primary
7、School, continuity and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den to primary school 目录 时顧 . I 英文摘要 . II 0 录 . III m . 1 ( )研究缘起 . 1 1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 1 2. . 个人的教育体悟与研究机遇 . 2 (二) 研究意义 . 3 1理论意义 . 3 2 实践意义 . 3 (三) 研究综述 . 3 1. 相关概念界定 . 3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 二、 研究设计与过程 . 8 (一) 研究问题 . 8 1. 自理方面适应现状 . 8 2. 交往方面适应现状 . 8 3. 习惯方面适应现
8、状 . 8 4学习方面适应现状 . 8 (二) 研究对象 . 8 (三) 研究方法 . 9 1.丨 卷法 . 9 . 9 3MWi . 9 (四) 研究过程 . 9 1. 理论研究阶段 . 9 2. 资料收集阶段 . 10 3. 资料分析阶段 . 10 4. 结论与反思 . 10 三、 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11 (一)自理方面适应现状分析 . 11 1.适应现状 . 11 2原 13 分析 . 11 in (二) 交往方面适应现状分析 . 12 1.适应现状 . 12 2原因分析 . 13 (三) 习惯方面适应现状分析 . 13 1 适应现状 . 13 2原因分析 .
9、14 (四) 学习方面适应现状分析 . 15 1. 适应现状 . 16 2. 原因分析 . 17 四、研究反思与建议 . 19 (一) 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 . 19 1 校长的理念是前提 . 19 2. 科研的引领是关键 . 19 3. 教师的赋权是根本 . 21 4. 弹性的时间是保障 . 21 (二) 增强教师的衔接意识 . 21 1. 给小学教师的建议 . 21 2. 给幼儿园教师的建议 . 22 (三) 发挥家长的促进作用 . 22 1.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 23 2. 从行动上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 23 (四) 提高儿童自身适应能力 . 24 1锻炼身体,提高身体适应能力
10、. 25 2. 自己动手,养成自主自立习惯 . 25 3. 消除恐惧,积极对待学校生活 . 25 . 26 iB . 31 一、绪论 ( )研究缘起 1.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 1996 年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就明确指出: “ 受 过幼儿教育的孩子与没有受过这一教育的孩子相比,往往更能顺利入学,过早辍学的可 能性也少得多。 ”“ 而学前教育的不足或缺乏这种教育,均可严重地影响终身教育的顺利 进行 ” 。可见,学前教育对于整个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小衔接能 否顺利进行不仅影响到幼儿能否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还会影响到幼儿一生的教育进程。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
11、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这一时期 恰好是学前儿童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 转折期。 “ 幼小衔接 ” 实质指的就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 的衔接。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工作越来越受到社 会的重视和期待。 第一,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 段。幼儿教育阶段被纳入基础教育阶段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幼儿教育阶段和小学教育 阶段各有其特点,但二者之间的合理过渡是教育自然的连续与承接。因此,在基础教育 体系中,幼小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幼儿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儿园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和
12、必经阶段。为 使儿童在进入小学后能够较快的适应小学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在幼儿园阶段就 必须有意识、有规律地对幼儿进行培养。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和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 童 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第三,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 教学方式、教育目标、学习安排、环境设置和生活制度诸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幼儿园教 育教学活动主要以游戏为主,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 态度、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而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课堂学习为 主要形式,是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
13、、劳全面发展, 是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因此, 减缓坡度, 实现教育从幼儿到少儿的量变到质变,正是幼小衔接的主要研究内容。 因此,幼小衔接工作是我国基础教育系统工作中的一个关节点,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对儿童一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小衔接的相关研究也是我国基础教 育研究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2010 年 6 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联合国教科文纟 11 织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M.1996. e赵月娥,庞威 .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 J.内蒙古教育, 2008,5. 艾丽梅 .浅议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J.教育理论研究,
