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一:简答题1、 简述教育的社会属性?答:(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2、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答:(1)准确的鉴定、分析课堂气氛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和基础;(2)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感染学生;(3)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示范积极引导学生;(4)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
2、系。3、 简述有效促进学生迁移的策略?答:(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4、 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答: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我国中学德育途径是广泛的,包括:(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5、 简述讲授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第二: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用
3、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的领悟知识。第三: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6、 简述促进中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方法?(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5)价值辨析(6)角色扮演(7)小组道德讨论。7、简述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1)学生的因素:适应不良、厌烦、挫折与紧张、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性别差异(2)教师的因素:要求不当、滥用乘法手段、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3)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大众媒体、课
4、堂内部环境8、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第一: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第二: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第三: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第四: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记忆的主要手段。第五:抽象记忆的发展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10、简述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要素?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要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两大类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4)学校教育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识此外
5、,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12、简述教材的作用?(1)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教材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的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2)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的掌握教材内容是
6、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1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学生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要素。具体来说,包括:(1)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14、简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15简述中学生情绪特点?(1) 爆发性和冲动型(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3)外露性和内隐性(4
7、)心境化和持久性。16、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伦理发展道德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2)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稳固(4)品德结构更加完善。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17、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整体性。各级各类的课程目标杀还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彼此独立的。(2)阶段性。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系统,如小学课程目标,初中课程目标,高中课程目标。(3)持续性。高年级课程目标是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延
8、续和深化。(4)层次性。课程目标可以逐步分解为总目标和从属目标。(5)递进性。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的课程目标。(6)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吗,课程目标会有相应的调整。18、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1)教学任务(2)教学特征(3)学生年龄特征(4)教学手段(5)教学环境(6)教师特点19、简述心理辅导的内容?(1)学习辅导(2)人格辅导(3)生活辅导(4)职业辅导20、简述如何进行后进生教育?(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3)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4)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21、简述基
9、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情感体验。22、简述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主导地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成熟。(2)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在高中阶段处于优势,主要表现在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等的应用能力上。(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23、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24、简述中学生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0、(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25、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6、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及条件?实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
11、建立起非人为的(内在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条件:(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27、简述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生命教育应该渗透到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当中。主要采用六条途径来开展:学科教育、专题教育、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1)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2)专题教育中融合生命教育(3)课外活动中实践生命教育(4)教师培训是生命教育的关键(5)家庭、社会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扩展空间总之在探索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各个途径的作用,有机整合生命教育资源,构建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自我四个教育支点在内
12、的综合教育体系。28、如何保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5)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6)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9、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30、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家庭因素(6)人主观因素31、简述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1)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
13、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2)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3)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5)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6)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32、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1)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者。33、简述课程标准的基本结
14、构?(1)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等(2)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3)课程内容。是具体的内容知识要点(4)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34、简述直观性原则的贯彻需求?(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35、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强调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婴幼儿时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把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口腔科:从出生到12-18个月左右(2)肛门期:
