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学问答题》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学问答题》word版.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潇湘行内部资料 By凌霄焰鹰 版权所有免疫学问答题 1、试比较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的主要差异。答:1)定义: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功能基团,是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2)抗原的结合价: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抗原决定簇的数目。3)不同点:(受体、本质、大小、类型、位置、有无MHC的递呈)种类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表位受体TCRBCR表位性质线性短肽天然的多肽、多糖、脂多糖表位大小5-23个氨基酸残基5-15个氨基酸残基,5-7个单糖或核苷酸表位类型为一段线性排列的氨基酸序列,即顺序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的呈三级结
2、构的构象表位,线性表位表位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抗原分子表面MHC分子递呈需经过APC加工处理,并与MHC分子结合后,才能被T细胞抗原受体所识别无需APC加工处理,也无需与MHC分子结合2、试简要比较TD-Ag与TI-Ag的主要差异。答:抗原定义: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抗原与其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免疫原。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不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载体。TD-Ag与TI-Ag的主要特性比较种类TD抗原TI-1抗原TI-2抗原结构
3、B和T细胞表位,蛋白质,具多种抗原决定基B细胞决定簇B细胞丝裂原多个重复的抗原决定簇,呈线性排列(B细胞表位)产生的抗体特异性抗体低浓度:特异性抗体高浓度:非特异性抗体特异性抗体Th细胞辅助需要不需要不需要免疫应答体液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抗体类型多种(IgG为主)IgMIgMAPC加工处理需要不需要不需要识别的细胞B2细胞B1细胞B1细胞MHC限制性有无无再次应答反应有无无免疫记忆有无无激活T细胞能力有无无3、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答:定义: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包括:具有免疫活性的正常抗体;没有抗体活性的异常免疫球蛋白。Ig的基本结
4、构:1)组成:Ig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四肽链结构2)可变区:近氨基端(N端)L链的1/2(VL)和H链的1/4或1/5(VH)超变区(HVR):在V区内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变化最为剧烈的特定部位。骨架区:Ig超变区之外的部位,其氨基酸序列、组成相对保守,称为骨架区。稳定CDR结构,以利IgCDR与抗原决定簇精细特异地结合。3)恒定区:近羧基端(C端)L链的1/2(CL)和H链的3/4或4/5(CH)4)铰链区:位于CH1与CH2之间,富含脯氨酸,不易形成螺旋,易伸展弯曲,对蛋白水解酶敏感Ig的生物学功能:1)抗体的中和作用:抗毒素与相应外毒素结合可发挥中和作用。
5、病毒中和抗体能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易感细胞。2)激活补体产生细胞溶解作用:IgM、IgG1、IgG2、IgG3与病原体或靶细胞特异性结合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病原体或靶细胞溶解破坏。 聚合的IgG4、IgA、IgE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3)与Fc受体结合:调理作用:IgG抗体与病原体等抗原性物质特异性结合通过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FcR)结合对靶细胞产生定向非特异性杀伤作用。ADCC:当IgG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后,其Fc段可与NK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的FcR结合,促使细胞毒颗粒的释放,发挥ADCC作用,导致靶细胞的溶解。介导、型超敏反应,产生超敏反应。人IgG的Fc段与SPA结合用于IgG
