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模式与国际化程度对我国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_李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入模式与国际化程度对我国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_李琪.docx(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分类号: F276 研宄生学号 . 2014242004 单位代码: 10183 密级 : 公 开 吉 林 大 学 硕士学位论文 (学术学位 ) 进入模式与国际化程度对我国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 A Research on the Impacts of Entry Model and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Chinese Banks Performance 作者姓名:李琪 专 业:国际贸易学 研宄方向:国际创业 指导教师:高贵富教授 培养单位:管理学院 2016年 5月 进入模式与国际化程度对我国银行绩效的影响研宄 A Research on the
2、Impacts of Entry Model and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Chinese Banks Performance 作 者 姓 名 : 李 琪 专业 名 称 : 国 际 贸 易 学 指导 教 师 : 高 贵 富 教 授 学位 类 别 : 经 济 学 硕 士 答辩日期: 2016年 5 月 未经本论文作者的书面授权,依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 书面版本、电子版本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对本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修改、发行、出 租、改编等有碍作者著作权的商业性使用 ( 但纯学术性使 用不在此限 ) 。否则,应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
3、。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 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经 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 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丨 b 年 上 月 务 I日 摘要 进入模式与国际化程度对我国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推动下,全球各国之间的经济和政治互动 交流更加频繁,众多企业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额迅速增长,这就对商业银行 跨境服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
4、要求。中国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放松了限 制,使得本土银行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互联网金融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异军 突起,使得我国银行的获利空间缩小。再者,银行国际化相关文献主要研究了我 国银行国际化或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资银 行的影响及我国银行跨国并购对银行绩效的影响,针对不同进入模式和国际化程 度对我国银行 绩效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选择两种不同进入模式和国际化程 度对银行的绩效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本文选取了我国中资银行中八家已从事国际化发展的银行作为样本,对银行 绩效和对绩效有影响的国际化因素进行探究。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相
5、关研 究进行综述。其次通过现状研究发现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我国银行业跨国经营已 经有了一定的成绩。银行总体的海外机构布局涵盖了六大洲包含了 40多个国家 和地区,但是国际化程度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再者在 相关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国际化进入模式与国际化程度对银 行绩效影响的四个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发现四个假设全 部通过检验。也就是说跨国新建投资模式对我国银行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跨国 并购则是负向影响,且跨国新建投资对绩效的提高效果优于跨国并购,国际化程 度与银行绩效的关系呈 U型曲线关系。最后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提 出相关建议,指出研究
6、中的不足与展望。 为提高我国银行国际化行为对银行总体绩效的积极影响,应从几个方面来入 手。首先,我国银行应把握住政策机遇与多个国家进行更 多的金融合作。对自身 发展实力、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积极采取不同模式在海外建立分 支机构,提高国际化程度,从而提高银行的总体绩效。其次,在国际化过程中应 注重跨国经营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且应重视所积累的相关经验 和技术的消化吸收的速度,使其对银行绩效的提高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 应提高银行建立境外机构后的相关文化、资源、人力等方面的整合能力,降低整 合成本和提高整合效率,缩短整合与银行获益之间的周期,从而提高银行绩效。 关键词:
7、 进入模式,国际化程度,银行绩效, DEA模型 Abstract A research on the impacts of entry model and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Chinese banks performance Under the impetus of the worl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the glob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action among countries are more frequent.
