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效果》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效果》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一、宏观经济政策概述二、财政政策效果三、货币政策效果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1一、宏观经济政策概述n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n2.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n3.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n4.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手段n5.政府干预是必须的n6.政府干预总的原则2回顾1:IS曲线:3回顾2:LM曲线4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n这四个目标之间是有矛盾的。n如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n充分就业是指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利用,没有闲置和浪费。物价稳定不是价格静止不动,略微上升和下降都属于物价稳定。n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间的矛盾,就要求政策制定者或者确定重点政策
2、目标,或者对这些政策目标进行协调。n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又要考虑社会的承受力或可接受程度。51)充分就业n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或者说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处于受雇佣或自我雇佣的状态就被称为充分就业。由于测量各种资源的就业程度非常困难,因此通常以失业的情况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n自愿失业:由于不愿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引起的失业。n非自愿失业:劳动者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就业,但却找不到工作而产生的失业。n摩擦性失业:由于信息的不通畅或者劳动者与就业岗位匹配需要时间以及工作的季节性等诸多因素的作用
3、所造成的失业。其根源在于寻找工作需要成本。6n结构性失业:经济发展过程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而造成的失业。其根源在于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移和流动需要成本。其成本的高低取决于不同产业部门的差异程度和劳动者的初始人力资本及培训机制。n自然失业:经济社会种只存在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的状态。n凯恩斯失业周期性失业(市场机制失灵):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萧条而引起的失业,属于非自愿失业。n用失业的概念定义充分就业,就是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因为自愿失业的存在与充分就业并不矛盾,摩擦性与结构型失业的存在虽然与充分就业相矛盾,但也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正常现象。72)物价水平n指价格总水平稳定。一般
4、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水平的变化。n根据采集商品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收入隐含指数。83)经济增长的定义n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是的增加。n“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上的”。(美)库兹涅茨9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蓄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含义一般来说不是消极地使一国在国际收支账户上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和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适度增加外
5、汇储备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10上述经济目标不是孤立的二是紧密相连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互补关系,也有交替关系。互补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目标的实现有促进作用,交替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目标的实现有排斥作用。经常见到的是目标之间的交替关系。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对经济政策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弊得实,确定目标的实施顺序和目标指数的高低,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使所选择和确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112.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n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好国民收入的政策。n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
6、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n上述两者的实质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好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n此外,广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还包括n3)产业政策n4)收入分配政策n5)人口政策123、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政策种类利率消费投资GDP减少所得税增加购买和转移支付投资津贴扩大货币供给134.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手段n1)经济手段(间接调控)n2)法律手段(强制调控)n3)行政手段(直接调控)145.政府干预是必须的n中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经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基本的认识是“政府是万能的,市场是无用的”。这种认识推广到政
7、策上,就是只要计划,不要市场。n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1984年,基本的认识是“政府不是万能的,需要市场来补充”。这就是“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指导思想。按照这种思想,政府能干的让政府干,只有政府干不了的才允许让市场干。应该说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进步,但仍然是本末倒置的。n1985年,经济理论界开始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即应该是市场能干的让市场干,市场干不了的才需要政府干,即政府是补充的观点。现在一种现代的观念即市场干不了的政府也不一定干,因为政府可能比市场干得更糟糕。市场不完美,但是政府干起来可能更不完美。这样的观点至现在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更没有变成各级政府制定政策的主导思想。事实上,许多
8、政府部门至今仍然是“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思想。156.政府干预总的原则n1)政府干预不能破坏和取代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是把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各个微观经济单位,而是使微观经济单位产生内在的动力,以自己的选择来谋求利益。微观经济单位的自主性不能因政府的干预而削弱。微观经济单位越有自主权,就越有活力;微观经济单位越有活力,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就越大,政府的干预就越有效。162)手理论n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看得见的手”必须服从市场机制的“看不见的手”。政府的作用对市场机制起补充作用。n“看得见的手”只有顺应“看不见的手”运行的规律才能驾驭市场。n政府“看得见的手”只有谨慎地使用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n政
9、府“看得见的手”只有知道哪里应当“无为”,才能有所为。n政府必须有所不为,方可大有所为;一切都为反而一无所为。n顺应市场机制的自然,政府尽量无为而治,乃是最好的大治。173)政策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n一定的科学经济理论的依据,应当符合客观事实。n不科学的政府调节对资源配置极为有害。n还不如政府不干预。18二、财政政策效果1、感性认识2、财政政策的效果3、挤出效应4、财政政策乘数5、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191、感性认识(膨胀性财政政策)n1)经济萧条时,减税,给个人好企业留下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生产和就业。但是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导致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受到影响。n2)改变所得税