6、的纯化和临床检测。4)穿过胎盘:IgG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5)局部免疫作用:分泌型IgA可阻止病原体对宿主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在局部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4、简述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答:(1)IgG:血清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分布最广;能穿过胎盘,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大多为IgG ;与抗原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IgG的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可发挥调理吞噬作用;与NK细胞结合可介导ADCC作用;还可与SPA结合用于检测某些抗原。(2)IgM: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在种系发育、个体发育及免疫应答中产生最早;结合抗原、激活补体、调理吞噬的能力比IgG强得多,是高效能的
7、抗体。(3)IgA:血清型为单体,也可为双体;分泌型均为双体,且带有分泌片,存在于唾液、泪液、初乳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粘膜分泌液中,是发挥局部免疫的重要因素,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毒素作用。(4)IgD:为单体,血清中含量很少,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表面,为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mIgD是B细胞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5)IgE:为单体,半衰期最短,血清中含量极微,主要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5、试简要比较补体活化三条途径的主要异同点。比较项目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激活物IgG1-3和IgM与抗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MBL与病原体结合某些细菌、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凝聚的IgA和Ig
8、G4起始顺序C1q、C1r、C1s,C4,C2,C3,C5C9MBSP-1、 MBSP-2,C4,C2,C3,C5C9C3,C5C9补体成分C1C9C2C9C3,C5C9MACC5b6789C5b6789C5b6789C3转化酶C4b2aC4b2aC3bBbC5转化酶C4b2a3bC4b2a3bC3bnBb作用时相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可被直接活化,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可被直接活化,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6、试简要描述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答:该途径依赖于特异性抗体的存在,故在初次免疫感染晚期起作用。1)激活物质;Ag-Ab复合物(Ab:IgG1、IgG2
9、、 IgG3、IgM);2)激活顺序:C1q、C1r、C1s、C4、C2、C3、C5-9;3)激活过程:启动阶段(识别阶段):特点:C1:C1q、C1r、C1sC1通过 C1q结合抗体:IgG1-3(CH2)、 IgM(CH3区) C1分子同时和两个补体结合部位结合:IgG:2个;IgM:1个 过程: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抗体Fc段构象改变,暴露出补体结合位点,C1与之结合1分子C1q至少有2个头部与2个IgG或1个IgM不同单体上补体结合位点结合发生构象改变 激活C1r的自我催化活性,裂解C1s成为2个片段 作用于底物C4和C2活化阶段:C3 、C5转化酶形成。过程:C1s相继降解C4,C2形成具
10、有酯酶活性的C3转换酶C4b2aC4a,C2b进入液相C3转化酶进一步降解C3形成C5转化酶C4b2a3bC3a进入液相膜攻击阶段:形成攻膜复合体(MAC)。定义:攻膜复合体是在补体活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溶细胞效应的复合物-由C5b、C6、C7、C8、C9组成,即C5b6789。过程:C5与C5转化酶中的C3b结合裂解为C5a和C5bC5a进入液相C5b则与靶细胞表面结合,形成攻膜复合体 意义:效应MAC组成后,跨膜通道形成水和无机盐可自由进出导致细胞溶解和死亡。7、简述补体系统具有哪些生物学作用。答:(1)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1)裂解细胞、细菌和病毒:补体系统被激活可在靶细胞表面形成攻膜