8、At the same time many enterprises are expanding foreign trade and the growth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re rapid, so the ability of cross-border services in the commercial bank i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As the restrictions that foreign Banks enter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s are eased ,Ch
9、inese domestic banks face strong competition pressure. Internet financial and non-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sprung up everywhere, making profit space of banks narrow.Moreover,by reading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on bank,we find the literature mainly studied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location
10、 selection of Chinese bank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patter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nfluence factors ,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Banks enter in Chinese Banks. The effects on bank performance of the Chinese banking cross-border m&a behavior. But research of the impacts of Entry Model and De
11、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Chinese Banks Performance e is less.Therefore this paper ha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entry mode , the degree of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Bank by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s. This article
12、selects eight Chinese banks that have been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 samples and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ank to explore. .First of all, define the relevant concepts and summarize related research .Secondly throug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bank internationalization
13、,we found that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transnational business already has some achievements.The banks overall layout of overseas organizations cover six continents with over 40 countries and regions, but but there is a gap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internationalization level remains to be further i
14、mproved. Furthermore the paper proposes four hypotheses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ternational entry model,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bank performance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We us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o verify th
15、is hypothesis,finally found that all four hypothesis are true. Specifically cross-border greenfield investment model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bank performance in China.While the 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s a negative impact.Meanwhile the impact of the cross-border greenfield investment o
16、n improving banks performance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that of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 performance and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shows a U-shaped curve.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research conclusion,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and
17、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y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In order to improve bank internationalization behavior positive impact on Banks overall performance, bank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aspects .First of all, the bank should grasp policy opportunity in our country and take advantage of emerging
18、 economies in recent years .Secondly, when entering overseas markets, manager should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ir own strength, development status, business objectives and environment of the host country. Actively bank should choose different modes to establish branches with the purpose
19、 of enhancing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reby improv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bank.Finally,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should focus on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of knowledge about transnational business . Bank should raise absorption speed to increase the
20、performance.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relevant cultural banks to establish foreign institutions after the resources and manpower, reduce integration costs and improve integration efficiency, shortening the period of integration , thereby improving bank performance. Keywords: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
21、zation, Entry mode, Banks Performance, DEA in 第 1 章 绪 论 . 1 1.1研究背景 . 1 1.2研究意义 . 1 1.3研究内容 . 2 1.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3 1.4. 1研究方法 . 3 1.4. 2技术路线 . 3 第 2 章 相 关 概 念 与 研 究 综 述 . 5 2.1我国银行的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 . 5 2. 1. 1 银 行 体 系 . 5 2. . 1.2银行国际化 . 6 2. 1. 3银行绩效概念与衡量方法 . 7 2.2银行国际化进入模式概念与研究综述 . 9 2.2. 1 般企业国际化的进入模式 . 9
22、 2.2.2银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 . 10 2.2.3银行国际化进入模式的研究综述 . 13 2. 3银行国际化程度概念与研究综述 . 16 2. 3. 1国际化程度的概念与衡量指标 . 16 2. 3. 2国际化程度对绩效影响的研究综述 . 17 2.4研究评述 . 18 第 3 章 现 状 分 析 . 19 3.1我国银行国际化进入模式的现状 . 19 3. 1.1跨国新建投资的情况 . 19 3. . 1.2跨国并购的情况 . 22 3.2我国银行国际化程度的现状 . 23 第 4章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27 4.1理论基础 . 27 4. 1. 1内部化理论 . 27 4. 1
23、.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27 4. 1.3交易成本理论 . 28 4. 1.4规模经济理论 . 28 4. 1.5范围经济理论 . 28 4.2研究假设 . 29 4. 2. 1国际化进入模式与银行绩效关系的假设 . 29 4.2.2国际化程度与银行绩效关系的假设 . 31 4.3研究模型 . 31 第 5 章 实 证 分 析 . 33 目 录 5. 1银行绩交女评价 . 33 5. . 1. 1银行绩效评价理论 . 33 5. 1. 2银行绩效度量结果与分析 . 36 5.2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 . 40 5. 2. 1面板数据模型 . 40 5.2. 2 变 量 度 量 . 41 5.2.
