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发展特征及空间焦点_张占仓[1].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776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原城市群发展特征及空间焦点_张占仓[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原城市群发展特征及空间焦点_张占仓[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原城市群发展特征及空间焦点_张占仓[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城市群发展特征及空间焦点_张占仓[1].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DOI : 10. 13537/j. issn. 1004 -3918. 2005. 01. 042 ,、, 第 23卷第 1 期 河 南 科 学 Vol. 2 3 No.l 2005 年 2 月 HENAN SCIENCE Feb.2005 文章编号: 1004-3918(2005)01-0133-05 中原城市群发展特征及空间焦点 张占仓 杨延哲 2,杨迅周 2 (1.河南省科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2.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52) 摘要:从城市群的概念入手,论述了中原城市群的五个特征,提出城市格局不均衡与一体化程度低是中原城市群 所而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建设惠及

2、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需要河南省的全而发展。在全省的总体发展布 局上,适当加强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对增强全省的综合实力意义重大。而在中原城市群建设过程中,宜优先 发展龙头城市郑州。郑州是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焦点,其成功构建与发展对中原城市群内部其它城市, 尤其是复合型大城市的形成具有示范意义。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区域发展;空间结构;城市 中图分类号 : K 921/927 文献标识码 : A 1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1城市群的概念 城市群的概念 ,最早源自由法国人戈特曼在研宄了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密集区后于 1957年 提出的大都市带。大都市带是指由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

3、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密切联系 的巨大的城市地域。构成都市带的主要条件有: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 ;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 市区,核心城市与都市区外围的县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这些核心城市联结 起来,使各都市区首尾相联没有间隔,都市区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必须达到相当大的总规 模 1。 上世纪 70年代,戈特曼通过研宄,认为世界上有 6个较为明显的大都市带,即美国东北部包括纽约、波 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的大都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包括东京、大阪、横滨、名古屋等城市的大都市带 ; 英格兰中部包括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大都市带 ;西北欧包括阿

4、姆斯特丹、德国鲁尔区和 法国北部各城市的大都市带;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 近些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类似大都市 带的各类城市地域即城市群不断涌 现,仅在我国就有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大都市带的扩展)、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等三大城市群。此 外,还有包括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城市群、包括成都、重庆等的成渝城市群、河南中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 市群、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为中心的城市群等。 1.2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中心城市是区域内生产、消费、贸易、行政、就业中心和社会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前线 (frontier), 对其外围 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有很

5、大的影响,通过与外围区域的各种联系,指导和控制区域的发展 方向和 发展规模。因而中心城市的发展和衰退会直接影响到区域的发展,城市是区域发展的关键。城市群并不仅 仅是若千个城市在空间上的集聚现象,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中心城市对于周边区域的发展带动作用,是 区域发展的引擎和增长极。 从组成上看,城市群内有多个中心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这些核心城市与其外围的县有密切的社会经 济联系,各个都市区之间有交通走廊相连,社会经济联系也十分密切,其一体化程度远较城市群以外的区域 为高。因此,相对于城市群外部的边缘区域而言,城市群就是一个巨型的复合城市,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 巨大 的。 作为一个巨型城市系统,

6、城市群在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 收稿日期: 2004-10-19 作者简介:张占仓 ( 1958-),男,河南偃师人,河南省科学院研宄员,一直从事经济地理学研宄。研宄方向:区域规划与发展 战略。 134 河 南 科 学 第 23卷第 1 期 城市化水平还不高的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在区域工业化过程中,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侧重于增长 极的极化效应,大量的资源被城市群所吸引,城市群的功能、规模不断扩展,发展优势不断累积,发展速度也 远较周边区域为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城市化水平已经较高的区域,尽管城市群的实际优势仍在不断增 加,但扩散效应将占主导地位,与周

7、边区域相比,其发展速度并不一定是最快的。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工业化中期的国家来说,在一段时期内,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将占主导地位,城市群作 为一个聚集多个大中城市的巨型城市系统,将以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引擎,中西部地区 的城市群尤其如此。之所以这样,首先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要求。工业有着强烈的大城市区位指向,它需 要城市功能的服务、需要大规模的工业基础设施支持、需要紧靠它的最大用户 大城市,而中西部地区工 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工业向城市的集中是不可避免的。其次是信息化的要求,信息化将使大城市在信息交 流、信息产业发展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城市在信息经济时代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三是服务产业