15、大约从12-18个月到三岁左右(3)性器期:大约从5岁到12岁(4)潜伏期:大约从5岁到12岁(5)生殖器:大约从12岁到成年36、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方法?(1)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3)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5)协调同伴关系(6)与家长合作(7)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37、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1)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2)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4)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5)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
16、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38、简述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课堂讨论法(4)练习法(5)实验法(6)实践活动法(7)演示法(8)参观法(9)欣赏教学法(10)情景教学法39、简述班集体的建设策略?(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40、简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1)构建主义者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知识并不能精确的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3)构建主义
17、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只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构建起来。41、简述课程的作用?(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应用的根据。(4)课程是国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依据。42、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是儿童、社会、学科三大方面。(1)社会经济政治等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影响着学校课程的门类、广度深度、方向、内容。(2)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影响着课程的开发(3)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身心特点,影响课程的编排
18、方法(4)课程理论对课程开发起理论指导的作用。43、学科课程的特点有哪些?(1)从不同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课程,是知识本位(2)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3)重视学科的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教给学生第十六章:品德心理与发展41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支持或驱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417、道德与品德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不可混为一谈。道德是社会现象,是以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而品德则是个体现象,是对社会
19、道德的主观反映,是自主调控的行为表现。418、一般认为,品德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4种要素。419、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准则或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它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道德概念、道德观念、道德评价等方面。其中,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衡量青少年道德认识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420、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是个体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举止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它对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都具有调控作用。421、道德意志
20、: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在克服困难中自觉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422、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423、在品德结构中,品德的四种心理成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般说来,道德认识是品德心理结构的基础,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在一定情境下,又会促进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共同作用下,激发起道德动机,产生推动行为发生的内部动力,再通过道德意志的女里和一定得行为训练,导致道德行为的发生;道德行为又可以巩固发展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锻炼增强道德意志。同类行为不断
21、强化,反复出现,会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424、品德发展理论包括:(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425、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之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10岁之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则多半能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426、皮亚杰把儿童道德的发展具体划分为4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5-8岁)(他律阶段)(3)可逆性阶段(8-10岁)(自律阶段)(4)公正阶段(10-12岁)427、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的顺
22、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些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统一体。在以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428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429、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包括:(1)前习俗道德水平(10岁以下)特点: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判断是非好坏。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这种取
23、向是为了服从权威,逃避惩罚。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以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及利益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或者说是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来判断行为的好坏。也可以叫做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阶段。(2)习俗道德水平(10-20岁)特点:个体着眼于家庭社会对其的期望和要求来考虑问题,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包括两个阶段: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个体往往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就认为是对的。能获得赞扬和维持与他人良好关系的行为就是好的。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也可以叫做维护权威和遵守社会秩
24、序的道德倾向阶段。认定规范中的事项是不能改变的,守法是对的。并且认为只要接受了这些社会规则他们就可以免受指责。(3)后习俗道德水平(20岁以上)特点:个体超越对社会秩序和权威的服从,开始在人类的正义公正、个人的尊严等层面反思这些规则的合理性,建立一个超越个人或集体利益的普遍原则;包括两个阶段: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这一阶段出现了以前阶段所没有的道德信念的可变性。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这一阶段个体为了避免自责而不是他人的批评,即遵从社会标准也遵从内化的理想。430、柯尔伯格认为:个人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成立。431、中学生品德
25、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432、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433、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434、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外部因素:(1)家庭(2)学校教育(3)社会因素(4)同伴群体内部因素:(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435、(理解)消除或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有:(1)改变认知:如果两个认知互相矛盾,我们可以改变其中一个认知,使它与另一个一致;(2)增加新的认知:引进或增加新的认
26、知因素以改变原有的不协调关系;(3)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第十八章:班级与班级管理436、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437、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1632)中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自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后,全国普遍采用此教学方式。438、班级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2)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3)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439、班集体: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由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
27、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440、班级到班集体的发展过程?(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441、班集体形成的标志?(1)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力的的领导集体(3)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442、班集体的建设策略?(1)班级目标建设(2)班级组织建设(3)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4)关注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群体443、班级目标建设:班主任在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时,具体做到:(1)渐进(2)有恒(3)多样。不局限于某一方面。444、班级组织建设:班级组织建设主要包括以班委会、团支部和小组长为主的班级骨干的选任与培养。首先选拔
