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问答题》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问答题》word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1、试述萎缩的肉眼观及镜下改变。1萎缩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包括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废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肉眼观器官除体积变小外,质地常变得较坚韧,色泽变深、边缘变锐。镜下细胞体积缩小伴有细胞数目的减少。在萎缩的细胞核两端可见脂褐素颗粒,即细胞器残体。2、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2细胞水肿或称水变性,由于缺氧或中毒、感染、缺血、电离辐射的作用,细胞内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上的钠泵受损或细胞膜直接受损时,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蓄,形成细胞水肿。常见于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肉眼观病变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变淡。镜下细胞变
2、大,胞质内水分含量增多,变得较为透明、淡染。如果整个细胞肥大如气球则称气球样变。电镜下主要为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3、化生常见于哪些情况下,有何临床意义。3较常见的化生有:1)鳞状上皮化生,在气管支气管粘膜的纤毛柱状上皮,宫颈内口的柱状上皮和胆囊粘膜上皮由于炎症变为鳞状上皮,这是一种适应性表现。2)肠上皮化生,在胃粘膜上皮受到萎缩性炎或溃疡及糜烂刺激时,胃小凹的干细胞分化而成小肠型或大肠型上皮。3)结缔组织和支持组织化生、间叶组织损伤后,其幼稚细胞转化为透明软骨或骨组织。化生的生物学意义利弊兼有。例如呼吸道粘膜柱状上皮鳞状上皮化生后,可强化局部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但因鳞状上皮表面不具有柱状上皮的
3、纤毛结构,故而减弱了粘膜自净能力。此外,如果引起化生的因素持续存在,则可能引起细胞恶变。如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和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分别与肺鳞状细胞癌和胃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4、简述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坏死有哪些结局?4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坏死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性坏死、坏疽等。1.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色比较坚实的凝固体,多见于心、肝、肾、脾等。肉眼观:坏死区与周围分界明显,坏死灶周围有一暗红色充血出血带。镜下:细胞微细结构消失,组织结构轮廓仍可保存。2.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在含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产生蛋白酶多的组织,坏
4、死组织分解液化并可形成坏死腔。3.纤维素样坏死指病变部位的组织结构消失,变为一堆境界不清的颗粒状、小块状无结构物质,呈强嗜酸性红染状似纤维素。4.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等类型,前两者多为继发于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缺血坏死;坏死的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3机化与包裹;4钙化。5、坏死和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5坏死和凋亡在形态学上的区别: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发生坏死的多为集聚的大片细胞,细胞肿胀,核染色质絮状或边集,细胞膜及细胞器膜溶解破裂,溶酶体酶释放,细胞自溶,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修复再生。凋亡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5、系细胞衰老过程中各种细胞功能逐渐衰灭的结果,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多为散在的单个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固缩,核染色质边集,细胞膜及细胞器膜完整,膜可发泡成芽,形成凋亡小体,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修复再生,但凋亡小体可被邻近细胞吞噬。第二章1、简述肉芽组织的功能。1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的主要功能有: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抗感染及保护创面;机化包裹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 2、试比较一期及二期愈合。2根据创面大小、深度及有无感染,可将皮肤创伤愈合分为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两种类型。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破坏范围小、出血和渗出物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