14、 2006 (5). _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试行 ),其中强调了幼儿园教育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启发幼儿的求知欲,以利 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幼儿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作好准备。 同年7 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 是全面的、启蒙性的。明确指出: “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 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 。首次提出幼儿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在 总则中强调 “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 ” ,在组织与实施中又 强调 “ 幼儿园教育要与 0 3 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
15、教育相互衔接 ” 。 综上,关注幼小衔接,调查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现状,探讨影响学生适应状况的因 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入学适应能力,帮助儿童顺利过渡幼小 衔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个人的教育体悟与研究机遇 作为一名长期执教小学低年级的老教师而言,近 20 年的从教经历使我慢慢发现了 刚入学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一年级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常常会影响孩子 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整个学生生涯,有的孩子甚至就此奠定了整个人生的基调。从幼儿园 到小学,孩子的学习任务、学习形式,生活方式、生活规律,都将有很大的变化,也是 孩子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的转折。从幼儿园小班到中班再
16、到大班,孩子是在一级一级地 登楼梯,一步一步地走路,而从大班进入小学一年级,孩子要跨越的就不是一级台阶, 而是一层楼,一道河,一座山了!孩子是否能很快地适应这个转折,能否顺利地登上这 一层楼,跨过这一道河,登上这一座山,很大程度 取决于他们的入学准备,包括知识准 备、习惯准备、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尤其是心理准备。而幼小衔接之所以存在问题的 原因之一就在于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之间缺乏沟通,衔接出现断层,儿童无法良好适应 学校生活。近年来,小学和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实践工作也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很多都 是各自做各自的,教育经验缺乏交流与共享,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因 此,长期的教育体悟使我萌
17、生了通过自己的研究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完成幼小 衔接的决心。 另外,我工作的学校具有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学校坚持科研立校的办学方针,多 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立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高自己的科研能 力和研究兴趣,并赋予了教师课程规划、课程选择、课程评价等权利,为教师从事研究 赋权增能、搭建平台。这样充满科研氛围的工作环境,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制度保 障和人力支持。 在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都已具备的基础上,我借助攻读教育硕士这个良好契机,确 定了幼小衔接研究领域中的 “ 入学适应 ” 这一课题,选择从 “ 小学教师 ” 的视角来看一 年级学生的入学适应现状,希冀通过科学的理
18、论研究,丰富相关研究成果,指导实践。 7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 ) A. 2001. (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幼小衔接的相关理论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国内外研究者从幼小衔接的内涵界定、理 论基础、现状问题、建议措施等不同层面做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与思考,成果丰富完 善,为幼小衔接的实践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而本文 “ 从教师的视角看小学一年 级入学适应现状 ” 是在幼小衔接这一大的研究领域之下的一个子课题,其理论意义直接 指向一年级小学生的入学准备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研究视角以一年级教师为主,研究对象更有针对性,其研究结果可作为帮助 一年级教师做好学生入学适应工作的理
19、论指导。 第二,呈现一个完整的入学适应现状研究的个案,为其他有相同研究旨趣的研究者 提供一个可以参考与借鉴的范例。 第三,在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 “ 研究建议与反思 ” ,将研究结论提升到理论 的高度。 2.实践意义 如何使孩子顺利过渡幼小衔接阶段,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许多家长十分重视和颇为 困惑的问题。本研究立足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小学生入学后的适应状况,从而得出结论: 学生的哪些入学准备需要在家长的培养和 教育下完成,从这一层面来讲,具有十分重要 的实践意义。 第一,其研究结果可为家长提供可操作的建议,帮助家长为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平 稳过渡幼小衔接期,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第二,揭示小学生
20、入学后的适应过程,为广大小学教师提供一个可参照、对比自身 教育实践和经验的实践范例。 (三) 研究综述 1. 相关概念界定 (1) 幼小衔接和入学准备 “ 幼小衔接 ” 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教育的平稳连接和过渡。 & “ 入学准备 ” 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幵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 征或基础条件。 对于幼小衔接与入学准备的联系与区别,国内己有不少研究者进行了 研究,其中研究最完善、成果最显著的当属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盖笑松教授。他在儿 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一书中,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严密的分析与界定。 a刘东 .对幼小衔接教育的 W 思考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1、 2006,23 (1): 57 58. ? Gredler G 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What the future holds.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00,37 ( 1 ): 73 79. 二者的相同之处有: 第一,研究主题有交叉之处 研究对象上,二者都涉及幼儿园及小学两个学习阶段的儿童。研究内容上,普遍都 存在一些问题 生活自理能力、独立处理问题、与同伴相处、掌握与遵守规则、在较 长的课堂内保持注意、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等。再者,两个研究都受到 了国