11、复合体导致靶细胞溶解自身抗体存在下也会因补体激活,发生型超敏反应,导致自身细胞裂解。2)调理作用:血清调理素与细菌及其他颗粒物质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理素:C3b、C4b和iC3b,它们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在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黏附,并被吞噬及杀伤,这都依赖C3b、C4b和iC3b的吞噬作用3)引起炎症反应:过敏毒素:C3a、C4a和C5a是补体活化过程可产生多种具有炎症介质作用的活性片段;C5a还是一种有效的趋化因子。它们作为配体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介质增强血管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
12、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强,利于免疫复合体沉积。4)调节作用:补体的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对抗原异物的吞噬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巨噬细胞加工和递呈抗原的能力。C3b与B细胞表面CR1结合促进B细胞活化,尤其对B1细胞更加重要。CR2与C3d、iC3b和C3dg结合对B细胞活化有促进作用。靶细胞与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产生C3b,C3b与效应细胞表面的CR1结合可增强效应细胞的ADCC作用。 (2)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1)清除免疫复合物:体内中等分子量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可沉积于血管壁通过激活补体而造成周围组织损伤。机制:抑制新的IC形成、溶解已沉积的IC 通过免疫黏附作用将IC与表达CR1和CR3的血细胞结合,
13、并通过血流运送至肝而被清除。 2)清除凋亡细胞:机体产生的凋亡细胞表面表达多种自身抗原若不能及时并有效清除可能引发自身免疫病。多种补体成分(如C1q、C3b和iC3b等)均可识别和结合凋亡细胞,并通过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相互作用而参与对这些细胞的清除。(3)参与适应性免疫:1)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C3等可参与网罗、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递呈。2)参与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补体成分可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增殖、分化。3)参与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补体具有细胞毒作用、调理作用以及清除IC的作用等。(4)补体系统与凝血、纤溶、激肽系统的关系:抗原-抗体复合物既可分别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14、和旁路途径,也可通过激活凝血因子X而活化凝血、纤溶、激肽系统。C1INH既可抑制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也可抑制凝血因子X、激肽释放酶、纤维蛋白溶酶。补体活化产物C3a和C5a可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并加速凝血过程,也可能 激发纤溶过程。 补体和凝血、纤溶、激肽系统所产生的活化产物,均具有相似的致炎效应,如增加血管渗;透性、扩张血管、释放溶酶体酶、趋化吞噬细胞、使平滑肌痉挛等。这些酶系统共同介导炎症、超敏反应、休克、DIC等病理过程。8、简述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答:1)定义:细胞因子由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组高活性、多功能、低分子量多肽,主要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2)CK的理化特性和分
15、泌特点:属低分子量糖蛋白,以单体,双体或三聚体存在有分泌型和跨膜型以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发挥效应分泌是短暂的自限过程3)CK的来源和产生特点: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非常广泛,除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外,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其它多种细胞也能产生细胞因子。休止期的细胞不产生或仅产生少量的细胞因子,当受抗原、丝裂原等激活后则可大量地产生细胞因子,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4)CK的作用特点:CK必须通过与特异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高效性:CKR与Ck高亲和力结合,故微量细胞因子即可产生显效;多效性:一种CK可作用于多种靶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重叠性:多