6、口,例如皮肤无菌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的时间短,瘢痕少。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这种伤口由于坏死组织多,或由于感染,继续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所以愈合的时间较长,形成的瘢痕较大。第三章 1、 试述肺、肝瘀血的病变特点。 1. 慢性肝瘀血多因右心衰竭所致,主要累及肝小叶内循环的静脉端。镜下:肝小叶中央静脉和邻近血窦扩张、瘀血,严重瘀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区肝细胞受压萎缩,甚至坏死。小叶外围的肝细胞因缺氧等而出现脂肪变性;肉眼:肝脏体积肿大,包膜紧张,切面肝小叶结构清楚,小叶中央淤血区呈暗红色,周边区因肝细胞脂肪变性呈黄色,红黄相间,形成红
7、黄相间的网络状条纹,状如摈榔的切面,称为“槟榔肝”。晚期,由于纤维组织增生,纤维索带自小叶中央向周围伸展,肝脏质地变硬;表面隐约可见细小颗粒,称为“瘀血性肝硬化”(心源性肝纤维化)。 慢性肺瘀血多因左心衰所致,镜下: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部分的肺泡腔内可见水肿液及多少不等的红细胞、巨噬细胞。有些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分解形成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形成心衰细胞;肉眼:肺体积增大,暗红色,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晚期肺组织纤维化质地变硬,呈棕褐色,称肺褐色硬化。3、 血栓形成的条件及类型。 3.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栓的类型有:白色血栓;
8、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 4、简述梗死的原因、类型。 4. 梗死的原因:(1)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引起梗死最常见的原因;(2)动脉栓塞 ,多为血栓栓塞,可引起脾、肾、肺和脑的梗死;(3)动脉痉挛,如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在粥样斑块致管腔狭窄的基础上,血管发生持续性痉挛,可引起心肌梗死;(4)血管受压闭塞 如动脉受肿瘤的压迫,肠扭转、肠套叠和嵌顿疝时肠系膜静脉和动脉受压,卵巢囊肿扭转及睾丸扭转致血管受压等引起的坏死。 梗死的类型: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和败血性梗死。 5、贫血性梗死的病变特点5病灶在肉眼或显微镜下呈现为梗死灶周围的出血带,呈灰白色,镜下呈凝固性坏死。 早期,肉眼观:梗死灶
9、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因炎症反应常见一充血出血带,后因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转变为含铁血黄而变成黄褐色; 镜下:可见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等改变,胞质红染,均匀一致,组织结构轮廓尚保存; 晚期,肉眼观:病灶表面下陷,质地变坚实,黄褐色出血带消失,梗死灶发生机化被肉芽组织取代,后形成瘢痕组织; 镜下:病灶呈均质性结构,边缘有肉芽组织长入和瘢痕组织形成,最终被瘢痕组织代替。 6、出血性梗死的好发器官及条件。6出血性梗死指在梗死区内有严重的出血,因此又称为红色梗死。它常发生在肺、肠等脏器。出血性梗死的形成,除动脉阻塞外,尚须有下列条件:严重的静脉淤血,组织器官局部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压升高阻碍了有效的侧支循环
10、的建立,当一支动脉血流阻断,组织就可出现坏死。组织硫松,肺、肠组织疏松,淤积在梗死区内的血液不被挤出,原来淤积于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可以从破坏的血管中流出,再进入坏死组织内,形成出血性梗死。双重血液循环或血管吻合支丰富。当一支动脉血流中断组织坏死后,吻合支或另一支动脉的血流可以不断地进入梗死区,加重梗死灶的出血。 7、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7(1)概念:血栓形成是指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栓塞是指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腔的过程;梗死是指动脉阻塞侧支循环不能代偿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2)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可阻塞
11、血管腔。较大的血栓由于部分软化易在血流冲击下脱落形成栓子,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引起栓塞。血栓栓塞使局部组织的动脉血流阻断,如侧支循环不能有效建立,则引起部分组织的缺血坏死,造成梗死。 第四章1、试述急性炎症蔓延扩散的方式。1 急性炎症蔓延扩散的方式有:(1)局部蔓延:病原微生物经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自然通道向周围组织和器官扩散;(2)淋巴道扩散:病原微生物随淋巴液扩散,引起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3)血管扩散:包括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 2、试举例说明痊愈的类型。2痊愈的类型有:(1)完全痊愈:清除病因,坏死组织,渗出物被溶解吸收,健康细胞再生,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如大叶性肺炎
12、,病毒性肝炎;(2)不完全痊愈:炎性坏死范围较大,有肉芽修复不能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如大叶性肺炎肺3、渗出性炎症有何特点和类型。3渗出性炎症是以渗出性变化为主,而变质和增生为辅的炎症,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炎症,根据渗出物的不同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 4、化脓性炎症的特点、类型及合并症。41)特点: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其特征。 2)类型:a.表面化脓和积脓:发生在粘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当化脓性炎发生于浆膜、胆囊和输卵管腔内积存,称为积脓;b.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由溶血链球菌引起;c.
