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对比阅读--中考语文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对比阅读--中考语文一轮复习.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对比阅读(历史事件)【甲】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乙】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
2、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范仲淹)【丙】王安国直言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王荆公初为参知政事,闲日因阅读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声,况自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注】王安国:宋朝人,字平甫晏元献:晏殊,字元献小词:指描写爱情的词顾:难道遽:立刻放:排斥相失:不和睦1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
3、的一项是()A忧谗畏讥(说坏话)B薄暮冥冥(迫近)C去国怀乡(到)D连月不开(天空放晴)2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不以物喜属予作文以记之B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C若夫淫雨霏霏 匹夫不可夺志也D先天下之忧而忧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下列对乙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节选第一、二段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B“斯人”从文字上看是指古仁人,实际上也指滕子京和作者。C末段体现了全文写作的主旨,表达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洁姿态。D本文句式骈散结合,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4下列对【甲】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概写自己谪守巴陵,度尽劫难的经历。B
4、颔联借典寄慨,今昔异貌,耐人寻味。C颈联以无比凄凉的景象寄寓诗人破国亡家的无奈与愤慨。D尾联回应标题,点明酬答之意,藉以振奋精神。5下面对【丙】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王荆公因读晏殊的小词提出了质疑:堂堂宰相哪能作小词?B王安国认为凡有得意之时,必写小词才能表达。故赞同晏殊作小词。C吕惠卿认为为政之人必排斥郑国音乐,更何况这种没志气的词。D王安国否定吕惠卿的说法,认为对于朝政,小人比音乐、小词更有害。6请将下面的句子用“/”线断开。(断两处)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7翻译下面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
5、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
6、废弛。选自渑水燕谈录注释: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缣(jin):细绢。仅:将近。殁:死。令:善,美好。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不以物喜(以:因为)B既贵(既:既然)C范文正公轻财好施(轻:看轻)D岁衣缣一匹(岁:每年)9下列句子如果只断一处,节奏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或异二者/之为B先天下/之忧而忧C人/日食米一升D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11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甲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2)乙
7、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仁宗宝元初,中进士,历事四朝。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览,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乃命光续此书。后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书尚未就,神宗尤重之,以为贤于汉纪,数促使终篇。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元祐元年,拜尚书左
8、仆射,两宫虚己以听,遇事常咨之。辽、夏使谓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毋轻生事,开边隙。”光自以遇圣明,欲以身殉天下,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后,宾客见其体赢,戒之以诸葛亮食少事繁,光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臣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于患,是私其身也。”由是益力病中呓语皆朝廷天下事也。(取材于宋史闻见录)注两宫:指太皇太后和哲宗。庶务:各种政务。(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是感激 感激:感奋激发B后神宗名之日资治通鉴 名:命名C戒之以诸葛亮食少事繁 戒:谨慎D是私其身也 私:偏爱(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由是益力/病中呓语皆
9、朝廷/天下事也B由是益力/病中呓语/皆朝廷天下事也C由是/益力病中呓语皆朝廷/天下事也D由是/益力病中呓语/皆朝廷天下事也(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乃命光续此书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B遇事常咨之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C欲以身殉天下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庶有补于国家 皆以美于徐公(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备多次亲自拜访平民出身的诸葛亮,征询他对当时天下局势的意见。B司马光受朝廷重用,辽、夏使者对自己的边吏说,不要轻易引起事端。C司马光勤勉工作,日夜操劳,后来接受了宾客的建议,开始注意休息。D诸葛亮忠心耿耿以报知遇之恩;司马光公而忘私,心系百
10、姓,胸怀天下。(5)借助文言知识资料卡,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书尚未就,神宗尤重之,以为贤于汉纪,数促使终篇。文言知识资料卡:就:接近,靠近;赴,前往;从事;完成,成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
11、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选自吕氏春秋慎人)【注释】亡虢(gu):当为“亡虞”,指从虞国出逃。传鬻(y):转卖。缪公:秦穆公。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饭牛于秦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请属事焉属引凄异(三峡)C彼信贤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D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战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1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无得缪公,必无
12、此名矣。1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16【甲】【乙】两文相同的用人主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17你从【乙】文公孙枝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13、”(选自世说新语)注释: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廨(xi论):官署。武王式商容之间:式,同“轼”,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闾:里巷的门。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 (2)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 )(3)席不暇暖暇:( )(4)吾之礼贤礼:( )19用“/”划出下句的节奏。(每句划一处)(1)苟 全 性 命 于 乱 世(2)有 澄 清 天 下 之 志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21【甲】文中的先帝和【乙】文中的陈仲举有
14、什么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懼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越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
