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其对学业成绩_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_房香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其对学业成绩_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_房香莲.docx(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泉州市泉港区为例,采用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泉港区中学生使用手 机状况进行调査研究,探索本区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其对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的 影响,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重视,让更多研究者投入到这一 问题的探讨中,为深入研究中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及其教育问题提供参考。因此,本 研究采用问卷调査法对随机选取的泉港区 720名初一初二、高一髙二的学生进行测 试,对调查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泉州泉港区中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并不严重。在 590名被试中,有依赖倾向 的学生人数为 24人,占总人数的 4.1%,在 3个因子的比较中,发现当前学生
2、在日 常生活中过度查 看或使用手机的行为即突显性明显高于强迫性、戒断性的行为特征, 以上数据总体上可以说明本区大部分中学生能够合理使用手机。 2. 泉港区中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在区域、年段等人口学信息上存在差异,在独生 子女、性别两人口学信息上不存在差异。该地区高中段的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程度明 显高于初中段的学生,来自城镇的、重点学校的中学生在手机依赖突显性这一维度 上的分数高于来自农村的、普通学校的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上的差异,除戒断性 方面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外,尚未发现性别在手机依赖其它维度上有统计学差异,是 否独生子女在手机依赖三个维度上的差异性分析中,尚未发现存在差异。 3. 泉港区中学生手机
3、依赖状况影响着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手机依赖得 分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与学业成绩呈负相关。手机依赖性越高,学生成绩越差, 对手机依赖越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 4. 在使用手机者与没有使用手机者二者在学业成绩及心理健康方面上的比较研 究中发现,对手机产生依赖的学生成绩差及一般的比例较高,略高于未使用手机者, 有手机依赖倾向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测査量表得分明显高于未使用手机者,说明该地 区没有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 要好于有使用手机的中学生。 关键词:手机依赖 ,中学生,学业成绩,心理健康 Abstract Abstract With springs port quan ga
4、ng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USES the mobile phone depends on the scal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arties hereto survey research carried out for spring harbor area middle school students use mobile phone, Exploring this area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obile phone rely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its
5、 impact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health, so as to cause the social &om all walks of lif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obile phone rely on the phenomenon seriously, let more researchers into the question discuss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1 mobile phone depends on
6、the behavior and the education problem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of the random spring harbor 720 2,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at the beginning of test, the result of the investigation system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ollowing c
7、onclusions: 1. The springs of quan gang port area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obile phone relies on case is not serious. In 590 subjects, has a tendency to depend o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for 24 people, accounting for 4.1% of the total, the three factors of comparison, found that the current students i
8、n daily life too much view or behavior that is dominance of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mpulsive and withdraw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the above data, on the whole, that the vast major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is area was able to correct use of cell phone
9、s. 2. Spring harbor area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obile phone rely on in years,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such as area, the one-child, gender differences do not exist two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High school period in the reg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significan