8、的要求, 服务产业是城市经济,城市规模越大,就意味着用户基数越大,服务业的商机越大。第四是发展效率的要求, 中西部作为工业化后发地区首先需要 的是效率,因此不得不选择优先发展大城市的模式来加速其工业化进 程。第五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全球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全球城市间分工、交流、合作、竞争诸关系的日益 强化,只有大城市才能具备与世界进行分工交流所需要的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有足够的产业集聚和经济规 模参与全球性的城市间竞争。 2中原城市群的特征 2.1在河南位置重要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漯河、平顶山、济源等 9个城市、高速公 路 1.5小时可通达的城市密集区

9、,城市群内有 14个县级市、 34个县城、 374个建制镇,土地 面积 5.87万平方 公里,人口 3903万,分别占全省的总面积的 35%,总人口的 40%。这里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 较好,是河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2002年,中原城市群区域内 GDP、 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 53.9%和 48.7%,人均 GDP、 人均财政收入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34.1 %和 20.9%。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对河南省 承接产业转移、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均具有重要意义。 2.2 体化程度较低 区域的一体化主

10、要包括经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两个方面。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较 高。以长三角为例,由企业所推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依靠两条链条进行:一是产权链,二是供应链。在 产权方面,推动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是企业跨地区分布和企业跨地区并购,其结果是企业的生产要素能够在更 大范围内、特别是不同的区域之间自由流动,生产要素跨区域的流动和组合,促进了区域之间相互渗透、逐步 融合,形成了以资源有效配置和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区域专业化分工格局。在供应方面,企业生产的上 下游环节已经主要不是集中在本地区,而是分布在不同的 行政区 2。一方面,生产要素尤其是资金的进入, 包含了在城市群内部不同地区的供应链分工

11、和合作;另一方面,在上海或某几个大城市正在出现虚拟制造业 企业 ,其内涵是总部、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建在上海或某个大城市,制造业基地建在其他地区。随着上海的制 造业向上海以外的地区扩散,上海正在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中心,依靠制造业与上海的现代服务业的紧密联 系,长三角其他地区对上海市场的依赖性则明显强化。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 , 也是城市群发展本意所在。中原城市群目前城市化水平为 36%,高出全省城市化平均水 平约 12个百分点, 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 50%,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的城镇化水平更是高达 72%, 这两个区域的城乡一体化包括了人口城乡一体化和

12、地域城乡一体化两个方面,人口和产业高度聚集,已初步 形成了连片的都市区,辐射能力强劲 ;城市和乡村在基础设施完备程度、生活质量,乃至景观等方面的差距已 大为缩小。城乡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是密不可分的,例如,经矫一体化,统一市场的形成,需要强大的技术支 持,其中包括电力网、公路网、互联网等各拎基础设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促进区域要素流动的便捷通 道 ,这 在客观上缩小城乡之间与各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落差。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就经济一体化而言,中 原城市群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各城市之间在经济上分工合作程度较低 ,各类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还不 很顺畅。很多情况下,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推动者是政府而不是

13、企业,各城市政府在设计规划城市间生产要素 2005年 2月 中原城市群发展特征及空间焦点 135 的流动和产业的分工组合。各城市之间产业协作度低,在大规模吸引跨国公司、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营造金 融贸易中心等方面力不从心。就城乡一体化而言,城乡差别一直在扩大,都市区与郊县农村在经济发展水 平、基础设施完备程度、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不断增大。从产业发展上看,郊县的发展跟不上中心城 市的发展速度,调整产业结构的时候,过大的城乡悬殊使得郊县不具备这些产业的接收条件,直接制约了城 市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2.3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中原城市群在河南省内属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 2003年,该区域工业增加值在

14、 GDP中比重达到 46.2%,占河南省工业增加值的 59.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河南省的 59.9%;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和出口总 额分别占河南省的 56.9%和 75.5%;年末居民储蓄余额达 2852亿元,占河南省的 58%;金融、房地产、现代 物流等服务业发展也十分迅速。但整体发展水平仍比较低, GDP总规模约 3300亿,而人口规模与之相近的 珠三角城市群, 2002年 GDP达到 9500亿。不仅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中原城市群在河南省内经济发展的 突出程度也不够,如 2002年该区域的 GDP占全省的 53.9%,而同期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占广东省经 济总量的 80%以上,占全国