28、干部,采用民主选举与自荐相结合的方式;其次培养班干部;再次,实施定期轮换制。445、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每位班主任都应重视在集体舆论形成中的导向作用,为此应做到:(1)善于及时强化(2)有目的有意识的组织和吸引学生参加集体活动(3)充分利用舆论阵地(4)树立榜样典型:以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成就去影响学生的言行。446、关注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群体:是指“以个人好恶兴趣为基础自发形成的、无固定目标、无成员之间的地位和角色关系的群体。”因此,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必须注重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首先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和评价非正式群体;其次,重视非正式群体的领袖人物。447、课堂结构即课堂教学结构,可以从纵横
29、两个维度来认识。从横向看,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教学中介(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方法)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纵向看,则包括课堂教学计划之不同环节的活动内容与形式组织以及时间划配。448、对于具体一节课的结构把握如何,可以从四个指标来衡量:量(质量和数量)、序(程序和安排)、度(教学要求的程度、速度、强度)势(教学情境),他们共同直接的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449、影响课堂管理的基本要素?(1)背景情况(2)教学目标(3)课堂规模(4)凝聚力(5)课堂规范(6)教师领导450、(理解)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1)让全班学生迅速静下心来学习(2)坚持要求全班学生予以充分的配合(
30、3)对教室内发生的一切保持警觉(4)有清晰而易明的对策应付紧急情况(5)教师对同学的注意力要一视同仁(6)不要做比较(7)遵守诺言(8)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活动(9)尽量把课堂常规事务全权交给学生(10)顺利结束课程451、课堂气氛的特征:它具有独特性、内隐性、相对稳定性和整体弥散性。类型:(1)积极的(2)消极的(3)对抗的452、影响课堂气氛的基本因素?(1)教师的因素(2)学生的因素(3)课堂物理环境因素453、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1)正确的鉴定、分析课堂气氛(2)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3)抓典型、树榜样、立威信(4)妥善处理矛盾冲突454、课堂纪律:是课堂中师生的行为准则与秩序,
31、它反映课堂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455、课堂纪律的类型按不同标准有不同分类。按强化方向可以分为正向纪律和负向纪律。按纪律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预防性纪律、矫正性纪律、支持性纪律。456、正向纪律:注重对学生行为的促进,强调允许学生的行为规定。 负向纪律:强调对学生的惩罚。457、预防性纪律:主要是为了阻止不良行为的产生。 矫正性纪律:注重对不良行为的禁止、矫正和疏导。 支持性纪律:关注学生的自律。458、课堂问题行为:指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教学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性质:是需要予以控制、矫正和防范的课堂学生行为。459、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特征:消极
32、性、普遍性、其程度以轻度为主。460、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1)违纪行为(2)心理问题行为461、违纪行为:包括隐蔽性违纪行为、轻度矛盾冲突、不遵守作息制度、扰乱行为、小恶作剧。 心理问题行为:包括人格型问题行为和情绪型问题行为。462、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1)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因素:具体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学观与敬业精神(2)学生的身心因素:具体包括学生的生理障碍与心理缺失(3)环境的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大众媒体、课堂环境等。463、课外活动:也称班级课外活动。顾名思义,是在班级范围内开展的学科教学之外的各种教育活动。464、组织课外活动的作用(意义)?(1)能促进学生认知能
33、力、实践能力的提高(2)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3)有助于班级凝聚力465、课外活动的特点?(1)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2)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466、课外活动的内容?(1)班会(2)科技活动(3)文体活动(4)节日纪念日活动(5)课外阅读活动(6)其他班级活动467、课外活动的形式?活动形式从参加活动的规模来看,主要分为三类: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468、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步骤?(1)选题(2)制定活动计划(3)活动实施与总结469、家校协调的常用方式主要包括:(1)家访(2)班级家长会(3)家长学校(4)家长沙龙与家长委员会(5)班
34、级网络470、学校与社会的协调:(1)依托社区的教育委员会(2)建立校外教育基地第十九章 :班主任与教师心理健康471、 研究者把教师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 准备期(2)适应期(3)发展期(4)创造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他们可以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472、 准备期:职业准备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473、 适应期:是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由没有实践体验到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最基本、最起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素质的阶段。474、 发展期:发展期是教师在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后,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使
35、之达到熟练地程度的时期。475、 创造期:职业创造期是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自动化的工作进入到开始探索和创新的时期,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476、 教师成长的机制?(1) 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他们敬业精神形成并发挥作用的过程(2) 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他们的教育教学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3) 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造的过程(4) 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利用外部资源和条件进行优势积累的过程(5) 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由目标到反馈的自我监控过程。477、 研究者把骨干教师的实践活动划分为三种:(1) 学习(2)教学实践(3)创造478、 教师成长的目标:专家
36、教师的标准479、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曾提出确定专家型教师不同于新手的三个基本方面:(1) 关于知识(2)关于问题解决的效率(3)关于洞察力480、 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专家型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即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481、 专家型教师在素质结构方面表现出如下特点:(1) 高尚的师德(2)科学的教育理念(3)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4)勇于创新,具有一定的创造性482、 如何保持教师的心理健康?(1) 对待自己:正确认识自我(2) 对待人生:始终保持积极地心态(3) 对待他人:有效经营人际关系483、 对待自己
37、: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1) 认同自我(2)认同职业484、 认同自我:指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自己优势和不足的客观的评价。485、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1) 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身体及其功能(2) 揭示自己: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们向他人表达自己,就是在揭示自己(3) 接纳自我:认同或接纳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持认可、肯定和喜悦的态度。486、 认同职业:教师的三个终极目的? (1)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和做人 (2)教会学生如何思考 (3)教给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及其运用的能力487、 对待人生:(1)笑对人生 (2)宽厚待人488、 对待他人: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健康的人际关系至少应该包括如
38、下四个特征:(1)两人彼此坦诚地沟通,且能接纳彼此的看法(2)彼此的要求与请求,能合情合理(3)主动地关心彼此的成长和幸福(4)每个人尊重对方的自由而不企图控制对方。489、 与人相处的态度:(1) “我不好-你好”(否定自己,肯定别人)(2) “我不好-你也不好”(否定自己-否定别人)(3) “我好-你不好”(肯定自己-否定别人)(4) “我好-你也好”(肯定自己-肯定别人)490、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 时空的接近(2)态度恶的相似(3)需求互补(4)外在吸引力(5)能力491、 时空的接近:人与人彼此接近,是形成友谊的主要原则。所谓“接近”是指人们相处的时间久,交往的机会多,因接近
39、而相识,终而建立友谊。“近水楼台”就是这个意思。492、 需求互补:虽然发生互动的两个人,彼此间的态度、观念不相同,但一方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正好可以满足另外一方的需求,则彼此之间亦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493、 能力:一个人的能力也会构成人际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能干聪明的人总比平凡庸碌的人更令人赞赏喜欢。494、 友谊及其特征:心理学家提出的三阶段友谊进展模式:(1) 知晓:在这个阶段中,人们可能尚未交谈过(2) 表面接触:双方以表面的方式应答、很少表露自己(3) 相互倾诉:人们开始坦露自己的感受、并能因对方的存在而调整自己。495有效地与人沟通:沟通,简单地讲就是两个人之间信息的传达和接受。496、 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受一下因素影响:(1)坦诚(2)关怀(3)信赖(4)同理(5)尊重497、同理: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包括同情,但比同情更高,是一种感同身受的了解。498、要做到同理必须符合以下三个要素:(1)设身处地的去了解,彼此能有共鸣(2)不失客观立场,你虽然了解他,你仍是你,他仍是他。(3)要能把了解传达给对方知道。499、尊重表现在:(1)我们处理问题时,宜对事不对人 (2)应避免使用命令的口气,而应以商量、合作的方式与对方说话。500、 班主任的地位(作用)?(1)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