16、种CK(具有受体的共用亚单位)可作用同一靶细胞,产生相同效应;网络性:不同CK生物活性可相互影响,显示促进或拮抗效应,不同CK可互相 诱生,或互相调节受体表达。自分泌:某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放过来作用于该细胞自身。 旁分泌:细胞因子产生后作用于邻近细胞,半衰期较短,局部发挥作用。 内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远端靶细胞,介导全身性反应。5)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介导和调节固有免疫:CKs可激活巨噬细胞促进其吞噬和杀菌作用; 激活NK细胞发挥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调节适应性免疫反应包括免疫细胞的激活、增殖、分化及发挥效应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IL-3、IL-7、IL-11、SCF、G-SCF、GM-S
17、CF等介导多能造血干细胞前体的生长分化。促进血管的生成,参与组织的损伤修复。参与炎症反应:IL-1、IL-6、IL-8、TNF-a等均参与炎症反应。9、请简要描述干扰素的作用。答:(1)定义:干扰素是一类由病毒感染细胞或活化T细胞分泌的,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和调节免疫应答作用的糖蛋白。 (2)分型:型干扰素:IFN-a(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FN-b(成纤维细胞产生) 型干扰素:IFN-g(活化T细胞和NK细胞产生) (3)作用:型干扰素的作用:1)抗病毒作用:诱导抗病毒蛋白的产生;增强NK细胞、巨噬细胞、CTL细胞杀伤作用2)抑制细胞分裂:型IFN下调原癌基因及生长因子的表达,抑制细胞分
18、裂增殖3)抗肿瘤作用:型IFN诱导MHC分子表达,增强NK细胞、巨噬细胞、CTL细胞活性。 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阻断肿瘤血供4)免疫调节作用:型IFN诱导MHC分子表达,增强NK细胞、巨噬细胞、CTL的活性型干扰素的作用 :1) 抗病毒作用:弱2)免疫调节:Th1细胞的分化,IFN-活化单核吞噬细胞杀灭吞入的微生物3)抗肿瘤:活化单核吞噬细胞杀伤肿瘤。 IFN-增加MHC类分子的表达,促进T细胞。对肿瘤抗原的识别,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 活化NK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10、简述与T细胞识别、粘附及活化有关的CD分子结构组成和主要作用。(CD分子不等于粘附分子)答:(1)CD3:结构:由五种肽链
19、组成与T细胞受体组成TCR-CD3复合物其胞浆区含有ITAM功能:酪氨酸磷酸化后可活化有关激酶转导TCR-CD3介导的活化信号。(2)CD4:结构:单链跨膜糖蛋白细胞膜外有四个IgSF结构域(其中第一、第二结构域可与MHC类分子非多态区结合)CD4分子是Th细胞表面协助TCR-CD3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其胞浆区与p56LcK激酶相连)功能: CD4分子与配体MHC-类分子结合后,可促进T细胞活化信号的传导。(3)CD8:结构:由链和链借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异源二聚体Tc(CTL)细胞表面协助TCR-CD3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其胞浆区与p56LcK激酶相连。功能:与配体MHC-I类分子重链3结合后,可
20、促进T细胞活化信号的传导。(4)CD2: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LFA-2),其配体主要是CD58(LFA-3) 功能:CD2与其配体结合后可增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之间的黏附,促进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产生和传导。(5)CD 28:结构:CD 28分子是由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其配体是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CD80和CD86分子功能:CD28与其配体CD80CD 86是一组最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二者相互作用可产生协同刺激信号使T细胞活化。(6)CD 152:又称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抗原-4(CTLA-4) 结构:同源二聚体,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而静止T细胞不表达功能:CD 152与相
21、应配体CD80CD86结合后可对活化T细胞产生负调节作用即对活化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使免疫应答恢复到相对平衡的状态。(7)CD 154:又称CD40配体(CD40L),属于TNF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功能:CDl54以三聚体形式与B细胞表面的C40结合后可产生协同刺激信号(活化第二信号)诱导和促进B细胞活化。11、简述与B细胞识别、粘附及活化有关的CD分子的结构组成和主要作用。答:(1) CD 79aCD79b:结构:CD 79a和CD79b通过二硫键组成异二聚体,它们与mIg以非共价键相连组成BCR -CD 79aCD79b复合物,表达于B细胞表面,CD 79aCD79b胞浆区含