13、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由金黄色葡糖球菌引起;第五章1、肿瘤的异型性包括哪几方面?简述其特点。1 a.瘤细胞的异型性:比正常细胞大;大小、形态不一致;可出现瘤巨细胞。b.瘤细胞核的异型性:核肥大;核浆比例增大;大小、形态、染色不一;出现巨核、多核、奇异型核;染色质粗颗粒状,分布不均;核分裂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像。c.瘤细胞胞浆的异型性:嗜碱性;可产生异常的分泌物或代谢产物。2、简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2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分化差,异型性大核分裂无或少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生长速度缓慢较快生长方式膨胀性和外生性浸润性和外生
14、性继发改变很少有出血、坏死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转移不转移常有转移复发不复发较多复发对机体影响较小,主要局部压迫或阻塞较大,破坏组织,出血、坏死和感染3、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几种,简述其各自特点。3. a.膨胀性生长:多数位于器官及深部组织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周围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形成包膜,与周围组织界清。临床触诊可推动,手术易摘除,不易复发。b.浸润性生长: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内,象树根长入泥土,无包膜,和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临床触诊肿瘤固定,手术不易切净,易复发。c.外生性生长:体表、体腔或管道器官表面肿瘤的生长方式,良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恶
15、性肿瘤在外生的同时,基底也呈浸润生长,表面坏死脱落而形成边缘隆起的溃疡(火山口状溃疡)。4、肿瘤的扩散途径有哪些,简述其特点。41.直接蔓延:恶性肿瘤细胞由原发部位沿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侵入并破坏邻近器官或组织继续生长,称为直接蔓延。如:晚期乳腺癌侵至胸肌、胸壁、肺;晚期宫颈癌侵至直肠、膀胱、阴道壁。2.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肿瘤的过程。a.淋巴道转移: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如鼻咽癌、甲状腺癌常首先转移至颈部淋巴结,乳腺癌常首先转移腋窝淋巴结。b.血道转移:肉瘤、晚期癌的常见转移方式, 如骨肉瘤、绒癌、肝癌、肺 、脑c.种植性
16、转移:如克鲁根伯氏瘤。5、何谓原位癌,认识它有何意义。5原位癌指局限于上皮内的癌,尚未突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原位癌是一种早期癌,因而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可防止其发展为浸润性癌,从而提高癌瘤的治愈率。6、简述癌与肉瘤的区别。6癌与肉瘤的区别癌肉瘤组织来源上皮组织间叶组织发病率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少年大体特点质较硬、色灰白、较干燥质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组织学特点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每有增生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网状纤维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转移多经淋巴道转移多经血
17、道转移第六章1、试述原发性高血压晚期心、脑、肾的病变特点。1心: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大,早期,左心室肥大但心腔不扩张,称向心性肥大或代偿性肥大,后期,失代偿,心腔扩张,称离心性肥大;肾:双侧肾对称性体积缩小,表面细颗粒,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称原发性颗粒性肾固缩;脑:脑小动脉硬化和痉挛,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脑水肿;脑的细小动脉硬化和痉挛,供血区脑组织缺血而坏死,称脑软化;最严重的病变是脑血管破裂致脑出血。2、试述风湿病的基本病变。2.可表现为非特异性炎或肉芽肿性炎。典型病变分为三期,变质渗出期,即结缔组织黏液变性和纤维蛋白性坏死;增生期(肉芽肿期),即由纤维素样坏死
