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092146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灶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丹灶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丹灶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灶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丹灶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二一年十一月目 录一、发展基础(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城乡建设迈出大步(四)民生事业全面进步(五)管理服务提升水平二、发展条件(一)机遇与挑战(二)优势与劣势三、发展导向(一)指导思想(二)发展定位1、总体定位: 有为生态之乡 广佛西部明珠2、具体定位:工业强镇 物流重镇 生态名镇(三)发展战略1、一轴两片,集约发展2、龙头引领,跨越发展3、生态为本,持续发展4、有为丹灶,和谐发展(四)发展目标 1、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3、现代城镇初步形成 4、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四、发展路径(一)完善空间布局,优

2、化发展版图(二)深化农村改革,协调城乡发展(三) 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四)改善基础设施,推动突围跨越(五)坚持低碳理念,建设绿色家园(六)重视文化建设,营造文明新风(七)发展民生事业,提高幸福指数(八)推进政府转型,提升服务水平五、重大项目(一)基础设施(二)园区产业(三)文化旅游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丹灶、金沙两镇合并为契机,抓融合,编规划,促发展,保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我镇在“十二五”期间的新一轮科学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我镇经济年均增幅在全区名列前茅,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镇生

3、产总值达到9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47亿元,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税收总额9.2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03%、110%、130%、127%、137%,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16%、18%、18%、19%。(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十一五”期间,我镇致力于做精农业、做强工业、做大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4.42:59.31:36.27。现代农业取得突破。加大农业投入,从2009年起每年安排300万元农业发展基金;制定实施农田、鱼塘改造计划,到2010年底完成近半即5000多亩改造;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成功

4、引进了投资规模达1亿元的百容水产种苗繁育基地;加强西联等优质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推广先进种养技术和优质农产品,形成了以优质水产养殖、蔬菜、花卉和禽畜业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格局,农业结构、效益稳步提高。先进制造业不断壮大。以南海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完善配套设施、创新招商方式、优化综合服务相结合,在园区设立、扩建外资工业村,促进国内外优质企业落户和已有企业增资、扩股,引入了6家世界500强关联企业,汽配、精密机械、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加速集聚,工业园区建设形成规模。增强华南五金产业基地承载能力,吸引“两高一大一低”(高科技、高效益、大投资、低能耗)项目进驻;在市内率先设立企业互助性质的中小企业担保

5、公司,建立义乌南海五金馆,改造升级华南五金网,建成联沙五金模具城(首期),实施“雄鹰计划”,铺开“精益制造”,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传统五金提升步伐不断加快,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省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种创新性荣誉,成功创建南海首个集体商标“金沙五金”,“广东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中国日用五金之都”名声响亮。第三产业态势喜人。仙湖度假区国医馆、养生园建成开业,高星级酒店增多,出入口重金改造,2006年获评佛山十大魅力乡村游景区(景点);康有为故居再次修葺、馆藏增加,大湿地公园户外拓展项目丰富。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以丹灶城区、金沙城区、仙湖、横江联沙四大片区为主,以祈福南湾半岛领为龙头,名都畔

6、山美墅、天晟海琴湾、都市晴园、怡雅名苑等中高档楼盘争相面市的发展格局。商贸物流呈现亮点,市场商铺因地、因时而建,覆盖各村;横江铁料市场规模扩大;广珠铁路佛山(丹灶)物流中心规划编制完成,引入了大型投资商,征地拆迁陆续铺开。“十一五”末第三产业产值达到58亿元,比“十五”末期增长2.5倍多。(三)城乡建设迈出大步城镇版图全新绘就。确立“有为生态之乡、广佛西部明珠”的镇域定位和“工业强镇、物流重镇、生态名镇”的发展目标,修编了镇域总体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仙湖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行政村规划,提出了建设“两河三岸”滨水新区的远景构想,制定“两河三岸”城市设计、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功挂牌出让核