22、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也是教育工作者在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阶 段平稳过渡中的难点和重 点问题。 第二,涉及相同的群体 二者都涉及了相同的群体:儿童、幼儿园、学校和家长。都强调家长在帮助儿童实 现从幼儿园从小学的平稳过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为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加强幼 儿园、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以及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方法等途径,使家 长在帮助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概念界定不同 在概念界定上,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 “ 入学准备 ” 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并 根据其内涵提出了具体的结构模型;而国内学者对 “ 幼小衔
23、接 ” 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 的 理解不清晰,也缺少具体的结构模型。对于 “ 入学准备 ” 研究,国外研究者从儿童发展 的不同理论出发对 “ 入学准备 ” 概念进行了界定,虽然界定的方式不同,但其中一些观 点已收到了当前学者的广泛赞同和采用。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 ( NEGP)根据近年来 人们对 “ 入学准备 ” 含义理解的新进展,从儿童个体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儿童入学 准备的五领域模型,把入学准备划分为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情绪和社会性、学习方式、 言语发展、认知和一般知识五方面的内容。该模型已成为当前最有影响的入学准备模型, 并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采纳。 国内 学者对 “ 幼小衔接 ” 的概
24、念尚缺乏清晰地界定,一些研究者把 “ 幼小衔接 ” 简 单地理解为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教育的平稳连接和过渡。在对 “ 幼小衔接 ” 内涵的理 解上,朱慕菊等人认为 “ 幼小衔接 ” 的实质是处理好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连续性和阶 段性问题。 她认为,在 “ 幼小衔接 ” 的过程中,儿童从学前进入小学,跨越了两个发 展阶段。从儿童身心发展来看,是学前向学龄前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 既保留了幼儿期的某些特征,又拥有学龄期刚刚出现的某些特征。在过渡期,儿童身心 发生了一定的质变,而这种质变要在一定得条件下实现。这 个条件即主导活动的转变, 也即儿童的生活从游戏主导活动转向正规课业学习主导活
25、动。新的主导活动对儿童身心 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处理好儿童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问题,就 必须分析新的主导活动转变的实质。根据主导活动的性质可以看出,这种质变的核心体 现在社会意识与抽象逻辑思维两方面的心理品质上。其中,社会意识包括任务意识、规 则意识、独立意识、自制等,抽象逻辑思维包括皮亚杰所说的 “ 具体运算的能力及理解、 盖笑松,张向葵 JL 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理论模型与干预途径 m.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 (5): 614 622. _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运用符号的能力。 ” 第二,研究者关注的时间段不同 国外 “ 入学准备 ” 研究认为, 0 6 岁
26、的发展任务之一是为适应将来的学校生活做准 备。因此, “ 入学准备 ” 的研究对象包括从初生婴儿到处于任何学龄阶段的儿童。而国 内 “ 幼小衔接 ” 研究则以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环境的变化为着眼点,侧重研究学期末期 到小学初期这一过渡时期。 第三,研究范式不同 国外 “ 入学准备 ” 研究和国内 “ 幼小衔接 ” 研究的研究范式不同。在国外, “ 入学 准备 ” 研究更多地以儿童为个体为关注单位,更多地采用心理测量学的研究范式;而 “ 幼 小衔接 ” 研究则更多地以教育机构为关注单位,更多地采用教育实验的范式。 第四,关注的儿童群体不同 “ 入学准备 ” 更关注处境不利的儿童。国内的 “ 幼小衔
27、接 ” 研究则对普通儿童,特 别是城市中的儿童予以更多一些的关注。 综上, “ 幼小衔接 ” 和 “ 入学准备 ” 的研究领域多有交叉和重合,国外偏重 “ 入学 准备 ” 的研究,而国内则用 “ 幼小衔接 ” 囊括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过程。在本研 究中,我们把幼小衔接定义为: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发展阶段之间有 一个 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互相交叉。它包括 两层意思:首先,幼儿园大班幼儿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来适应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小学 一年级教师应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更适应步入一年级的学生,使他们以最快速度适应小 学生活。 (2) 适应 适应,在心
28、理学上一般指个体调整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使之与环境条件的要求 相符合,这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就 “ 适应 ” 而言,包 含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个体,这是 “ 适应 ” 的主体; 环境 (情境),它与个体相互作 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 ;其中人 际关系是个体 “ 适应 ” 过程中环境 (情境 ) 的重要部分;改变,这是 “ 适应 ” 的中心环节。 现代意义上的 “ 改变 ” 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 之满足自己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个体和环境的和谐。 (3) 入学适应 入学适应是指:一年