18、物、Aschoff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构成的Aschoff小体;纤维化期(愈合期),小体内的坏死物被吸收,风湿细胞变为纤维细胞,风湿小体逐渐纤维化,形成梭形瘢痕。3、高血压时脑出血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多见于基底核区域?3引起脑出血的原因:脑细小动脉硬化时,血管变脆,血压突然升高时血管易破裂;血管病变致弹性下降,当失去壁外组织支撑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如血压剧烈波动,可使微小动脉瘤破裂。由于供应基底核区域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出,直接受到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易使已有病变的豆纹动脉破裂。4、比较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4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
19、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比较表: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瓣膜闭锁缘可见单行排列、灰白、 瓣膜变形、增厚、溃疡,表面疣赘病 半透明疣赘物。附着牢固,不易 物呈息肉或菜花状,灰黄、干燥脱落。 脆易脱落。变 镜下,疣赘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 镜下,疣赘物由血小板、纤维素、构成 细菌菌落、炎细胞、坏死组织构成。 溃疡底部有肉芽组织。结 心瓣膜病 心瓣膜病、动脉性栓塞、局 免疫性合并症、败血症第七章1、简述区别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理改变。1. a.大叶性肺炎:以一个肺段或一个肺叶为病变单位的肺泡的急性纤维素性炎症,多见于左肺或右肺的下叶。典型病变过程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
20、变期和溶解消散期。b.小叶性肺炎:双肺散在灶状分布的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以肺小叶为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以肺下叶和背侧多见。病变无呈期性。严重病例,病灶相互融合形成融合性小叶性肺炎。2、试用病理变化解释“为什么大叶性肺炎患者咳铁锈色痰”。2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红细胞、纤维素以及一定量的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崩解形成含铁血黄素混入痰中,使痰呈铁锈色。第八章1、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大体及镜下改变。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大体变化为下可见胃粘膜多呈灰白或灰黄色,皱襞变细或平坦,透过变薄的粘膜可看见其下的小血管。镜下:1) 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腺体数量
21、减少,体积减小。根据萎缩的程度可分为三级。2)炎症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常有淋巴滤泡形成。活动期可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腺体增生。3)腺上皮化生:以肠上皮化生最为常见。即胃粘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粘膜中的杯状细胞、吸收细胞或潘氏(Paneth)细胞。2、简述溃疡病的镜下改变并列表说明良、恶性溃疡肉眼形态鉴别。2. 胃溃疡镜下可见溃疡底部由内至外分为四层:渗出层,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坏死层,为无结构的坏死组织,肉芽组织层,为新生的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瘢痕层,为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少量纤维细胞。良、恶性溃疡肉眼形态鉴别表良性溃疡(胃溃疡)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外形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
22、或火山口状大小直径一般2CM直径常2CM深度较深较浅边缘整齐,不隆起不整齐,隆起底部较平坦凹凸不平周围粘膜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粘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3、简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主要病理变化。3.包括普通型病毒肝炎和重型病毒肝炎。前者分急性与慢性,后者分急性与亚急性。 1.急性(普通型)肝炎,临床,急性炎症变化:发热、消化不良等;肝大、压痛、谷丙转氨酶增高;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病理,肝细胞广泛变性,点状坏死,慢性炎细胞浸润 2.慢性(普通型)肝炎,病程6个月以上,分为轻度慢性肝炎(轻度碎片),中度慢性肝炎(中度碎片和桥接坏死),重度慢性肝炎(重度碎片,大范围桥接坏死,早期肝硬化)。出现毛玻璃