7、心区沙滘地块,核心区首个地产项目桂丹颐景园开始预售,城镇品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面铺开广珠铁路及货运站、贵广(南广)铁路的征地拆迁。西二环高速南海段、桂丹路(二期改造)通车,广肇高速(二期)、新三路开通。开通4条镇巴线路和15台镇的。镇域电网改造有序推进,总投资近1个亿的建设泵站建设运作,排涝、集污及处理系统等市政设施推进完善,镇域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3万吨/日,处理率78%。中心城区的整饰改貌工程全面启动,鸟语林、公路林等一批区域绿化林建成。人居环境持续优化。“三旧”改造擂响战鼓,区、镇重点项目“白云新城”开局良好,镇村33个改造项目顺利启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成效显著,圆满完成41

8、间重点淘汰类企业、整治提升近100家污染企业,实现区下达的节能减排治污目标,在全区率先完成重污染企业治理,漂染、陶瓷行业退出丹灶产业舞台。全面完成主干涌、支干涌、支涌治理,全镇内河涌水质岸景呈现崭新面貌。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四)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261元,比2005年增长57%。全面实施免费的就业促进工程,建立就业网站和镇村就业信息平台,及时掌握富余劳动力和企业用工需求动态,组织订单式培训班,举办用工招聘会,形成以就业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常态。理顺丹灶医院和金沙医院的管理体制,建立覆盖全镇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大社保、

9、新农保、基本门诊等社会保险得到落实,居民老有所养、医有所保的目标基本实现。文化教育事业日益繁荣。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2间中学、4间小学和2间幼儿园分别成为“省一级学校”、“市一级学校”和市、区“一级幼儿园”,成人学校成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环保职业技术学院落成开学。每年举办一届康有为文化节,广东省书法创作(研究)基地、南海康有为书学院和全国康体书法创作评展、千人少儿书画大赛打响品牌,“中国书法之乡”已经申报考评;各种文体活动此起彼伏,基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率先实施农村文明联合创建模式,有10条行政村、19条行政村、151个村小组分别成为市、区“十好”和谐文明村和镇“十好”和谐文

10、明村小组;27条行政村成为区级平安村;11条行政村成为区三星、四星健康村;24条行政村成为区三星、四星农村社区;20条行政村(社区)成为区三、四、五星体育强村(社区);15条行政村成为国家、省、市生态示范村。社会公共秩序明显好转。健全镇领导班子成员维稳包案负责制,建立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形成渗透村(居)组的综治信访维稳网络,成立五金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企业劳资纠纷排查处置,全镇信访办结率为100%。全镇1367名农村“出嫁女”及其子女合法权益100%落实。强化公共场所、出租屋管理和校园安保工作,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三级预警”在全区率先转绿,丹灶派出所被评为全国一级派出所、佛山市基层

11、所队执法示范单位。创立安全生产中介帮扶监管模式,编制实施消防规划,建立农村义务消防站。严格监管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五)管理服务提升水平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一是健全人大、政协工作制度,发挥镇人大、政协联络处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促进民主科学决策。二是加强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依法规范行政,全面落实农村管理、土地开发、工程招投标和公物采购等规章制度,创新建立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集体资产的审计监督。建立机关工作人员日常谈话制度、村组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政务、村务公开,务求办事公平、公正。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有计划、大规模选拔培养

12、大学生村官,“公招”与“公推”相结合,“倒挂式培养”与“换届前任用”相结合,为农村发展稳定储备高素质人才,五年来共招录了三批近100 名农村后备干部,其中有部分已经成为村“两委”成员。开展“十佳”村民小组长评选活动,推进党组织向村民小组一级延伸。深入开展“有为工程”活动,组织机关年青工作人员、农村后备干部利用休息时间入村入户,做好事、解难事、练本事,密切群众关系,增强农村工作能力,全镇共近200人参与了这项活动。 行政效能建设持续开展。以提升机关服务效率、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实行严格的检查考核,年底评选先进,颁发有为奖章。建立政企定期沟通机制,完善企业评议职能单位制度,加强行