10、tly higher tha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towns, the key school students at mobile phone depends on the dominant scores on this dimension is higher than that from the countryside, th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Phone dependence on gender differences, withdrawal sex boys are significantly hi
11、gher than girls, but have not found between gender difference on the mobile phone rely on other dimensions, whether the one-child on mobile phone rely on three dimensions of difference between analysis, have been found on the mobile phone depends on the dimens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
12、o. 3. Spring harbor handset dependenc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ffects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mental health, phone rely on score was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mental health,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cademic achievement. Phone dependency is higher, the worse student performance, of mob
13、ile phone dependenc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more the more serious mental health problem. Ill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Without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and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is o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mental health of botii comparative study found that the dependence on a cell phone gen
14、erates low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higher ratio of commonly, slightly higher than did not use a mobile phone, have tended to mobile phone rely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or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iian not using a cell phone, that did not use cell phones in the region of middle sc
15、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overall better than tii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cell phone use. Keywords: Mobile phone rely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mental health IV 中文文摘 中文文摘 手机 ,作为现代社会最普及最便捷的沟通交流工具之一,被广大人们所青睐,也 在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大受欢迎,被中学生们视为不可缺少的生活润滑剂,中学 生成了使用
16、手机人口中的新主流。手机带给广大中学生诸多便捷的同时(如保持与 家人、朋友的联系,手机上网、 QQ聊天、发邮件发微博、微信等),也带来了不少 问题。毕竟,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因人生观、价值观等尚未发展成熟,人格也尚 未完善,极易出现因过度使用手机,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的状况,甚至有部分学生 患上手机成瘾症、手机依赖症等,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近 年来,有关中学生使用手机犯罪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因此,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 手机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给学生们带来诸多的方便,同时也会造成一些负 面影响,如上课期间玩手机、用手机浏览黄页等,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身心健 康等,这些现象
17、足以引起中学生朋友、家长们、学校和社会的的重视。从近几 年的 调查研究中发现,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是日趋严重,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大学生手机依赖或过度使用手机行为的研究较多,关于中学 生手机依赖行为及其造成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希望以泉州市泉港区为例, 了解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状况,探索本区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其对学业成绩、心 理健康的影响,以期引起社会、学校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重视,让更多的研究 者投入到这一问题的探讨中,为深入研究中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及其教育问题提供参 考。 本研究共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论述了当前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然后对课
18、题背景进 行阐述及对中学生手机依赖、学业成绩、心理健康三个心理变量的文献综述、指出 前人研究的不足而提出本研究的意义的论述。 第二部分为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与过程。这部分内容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目 的,确定了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泉州市泉港区 6所中学的初一初二、高 一高二的720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本研究由三个量表组成: (1)人口统计学量表, ( 2)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 ( 3)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采取集体施测的方式,指导被试现场填写,并当场收回问卷 。对于所回收的问卷, 采用 SPSS16. 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调查数据。 第三部分为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的调