23、样细胞,晚期转变为肝硬化。若发生大片坏死,可转变为重型肝炎。 3急性重型肝炎,肉眼:急性黄色(红色)肝萎缩:体积显著缩小,重量减轻质地软,表面皱缩;切面呈黄褐色,充血出血镜下:一片荒芜,肝细胞大片坏死 ,仅小叶周围残存少量变性肝细胞,Kupffer细胞增生活跃,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小叶网状支架数日后塌陷,增生及再生均不明显4.亚急性重型肝炎,肉眼:肝脏体积缩小,表面不平,结节状,切面呈黄绿色,质地略硬。镜下:肝细胞的大片坏死,网状支架塌陷,病变新旧不等;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纤维组织的增生,小胆管增生,炎细胞浸润。4、简述肝硬化的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及腹水形成的机理。4. 肝硬
24、变门脉高压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1.脾肿大,是门脉高压使脾静脉血回洗受阻而致慢性淤血及窦内皮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的结果,常因脾功能亢进而致贫血。胃肠淤血、水肿,可引起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筝),是门脉高压使胃肠脉血回流受阻所致。3.腹水(为漏出液),主要是由于肠及肠系膜等处的毛细血管内压升高,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肝细胞受损,白蛋白合成减少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在肝内灭活少,导致钠水潴留和肝窦内压升高。淋巴生成增多,并经肝表面漏入腹腔等因素引起的。3.侧支循环形成,系门脉高压使门静脉与腔静脉间的吻合支发生代偿扩张所致。主要的侧支循环有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易受损破裂而
25、发生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直肠静脉丛曲张,可形成痔核,如破裂可发生便血,脐周静脉丛曲张(海蛇头现象)。5、简述进展期胃癌的肉眼类型及镜下类型。5. 即中晚期胃癌,指癌组织浸润超过黏膜下层或浸润胃壁全层的胃癌。 肉眼观分三型: (1)息肉型或伞型:向粘膜表面生长,呈息肉状或伞状,突入胃腔内; (2)溃疡型:癌组织脱落形成溃疡,一般较大,边界不清,多呈皿状,也可隆起如火山口状,边缘清楚,底部凹凸不平; (3)浸润型:癌组织向胃壁内局限性或弥漫性浸润,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楚,有“革囊胃”之称 镜下改变:主要为腺癌,常见类型为管状腺癌与粘液癌,少有为腺棘皮癌或鳞状细胞癌6、简述原发性肝癌的病理变化(
26、包括大体及镜下)。6. 肉眼观 1)早期肝癌(小肝癌):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的原发性肝癌。多呈球形,边界清楚,切面均匀一致,无出血及坏死 2)晚期肝癌: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大体分三型:巨块型、多结节型、弥漫型 镜下(分三型)1) 肝细胞癌:发生于肝细胞,分化程度差异大2) 胆管细胞癌: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呈管状排列,分泌粘液,间质较多3) 混合细胞型肝癌第十一章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如何?1 病理变化:肉眼观,两肾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表面光滑、充血,有时见粟粒状出血点故称“大红肾”或“蚤咬肾”。镜下,见肾小球体积
27、增大,肾球囊腔狭窄。血管球的细胞数明显增多,主要是肿胀的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并有中性粒细胞等浸润。肾小管管腔内可见蛋白管型、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等。肾间质常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少量炎细胞浸润。电镜观察,电子密度较高沉积物常见于脏层上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呈驼峰状。免疫荧光检查,显示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区有颗粒状沉积。临床病理联系:常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a.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所致。b.少尿及氮质血症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细胞增生肿胀及炎细胞浸润使毛细血管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滤过率下降的结果。c.水肿的原因是少尿或无尿所致的水钠潴溜,变态反应引起的全身毛细血管通
28、透性增加也是其因素之一。d.病人出现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水钠潴溜,使血容量增加所致。2、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如何?2、 1.病理变化:肉眼观,双侧肾脏对称性肿大、色苍白,皮质表面可有点状出血。镜下,病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损伤,多数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和渗出的单核巨噬细胞形成的新月体或环状体。早期为细胞性新月体,以后转变为纤维-细胞性新月体,最终成为纤维性新月体。肾小球球囊腔变窄或闭塞。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肾间质出现水肿、炎细胞浸润、晚期发生纤维化。电镜下,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有时可见局灶性断裂和缺损。在II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上皮下或内皮下可见电子致密物