13、风评议工作,开展窗口单位优质服务评比活动。结合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开展干部竞岗、培训,整合、理顺、优化各办(局)职能,合理设置内设股室及人员,落实办(局)、股室、人员三级职责,全力以赴做好区有关事权下放承接的准备工作。二、发展条件未来五年,是我镇经济社会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外环境和周边区域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总体上利大于弊,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大于劣势。(一)机遇与挑战机遇: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整体上处于复苏、调整、上升过程;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重视科学可持续发展;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广佛同城”、“广佛肇都市圈”、“泛珠三角”内源性消费和投资市场容量明显扩大;

14、广佛地铁开通,佛山西站落户南海,广珠铁路佛山货运站选址丹灶,桂丹路改造(二期)通车,为我镇承接东部地区的资源辐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区委实施“中枢两翼,核心带动”发展新战略,丹灶兼有中部和西部两大功能定位,“中西结合”将为我镇带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挑战:国内流动性过剩和国际热钱流入,将导致通货膨胀加剧,设备、能源和原材料价格越来越高,劳动力价格普遍上涨、保障性福利提高,企业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国家对房地产业的严厉调控,房地产业很可能进入一个调整周期;省内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比较薄弱、规模比较小,企业二次创业的时机未成熟;南海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工作,充满困难和挑

15、战。(二)优势与劣势优势:一是发展空间优势。人均土地面积位居南海各镇(街)之首,大部分未深度开发,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潜力比较大,“有土地就有希望”。二是生态环境优势。我镇拥有典型的岭南水乡自然生态环境,山林湖泊秀美,田园风光迷人,“两河三岸”滨水带长度、宽度无以伦比。三是特色产业和人文资源优势。汽配、精密机械、日用五金等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展;康有为故居、葛洪炼丹传说、仙湖旅游度假区、大湿地公园已成为丹灶镇的标记符号。四是交通区位优势。随着佛山一环、西二环通车,桂丹路二期改造工程完成,以及广珠铁路、贵广(南广)铁路、广明高速和广肇高速的推进建设,我镇将彻底改变原来交通区位边缘化的劣势,成为南海乃至

16、广佛西部重要交通枢纽。五是政风民风优势。在“有为精神”引领下,一支“对党有为,对民有为,对事有为,对己有为”的干部队伍基本形成,党风正、政风廉、民风纯,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政通人和。劣势:一是交通瓶颈依然存在,与东部只有一条桂丹路通接,制约了我镇与周边区域的衔接和产业的互补。二是增量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园区可开发用地有限,承载大项目新项目的能力有限。三是工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工业格局以传统工业为主,呈现“小、散、低”的特点(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行业企业分散、聚集度不高,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四是城镇化进程较慢。户籍人口大部分为农村居民,城区分散,商业氛围不浓。五是区域发展不均衡。部分村

17、抓住了机遇,集体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部分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此外,长期以来制约我镇发展的几个根本性问题依然存在:一是传统小农思想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改革的步伐;二是小富即安的思想制约了民间资本的激活和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三是人才缺乏,尤其是技术、品牌营销、文化推广等专业人才不足;四是文化品牌比较单一,内涵未有充分挖掘,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带动功能偏弱。三、发展导向(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有为生态之乡、广佛西部明珠”为方向,以建设“产业强镇、物流重镇、生态名镇”为目标,实施“一轴两片,集约发展”、“龙头引领,跨越发展”、“生态为本,持续发展”和“有为丹灶,和谐发展”四大战

18、略,通过项目带动,实现重点突破,推动整体提升,促进丹灶各项事业迈上新水平,努力形成现代化丹灶的框架和雏形。(二)发展定位1、总体定位: 有为生态之乡、广佛西部明珠建设“有为生态之乡、广佛西部明珠”,就是要打造特色产业丹灶、绿色美丽丹灶、活力有为丹灶、平安和谐丹灶,让丹灶环境更加美丽,产业更加高端,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这是切合镇域特色、融合历史现状、符合科学发展的宏伟目标。2、具体定位:工业强镇工业是立镇之本,工业强则实力强。工业强镇的定位,就是要按照大工业的布局,做强传统特色五金产业,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做大汽配、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聚集度和辐射力。通