22、ITAM。功能:ITAM可结合B细胞内信号分子中SH2结构域介导BCR途径的信号转导。(2) CD 19:结构:表达于成熟和未成熟的B细胞表面,是B细胞的重要标记。CDl9是CDl9CD 21CD81信号复合物中的一个成分功能:其胞浆区较长,可与多种激酶结合,促进B细胞活化。(3) CD 21 :又称补体受体2(CR2)或EB病毒受体。结构:CD21分子胞膜外区含补体调控蛋白结构域其胞浆区具有多个蛋白激酶C(PKC)和蛋白酪氨酸激酶(PTK)磷酸化位点。功能:CD 21分子表达于成熟B细胞表面与其配体iC3b和C3d结合能增强B细胞对抗原的应答。(4)CD80CD86:主要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
23、树突状细胞和活化B细胞表面。功能:它们可通过其胞膜外区V样结构域与相应配体CD28或CD152(CTLA-4)结合产生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对活化T细胞产生抑制作用。(5) CD 40:CD 40分子是TNF受体超家族成员。结构:胞膜外区富含半胱氨酸重复序列。CD 40主要表达于成熟B细胞,也表达于其他APC表面。功能:B细胞表面CD40与活化T细胞表达的CD 40L结合可产生协同刺激信号这也是诱导B细胞再次免疫应答和生发中心形成的必要条件。12、简述HLAI、类分子的组织分布、分子结构及其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的特点。答:1)分布:HLA类分子:主要表达于所有有核细胞及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表面HLA类分
24、子:主要表达于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及胸腺上皮细胞和活化T细胞表面可溶性HLA、类分子:也可出现于血清、尿液、唾液及乳汁等体液中2)分子结构:HLA类分子:HLA类分子是由链和2m借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糖蛋白分子。链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组成胞外区有三个结构域(1、2、3)。近N端1和2结构域构成抗原肽结合槽,3和2m属于IgSF结构域。其中3结构域是T细胞表面CD8分子识别的部位,3和2m结构域连接,有助于I类分子的表达和维持其稳定性。HLA类分子:由链和链非共价连接组成的糖蛋白分子。链和链均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组成链和链胞外区各有两个结构域(1、2;1、2)1和
25、1共同构成抗原结合槽,2和2为IgSF结构域。2结构域是T细胞表面CD4分子识别的部位。3)HLAI、类分子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的特点:共性:HLAI、类分子可通过特定的共同基序选择性的结合抗原肽。两者的结合具有一定的专一性,但非严格的一对一关系。一类HLA分子识别一群带有特定共同基序的肽段。识别递呈:HLAI类分子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因抗原结合槽两端封闭,故接纳氨基酸残基数较少,约810个。HLA类分子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肽,因抗原结合槽两端开放,故可接纳1317个氨基酸残基,甚至更多。13、论述NK细胞为什么能够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而不能杀伤正常组织细胞。答:NK细胞表面具有
26、两种与其杀伤作用有关的受体:1)杀伤细胞活化受体2)杀伤细胞抑制受体。前者能广泛识别结合分布于正常自身组织细胞、病毒感染和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其胞浆区含有ITAM结构,可转导活化信号使NK细胞产生杀伤作用。后者能识别结合表达于自身正常组织细胞表面的MHC I类分子,其胞浆区含有ITIM结构,可转导抑制信号,解除NK细胞的杀伤作用。杀伤机制:宿主自身正常组织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表达正常(或接受IFN-等细胞因子刺激后,表面MHCI类分子表达增加)使杀伤抑制受体介导产生的作用占主导地位结果表现为NK细胞失活自身组织细胞不被破坏。病毒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表达减少或缺失影响
27、NK细胞表面抑制受体对相应配体的识别使NK细胞表面活化受体(ITAM)的作用占主导地位表现为NK细胞活化并释放细胞毒物质使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溶解破坏或发生凋亡。依赖NK细胞表面的CD16即低亲和力的IgGFc受体(FcgR)IgG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表位特异性结合其Fc段与NK细胞表面FcgR结合促使NK细胞脱颗粒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发挥对靶细胞的定向非特异性杀伤作用。还可表达Fasl,通过它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即Fas结合导致细胞凋亡。14、论述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的各阶段分别发挥哪些主要作用。答:(1)识别机制:PAMP:某些病原体或衰老细胞表面能被固有免疫系统识别的高度保守和特异的分子