15、延入为上客。(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注释】越石父:齐人。缧绁(li xi):拘系犯人的绳索,指囚禁。骖:指一车三马或四马中两旁的马匹。谢:告辞(这是文中晏子的表现)。闺:内室。懼(ju)然:惊异的样子。厄:困苦,灾难。诎速(q):通“屈”,委屈。信:通“伸”,伸展。感寤:有所感而觉悟。(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躬耕于南阳/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B遭之途/公将鼓之C婴虽不仁,免子于厄/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何子求绝之速也/湖中人鸟声俱绝(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知己而无礼,固
16、不如在缧绁之中。(4)从以上【甲】【乙】两文段,你读出了诸葛亮、晏子分别是怎样的人?请概括评价。【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
17、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乙】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 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玄等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陈:同“阵”,布阵。谢玄:东晋将领。融:即符融,
18、前秦将领。坚:即苻坚,前秦皇帝。蹙:逼近、逼迫。蔑:没有。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彼竭我盈望其旗靡若移陈少却但引兵少却24选出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如遏之怅恨久之(陈涉世家)B惧有伏焉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C我以铁骑蹙而杀之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D战于长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5翻译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26对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进行对比。B两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都用到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C甲文中鲁国能战胜齐国是的原因是战前能取信于民,
19、战时能把握战机。D乙文中秦兵大败的原因是苻坚和符融的战略指挥不当,同意让军队后退,失去战机。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
20、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
21、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秦武阳: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假借:原谅。揕(zhn):用刀剑等刺。绝:挣断。郞中:宫廷的侍卫。2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秦王怫然怒_。(2)亦免冠徒跣_。(3)秦王色挠_。(4)轲既取图奉之,发图_。(5)卒起不意_。2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2)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29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用心描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试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子的“潜台词”。(1)秦
22、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2)此三子皆布衣之士,怀怒未发,休降天,与臣而将四矣。30对甲、乙两理解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甲】文中唐雎列举了专诸、聂政、要离三士的例子,有力地反驳了秦王对布衣之怒的错误认识,并与秦王的天子之怒针锋相对。B【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C【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话描写,将人物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
23、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乙】饶州路大饥,米价翔踊,总管王都中以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以为须粜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未报,辄于下等减价十之二,使
24、民就粜。行省怒其专擅,都中曰:“饶去杭几二千里,比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其民相与言曰:“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妻子以代公偿。”行省方悟,都中乃得免。(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改动)【注释】路:元代行政区划单位。翔踊:物价飞涨。王都中:字符俞,元代官员,官至两任行省参知政事。粜(tio):卖出粮食。比:等到。鬻(y):卖。31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行者休于树言于江浙行省B醒能述以文者以为须粜以下等价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饶去杭几二千里D宴酣之乐以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32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
25、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B甲文中“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C甲文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有些颓废消沉的表现。D乙文中王都中为民请命,灵活应变,先斩后奏,他的做法最终得到了上司的认可。33把选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 34甲文除了写山水之乐外,还写到了“太守之乐”,请从内容及其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你对欧阳修“太守之乐”的理解。35甲文中欧阳修被贬官至滁州,爱民亲民;乙文中王都中擅自将米价低卖救灾,惹怒上司。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6、,两文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这样写有何作用。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等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
27、,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二)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注:郎:郎官,一种官职。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3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寝食难安安步当
28、车B望其旗靡所向披靡从风而靡C一鼓作气欢欣鼓舞擂鼓助威D忠之属也忠心耿耿志虑忠纯3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8文中运用大量的语言描写(对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9语段(一)中的曹刿和语段(二)中的张骞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请结合选文,分别说说他们的爱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任意一方面即可)参考答案:1C2D3C4C5B6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7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解析】1考查词语释义。C句意: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去,离开。故选C。2考查一词多义。A.因为来,表后者是
29、前者的目的;B.有时或许;C.发语词,不译成年男子;D.主谓之间,不译主谓之间,不译;故选D。3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表达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洁姿态”有误,应为:表达了作者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和济世情怀。故选C。4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颈联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作者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故选C。5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根据丙文中的“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可知,王安国认为晏殊只是偶尔才会做一些小词,并不妨碍他成就了一番事业。“王安国认为凡有得意之时,必