19、过内提外引,科技推动,谋求工业强镇的目标。物流重镇依托我镇密集的交通网和广珠铁路佛山货运站,以及周边便捷的水陆货运条件,全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带动五金铁料物流的升级转型,形成大商贸大物流格局,使我镇成为广佛西部重要的物资交易市场和物流基地。生态名镇我镇兼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扎实的生态工业基础,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广东省生态示范镇美誉。生态,已成为我镇最具特色的符号、最突出的优势、最有价值的资源。建设生态名镇,就是要以生态为本,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整治和提升,充分展现我镇独特的岭南水乡风貌;致力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引导和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实现产业生态化,打造一个在华南地区有影响力的环

20、保装备专业镇。(三)发展战略1、一轴两片,集约发展。贯彻区“中枢两翼,核心带动”战略,结合我镇区域特征,确立“一轴两片,集约发展”战略。“一轴”:精心规划开发桂丹路沿线,发展商住、康乐等现代服务业和研发、科创等都市型产业,打造桂丹路黄金商住带。“北片”:主动融入南海中枢,依托工业园区,发展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五金产业提升,打造园区核心工业圈。“南片”:积极融进南海西翼,培育铁路物流业,打造大宗物流商贸圈;做大文化旅游业和现代农业。根据新的片区功能定位,修编镇域发展总体规划,以规划引领镇域集约发展。2、龙头引领,跨越发展。“十一五”期间,我镇通过引进和发挥“捷贝汽配”、“神钢线材”等

21、大优项目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迅速聚集了一批同类和上下游相关的优质企业。未来五年,我镇要在生态环保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业、现代都市型农业等主要领域,引进和造就规模大、特色强、影响广的龙头企业,形成产业聚集,实现跨越式发展。3、生态为本,持续发展。生态为本,持续发展,就是要守护这片净土,珍惜和呵护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坚持开发和保护兼顾,有序开发,集约开发,低碳开发,为后续的发展预留足够的土地空间;坚持整治和提升兼顾,为发展准备充裕的环境空间;发展生态产业,为我省环保产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4、有为丹灶,和谐发展。未来五年,我镇将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大力弘扬有为精神,营造干群齐心、上下合力的氛围,提

22、升经济、环境、社会和人的素质。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转变农村发展形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加强维稳、治安、安监、应急管理,建设平安丹灶。积极发展各项民生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四)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我镇发展的总目标是: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双双提升,现代新城镇初步建成,社会各项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力争基本实现现代化。1、经济实力大幅提高。到2015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5%;工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全镇税收、财政总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平稳较快增长。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农业方面,农业品牌化、产业化、集约化取得明显突破。五金产业方面,自主创新能力、品

23、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新兴产业方面,汽配、环保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继形成规模,产业比重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大。物流业方面,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广珠铁路佛山(丹灶)物流中心建成营业,铁料交易市场规模扩大、档次提升、产销量增长。房地产业方面,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开发节奏适度,形成健康发展格局。文化旅游业方面,养生、生态特色增强,酒店群形成,“旅游观光在西樵,住宿休闲到丹灶”初步成为现实。3、现代城镇初步形成。“两河三岸”滨水新区、“白云新城”主体工程落成,丹灶、金沙、横江联沙、罗行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博爱路、季华路西延线贯通,交通、市政、环保、文化设施更加完善,农村面貌根本改观,镇域绿量大大增

24、加,一个生态、舒适、宜业宜居的城镇初步建成。4、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提高;防灾减灾和社会危机应对机制建立,群防群治体系健全,治安案发率减少,破案率提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就业率大幅提升,扶贫济困机制健全、氛围浓厚;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民生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四、发展路径(一)完善空间布局,优化发展版图南海区三大片区的战略定位和功能划分,为我镇的空间布局定下了基调。结合我镇实际,以“更高、更远、更准”的要求进行规划的优化和细化。一轴贯通:精心规划开发桂丹路丹灶全境9公里沿线区域,重点发展高