19、查结果分析。这部分主要考察中学生手机 依赖的总体情况,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不同学段、独生子女与非独 生子女、手机依赖者与没有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分析及中学生手 机依赖对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的影响、相关分析和中学生高、低手机依赖者在学业 成绩上的差异分析及中学生学业成绩对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等。 v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部分是对本研究的结果进行讨论。这部分内容主要讨论了泉港区中学生手 机依赖现状,及中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对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了本研究 的意义、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第五部分为结论与教育建议。通过以上调査分析,总结了本次调查研究的主要
20、 结论,探讨了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教育引导。 通过以上系列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泉州泉港区中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并不严重。在 590名被试中,有依赖倾向 的学生人数为 24人,占总人数的 4.1%,在 3个因子的比较中,发现当前学生在日 常生活中过度查看或使用手机的行为即 突显性明显高于强迫性、戒断性的行为特征, 以上数据总体上可以说明本区大部分中学生能够合理使用手机。 2. 泉港区中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在区域、年段等人口学信息上存在差异,在独生 子女、性别两人口学信息上不存在差异。该地区髙中段的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程度明 显高于初中段的学生,来自城镇的、重点学校的中学生在手机依赖突显性这一维度 上
21、的分数高于来自农村的、普通学校的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上的差异,除戒断性 方面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外,尚未发现性别在手机依赖其它维度上有统计学差异,是 否独生子女在手机依赖三个维度上的差异性分析中,尚未发现存在差异。 3. 泉港区中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影响着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手机依赖得 分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与学业成绩呈负相关。手机依赖性越高,学生成绩越差, 对手机依赖性越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 4. 在使用手机者与没有使用手机者二者在学业成绩及心理健康方面上的比较研 究中发现,对手机产生依赖的学生成绩差及一般的比例较高,略髙于未使用手机者 , 有手机依赖倾向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测查量表得
22、分明显高于未使用手机者,说明该地 区没有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 上要好于有使用手机的中学生。 针对本研究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教育建议: 1. 加强中学生的理想教育,注重价值观引导,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与小学生、大学生相比,中 学生的理想更显迷茫。从这次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普遍对人生的价值缺 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对未来缺乏信心,对人生感到迷茫。也有部分学生受社会某些 现象的折射,对学习无所适从,对 “ 学可以致用 ” 而感到怀疑,在心理上产生了巨 大的负担。因此,笔者认为,要加强中学生的理想教育,价值观的引导,特别是高 中阶段的学生,
23、不仅要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还要帮助他们明确短期目标,激发其 学习动机,通过理想、目标来增强他们对外界诱惑的抵抗能力和自控能力,增强学 习的行动力。 2. 作为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心理健康辅导等途径来 引导中学生们正确使用手机。在这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枯燥乏味, 消遣与娱乐的时间很少,学校的课外活动也较单一,不如手机吸引人。而且,当学 生们碰到生活中的烦心事,学习上不如意时,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上网聊 QQ、 或到 QQ 中文文摘 空 间写日记、写心情、或闷在心理等来处理情绪,也有小部分人选择通过向心理老 师、或同伴倾诉来解决问题,大家几乎一致认为玩手机更容易让人忘
24、记烦恼。鉴于 这个原因,笔者认为学校若能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加强学校心理 健康辅导的实效性,多方努力,多管齐下,帮助学生们通过正确的方法来缓解压力,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校老师及他们自己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在活动中促进学生 的体验与成长,减少中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此外,在校园内,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 园绿色网吧,向在校生推荐健康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让学生们远离网络陷阱 ,避 开网络垃圾,从而鼓励孩子们积极进取。 3. 作为家长,从源头上把控,规范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如家长在给孩子配备手机 时,要与孩于沟通清楚,为其购买手机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双方的联系,面对琳琅满 目各式各样的手机时,尽量
25、选择那种价格低、功能少的一般手机,尽量不要给孩子 买高档手机,同时控制孩子每月的手机费用,培养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和管理时间的 观念,从源头上做好把控 VII 中文摘要 - I A b s t r a ct. Ill 中文文摘 - V g 录 - IX 绪论 - -1- 第一章研究方法与过程 - -9- 1.1研究目的 . -9- 1.2研究对象 - -9- 13 -9- 1.4施测程序 . -10- 1.5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10- 第二章结果分析 - -11- 2.1中学生手机依赖的总体水平 - -11- 2.1.1 695名被试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 - -11- 2.1.2 590名手机
