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寂**** 文档编号:5375742 上传时间:2022-01-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教学大纲.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学时:144学时周学时:4学时理论学时:110学时 实验或讨论学时:34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一、说 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古代汉语”是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工具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和讲授中学文言作品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未经今人注释和标点、具有一定难度的文言作品;能独立解决中学文言文教学语文范围内一般疑难问题。 3、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讲授1学年,计划开课学期为第六、七学期。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由文选和通论

2、两部分组成。两部分所占学时的比例大致为3:7。 文选以先秦两汉散文为主,通论以文字、词汇、语法为主。 文选的讲授以解释字、词、句为主,突出常用词;通论的讲授以基本的、规律性的知识为主。 本大纲规定通论教学内容和文选讲读篇目。 二、本文 (一)课程理论教学 通论 一、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的学习目的 (三)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 (四)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二、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查检字音、字义的工具书 1、汉语字典检字法 (1) 按音序排列 (2) 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介绍几部常用的字典 (1) 康熙字典 (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增订本

3、) (3) 汉语大字典 (二)查检词语和典故的工具书 1、辞源 2、辞海 3、汉语大词典 (三)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的工具书 1、经传释词 2、词诠 3、诗词曲语辞汇释 4、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三、文字 (一)“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 1、“六书”概说 (1)什么是“六书” (2)“四体二用”说 2、汉字形体构造的四种方式 (1)象形 (2)指事 (3)会意 (4)形声 (二)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与汉字的部首 1、形声字的结构形式 2、分析形体结构的目的 3、掌握部首是分析字形求本义简便有效的方法 (1) 部首标示该部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 (2) 文字学原则的部首和检字法原则

4、的部首 (三)汉字的形体演变与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1、汉字的形体演变 2、古今字 (1) 什么是古今字 (2) 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 3、异体字 (1) 异体字形体分歧的几种情况 (2) 不能认为是异体字的几种情况 4、繁简字 (1)汉字的简化 (2)掌握繁体字要注意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四、词汇 (一)单音词和复音词 1、古汉语中的单音词 (1)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2) 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的连用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2、古汉语中的复音词 (1)联绵词的构成与理解 (2)偏义复词的构成与理解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1、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 (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2)古今词义完

5、全不同 (3)古今词义同中有异 2、词义范围的差异 (1) 词义的扩大 (2) 词义的缩小 (3) 词义的转移 3、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1) 词义褒贬色彩的不同 (2) 词义轻重的不同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词的本义 (1) 什么是词的本义 (2) 怎样探求词的本义 从分析字形入手 求得语言资料的验证 2、词的引申义 (1) 什么是引申义 (2) 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 (3) 词义引申的类型 辐射型引申 连锁型引申 (4) 词义引申的方式 由具体到抽象 由个别到一般 (5) 词义引申的系统性 (6) 引申过程中语音与字形的变化 (四)同义词及其辨析 1、什么是古汉语同义词 2、同义词的辨

6、析 (1) 所指事物微殊 (2) 范围大小有别 (3) 程度轻重相差 (4) 适用对象各异 (5) 感情色彩不同 3、辨析同义词应注意的问题 (1) 变文避复而无异义 (2) “浑言”与“析言” 五、语法 (一)词类的活用 1、什么是词类的活用 (1) 词类活用界说 (2)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分 2、使动用法 (1) 什么是使动用法 (2) 使动用法的类型 动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1) 什么是意动用法 (2) 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 (3) 意动用法的类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 4、名词用如动词 (1) 普通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2)

7、方位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5、名词用作状语 (1) 名词作状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表示方位或处所 表示工具或依据 表示对人的态度 表示比喻 (2) 名词作状语的辨析 6、词类活用的条件 (1) 两个名词连用 (2) 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 (3) 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助动词的后面 (4) 名词放在副词后面 (5) 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 (6) 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 (7) 名词用“而”连结 (二)古代汉语的词序 1、疑问代词作宾语 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3、宾语用代词复指 4、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 (1) 数词一般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2) 数词

8、作谓语 (三)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1、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与特点 (1)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 主语,谓语十也 主语十者,谓语十也 主语十者,谓语 主语,谓语 表示否定判断是在谓语之前加“非” (2)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 不用判断词“是” 句尾一般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 2、古代汉语判断句中“是”的词性与作用 3、古代汉语判断句“乃”、“即”、“维(惟)”的词性与作用 4、古代汉语判断句的活用 (1) 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比喻 (2) 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一种复杂的内容 (3) 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事物的因果关系 (四)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1、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两种方法 (1) 什么是被动 (2)