25、端住宅、商业、康乐旅游和研发、科创、职业教育等都市型产业,从东面门户节点到西面门户节点,一轴贯通打造丹灶新城镇“迎宾大道”。“两河三岸”:精心规划开发北江和南沙涌“两河三岸”滨水新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划分为上安、新安、金沙城区、沙滘、大金5个片区,分功能发展商贸、房地产、旅游、服务等产业。重点片区的堤岸打造成高标准的景观大道,与桂丹路“迎宾大道”构成“T”形景观带,带动丹灶、金沙两个城区的融合并向纵深发展。“两河三岸”专题研究及重点区域城市设计、重点片区堤岸景观设计基本完成,核心区汇泉地块首个地产项目已动工建设。“北片”:主动融入南海中枢,依托南海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环保装备、汽配产业,带

26、动五金制造优化提升,并对接南海产业智库,建立针对性强的创新平台,打造园区核心工业圈。“南片”:积极融进南海西翼,发展铁路物流业,打造现代化物流商贸圈,与九江水运物流协同发展。凸显历史文化、生态休闲特色旅游业,参与“文翰樵山”岭南旅游文化高地建设;保护、改善田园水乡生态环境,拓展现代农业产业链,落实村民收入倍增计划。(二)深化农村改革,协调城乡发展一是推动新一轮农村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按照“试点先行,有序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加强领导、协调、指导,完善机制,细化措施,落实责任,稳妥实施,确保稳定,促使农村从管理体制、发展模式到公共服务、生产生活方

27、式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为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可持续保障。二是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1、结合“三旧”改造、村改居和新社区建设,优化农村空间布局,腾出土地集约开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2、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连片改造农田鱼塘,不断完善水利设施,全面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扶持发展“三高”农业,加强农业招商引资,用好用足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形成产业聚集,打造研发、育苗、种养、农产品深加工、物流配送的完整产业链。3、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有实力的农业企业的合作,积极

28、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探索名贵中药材种植,推广“基地+公司+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形成农村增收、农户创富、公司获利的良性互动。4、挖掘生态农业内涵,致力推动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推进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三是改善农村发展环境。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拓展农村社区服务功能,继续推进“十好”和谐文明村、健康村、平安村、体育强村等系列创建活动。完善和推进大学生村官战略,加强村组干部培训、考核,落实农村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农村新体制的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三)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一个企业有创新才有生命力,一个行业有创新才能做大做强。由于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29、创新文化欠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人才缺乏,我镇工业、农业和文化旅游业的自主创新一直没能实现有效突破。原始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成果不多、水平不高,明显制约了我镇三大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我镇的主要创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的贡献率与先进镇(街)相比差距不少。因此,有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镇在“十二五”期间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实力的一项迫切任务。一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切实扶持企业引进创新性技术、创新型人才、研发创新性产品;二要加强创新文化的建设,重奖作出突出创新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营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文化氛围;三要推进政府自身的体制机制创新,并引导企

30、业在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包括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进职业经理人等;四要加大政府主导的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和公共品牌推广力度,加速联沙模具城建设,着力推广“精益制造”模式,充分发挥义乌南海馆、华南五金网等渠道的作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销售创新;五要大力引导传统五金企业从配件生产向成品生产转型,从代工生产向自主品牌产销转型,从模仿制造向自主研发转型,努力跻身产业链的高值端。六要继续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引入国内外“高精尖”中小企业和行业龙头项目,以此带动产业链建设、完善,也带来创新理念、创新技术为我所用。(四) 改善基础设施,推动突围跨越一是高起点建设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为产业转型、城镇化和突围发