29、沉积。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型表现为线性荧光,II型则呈颗粒状荧光,III型通常为阴性。2.临床病理联系:表现为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a.少尿、无尿、伴血尿或中度蛋白尿、氮质血症及快速进行性肾功能不全。由于肾小球内新月体形成,球囊腔阻塞病人迅速出现少尿、无尿和氮质血症。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基底膜断裂和缺损,故血尿明显。b.高血压是由于水钠潴留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协同作用所致。第十二章1简述子宫颈浸润癌的肉眼分型及镜下分型。1子宫颈浸润癌的肉眼可分为四型:糜烂型、内生浸润型、外生菜花型、溃疡型。a.糜烂型:病变处粘膜潮红,呈颗粒状,质脆,触之易出血。在组织学上多属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30、外生菜花型:肿瘤早期常长成结节状,随肿瘤增大,呈淡红或灰白色乳头状或菜花状,高低不平,质脆,易出血,常继发坏死(可形成浅表性溃疡),出血和感染。本型属最常见肉眼类型。b.内生浸润型:肿瘤常向深部浸润生长,主要向子宫颈管壁内浸润,使子宫颈一侧肿大,子宫颈管因癌肿生长而狭窄,表面常较光滑。临床检查容易漏诊。c.溃疡型:癌组织向深部浸润,并坏死脱落形成溃疡,似火山口状。镜下按细胞形态学分为三级(型):级,角化大细胞型,又称高分化型,分化好,癌细胞主要为多角形,似鳞状上皮的棘细胞,有角化及角化珠形成,细胞间桥存在,核分裂像不多见。 级:非角化大细胞型,亦称中分化型,癌细胞体积大,呈椭圆形梭形,无明显角
31、化及角化珠,见不到细胞间桥,核分裂像和细胞异型性比较明显。级:非角化小细胞型,即低分化型,癌细胞主要为小梭形,似基底层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像都很明显。2简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肉眼及镜下表现。2肉眼观,肿瘤呈灰白色,质硬,切面有沙砾感,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活动度差。常可见癌组织呈树根状侵入邻近组织内。晚期乳腺癌形成巨大肿块,如癌组织穿破皮肤,可形成溃疡。镜下,分化好者形成不规则的腺管,有时可保留部分原有的导管原位癌结构。分化差者癌细胞形成不规则的巢状、条索状和梁片状结构,可伴有广泛坏死。肿瘤间质有致密的纤维组织增生,癌细胞在纤维间质内浸润性生长,二者比例各不相同3简述葡萄胎的基本病变要点
32、。3葡萄胎又称水泡状胎块其特征性病变是胎盘滋养层细胞增生和绒毛间质水肿,形成许多相连成串的囊性水泡,状如葡萄。肉眼观,完全性葡萄胎见高度肿胀变性的绒毛,形成壁薄透亮含清亮液的水泡,有细蒂相连状如葡萄。水泡大小不等。镜下,有3个特征:不同程度的滋养层细胞(包括细胞滋养层细胞、合体滋养层细胞)增生,并有一定程度的异型性;绒毛体积增大,间质高度水肿;绒毛间质内胎源性血管缺乏或消失。第十三章1、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病理改变特点:1. (1)滤泡上皮增生呈高柱状,有的呈乳头状增生,并有小滤泡形成。(2)滤泡腔内胶质稀薄,滤泡周边胶质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上皮细胞吸收空泡。(3)间质血管丰富、充血,淋巴组
33、织增生。2、请说出甲状腺癌的主要类型及主要鉴别点?2. 1.乳头状癌最常见,女性多见,预后较好。 肉眼观,呈圆形,无包膜,质地较硬,切面灰白,有囊形成,内有乳头,常伴有出血,坏死,纤维化和钙化; 镜下,乳头中心有纤维血管间质,内有砂粒体,助于诊断;核质少,呈毛玻璃状,有核沟,无核膜;有时有微小癌出现; 2.滤泡癌比乳头状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多发于40岁以上女性,早期易血道转移; 肉眼观,结节状,包膜不完整,出现浸润; 镜下,可见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注意是否有包膜和血管侵犯加以鉴别; 3.髓样癌C细胞癌,由滤泡旁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分泌降钙素 肉眼观,有假包膜,切面灰白或黄褐色,质实而软; 镜
34、下,细胞圆形或多角,梭形,核圆形或软圆形,核仁不明显,间质有淀粉样沉着; 电镜下,胞质有神经内分泌颗粒; 4.未分化癌早期可发生浸润和转移,恶性程度高,预后最差; 肉眼观,肿块大,形状不规则,无包膜,常有出血、坏死 镜下,细胞大小,形态,染色不一,核分裂象多 组织学上可分为小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巨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第十五章1、试述原发性肺结核病与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区别。1. 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比较表原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结核杆菌感染初次再次发病人群儿童成人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或过敏性无有病理特征原发综合征病变多样,新旧病灶复杂,较局限起始病灶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膜处肺尖部主要播散途