9、 概念上表被动 (3) 用被动句式表被动 2、用“于”字的被动句 3、用“为”字的被动句 “为”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 “为”不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 4、用“见”字的被动句 5、“为所”式 6、“见于”式 7、“被”字句 (五)副词 (1) 程度副词 少(附论“稍”) 颇 (2) 范围副词 但(附论“徒、特、第、直”) 独 仅 (3) 时间副词 曾(附论“尝”) 复(附论“再”) 仍 (4) 情态副词 且 固 盖 (5) 否定副词 “不”和“弗” “毋”和“勿” 未 “非”和“否” 微 (6) 表敬副词 尊人的表敬副词:请、幸、谨、敬、惠、辱等 自谦的表敬副词:窃、忝、猥等 (六)代词 (1)

10、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 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 第三人称代词:其、之、彼 尊称与谦称 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 (2) 指示代词 近指代词:是、此、斯、兹 远指代词:彼、夫 泛指代词:之 特指代词:其 谓词性指示代词:若、尔、然 特殊指示代词:焉 合音词:诸 (3) 疑问代词 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 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 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焉 (4) 无定代词 肯定性无定代词“或” 否定性无定代词“莫” (5) 辅助性代词 者 所 (七)古代汉语虚词1、介词 (1) 于(於、乎) 介绍行为动作的处所和时间 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 介绍比较的

11、对象 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的主动者 (2) 以 表示行为所采用的工具或凭借的手段 表示行为动作所凭借的资格、身份或地位 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 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 “无以”(亡以)和“有以” (3) 为 介绍行为动作所关涉的对象 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或目的 介绍行为动作的主动者 2、连词 (1) 与 (2) 而 用于联合结构 用于偏正结构 用于主谓结构 (3) 则,然则 “则”表顺承关系 “则”表转折关系 然则 (4) 虽,虽然 “虽”表示让步关系 “虽”表示假设性让步 虽然 (5) 然,然而 (6) 之 用于偏正结构 用于主谓结构 3、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1) 句尾语气词 也 矣(附论“已

12、”) 哉(附论“夫”) 乎(附论“欤”、“邪”) (2) 句尾语气词的连用 (3) 句首、句中语气词 夫(附论“且夫”、“故夫”、“若夫”、“今夫”) 惟(维、唯) 其 也 (4) 词头、词尾 词头:有、其、言、于、薄 词尾:然、如、尔、若、焉、乎 六、古书的注解 (一)阅读古书,为什么要参考旧注 (二)古书注解的类型 1、传、笺 2、疏、正义 3、章句 4、集解(集释) (三)古书注解的体例与方式 1、古书注解的体例 2、古书注解的方式 (四)古书注解的术语 1、曰,为,谓之 2、谓 3、貌、之貌 4、犹 5、之言,之为言 6、读为,读曰,读若,读如 (五)读旧注应注意的问题 七、古书的标点

13、问题 (一)什么是句读 (二)标点古书的基本要求 1、标点后的字句必须能讲通 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 3、必须符合古代的语法和音韵 八、古汉语今泽问题 (一)准确地理解原文,并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译出来 (二)忠实于原文,能对译时尽可能对译 (三)遇到不能对译的地方,要妥善处理 (四)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九、古今语音的异同 (一)古今韵母不同 (二)古今声母不同 (三)古今声调不同 十五、上古音简说 (一)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 (二)关于上古韵部的研究 (三)关于上古声母系统的研究 (四)关于上古声调的意见 十、古书的读音问题 (一)古代诗歌韵文的读音 (二)假借

14、字的读音 (三)关于破读字的读音 1、什么是“破读” 2、破读与假借的区别 3、如何对待破读音 (四)古书中的特殊读音 十七、诗律 (一)近体诗与古诗的区别 1、句数 2、押韵 3、平仄 (1) 近体诗的四种平仄句式 (2) 近体诗的四种格式 五言仄起仄收式(七言则为平起仄收) 五言平起仄收式(七言则为仄起仄收) 五言仄起平收式(七言则为平起平收) 五言平起平收式(七言则为仄起平收) (3) 粘对 (4) 拗救 (5) 绝句和排律的平仄 4、对仗 十八、词律 (一)词的产生及其特点 (二)词调、词牌和词谱 1、词调 2、词牌 3、词谱 (三)词的用韵 (四)词的平仄 (五)词的对仗 文选讲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晋灵公不君鞍之战冯谖客孟尝君论语数则齐桓晋文之事许行北冥有鱼五蠹 (二)课程实验教学 本课程注重实践训练,平均每3周做一次书面作业,作业题量要适中,习题要能体现教学的基本要求,部分练习题、思考题要有一定难度。每次作业均须批改。作业情况按30%计入学期成绩。 (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本课程每学期结束时考核一次,考核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方法进行。 三、教学参考书目 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1998年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1999年第3版 2、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