31、展“架桥铺路”。动工建设罗行大桥,全力配合广珠铁路物流中心道路(一、二期)、季华路西延线规划建设,积极争取博爱路衔接连通。配套广珠铁路丹灶物流中心,改造、建设相关的镇级道路,建设荷村路西延线,改造银丰路、南沙桥,维修丹建路。二是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结合“三旧”改造和“城市更新”计划的农民社区公寓建设,加强广场、公园、河涌和景观的改造和建设,促进商业设施的建设和升级。逐步明晰居住区、办公区、商业区和公共休闲空间的有序布局。三是完善中心城区和主要景区、工业园区、居民小区的公交网络。提高公交覆盖密度和班次频度,加大补贴,引导群众出行公交优先。四是做好其他重要基础设施的改造与整治。加强统

32、筹规划,超前建设电力、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推进银河变电站建设。以建设“山水田园”生态城镇为目标,继续深化全镇水系整治、泵站建设,重建银河和南沙泵站,继续推进农田鱼塘连片改造。完善城乡防灾减灾基础工程,实施樵桑联围丹灶段达标加固工程。五是加快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形成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的新机制。要发挥政府公有资产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充裕、我镇信用和形象较好的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五)坚持低碳理念,建设绿色家园一要坚持生态为本、绿色低碳的理念,提升招商引资的环保质量。妥善处理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严格把关各类建设项目特别是双转移

33、项目的生态影响和环评,引入二氧化碳排放硬指标,坚决杜绝先建设后治理的错误做法。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优化工艺流程,加强废物的循环利用,提高无害化水平。二要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环境“四化”工程。积极推进镇域景观绿化带、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种养基地、仙湖和大湿地公园等生态旅游景区的改造升级,推进绿道向纵深延伸,引导低碳出行;高规格、高品位绿化、亮化桂丹路,让桂丹路成为热情好客丹灶的“迎宾大道”;切实加强城乡环境管理,加大财政投入,整治和完善商业、市政设施,整治违章建筑、遮阳棚、广告招牌等;加强道路控制范围、村与村交界范围、外来工集中居住范围等卫生盲点的净化美化

34、;推动村级公园建设和入村道路绿化。使我镇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更加优化,为保持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以及省、市生态示范镇的美誉奠定扎实基础。三是加强污染监督控制。从源头上严控一切污染源,淘汰低劣差的污染企业,最大限度减少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空气污染。重点控制表面处理行业、铝型材、家具厂的污染,加强对拆解行业的监管,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治污。推进金沙城北污水处理厂、丹灶城区污水厂扩容及截污管网工程建设。加快城镇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建设,启动石联梅庄村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试点,落实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巩固内河涌整治成果,建设内河涌管理的长效机制。展开环山沟综合治理攻坚,全面实现内河涌整治目标。整治垃圾

35、填埋场,建设高标准的垃圾压缩转运站,逐步推动居民小区、景区公园、公共场所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六)重视文化建设,营造文明新风一是加大以文化融合提升发展的力度。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带动产业、城镇、环境、社会乃至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科技、创意、和谐理念在产业发展中应用,营造现代产业文化;注重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旅游载体,参与“文翰樵山”岭南文化旅游高地建设;开展以康有为文化节为龙头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增强以文化人、寓教于乐的效果。二是加强文化设施与队伍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与城镇化相适应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打造城乡“10分钟文化生活圈”。加强仙湖度假区、康有为故居设施的改造

36、完善,保护开发葛洪炼丹灶等历史文化遗产。聚集一批高素质文化人才,建设一批高水平文化艺术团体,推出一批高质量精品力作。三是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鼓励民间资本在城区、乡村社区和工业园区开设书店和书报亭,加强对图书、报刊杂志和影音制品的检查,加强对网吧、演艺场所的管理,用合法、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产品丰富广大民众的文化生活。(七)发展民生事业,提高幸福指数一是加强就业促进工作。从社会维稳和企业用工两方面出发,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专项技能培训和定向就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有效帮助大中专毕业生、社会青年和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实现就业,重点帮扶零就业家庭以及弱