35、径淋巴道或血道支气管病程短,大多自愈长,需治疗2、例举四种引起肠道溃疡的疾病及溃疡特征。1)肠结核病变常见于回盲部肠管,典型的肠结核溃疡多呈环形,其长径与肠腔长轴垂直,溃疡边缘参差不齐,一般较浅,底部有干酪样坏死物,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晚期溃疡愈合后易形成肠狭窄。2)肠伤寒病变常见于回盲部肠管,坏死肠粘膜脱落后形成溃疡,溃疡的形状及大小与病变处淋巴小结形状相同,在集合淋巴小结发生的溃疡呈椭圆形,其长轴与肠管的长轴平行,孤立淋巴小结处的溃疡小而圆。溃疡边缘隆起底部不平,溃疡一般深及粘膜下层,严重者可深达肌层及浆膜层,易引起肠穿孔、出血。镜下见溃疡底部有少量坏死组织及炎性渗出,可见伤寒细胞,周围
36、肠粘膜充血、水肿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3)细菌性痢疾病变多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其典型病变早期急性卡他性炎,随后的特征性假膜性炎和浅表溃疡形成;假膜性炎,即粘膜浅表坏死与渗出物中的大量纤维素,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等混合形成特征性的假膜。假膜脱落后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浅表溃疡,偶可深达肌层。4)结肠癌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溃疡较大常2厘米,溃疡周围隆起呈火山口状,底部高低不平;镜下见病变处主要为不同分化程度的腺癌所构成,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癌。3、例举三种引起肉芽肿病变的疾病及肉芽肿特征。1)结核病: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是形成结核结节,又称结核肉芽肿,肉眼上单个结核结节呈灰白色粟粒大小,镜
37、下主要由增生的上皮样细胞 .郎格罕斯巨细胞组成,周围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可见干酪样坏死,最外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并围绕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2)伤寒病:伤寒病的典型病理病变是形成伤寒肉芽肿,即伤寒结节,伤寒结节是由大量伤寒细胞聚集在一起构成,伤寒细胞由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 、淋巴细胞或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演变而来。3)风湿病:风湿小体又称风湿肉芽肿是诊断风湿病的主要特征,多见于心肌间及其他的以增生改变为主的风湿性病变中,镜下见风湿小体多位于间质血管周呈梭形,其背景为黏液纤维素性变性,其中见增生的风湿细胞,风湿细胞体积大,胞界不清,胞浆丰富偏嗜硷性,细胞核大,染色质边集,横切
38、面呈枭眼样,纵切面呈毛虫样。4)麻风病、血吸虫病等。第十六章1、肠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急性期病变:肉眼观,在粘膜表面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的、口小底宽的烧瓶状溃疡。溃疡边缘不规则,周围粘膜肿胀,但溃疡间粘膜组织尚属正常。镜下,液化性坏死表现为无结构的淡红染病灶,其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不明显,仅见充血、出血、水肿和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溃疡形成时,溃疡底和边缘可见残存的坏死组织,在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和肠壁小静脉腔内,常可找到阿米巴大滋养体。滋养体一般呈圆形,直径2060m,核小而圆,胞浆略嗜碱性,胞浆内含有糖原空泡或吞有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碎片。慢性期病变:溃疡的修复、愈合常与病灶的进
39、行性扩大同时并存,肠粘膜面渐次失去正常形态,或呈明显破絮状外观,或伴有粘膜萎缩,或有息肉形成。偶尔因肉芽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局限性包块称为阿米巴肿。病例一:患者杨某,男,20岁,学生。酗酒后遭雨淋,于当天晚上突然起病,寒颤、高热、呼吸困难、胸痛,继而咳嗽,咳铁锈色痰,其家属急送当地医院就诊。听诊,左肺下叶有大量湿性啰音;触诊语颤增强;血常规:WBC:17X109/L;X线检查,左肺下叶有大片致密阴影。入院经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各种症状逐渐消失;X线检查,左肺下叶的大片致密阴影缩小2/3面积。病人于入院后第7天自感无症状出院。冬季征兵体检,X线检查左肺下叶有约3cmX2cm大小不规则阴影,周围边