28、结构。PAMP数量有限,但在病原微生物分布广泛。如,甘露糖,LPS、磷脂等。PRR:固有免疫细胞表面能够识别某些病原体或衰老细胞表面高度保守特异分子结构的受体。如,甘露糖受体、Toll样受体、清道夫受体等。调理性受体:主要包括IgGFc受体(FcR)和补体受体(C3b/C4bR)。单核吞噬细胞通过其表面的补体受体和FcR识别,结合被C3b、C4b、IgG包被的病原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调理作用。(2)抗原递呈:M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能够吞噬并消灭侵入机体的病原体。M通过加工和递呈抗原,激发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在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后,它又是重要的效应细胞,协助抗体和抗体和效应T细胞消灭抗原
29、。M主要通过吞噬作用摄取颗粒性抗原,也可以通过胞饮和巨胞饮两种方式摄取可溶性抗原。(3)固有免疫应答:吞噬杀伤病原微生物及自身衰老、凋亡细胞形成吞噬体,与细胞内溶酶体融合成吞噬性溶酶体,通过氧依赖和非氧依赖性杀菌系统杀伤消灭病原微生物。1)氧依赖性杀菌系统:ROIs系统:通过呼吸爆发,激活细胞膜上的NADH氧化酶和NADPH氧化酶,使分子氧活化,生成超氧阴离子(O-2)、游离羟基(OH-)、过氧化氢(H2O2)和单态氧,组成具有杀伤作用的系统。RNIs系统:是指巨噬细胞活化后产生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NADPH或四氢蝶呤存在下,催化L-精氨酸和氧分子反应,生成胍氨酸与NO,形成杀菌作用系统。
30、NO对细菌和肿瘤细胞具有毒性作用。2)非氧依赖性杀菌系统:酸性pH:吞噬溶酶体形成后,糖酵解加强,形成pH3.5-4.0的酸性环境,具有杀菌、抑菌作用。溶菌酶:在酸性条件下,溶菌酶能使革兰阳性菌的胞壁肽聚糖破坏而产生杀菌作用。(4)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与T相互作用。吞噬和消灭病原体:活化的M吞噬能力强,各种杀伤病原体的因子产生增加(溶酶体酶、反应性氧中间产物、过氧化物、NO等)。消灭病原体能力增强。作为APC放大Th1应答:活化的M表面MHC类分子和粘附分子表达上调,抗原递呈能力增强,并产生IL-12,促进Th1细胞活化。MDTH:M释放的酶、NO等也能造成组织损伤,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其中包
31、括接触性皮炎,慢性结核和麻风病中的慢性肉芽肿以及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等。分泌细胞因子:活化的M主要分泌IL-1、IL-6、IL-8、IL-12、TNF-a、MCP-1等细胞因子,并可释放前列腺素E、白三烯B4、PAF等炎性介质参与局部炎性反应。15、简述APC与Th细胞的相互作用。答:AP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双识别:T细胞的TCR识别APC提呈的抗原肽,同时还要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MHC分子。Th细胞识别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Tc细胞识别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 2)双信号:T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刺激。第一信号:APC表面Ag-MHC分子复合物与T细胞的TCR结
32、合,其抗原刺激信号由CD3传递入细胞内;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是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如B7-1/B7-2、LFA-3等与T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受体CD28、CD2等结合,相互作用后产生的。3)细胞因子:T细胞充分活化还需细胞因子的作用如IL-1、IL-2、IFN-g、TNF-b等,这些细胞因子由激活的APC和T细胞产生,它们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参与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T细胞在这三种信号的刺激下才能充分活化、增殖和分化,才能发挥免疫效应。16举例说明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答:1)定义:外源性抗原指细胞摄入的各种病原体和疫苗、在吞噬体和内体中生长的病原体、摄入的自身蛋白等由细胞外