15、经济总量的 9%强。此外,由于中原城市群的范围是按照行政 区划来确定的,西 部的一些山区县和东部的一些农业县也被划进中原城市群的范围内,实际上无论是外在景观还是内在本质, 这些县份并不适宜划入城市群的范围,城市群内人均 GDP最大和最小的县域差别在 5倍以上,在河南省内 也是差距最大的,这也是中原城市群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4城市群内部格局不均衡 城市群之间的差距并不仅仅是一两个中心城市之间的差距,而是要看内部各个城市间的综合实力,内部 格局非常重要。从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上看,内部各城市以往形成的发展水平的落差已 明显缩小,各城市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态势有所

16、显现。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近年来,上海周边地区接 受国际辐射的力度在增强,而接受上海辐射的力度在削弱。上海与周边城市间的产业梯度正在逐渐弱化,基 于长三角各城市先发效应和后发效应的双重作用,长三角经济早已不是上海 “ 一枝独秀 ” ,而是出现了一个庞 大的经济 “ 巨人 ” 群:包括年国内生产总值近 5000亿元的 “ 超级巨人 ”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等 5 个年国内生产总值在 1000亿元以上的 “ 巨人 ” ,以及绍兴、南通、常州、嘉兴、镇江等 5个年国内生产总值在 500亿元以上 的 “ 小巨人 ” 。 2002年,上海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而杭州、苏

17、州、无锡均名 列前 10位。从空间上看,长三角地区已基本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形成了以沪、宁、杭等特大城市为 核心的若干都市区。 “ 长三角 ” 各城市与上海的联系强弱从中心区向四周降低,大致形成一种圈层结构,但是 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层次分布则并非完全是由中心向四周降低。因为上海外围地区还分布 着一系列历史基础较好 ,人口规模较大,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二级城市如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它 们在经济发展水平、吸引投资能 力、产业结构高度化等方面,已经成为都市圈内颇有活力的经济增长 极 34。而中原城市群中除郑州进入全国综合经济实力前 50强以外,其余城市的经济实力均比较

18、弱,有关 研宄表明,与周边省份类似规模的城市相比,中原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均位于中下游水平,中小 城市居多,整体城市功能不强,一些县级市或县城农村城镇的特征仍十分明显,城市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 市群也因此显得格局不均衡。 2.5政府组织作用明显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与海外的历史文化联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先引入西方市政 文明的地区 ,各城市均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发展背景,城市的发展较内地更快,工商业基础也较为坚实。近几 十年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区域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倾斜、原有的工商业基础及与海外的密切联系,各城 市的发展十分迅速,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日渐紧密,区域性基础

19、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群也逐渐成形,具有 明显的自发性质。中原城市群位于河南省中部,与地跨苏、沪、浙三省市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不同,各城市属 于同一行政管辖区域内;也不同于各城市虽处同一行政管辖区但其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自发性质的珠江 三角洲城市群,区内各城市的发展并不具备 相似的区位优势和特殊的历史渊源。区内各城市的发展水平参 差不齐,经济联系也不够紧密,只是由于空间上的相邻和行政区划的原因才得以划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因而 政府组织的作用较为明显,也特别重要。 136 河 南 科 学 第 23卷第 1 期 3中原城市群发展途径及空间焦点 3.1发展途径 培育中原城市群是目前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20、要任务 5,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城 市格局不均衡与一体化程度低是中原城市群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但一体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成本也 比较高,因此构建城市群内部的城市格局在现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坚实的城市发展基础与合理的城镇空间 体系将能够为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共享性基础设施和核心节点城市建设,可以带动 整个城市群的发展。现阶段,政府主导在中原城市群发展,尤其是大型基础设施和重要节点城市加速建设是 一个优势,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财政手段有效地调控城市群各城市的发展。应重点发展各中心城市, 以强化产业整合、提升产业功能为手段推进城城一体化,并以此带动城乡一体