37、势人员顺利就业,实现城镇就业和农村就业同步发展。“十二五”期间,城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动城乡居民参加“大社保”、“新农保”,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农村基本医疗救助和合作医疗制度。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符合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实行应保尽保。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救济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扶贫济困,切实帮助特殊困难家庭解决就学、就业、就医、住房等实际困难。三是加强综治维稳。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群众安享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建立城乡一体的综治维稳体系,加强群防群治,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发挥派出所、治安

38、队、保安队的职能作用,合理配置片区警力和视频监控网,以社区、村组、园区为重点,深入推进平安村居建设。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与服务,着力解决治安突出问题,确保镇域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强化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统筹协调职能,加强部门协同联合,主动排查不稳定因素,积极调处矛盾纠纷,加大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力度,营造和谐发展氛围。完善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机制,确保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害。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疾病防控、文化市场管理,保障社会大局稳定。四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将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事业优先发展,积极参与南海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大

39、力实施老师专业化培养工程,在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动工建设金沙城区幼儿园,大力改善中小学教学设施、仪器配备。努力创造条件,为外来工子女提供均等教育的机会。依托广东省环保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造就更多的新一代产业工人。扶持村组两级设立奖教奖学基金,奖励工作突出的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五是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健全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创新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与知名医疗机构合资合作,改造硬件设施,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优质的保健和医疗服务。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廉价的医疗服务。加强群众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卫生

40、意识。不断提高城乡卫生管理水平,将创建国家卫生镇活动的指标要求常规化。加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八)推进政府转型,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镇村两级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行政能力,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廉洁自律、大局精神、责任意识、群众观念,牢固树立“对党有为、对民有为、对事有为、对己有为”的“四有”精神;行政能力主要包括依法行政、高效行政、优质服务,为社会办大事、为群众办好事。完善公推公选、培养任用、考核激励等制度,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保持干部队伍的健康活力;强化重点工作专责制与挂钩村居工作;加强监督检查,提升行政服务中心等窗口单位的办事效率和服务

41、水平,进一步让群众满意。二是加强公共财税管理。实施“稳健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方针,确保政府公共财政的稳步增长和高效运作。加大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的投入。加强集体资产管理,通过合理的投资开发和理财,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完善镇、村集体资产交易机制,做到公开透明,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三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开展各类专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认真履行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联络处通报工作的制度,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深化政务、村(居)务、组务和财务公开

42、,规范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管理,重点预防在重要领域、重大项目上产生腐败。五、重大项目(一)基础设施1、博爱路及博爱大桥。起点是狮山兴业路,终点是丹横路。全长10.25公里(含东平水道桥),路基宽度60米,双向八车道,总投资146000万元。方案设计已完成,计划2011年底实施。2、季华路西延线。樵丹复线南庄码头,全长约10.07公里,路基宽度60米,双向八车道。南海段投资152619万元。方案设计已完成,计划2011年底实施。3、丹灶物流中心道路改善工程。全长16公里,路基宽24.5米,双向六车道,总投资66001万元。计划一期及二期(南段)2011年4月中旬开工,二期(北段)2011年下半年

43、开工。4、罗行大桥。桥长约600米,引桥约900米,双向4车道。建设期限为2011-2013年,总投资8500万元。5、银河11万伏变电站。含3台63000千伏安变压器、110千伏安线路3回、10千伏安线路36回,建设期限为2012-2014年,总投资7000万元。6、广珠铁路佛山货运站(货运物流中心)、博爱路及博爱大桥、季华路西延线、丹灶物流中心道路改善工程、罗行大桥等项目的征地拆迁。(二)园区产业7、广珠铁路佛山货运站(货运物流中心),建设规模90万平方米,建设期限2010-2017年,总投资95300万元。8、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面积322.5亩,9、环保、精密机械生产项目。建设面积86000平方米,建设期限2009-2011年,总投资8300万元。(三)文化旅游10、康有为书法博览馆项目、中国(南海)康有为文化书法艺术交流中心项目、仙湖无极养生园完善项目。2011年6月动工。11、国家五人龙舟仙湖训练基地。12、丹灶南部农田改造、观光项目建设。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