10、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低收入者减少负担。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n3)经济萧条时,扩大政府购买,多搞公共建设,可以扩大对私人产品的需求,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也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n4)给私人企业以津贴,如通过减税和加速折旧等方法,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就业好生产。202、财政政策的效果n财政政策效果:政府收支使得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n财政政策乘数:在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收支的变化使得国民收入变动的多少。n财政政策乘数要小于政府支出乘数等,因为政府支出乘数没有考虑到利率的影响,由于存在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要小于简单的政府支出乘数。211)LM不变时的情况nIS越陡峭,导致的
11、利率变化大,移动IS时对于收入的变化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nIS越平坦,导致的利率变化小,移动IS时,收入变化越小,政策效果小。n即y1y2。图示2223242)IS不变的情况nLM的斜率是:nLM越平坦,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nLM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此时位于较高收入水平,接近充分就业。n斜率大,h小,货币需求变动导致的r变动大,对应的收入变化就越小。n图示25263、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
12、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27挤出效应的大小因素利率挤出效应机制b影响乘数,乘数越大,利率提高多,投资减少导致民间投资少。k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交易需求多,投机需求少,利率大。h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小越敏感,利率变动越大。d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直接影响到投资。284、货币幻觉n货币幻觉:Monetary illusion,短期内,人们不是对收入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收
13、入作出反应。即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下降时,人们感觉不到工资下降的幻觉。n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价格上涨,短期内,工资水平不会同步调整,实际工资下降,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就业和产量增加。295、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nLM曲线越平坦,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相当于在凯恩斯区域。n因为:LM为水平时,利率降低到r0极低水平,进入凯恩斯陷阱。持有货币,不买证券的利息损失很小,购买证券的风险很大,因为其价格达到最高。这时货币政策无效,货币供给量增加不会降低利率和促进投资,对于增加收入没有作用。n但是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政策非常有效,因为作为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出售公债,
14、向私人部门借钱,此时私人部门的资金充足,不会使利率上升,不产生挤出效应。如下图所示。3031n如果LM为水平,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0,投资不随利率变动而变动。即使货币政策能够改变利率,对收入仍没有作用。323334三、货币政策效果1、货币政策效果2、IS不变时的货币政策效果3、货币政策乘数4、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5、货币政策的局限性351、货币政策效果n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于总需求的影响。n货币政策乘数n扩张的货币政策,如果能够使得利率下降较多,并且利率下降导致的投资刺激较大时,货币政策的效果就强。nh越大,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LM曲线越平缓。nd越大,投资需求
15、对于利率的变动越敏感,IS曲线越平缓,货币政策效果大。361)LM形状不变nIS越陡峭,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越小,为y1-y2。nIS越平坦,LM的移动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越大,为y1-y3。如图所示。n因为IS越陡峭,(1b)/d比较大,即投资的利率系数d比较小。投资对于利率的变动幅度小,所以对于收入的变动幅度小。37382)IS形状不变n当货币供给增加时,从LM0到LM1时,LM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小。LM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如图所示。n因为:LM平坦时,h大,货币需求受到利率的影响大,货币供给增加后,利率下降的少,对投资和国民收入造成的影响小;反之,LM陡峭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
16、的多,对投资好国民收入的影响大。y2-y1y4-y339402、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n如果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相交,是古典极端情况。n1)财政政策完全无效,原因是:nLM垂直,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 h0。利率非常高,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高,证券价格降低,不再降低。政府要增加支出向社会公众借钱,必然减少民间投资。此时政府借款利率要上涨到私人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才能借到钱,卖出公债。此时政府支出的增加,导致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所以挤出效应是完全的。nIS水平,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无限大,利率稍微变动,投资会大幅度变化,利率稍微上升,使得私人投资大幅度减少,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更为彻底和完全。n所以此时增
17、加财政支出,收入不增加,反使得利率升高。41422)货币政策十分有效n货币当局购买公债,增加货币供给。公债价格必然上升到足够高的程度,人们才愿意卖出。公债价格提高,利率下降。nIS曲线水平,斜率为0,投资对于利率很敏感,货币供给增加使得利率稍微下降,投资会极大提高,国民收入增加。收入增加所需要的货币正好等于增加的货币供给。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n古典主义学派认为,货币需求仅仅与产出水平有关,与利率没有关系,对利率不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几乎为0,LM垂直。所以货币政策是唯一有效的政策。433、货币政策的局限性n1)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显著。但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
18、政策效果不显著,因为厂商对经济前景悲观,即使央行放松银根,降低利率,投资者不愿意增加贷款,银行不肯轻易借贷。尤其是遇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效果很有限。n马拉车前进:简单,货币政策制止通货膨胀。n马拉车后退:复杂,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复苏。n2)增减货币供给要影响到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通货膨胀时期,居民希望尽快消费,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减少货币供给的效果打折扣;经济衰退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对货币的需求减少。n3)外部时滞。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有时间。n4)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利率提高,国外资金进入,若汇率浮动则本币升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本国总需
19、求下降;若汇率固定,央行为保证本币不升值,必然抛出本币,按照固定利率收购外币,于是本国货币供给增加。44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1、混合使用的效果2、混合政策的确定3、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451、混合使用的效果n假定经济初始阶段,均衡为E0点,收入较低。为了克服萧条,达到充分就业,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右移;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LM右移。n采用这两种办法都可以使收入增加到y1。但是会使得利率大幅度上升或下降。n但是如果既想增加收入,又不使利率变动,可采用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相混合的办法。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同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保持原有水平,投资不被挤出。46472、混合政
20、策的确定nIS和LM移动的幅度相同,产出增加时,利率不变。nIS曲线右移距离超过LM,利率就上升。反之就下降。483、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政策混合产出利率1扩张性财政、紧缩性货币政策不确定2紧缩性财政、紧缩性货币政策不确定3紧缩性财政、扩张性货币政策不确定4扩张性财政、扩张性货币政策不确定49各个组合的分析n第一种:经济萧条不太严重,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n第二种:严重通货膨胀,紧缩性货币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紧缩财政,以防止利率过高。n第三种:不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压缩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而衰退。n第四种:经济严重萧条,膨胀性财政增加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