33、进入细胞的蛋白质抗原经抗原递呈细胞内加工,由MHC分子递呈。2)途径:(外源性Ag经MHC类分子递呈)外源性抗原的摄取、加工:抗原加工区室:外源性抗原都是在细胞内特定的亚细胞结构中进行的,该亚细胞器称区室。APC以胞吞作用摄入Ag,形成内体内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内体/溶酶体Ag被蛋白酶降解成Ag肽MHC类分子的合成及转运:链与链折叠形成二聚体粗面内质网中MHC类分子合成与Ii链结合成 (Ii)3复合物MHC类分子荷肽:(1)i链引导下类分子进入内体(MC) :MHC与抗原肽结合的过程称为荷肽(2) 降解:在内体中蛋白酶的水解作用下,i链逐级降解,只剩类分子肽结合槽中保留CLIP(3)解离与荷肽:
34、HLA-DM催化,CLIP与肽结合槽解离,MC是MHC类分子荷肽主要场所(4)HLA-DM编选:HLA-DM可驱逐与类分子抗原结合槽低亲和力结合的肽,直至有高亲和力的肽与类分子结合,才与类分子分离,使其抗原结合槽恢复闭合状态。 功能:保证类分子递呈高亲和力的外源性抗原肽。递呈给CD4+T细胞:Ag肽-类分子经胞吐作用表达于APC表面供CD4+T细胞识别17、举例说明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答:1)定义:内源性抗原指细胞产生的自身固有蛋白质、胞内寄生病毒或其它病原体产生的蛋白质、细胞恶性转化后产生的突变蛋白,即肿瘤抗原等由细胞内产生的蛋白质抗原。2)途径:(内源性Ag加工后由MHC类分子递呈)
35、内源性Ag肽的产生:(1)内源性抗原肽泛素化:蛋白质与泛素结合后解叠,然后与泛素解离,呈直线状进入蛋白酶体(2)经蛋白酶体降解为短肽:LMP改变蛋白酶体底物特异性,便于被TAP转运入内质网内源性Ag肽转运入内质网:经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转运至ER:TAP对进入ER的内源性Ag加以选择TAP选择性的转运长度8-15氨基酸残基,C端为碱性、极性、疏水性氨基酸肽MHC类分子荷肽:(1)内质网内新合成的MHC类分子a链在钙联蛋白、钙网蛋白协助下折叠(2)在TAP1相关蛋白(tapasin)协助下MHC类分子与TAP孔道内侧口结合(3)Ag肽-MHC类分子复合物形成递呈给CD8+T细胞:Ag肽-
36、MHC类分子经高尔基体,通过胞吐作用表达于细胞表面供CD8+T细胞识别18、简要描述在T细胞成熟过程中T细胞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答:阳性选择:(在胸腺皮质深层内进行,涉及未成熟胸腺细胞与皮质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特点:1)凡所表达TCR 能够识别胸腺上皮细胞上自身MHC分子的胸腺细胞被选择而存活2)凡所表达TCR 不能识别胸腺上皮细胞上自身MHC分子的胸腺细胞则凋亡3)识别结合MHC类分子的胸腺细胞,发育为CD8+T细胞4)识别结合 MHC类分子的胸腺细胞,发育为CD4+T细胞结果:获得自身MHC限制性1)CD8+T细胞具有识别MHC类分子复合物的能力2)CD4+T细胞具有识别MHC类分子
37、复合物的能力阴性选择: 特点:1)凡TCR与自身肽-MHC分子高亲和力结合的胸腺细胞,发生凋亡2) 凡TCR与自身肽-MHC分子低亲和力结合的胸腺细胞,则存活结果: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获得自身耐受。19、T细胞可表达哪些协同信号分子?举例说明其主要作用。答:T细胞主要表达CD28、CTLA-4、CD 40L、LFA-1、CD2等协同信号分子主要作用举例如下: (1)T细胞表面的CTLA-4结构上和CD28分子高度同源,二者的天然配体CD80和CD86。在抗原诱导的T细胞活化中:CD80与CD28结合,为T细胞提供了重要的协同刺激信号。活化的T细胞表达CTLA-4(与CD80CD86的亲和力显
38、著高于CD28)胞浆内区有ITIM可活化SHP和SHIP磷酸酶抑制酪氨酸磷酸化给予已活化T细胞抑制信号。 (2)CD40L主要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CD40L与B细胞表面CD40相互作用后介导: 作为协同刺激信号参与对B细胞的应答,参与TD-Ag诱发的免疫应答(包括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类别转换) 诱导记忆性B细胞形成20、简述初始CD8+ T细胞是如何被激活的。答:初始CD8+T细胞的激活有两种方式:(1)Th细胞依赖性的:(CD8+T细胞作用的靶细胞一般低表达或不表达协同刺激分子,不能有效激活CD8+T细胞,需要APC和CD4+T细胞的辅助。)机制:病毒抗原
39、或肿瘤抗原从宿主表面脱落以可溶性形式被APC摄取并在细胞内分别与MHC类分子或MHC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表达于APC表面;这类细胞亦可经凋亡后被APC吞噬处理提呈抗原并活化T细胞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活化Th细胞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活化CTL前体细胞CTL前体细胞在抗原肽-MHC类分子发出的特异活化信号及激活的Th释放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效应CTL(Tc)。(2)Th细胞非依赖性的:高表达协同刺激分子的病毒感染DC可无需Th细胞辅助而直接刺激CD8+ T细胞合成IL-2R促使CD8+ T细胞自身增殖并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21、试述CTL细胞的杀伤机制。答:CTL的主要作用是