26、使用者的话费及手机功能基本情况 - -11- 2.1.3 590被试手机依赖描述性统计 - -11- 2.1.4590名被试手机依赖及各因子平均分 3的人数统计结果 . -12- 2.2中学生手机依赖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 -12- 2.2.1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分析 - -12- 2.2.2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分析 . -13- 2.2.3不同地区的中学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分析 - -13- 2.2.4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的中学生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分析 - -13- 2.2.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分析 - -14- 2.3中学生手机依赖对其学业成绩的
27、影响 . -14- 2.3.1不同成绩间的学生在手机依赖性的差异性分析 - -14- 2.3.2不同成绩间的学生在手机依赖性的两两比较分析 - - -14- 2.3.3高、低手机依赖者在学业成繽上的差异分析 - -15- 2.3.4中学生学业成绩对手机依输的回归分析 - 15 - 目录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4中学生手机依赖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 -15- 2.5中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 -15- 2.6手机依赖者与没有使用手机的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的差异分析 -16- 2.6.1手机依赖者与没有使用手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差异分析 - -16- 2.6.2手
28、机依赖者与没有使用手机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差异分析 - -16- 第 H聿讨论 . -17- 3.1关亍泉港区中字生乎机依赖的现状 - -17- 3.2泉港区中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对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讨论 . -18- 又 3本研究的意义、存在的不足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 -19- 第四章结论与建议 - -21- 4.1本研究的结论 - . - - -21- 4.2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教育引导 - -21- 附录 1 - - -23- 附录 2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 - -25- 附录 3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 -27- 参考文献 - -35-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_ -3
29、9- - -41- m W _ -43- 绪论 1. 课题背景 手机,作为现代社会最普及最便捷的沟通交流工具之一,被广大人们所青睐,也 在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大受欢迎,被中学生们视为不可缺少的生活润滑剂,中学 生成了使用手机人口中的新主流。手机带给广大中学生诸多便捷的同时(如保持与 家人、朋友的联系,手机上网、 QQ聊天、发邮件发微博、微信等),也带来了不少 问题 1。毕竟,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因人生观、价值观等尚未发展成熟,人格也 尚未完善,极易出现因过度使用手机,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的状况,甚至有部分学 生患上手机成瘾症、手机依赖症等,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有关中
30、学生使用手机犯罪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因此,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 手机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给学生们带来诸多的方便,同时也会造成一些负 面影响,如上课期间玩手机、用手机浏览黄页等,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及身 心健康,这些现象足以引起中学生朋友、家长们、学校和社会的的重视。从近几年 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是日趋严重,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大学生手机依赖或过度使用手机行为的研究较多,关于 中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及其造成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希望以泉州市泉 港区 为例,了解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状况,探索本区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其对学业成 绩、心理健康的影响,
31、以期引起社会、学校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重视,让更多 研究者投入到这一问题的探讨中,为深入研究中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及其教育问题提 供参考。 2. 研究综述 2.1手机依赖的概念 关于手机依赖的概念界定,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入手,提出的定义也各 不相同,有过渡使用手机、手机成瘾、手机依赖症,不健康使用手机、手机综合征、 手机焦虑症等各种描述,无论各研究者从哪一方面给手机依赖下定义,无疑都是对 过度使用手机这一现象的描述。具体概述如下: 2.1.1 些研究者从医学角度,对过度使用手机导致身心功能受损给手机依赖 下定义,如在手机依赖综合征的研究中 ,师建国 (2009)将个体失控的使用手机行为并
32、导致个体的身心及社会功能受到明显损坏的痴迷状态,定义为手机依赖综合征,这种 症状又可称为手机瘾、手机综合征、手机焦虑症等 2。汤敏佳 ( 2010)对当代大学 生 “ 手机依赖综合症 ” 进行综合分析中提出对手机使用过度依赖,而对身心健康与 学习进步所产生多种负面影响的现象,称为 “ 手机依赖综合症 ” 31。 2. 1.2有些研究者主要从手机依赖的概念、表现、及症状对手机依赖进行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将其界定为是一种心理疾病。如徐成芳,顾林 ( 2011)在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 原因及防治一文中,将对手机过分依赖称为一种心理疾病,即手机依赖症,在文章 中作者指出产生手机依赖的因
33、素主要是心理因素,具体包括从众心理、心理诉求、 特殊的人格特质和不稳定的情绪四个方面 4。王小辉 ( 2011)通过问卷调查对中学 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关系进行研究,指出个人对手 机的依 赖主要表现为不能节制地査看或使用手机的一种行为。在他的调査论文中,指出少 数中学生有手机依赖的倾向,而绝大部分学生是能客观对待和合理使用手机的。同 时又指出中学生的手机依赖与其社会适应性和社会支持性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社会 适应性的相关系数高于与社会支持的相关 5。梁娜、杨烁 (2009)在对 80后大学生的 手机依赖程度进行调查之后,发现手机依赖症属于一种心理疾病。其具体特征表现 为以下
34、7个方面,并有相关研究明确指出,达到以下所述特征的一半,就有可能已经 患上了 “ 手机依赖症 ” (一)在与他人进行沟通时,对手机过度依赖,以打电话 或发短信替代本來简单可行的面对面交流;(二)若自己的来电明显减少或手机铃 声较长时间没有响起,会感到不舒服,甚至心烦意乱:(三)若手机信号减弱或到 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就表现为不安与烦噪;(四)习惯把手机随身携带,哪怕是在 睡觉时,也要放在身边;(五 )在自己手机没有发出声响或根本是他人的手机在震动 或发出声响时,却时常误会是自己的手机在响或者在震动;(六)哪怕在要求静音或 开会的其他场合,也经常会挂念着手机,习惯性下意识地查看手机或翻看手机;(