30、写小词才能表达”于文无据。故选B。6考查断句。句意:平甫表情严肃地说:“排斥郑国的音乐,还不如远离小人。”分析句意可知,“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是“曰”的内容。“不若”表示语意的转折。故断句为: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居,处在。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则,就。【点睛】参考译文:乙: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
31、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
32、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丙:王安国性格正直,嫉恶如仇。王荆公一开始职务为副宰相,闲暇的时候因为阅读晏元献公描写爱情的词而笑着说:“做宰相的怎能作这种小(志气)的词?” 平甫回答:“晏元献公也只是偶尔因为得意之事而这样做罢了,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种层次上面吗?”当时吕惠卿作为馆职也坐在一旁,立刻说到:“为政的人一定要先排斥郑国的音乐,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平甫表情严肃地说:“排斥郑国的音
33、乐,还不如远离小人。” 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8B9C10(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11(1)前者是个人因“物”因“己”而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2)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多写或有错字不给分。【解析】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B既贵:他富贵之后。既:已经,之后。故选B。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长句一般根据句意断句,短句一般根据句子成分断句,注意虚词,语气词,连词,一般在语气词后面断句,在连词前面断句。A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二者之为”是一个完整
34、词组,中间不能断开,可以在“或”这个连词后面断句;B先天下之忧而忧: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天下之忧”的意思是天下人忧虑,是一个完整短语,不能断开,可以在“而”前面断句;D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于姑苏近郊”是状语,修饰“买”,“买良田数千亩”是动宾短语,应该在“买”之前断句;故选C。1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在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有倒装句要调整语序,有省略句要补充完整。(1)以:因为。这是运用了互文修辞的句子,翻译时要上下句的主语、谓语放在一起翻译。(2)贤:贤良。令:善良,美好。奉:遵守。公:范仲淹。之:的。法
35、:做法。废弛:废止。11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甲】段“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可知,这里的快乐是因为看到美好的景色,故这种快乐是因“物”因“己”而产生的;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这里的快乐是因为百姓快乐而产生的。(2)结合【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可知,范仲淹富贵之后,就赈济自己的族人,并且一直坚持着,范仲淹身处庙堂,关心着民间的百姓,可以用【甲】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或“先天
36、下之忧而忧”来概括其精神品质。【点睛】参考译文:【甲】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
37、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乙】范仲淹不重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
38、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12(1)C(2)B(3)A(4)C(5)资治通鉴还没有全部完成,皇帝特别注重这本书,认为比汉纪还要好,皇上多次催促他快些完稿。【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C.解释不正确。句意:用诸葛亮生活简朴,公务繁忙(导致英年早逝)的事例告诫他。戒,告诫。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结合“由是益力病中呓语皆朝廷天下事也”分析,“由是益力”中省略了主语(司马光
39、),“由是”是定语,“益”是副词,修饰谓语,“力”是谓语,不可中断,故在“力”后断句;“病中呓语”中省略了主语(司马光),“病中”是状语,“呓语”是动宾短语,不可中断,故在“语”后断句;“皆朝廷天下事也”中有标志性词语“皆”,可在“皆”前断句,“朝廷天下事也”是“呓”的内容,是“病中呓语”的补语,故不可中断。再结合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因此(处理政务)更加勤勉努力。病重了,喃喃自语,好像在说梦话,说的都是国家大事,据此可断句为:由是益力/病中呓语/皆朝廷天下事也。故选B。(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都是“于是,就”的意思;B.代
40、词,他/助词,的;C.用/因为;D.对/比。故选A。(4)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C. “后来接受了宾客的建议,开始注意休息”理解不正确。结合“光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臣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于患,是私其身也。由是益力病中呓语皆朝廷天下事也”可知,司马光并没有接受宾客的建议,反而更加勤勉努力地处理政务。故选C。(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文言语句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尚(还)、未(没有)、就(完成)、尤(特别)、以为(认为)、贤(好)、于(比)、数(多次,屡次),终篇(完稿)”要理解正确。【点睛】参考译文:我本来是平民,
41、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而且这是我忠于陛下的本分。(节选自出师表)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宋仁宗宝元初年,马光考中进士,侍奉四朝皇帝。先前司马光常常忧虑历代史书浩繁,君主无法全部浏览,于是他撰写通志八卷,呈献给皇上。英宗看了十分高兴,下令让他继续写这部书。后来宋神宗并赐名为资治通鉴,资
42、治通鉴还没有全部完成,皇帝特别注重这本书,认为比汉纪还要好,皇上多次催促他快些完稿。书写完后,加授他为资政殿学士。元祐元年,司马光任尚书左仆射,太皇太后和哲宗虚心听取他的意见,遇事都先和司马光商量。夏和辽的统治者命令他们的边疆官员们:“中原(宋朝)任命司马光当宰相了,再也不要惹是生非,挑起边疆的争端。”司马光看到朝廷对自己言听计从,就想用自己的生命报答国家,亲自处理各种事务,不分白天黑夜。他的幕僚们见他身体瘦弱,就拿诸葛亮吃得少、事务多(而英年早逝)来告诫他,司马光说:“皇帝重用我,大概是觉得我为人耿直,对于国家有益处,如果仅仅炫耀自己的官位,却不能为国事分忧,这也太自私了!”因此(处理政务)
43、更加勤勉努力。病重了,喃喃自语,好像在说梦话,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取材于宋史闻见录13D14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没有被穆公得到,也必定没有这样的名声。15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16任人唯贤,并予以充分的信任。17慧眼识才,心胸宽广,忠君爱国,能言善速。【解析】13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把握能力。A.表处所,在/表比较,比;B.同“嘱”,嘱托,托付/连接;C.确实,的确/实情;D.都表疑问,译为怎么,哪里;故选D。14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解题时,需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作答,重点词语有:后汉:东汉;倾颓:衰败;得:被得到;名:名声。15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解题时,可根据句意断句,该句可翻译为“(百里奚的)谋略没有不恰当的,做事情必定成功,并不是(这些)增加了他的贤德”,“谋无不当”和“举必有功”并列短语间应作停顿,“非也”表判断,“非”前应断开。故句子应断为: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甲】文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和【乙】文“信贤而任之,君之明”等语句可得出两文有着相同的用人主张,即善用贤人,并予以充分的信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