24、3实证结果与分析 . 43 第 6 章 研 究 结 论 与 建 议 . 47 6. . 1研究结论 . 47 6.2提出建议 . 47 6.2. 1 国 家 层 面 . 47 6.2.2银行层面 . 48 6.3研究不足与展望 . 49 参考文献 . 50 至夂 i射 . 56 V 第 1 章绪论 第 1 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 回顾近几年,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快。世界经济经 历了 08年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之后,各国经济脆弱复苏,主要经济体走势继续 分化,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跌落,地缘政治风险的外溢效应加 大,金融风险更加复杂,市场竞争程度更加激烈,中资银
25、行面临很大的经营挑战。 同时在金融全球化的推动下,国外银行为了在全球化经营中取得胜利,开拓更多 的获利渠道,纷纷改变自身的组织结构、业务范围和经营区域,积极主动到海外 开发新的市场。大众熟知的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均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 收购海外机构,开启了国际化发展的新途径。我国银行国际化起步比较晚,竞争 力远不如资金实力雄厚、管理制度先进、运营速度高效的外资银行。因此,在中 国进入世贸组织并对外资银行进入限制放松后,外资银行纷纷进驻中国,抢占中 国的市场,中资银行所面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另一方面,从国内经济政策环境来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转型升级成为 主旋律,一系列的政策推行使得中
26、国境内金融生态环境和运行机制发生较大的变 化,给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习近平主席在中央领导小组会议上提 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 的会使部分企业陷入经营困难的局面,从而使银行形成一部分的不良贷款。市场 利率化、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金融脱媒加剧,导致 银行利差收入减少,业务分 流,这使得银行的竞争环境进一步加剧。同时,国家还一直倡导中国企业 “ 走出 去 ” ,境内众多企业进出口交易频繁、对外投资额逐渐增加,这就要求银行得具 备在国际结算、风险规避和外汇业务等相关国际业务的服务能力。 “ 一带一路 ” 合作发展理念的提出,为一般企业的海外投
27、资提供了更多机会,也需要各家银行 结合自身优势为 “ 一带一路 ” 经济带的国家和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1.2研究意义 面对如此复杂的经营环境,无论是经济环境不利、金融同业竞争压力大还是 国家政策支持和其他企业对银行支持的需求,都迫使我 国银行必需走上国际化的 道路,因此我们对银行国际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在大量阅读关于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编者注:文中涉及港澳台的 “ 国家 ” 均应为 “ 国家(地区 ) ” , “ 国 ” 均应为 “ 国(地区 ) ” , “ 国外 ” 均应为 “ 境外 ” , “ 跨国 ” 均应为 “ 跨境 ” 。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行国际
28、化的文章后,总结得出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现状、 动因、路径选择、战略选择及影响因素,国际化程度及其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我 国商业银行并购前后的绩效对比等。但是少有文章会对比不同国际化进入方式对 于银行绩效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所以本文旨在学习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跨国新 建投资和跨国并购这两种模式对绩效的影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为银行国际化的 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性意见。同时研究银行国际化程度及其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情 况,使我国各银行正确认识自己目前的国际化发展的水平,有利于各银行克服国 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吸收经验,对下一步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制定提供更有 效的现实和理论依据。 1.3研
29、究内容 本文在研究关于银行国际化的相关内容基础上, 探索不同的国际化进入模式 和国际化程度对我国银行的绩效的影响,并选取已经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几家银行 进行实证验证,以此来为我国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阐述立题背景、研究意义的前提下提出研究话题,陈述研究 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研究综述。在研读文献后,对我国银行系统、银行国际 化、银行绩效的概念及衡量指标进行界定和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对银行国际化 进入模式、国际化程度的相关概念、衡量指标进行界定和文献综述,以及二者与 银行绩效关系的文献研究进行总结。 第三章现状分析。在前文的理论基础之上总结
