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意见】临夏州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意见】临夏州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体育意见】临夏州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临夏州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要求,为推动我州体育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1.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根本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构建体育产业服务
2、体系,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协调推进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将体育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消费需求,为促进全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发展目标。到2020年,体育产业环境明显优化,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体育与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全州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65万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7亿元。到2025年,基本建立包括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教育培训、体育彩票销售、体育广告等多业并举、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比重
3、明显提高。全州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80万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亿元。二、重点任务3.全面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要向社会开放。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公开赛事举办目录,通过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本举办赛事。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将适合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创新体育工作发展方式,形成政府主导、体育部门管理服务、体育社团组织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体育组织体系和多元化发展网络。按照体育场馆设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
4、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激发场馆活力。推进职业体育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企业组建职业体育俱乐部,探索建立训练、竞赛、培训、激励、运营一体化管理模式。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我州职业体育发展奠定基础。4.着力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办赛、市场运作的路子,注重各类竞赛项目的市场开发,促进社会化、职业化、商业化的发展。坚持州、县(市)联动,积极发挥各类单项协会的作用,以篮球、自行车等喜闻乐见、普及性较高的项目为突破口,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申办国内外重大赛事,培育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结合临夏实际,进一步挖掘东乡族拔棍、保安族夺腰刀等民族传统项目的体育内涵,逐步打造成
5、集竞赛、表演、娱乐于一体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赛事,实现办赛形式多样化、赛事运营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竞赛组织专业化,形成职业体育竞赛表演、民族传统体育竞赛表演互为补充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格局。5.全面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州、县(市)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广泛宣传全民健身理念,规范和完善体质监测和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营造健身氛围,刺激大众体育消费,激发体育市场活力。全面贯彻落实临夏回族自治州条例,坚持每四年举办一届全州体育运动会。广泛开展各类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
6、都要努力为职工健身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干部职工体育活动,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组织开展以广场舞、健身秧歌、万人长跑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参与度高、市场空间大、带动能力强的群众健身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6.大力拓展体育运动休闲市场。充分利用我州丰富的生态资源,支持各县(市)举办品牌特色赛事活动,积极开发户外运动、体育旅游等体育休闲项目,创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休闲基地和运动项目。今后将重点打造三大特色板块。第一板块是永靖、东乡、临夏县、积石山四县沿黄河三峡和刘家峡库区要做活水文章,打造立足国内省内独具高峡平湖特色的中华龙舟赛、羊皮筏子泅渡、黄河横渡、皮划艇、水上航空、摩托艇、水上自行
7、车等表演项目。第二板块是临夏市、临夏县、广河县三县沿兰郎公路区域城镇地区,要充分利用民间传统优势,开展篮球、武术、乒乓球、足球、排球等易于普及、参与率高、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项目。第三版块是和政、康乐、临夏县、积石山四县沿太子山脉西南区域,要发挥山川壮美、四季分明、景色宜人的区位优势,开展赛马、攀岩、极限挑战、自行车、徒步越野、滑雪、滑草、摩托车拉力赛、垂钓等新兴户外运动项目,逐步形成“一县一品”的特色赛事。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身全民健身服务业,大力发展以体育健身休闲为服务内容的各类健身俱乐部,加强群众健身娱乐技术培训和服务,推广健身休闲,拓宽体育产业市场。7.稳步发展体育彩票业。贯彻落实彩票管理
8、条例和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加强体育彩票销售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明确州、县(市)体育部门体育彩票管理职责,完善体育彩票销售管理体制。规范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积极宣传体育彩票的公益性,充分发挥体育彩票公益金在资助体育活动、场馆改造升级等方面的作用。8.加快建设体育基础设施。各县(市)、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城镇化发展,依照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有关规定,结合“十三五”规划制定,统筹规划体育设施,重点筛选申报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群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在城市社区建设10-15分钟健身圈,
9、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按照省上推行的新“四个一”体育工程建设要求,州级规划建设一场三馆(田径场、体育馆、健身馆、游泳馆或滑冰馆),各县(市)规划建设二场二馆(多功能体育场、健身广场或体育公园、综合健身馆、小型体育馆),各乡镇、街道建成不少于4个体育项目(篮球、网球、乒乓球、足球等)的综合体育场馆,实现村级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样、更加便利的体育健身场所和设施。9.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利用。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模式,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从2015年开始,要按照“谁管理、谁开放、谁运营”的原则,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及
10、其配套设施的监管,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省政府实施的乡镇及社区体育惠民工程、各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建设的室外健身场地和健身路径一律免费使用,切实提高公共体育设施使用率。10.着力发展体育中介服务业。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培育多层次、多形式体育类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充分引导和发挥好体育类社会组织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开办体育中介机构,积极培育体育中介服务市场,多渠道、多形式培养体育中介经营管理人才,提高体育中介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大力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体育健身培训指导队伍,力争到2025年全州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1万
11、人,形成州、县、乡、村各具特色的四级群众体育组织网络。11.做大做强体育用品销售业。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以体育设施、健身器材、竞赛表演器材制造销售为突破口,在全州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企业。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体育品牌公司落户临夏或设立分支机构,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加盟营销等新兴业态,带动体育用品销售业的发展。12.全面加强体育无形资产的经营开发与保护。通过冠名、合作、赞助、广告、特许经营等形式,加强对体育组织、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和活动名称、标志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出售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冠名权、承办权,提升无形资产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12、提高体育资源整体开发水平和效益。13.协调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我州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结合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特色文化体育旅游项目,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积极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会展、广告、广播电视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承办具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开发推出体育体验旅游项目、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着力打造临夏知名体育旅游品牌,吸引周边省内外体育爱好者来临夏休闲旅游,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传媒等相关业态的共同繁荣发展。三、保障措施14.健全工作机制。各县(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将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13、建立发展改革、体育、工信、教育、财政、人社、国土、建设、文化、旅游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分析体育产业发展情况和问题,研究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体育产业发展相关任务要求,推动我州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15.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将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促进全民体育消费创造条件。各县(市)政府要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按照国民经济增长同步提高。州财政要设立体育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有条件的县市也要设立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14、,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给予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形成政府加大投入的扶持奖励机制,扶持体育产业发展。16.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提供体育服务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体育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税前扣除。落实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创意和设计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落实企业从事文化体育业按3%的税率计征营业税。鼓励企业捐赠体育服装、器材装备,支持贫困和农村地区体育事业发展,对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条件向体育事业的捐赠,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15、体育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可享受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17.完善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各县(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凡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通过改造等多种方式予以完善。充分利用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城市空
16、置场所等建设群众体育设施。鼓励基层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中支持企业、单位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建设体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体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营性体育设施项目,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对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或改变其功能、用途的体育场馆等设施,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实施。经批准拆除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公共体育设施,应按照规划要求择地重建,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迁建工作应坚持先建后拆或拆建同步进行。18.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将体育人才发展列入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创新计划,重点培养体育经营管理、创意设计、科研、中介等专业人才。鼓励多方投入,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支持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培训。鼓励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产业工作,街道、社区聘用体育专业人才从事群众健身指导工作。19.加强督查落实。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州发改委、体育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本意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注重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