35、七 ) 出门如果忘记了带手机就会总想 着手机,会心神不宁,有落寞感 6。李止庸 ( 2012) 认为手机依赖可以界定为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使用,并且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工作 生活产生负面作用的行为7。 2. 1. 3有些研究者侧重于对手机短信依赖的研究,作为手机主功能之一的短信, 享有第五媒体精灵的美称。在高中生短信依赖的调査研究中 ,钱家荣 (2010)指出高中 学生的手机短信发送量所占比例很大,其中日发送量在 50条以上的占 3. 16 %, 20 50 条的占 7. 17%, 10 20条的占 18. 99 %, 10条以内的占 68. 57%。该调查显示高中生短信 的月发送量均达百条以上,
36、有甚者达 1千多条以上。此外,该调查还显示高中生手机话 费中的重要支出之一就是手机短信的消费,高中生与朋友交往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是 使用手机短信进行沟通,此外,短信交流还是高中生节日表达祝福的最主要方式,有 过深夜短信聊天的人超过半数,有两成以上的学生上课也会收发短信,种种情况都 说明高中生的短信依赖程度是比较高的 8.在一项大学生青睐手机短信的调査研究 中,提到手机短信以其方便、便宜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最适宜的媒介 M。 丁 园园,姚本先在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心理研究一文中提到,手机的自由性和隐蔽性 使其几乎适用于各种场合,这是大学生们喜欢用手机短信相互沟通的原因之一 1 。 祝阳,王欢 (
37、 2011)在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维护朋友关系作用分析的调查中提到手机 短信以 77. 80%的优势成为大学生人际沟通首选工具,面对面交流占 69. 50%,手机通 话占 51. 60%, QQ、 MSN占 34. 90%,书信仅占 1.70%。手机成为学生最钟爱高效快捷的 沟通方式 11。刘晓宇在对大学生手机短信流行现象的德育沉思一文中提到,大学生 过多依赖短信可能会导致社会责任感弱化等负面影响,因此他认为要加强对大学生 使用手机的引导与教育 12。 综合综上所述,本研究将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界定为 “ 手机依赖 ” ,主要是借 鉴王小辉 ( 2011)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
38、的关系研究一 文中对手机依赖的描述,即个体由于手机使用行为失控而呈现出的一种痴迷状态。 2.2手机依赖的结构与测量 在手机依赖量表、手机成瘾量表的研究开发方面,无论国内外都已经存在一些 相关的研究,有对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 , Naohito Kawasaki、 Shigeharu Tanei等 泰国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编制的手机依赖量对广大人们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调查者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很高,应该要引起社会的重视 M。国内北京 师范大学的陈英和教授等人编制了手机依赖量表,王芳 M等人对手机依赖量表也进 行了研究。 现有的研究主要从个体的认知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三个方面对手机
39、依赖 的理论结构进行探讨,具体概述如下: 2.2.1 手机问题使用量表 ( Mobile Phone ProblemUse Scale, MPPUS) 手机问题使用量表由 Bianchi和 Phillips (2005)提出,他们在手机问题使用心理 指标一文中提出了手机问题使用量表 (Mobile PhoneProblemUse Scale, MPPUS), 共 27题包括 4个维度:戒断反应或逃离 (Withdrawal / Escape),感到焦虑或失落 (Feeling Anxious&Lost), 难以控制的渴望 ( Inabilityto ControlCraving), 以及 效率
40、降低 ( Productivity Loss) D5. 2.2.2中学生手机成瘾量表 孙国庆,于妍等人 ( 2011)在对中学生的手机网络成瘾与网络使用自控力的研究 中,把中学生网络成瘾量表中关于网络界定限定为手机网络,该量表侧重于对 中学生手机成瘾的状况进行测量,主要从学生对手机网络成瘾而引发的相关问题及 其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中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症状等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将中学生 手机网络成瘾症状分为两个维度,既戒断反应和耐受性;将对时间的管理、健康与 人际关系界定为手机网络成瘾的相关问题及其影响的两个维度 16. 2.2.3手机依赖量表 王小辉 ( 2011)通过问卷调查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41、 及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 性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自编的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分为 3个维度,共计 49题,即: 戒断性、突显性和强迫性。量表采用五级评分制, 1到 5分别代表极不符合、不太符 合、不确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等 5。 2.2.4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 该量表由韩文娟 (2011)采用自编条目以及改编现有量表中有关条目的方法,建 立了一个包含有 30个条目的备选条目库。经过试测筛选,对已有条目进行修正,得 到一个总条目数为 23条目的量表。量表的重测信度采用的是两次总分的 Pearson相 关分析,Pearson相关 系数为 0.9S7.采用五级计分 。代 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倌度的 福建
42、师范大学硕 +学位论文 克朗巴赫 a系数为 0.842,均有良好的内部一致信度 17。徐华,吴玄娜等人根据 DSM- IV和相关资料对物质依赖和行为成瘾等状况进伃描述,从行为(心理 ) 戒断性、行 为(心理 )耐芡性、社会功能和生理反应等四个维度编制了大学生乎机依赖问卷, 宍 13个条目,使用 5点量表请被试对条目进行自评: 1=売全不符合 , 5=完仝符合 18。 邵蕾蕾林恒 ( 2010)通过开放式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访谈调查、验证性因素分 析和信度分析等问卷编制方法确定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由 20个项目组成,包括强迫 性,联接性,戒断性,突显性,神经性 5个因素 19。杜立操,熊少青 ( 2009)在大学 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自编的手机依赖倾向量表 (MDQ ) 对 450名拥有和使用手机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内含四个维度,即神经性、 突显性、强迫性和去断性,总问卷的 A系数为 0. 905,各维度的 A系数在 0.675 0.846 之间, MDQ问卷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 0. 762 0.912之间 2 。 可见,在手机依赖测量工具方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