21、化,建立权威、高效的城市群协 调机制,全面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 程。 3.2空间焦点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城市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区域间的竞争,而区域间的竞争也主要体现在城市间的竞争 上。中原城市群若想在我国未来城市空间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重点发展若干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中心城 市是十分必要的。中原城市群内的城市各具特点,其中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是最大的城市,在全国经济发 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全市总面积 7446.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 147.7 平方公里。 2002年末总人口 687.7万人,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 220.9万人。立足于悠久的历史、优越 的区 位和丰富的资

22、源,进一步完善其产业支撑体系、城市功能体系和社会发展体系,提高其综合竞争实力,对于提 升整个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层次和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建设大郑州 6,是中原城 市群发展的空间焦点。 大郑州的内部结构可分三个圈层,一是核心层,其主体是郑州都市区,包括市辖各区和郊区,这里是大郑 州的中心,承担着郑州主要的城市功能,郑州市作为河南省行政、文化、经济中心以及在中原城市群中的核心 地位,主要由大郑州的核心层来体现 ;二是紧密层,包括郑州现有市域范围内的新郑、巩义、新密、荥阳、登 封、 中牟等各市县,这一区域是狭义的郑州市发展腹地 ,各市县的县域经济发展良好,由于在行政上同属郑州市

23、管辖,各市县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 ;三是包括开封、许昌都市区及它们与郑州之间的区域,为联系 层。开封、许昌两市市区在空间上与郑州相近,基础设施共享程度较高、经济社会联系等各方面的也较为紧 密,三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也趋于集中,形成复合型特大城市的趋势明显,未来将能成为中原城市群中都市区 相关程度最高的区域。 4 结束语 4.1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需要河南省的全面发展 7。在全省的总体发展布局上,适当加强中原城 市群的发展对增强全省的综合实力意义重大 8。而在中原城市群建设过程中,宜优先发展龙头城市郑州。 4.2在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这样的发展阶段,大城市,尤其是城市群这样的巨型城市系统

24、在区域发展中具 有核心作用,在中西部地区要特别引起注意。 4.3中原城市群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有效的组织和引导非常重要。该城市群建设与发展中,一体 化是关键,但目前全面发展的条件尚不成熟,应以节点城市建设为主。 4.4大郑州是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焦点,其成功构建与发展对中原城市群内部其 它城市,尤其是复合型 大城市的形成具有示范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彦弘 .城市规划概论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1 一 15. 2 宁越敏,施倩,查志强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机制与跨区域规划研究 J.城市规划 1998,( 1 ): 14一 18. 3 诸大建 .把长江三角洲建设成

25、为国际性大都市带的思考 J.城市规划汇刊, 2003,( 1 ):59 62. 4 王何,逄爱梅 .我国三大都市圈域中心城市功能效应比较 J.城市规划汇刊, 2003,( 2):72 77. 5 耿明斋,王亚明,等 中原城市群如何隆起 N.河南日报, 2005年 2月 中原城市群发展特征及空间焦点 1 3 7 6 张占仓 .郑州隆起的关键是克服软骨病 N.郑州日报, 2003-07-31 (10). 7 喻新安,等 .中原崛起:目标的提出及研宄的进展 N.河南日报 ,2004-02-17(5). 8 张占仓 .论中原崛起的基本问题 !. 地域研宄与开发 ,2004,( 6):9 14. The

26、 development characters and space focus of city croups located in Central China ZHANG Zhan-cang1, YANG Yan-zhe2, YANG Xun-zhou2 (1. Henan Academy of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2. Geography Institute of Henan Academy of Sciences, Zhengzhou 450052, 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27、 city group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ive characters of the city groups located in central China, indicates that the obvious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ity groups located in central China are caused by unbalanced city layout and low integrative level. Building a comparatively well-off society

28、which benefits all people in Henan province needs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province. Based on the whole development layout of Henan province, intensify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groups located in central China will be significant for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Henan p

29、rovince. In the process of the city groups construction in central China, it is advisable to develop the head city Zhengzhou first. Zhengzhou is the sapce focus for the city groups development in central China, its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will set an good example for the other cities of city groups in central China, especially for the shape of complex big cities. Key words: city groups located in central China; regional development; space structure; cit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