40、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CTL 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有:(1)细胞裂解作用过程分三个时相:接触相:CTL通过TCR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其中有粘附分子LFAl与ICAM,LFA2(CD2)与LFA3及Mg2+参与)分泌相:CTL和靶细胞紧密接触,通过颗粒胞吐释放穿孔素可插入靶细胞膜内(类似补体C9在细胞膜上构筑小孔)裂解相:靶细胞胞膜上出现大量小孔膜内外渗透压的明显反差水分通过小孔进入细胞浆靶细胞涨裂而死。(2)CTL介导的靶细胞凋亡主要依赖于两种机制:CTL颗粒胞吐释放的颗粒酶可借助穿孔素构筑的小孔穿越细胞膜激活caspase 10引发caspase级联反应使靶细胞凋亡。
41、CTL活化后大量表达FasL(配体)FasL和靶细胞表面的Fas分子(受体)结合通过Fas分子胞内段的死亡结构域激活一系列caspasc引起死亡信号的逐级转导最终激活内源性DNA内切酶使核小体断裂导致细胞结构毁损细胞死亡。CTL分泌的TNF和IFN-r与靶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也可导致靶细胞死亡(3)颗粒溶解素:它通过穿孔素形成的孔道进入靶细胞,引起瘤细胞溶解和直接杀死胞内致病菌,达到清除胞内病原体的目的,而不破坏宿主细胞。22、简述B细胞活化的条件。答:B细胞活化条件:1)单识别:BCR识别并结合游离的抗原或存在于APC细胞表面的抗原(TD-Ag),BCR识别和结合的是抗原分子中的构象决定基(
42、或称为B细胞决定基)。2)双信号:B细胞活化也需要双信号刺激。第一信号:B细胞的BCR识别并结合抗原肽,其抗原刺激信号由Ig/Ig传导入细胞内;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B细胞活化需Th细胞的辅助。活化的T细胞表面表达CD40L、B细胞表面的CD40结合,从而激活B细胞,还有其它的协同刺激分子(T细胞表面的CD2、LFA-1等与B细胞表面的相应的配体LFA-3、ICAM-1等)参与结合增强B细胞与T细胞之间的作用,共同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3)细胞因子:B细胞活化有耐于活化的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作用(IL-2、IL-4、IL-5、IL-6等)。 总之:B细胞在这三种信号的刺激下才能充分活化
43、、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效应。 23、论述以TD抗原为例,试述CD4+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基本过程。 答:CD4+Th1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过程:1)TD抗原的提呈:TD抗原被APC(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摄取、加工、处理成为小分子抗原肽与MHC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 类分子复合物表达在APC的表面供CD4+Th的TCR识别。 定义:APC和T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在细胞与细胞接触部位形成的多种跨膜分子聚合的一个特殊结构,又称为免疫突触。此结构有助于增强TCR与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相互作用的亲和力、促进T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的相互作用等。中心:TCR-肽-M
44、HC复合物内层:B7-CD28;CD58-CD2外围:LFA-1/ICAM-1;CD45等2)CD4+Th1的活化: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Th1细胞识别抗原肽的同时还识别与抗原肽结合的MHC类分子,协同受体CD4识别MHC-类分子(TCR-Ag肽-MHC分子复合物,CD4-MHC类分子),通过CD3和链向胞内传递第一信号,表达高亲和力IL-2R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AP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如B7-1/B7-2、LFA-3等与T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受体CD28、CD2等结合(B7/CD28,CD2/LFA-3,ICAM-1/LFA-1),产生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表达IL-2增殖:合成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并表达细胞因子受体,IL-2与IL-2R结合,T细胞发生克隆性扩增分化:在IL-12存在的条件下Th0分化成Th1细胞,合成和分泌IL-2、IFN-g和TNF-b3)Th1细胞引起的免疫应答效应:细胞介导DTH 活化CD4+Th1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如IL-2,进一步促使T细胞增殖,产生更多的CKIFN-可促进M和内皮细胞表达MHC-,活化MTNF、LT可促进内皮细胞表达AM,产生IL-8等,它们也可直接杀伤靶细胞活化的T细胞还产生M趋化因子(MCF)、M活化因子(MAF)、M移动抑制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