30、我国银国际化进入模式、我 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区域选择和组织形式的选择情况、叙述与分析我国银行国 际化程度现状。 第四章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跨国新建投资与跨国并购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假设和国际化程度与银行绩效之 间关系的假设并提出研究模型。 2 第五章实证分析。首先样本银行的总体绩效进行度量和分析,其次构建研 第 1 章绪论 究模型对影响银行绩效的相关因素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最后针对得出实证结 果进行讨论研究。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建议。对研究结果加以总结,并以此为依据,针对我国 银行国际化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指出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1.4研究方法与技
31、术路线 1.4.1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现状研究法。 1. 实证研究法。 通过商业银行国际化进入模式和国际化程度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进行计量,利 用数据包络模型来衡量银行的绩效水平,随后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银行 2006-2015年国际化的进入模式 和国际化程度对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依 此给出有效建议。 2. 文献研究法。 搜集国内外关于一般企业和银行国际化与银行绩效的相关文献,研究我国银 行国际化进入模式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比较不同进入方式的差异性。以及国际化 程度的不同衡量指标,以及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3. 现状研究法。 通过对我国银行国际化程度和
32、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类型以及境外分支机构 区位以及组织结构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把握我国银行国家化发展程度和特 点,为银行进一步国际化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1.4.2技术路线 本文通过对国际化进入模式、国际化程度相关理论、国际化相关理论以及银 行绩效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情况进行整理与综述,为下文关于进入模式和国际化程 度对绩效的影响提供理论支持。同时选取我国境内八家中资银行 2005-2015年的 国际化发展数据作为样本,通过收集数据、分析现状和建立模型,验证了跨国并 购、跨国新建投资与以银行海外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银行海外收入占总营业 收入的比率和海外机构数占总机构数度量的国际化程度对银行绩效之
33、间的影响 情况。最后根据现状研究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同时提出相关建议。具体技术路 线图见图 1.1: 3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1.1技术路线图 4 第 2章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 第 2 章 相 关 概 念 与 研 究 综 述 2.1我国银行的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 2.1.1银行体系 我国的银行体系由四部分组成:中央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和银行业金 融机构。每个组成部分各司其职,又相互支持和监督,共同为社会经济体提供金 融支持和服务。具体银行体系如表 2.1所示: 表 2.1我国银行体系 构成部分 成立时间 职责 中央银行:中国人 民银行 1928.11.01 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
34、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者, 金融稳定的维护者。 监管机构: 中国银行业监督 管理委员会 2003.04.25 银行的设立、变更、终止等的审批者, 董事和高管的任职资格的管理者, 审慎经营规则的制定者, 金融机构经营活动和银行业协会的监督者, 并表者, 突发事件的处理者, 全国银行业的统计数据的处理者。 自律组织:中国银 行业协会 2000.05 银行业合法权益、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的促进者, 银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者。 银行业金融机构 充当借贷双方的信用中介, 充当商品生产者和需求者之间的支付中介, 在吸收存款的基础上发放贷款的信用创造者, 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金融服务提供者。 其
35、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内容广泛,主要概括为两个主体包括: 1. 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由政府出资发起成立,为的是贯彻和配合政府特定的经济政策, 进行相关融资和信贷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支持某些特殊主体的发展为己任。 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拨付、中央银行贷款和金融债券。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以吸收公众、企业和机构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经营多种金融资产 的,拥有信用创造能力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包括: 5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 行、交通银行 ) ; 股份制商业银行(
36、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 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 渤海银行 ) ; 中小商业银行 ( 城市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 ; 农村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 ) ; 外资银行。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国境内的中资银行中已开始跨国经营,在海外建立 分支机构的银行,对这些银行国际化过程中的行为与其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 究。 2.1.2银行国际化 从不同角度出发,依据不同的研究方法会得出不同的银行国际化的定义,综 合庄乾志 (1999)、吴英蕴 ( 2000)的观点本文认为银行为追求规模经济、扩大 市场