40、界不清,怀疑为“支气管肺癌”。在当地医院即做左肺下叶切除术。病理检查,肺部肿块肉眼为红褐色肉样,镜下为肉芽组织。思考:1、患者发生了什么疾病?2、患者为何出现高热、寒颤、白细胞计数增多?3、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咳铁锈色痰?4、左肺下叶为什么会出现大片致密阴影?5、怀疑左肺下叶的“支气管肺癌”在病理检查后确诊为什么病变?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1、大叶性肺炎。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肺泡内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细菌繁殖快,不破坏肺泡壁结构,患者多为青壮年。2、细菌感染繁殖并释放毒素引起。3、肺泡腔内渗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混入痰中,使痰液呈铁锈色。4、肺泡腔内渗出大量纤维素、
41、大量红细胞或大量嗜中性粒细胞等,使病变肺叶实变。5、是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肺肉质变。肺泡腔内渗出的嗜中性粒细胞过少,渗出纤维蛋白过多,肉芽组织长入病变肺组织,发生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病例二:病史摘要:l 患者女性,73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8年,伴心悸、气短5年,双下肢浮肿2年,腹胀2月,加重5天入院。l 患者18年前因多次感冒、发热、咳嗽,后经常出现咳嗽、咳白色粘痰,有时呈黄色脓性,尤以冬季较重,并逐渐加重。近5年来,自觉心慌、气短,胸闷,活动后加重。2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浮肿,经休息可缓解。近2个月感觉腹胀。5天前因受凉发热、病情加重,不能平卧,急诊入院。l 体格检查:体温37.8C
42、,脉搏98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20/85mmHg。患者神志尚清,端坐呼吸,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吸气时锁骨上窝明显凹陷。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双肺散在干、湿性罗音,心音遥远,心率98次/分,心律齐,心浊音界缩小。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肝脏下缘在右肋缘下7.2cm。双下肢凹陷性水肿。l 化验检查: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8.6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88、淋巴细胞0.11,动脉血氧分压74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60mmHg。入院后经积极治疗病情仍未缓解,24小时前患者出现抽搐、烦躁不安,继而神志不清,心率加快至152次/分,血压下降,抢救无效死亡。l 尸检所见:
43、老年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腹腔积液1800ml、淡黄色、透明、比重1.011。双肺体积增大,重气膨胀,表面见肋骨压痕,表面及切面均可见散在灶状实变病灶,呈灰黄色与灰红色,以下叶病变较重。镜检:双肺肺泡扩张,肺泡璧变窄、部分断裂。灶状实变区病灶中见细支气管腔和肺泡腔内有浆液、嗜中性粒细胞渗出,部分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粘膜内杯状细胞增多,局部鳞状上皮化生,部分支气管腔内见粘液栓,管壁粘液腺增生肥大,软骨灶性钙化,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肺小动脉璧增厚。心脏重480g,右心室璧厚0.55cm,右心腔明显扩张,乳头肌及肉柱显著增粗,肺动脉圆锥膨隆,左心及各瓣膜未见明显异常。
44、 肝脏体积增大,质硬,淤血,呈淤血性肝硬化。 脾脏体积增大,淤血。l 讨论:(1)死者曾患有那些疾病?其诊断依 据是什么? (2)分析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 其演变过程。l 附: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动脉血氧分压95100mmHg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3445mmHgl 参考答案:(1)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小叶性肺炎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肺性脑病(2)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过程 经常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细支气管阻塞性通气障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缺氧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心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小叶性肺炎加重肺损害和缺氧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