29、级学生对小学学校生活的适应状况,这里的适应方面包括:一 是学习适应,即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倾向。二是社会适 应,即独立生活、自我管理、运动、作业、交往、社会化等。 2. 国 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徐浙宁,郑妙国内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 J.上海教育科研 .2000(5):51. 5 _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关于入学准备的研究, GRGredle 认为入学准备是儿童从正规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 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 Kagan提出应从学习的准备和入学的准备两个方面入手的 观点。学习准备是指形成学习某一科的基本知识的发展过程,入学准备是指儿童入学前
30、在其他方必须掌握一系列技能。 a美国学校董事协会 (NASBE)认为入学准备除了针对儿童 本身以外,还应涉及更广阔的范围,包括儿童的家庭、早期环境、学校和社区。 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很多儿童无法适应小学的生活,出现了种种问题,因此这些 国家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大量关于儿童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的研究。美国对于儿童入学准 备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 (NEGP)提出的儿童五大领域的发展进行 的。这五大领域模型是: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学习方式、言语发 展、认知与一般知识。美国的儿童教育工作者对入学准备进行广泛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儿 童在未来学校生活中的成功取决于生理、心理和智力
31、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者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是探索儿童入学适应的 影响因素与入学适应指标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些因素包括不同类型的双亲和非双亲的保 育方式、儿童的个体特征,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 日本教育研究者立足于终身教育的观点,认为学前阶段的入学准备工作应主要集中 在两个方面:社会性的培养和学习方面的发展。 社会性的培养包括人际关系的培养、 道德教育方面的转衔、重视游戏在这一年龄阶段幼儿学习生活中的作用。而学习方面则 主要是指一些与小学 教育相符合的学习习惯和技能的培养。 (2)国内研究现状 第一:关于入学准备的研究 早期的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相关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实现
32、幼小衔接,做好儿童的 入学准备必须从三方面入手:第一,环境适应能力。让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环境, 适应合理的学习负担。第二,常规训练。以学校生活常规、特别是课堂教学常规训练为 主线,使儿童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基本的文明礼貌行为。第三,身心发展相 协调。在加强智力活动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这一划分较 为全面地指出了儿童在进入小学前应该具备的一些 条件,为我国学龄前儿童进入小学需 做的准备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 第二:对儿童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在国内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性的研究中,有来自专门研究机构的实证研究,也 有幼儿园一线教师及科研人员的经验汇总,
33、虽然各研究机构、学者和教师的出发点各不 相同,但都极其关注儿童适应性的发展状况。 在这些研究和实验中,耿向红 王佩丹 等人阐述了儿童学习适应性,并论证了儿 Girbert R.Gredler,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what the future holds,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00,37(1 ):73-79. :228. 黄 M 淸 .解决幼儿入学社会性适应问题浅谈 J.教育评论 , 200(01 ):95. 刘胜琳 .小学新生适应学校生活的状况调查研究 J.四川师范大学学
34、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1):35. 王余幸 , 适应不 &小学新生成因探析 J.现代中小学教育 ., 2007(8):38. 赵春芸 .企业学校一年级新生适应学校情况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D.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 2005.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 ( )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为: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现状研究。从学生的哪些方面进行 考察,以作为判断学生适应现状的依据,即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 会(NEGP)入学准备研究小组提出儿童的入学准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儿童的准备状 态、学校的准备状态、家庭与社区的支持。其中,从儿童的角度来看,入学准备包括五 个重要
35、领域:学习方式、认知与一般知识、情绪与社会性发展、言语发展、身体健康及 运动技能发展。儿童在这五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决定了他们能否从日后的学校教育中受 益。根据五大领域的内容,结合中国儿童的特点,本文的研究问题定位为对小学一年级 新生入学一个月后在自理、交往、习惯和学习四个方面的适应现状考察。具体如下: 1. 自理方面适应现状 这一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在卫生、劳动、学习用具的管理等方面的适应状况,来分析 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2. 交往方面适应现状 这一部分主要是研究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情况。师生交往主要通过课堂观察师生 互动的情况与教师陈述学生面对教师的行为表现。生生交往主要根据学生课间活
36、动的同 伴互动表现来考察。 3. 习惯方面适应现状 习惯上的适应包括作息上的习惯(遵守时间、正常如厕、遵守纪律等)、进餐的习 惯(进餐习惯、进餐速度、进餐卫生等)、活动的习惯 ( 遵守活动规则、认真活动等)。 4. 学习方面适应现状 在查阅文献和教师访谈的基础上,将学习适应的考察集中在注意力集中情况、课堂 倾听情况、书写姿势情况、发言情况以及作业情况等方面。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长春市 F 小学一年级四个班 147 的入学儿童为研究对象。 F 小学是笔者的 工作单位,笔者在此工作了近二十年,对学校的整体情况和教师队伍比较了解。基于一 年级的班额较少,学生数量不多的原因,笔者在量化研究时并没有抽样,而是对 4 名班 主任均进行了问卷调查。而进行质化研究时,访谈对象则涵盖了班主任、科任教师、家 长、学生等不同群体,以确保研究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