37、范围、获取更多利润,在境外建立机构经营业务,将其经营由国内延伸到国 外,由封闭转向开放的过程为银行国际化。 根据国际化的方向不同,可从内生国际化和外生国际化的角度研究银行国际 化,内生国际化指的是引入外资银行参与国内银行市场,外生国际化则是中资银 行走出国门参与 国外市场。是否跨国界经营或是否有外资参与境内经营是银行是 否进行国际化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我们又可以从单个银 行个体的国际化和整个银行业的国际化两个层次理解银行国际化。前者是单个银 行个体将经营范围由国内走向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后者则是一国银行业及金融资 本市场由封闭走向开放,是国内整个金融体系接轨国际金融市场,参与
38、到国际金 融市场的竞争与合作中去的过程。单个银行的国际化包含在整个银行体系国际化 中,并通过自身的国际化推进整个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从单个银行个体国际化 内容角度来看 , Lewis & Davis (1987)将国际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业务 国际化。其二,机构国际化。即银行在境外不断建立代表处、分行及分支机构、 子公司等使银行的经营网络覆盖不同国家和地区。其三,管理国际化。即必须用 国际化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来对银行国际化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统 筹,从而提高海外机构的成活率和利润贡献度。其四,监管国际化。即银行国际 化过程中既要符合国内的监管制度和规范,又要遵守国际化经营的国际惯
39、例以及 东道国监管当局的政策要求。学者吴英蕴 ( 2000)在自己的研究中也肯定了二者 的观点且补充了交易媒介国际化、资产国际化、收益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人才 6 第 2章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 国际化指的是为提高国际化的经营的绩效,必定要走上本土化的道路,这就需要 雇佣当地的员工来为他们国家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需要拥有较为丰富 的国际化管理的高管人才来为银行国际化过程服务。本文主要是研究单个银行个 体的外向形国际化行为,通过对其国际市场的不同进入模式和国际化程度对其绩 效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对我国银行的跨国经营得到一个定性和定量的认识,为 银行业中的个体与整体的发展提供参考。 2.1.3
40、银行绩效概念与衡量方法 Fortum (1988)认为绩效能度量整体系统的效能,能判别系统的运作过程能 否符合目标变量。 Venkatraman&Ramanujam (1986)企业绩效可由企业财务指 标、企业经营绩效指标及企业组织效能指标来表示。反映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 资产运营水平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本文以一般企业的绩效定义为基础,将银行绩 效定义为银行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总结文献得知目前用于度量 银行绩效的方法主要有:财务指标法、随机前沿法 ( SFA)、自由分布法 ( DFA)、 厚边界分析法 ( TFA)、数据包络分析法 ( DEA)等等,具体如图 2.1所示: 图 2.
41、1银行效率的衡量方法 1、财务指标法 财务指标法主要是利用银行的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 表中的各项指标按一定的准则对其进行整理计算,以此来评价银行经营效率和管 理水平的方法。 D.Martm (1977)认为反映银行绩效的财务指标主要有收益率、营业费用、 贷款与总资产的比值、风险资产与资本总额的比值、商业贷款与贷款总额的比值。 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信用评级机构则通常将财务指标分为 ( 1)盈利能力指 7 吉林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 标:平均总资产回报率、加权平均资产收益率、成本收入比和净利息收益率, ( 2) 资产质量指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减值准备对贷款总额比率, (
42、3)资 本充足率指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和总权益对 资产总额比率。部分学者如段明明 ( 2010)也将财务指标分为盈利能力指标、流 动性指标、安全性指标、成长性指标。盈利指标除了资产回报率以外,还增加了 每股收益,流动性指标则用存贷比率来表示,安全性指标则主要指的就是资产质 量指标和资本充足率指标,成长性指标则用存款和贷款增长率来衡量。丁慧 (2009)则从银行资本状况、资产质量、成本效率和资产组合四个方面来衡量银 行的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长丰和刘淑莲 ( 2011)则将银行财务指标分为 两大类,一类是包括流动性、保护性、资产质量、市场风险和有效财务结构的风 险类评价指标,另一类则是包含经营潜力、成长 性、收入结构、盈利能力的收益 类指标。这个评价体系包含的内容广泛、能全面反映银行的绩效表现,但是计算 量比较大,操作较为复杂。 大多学者在对银行绩效或者银行绩效的影响因素时,通常只会选取其中几个 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研究,运用最广泛的是 ROA (资产收益率 )、 ROE (净资 产收益率),两个指标较为简单且能准确反映银行的收益情况 。 Williams (2003)、 Goddard (2004)、李百吉 ( 2008)、张坤 ( 2013)、郑志洲 ( 2014)等在对银 行绩效进行研究时便是选取了其中一个来作为衡量指标。此 外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