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位_李龙.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972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位_李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位_李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位_李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位_李龙.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LILUN ZONGHENG 理论纵横 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位 李龙 20世纪是教育技 术产生并获得 迅速发展的时期。在新旧世纪之交,我 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对教育技术做一次 理性的回顾,将会是有益的。 一、 技术 内涵的界定 随着历史的发展, 技术 一词的 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 最初,技术是指与人的手工操作 有关的工艺和技巧。随着工业的发展, 技术一词的内涵有了增加。对它的表 述以辞海最具有代表性。技术是 (l) 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学而发 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 2) 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 生产工具和其它物质设备,以及生产 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随着科学技

2、术的进步,人们发现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要解决具体问 题时,不仅要涉及到上述与物质相关 的手段,同时还要涉及到与人的智力 相关的手段。因此,产生了以科学学 辞典和科技词典为代表的解释 :技 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 需要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 的物质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 总和 D 在上述定义中,物质手段可以理 解为与人的手工操作有关的和与具体 物质相联系的技能,我们把它称为物 化技术;智能手段可以理解为和人的 智力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与具体的物质无关,我们把它称为智 能 (非物化 )技术。而信息手段中既包 括与具体物质相关的物化技术,也包 含有非物化的智能技术。因

3、此把它们 分别划分在相关的技术中,不再单独 列出。 在人类的教育活动中,物化技术 通常是和教学中用到的各种媒体有 关。因此,我们把它称为媒体技术。为 了便于区分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有 时把物化技术直接称为 技术 ,而把 智能技术称为 方法 。 二、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让我们首先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历 程做一次简要地回 顾。 图 1绘出了教育技术发展的基本 _ I成技术 (绩效技术 ,911年代开始) . - . . 非物化 )技术 技术年代开始) . _ 一 J一要袭的化 I?一 (_4_年代中期开始 ) . . 一 拟技术 Sw应用 (90年代 期开始 ) . .|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 . _

4、影、幻灯、无声电影在教学中的应用 9世纪末汗始) 教科书、实物、模逝等 - - 1 - 1 - 1 - 1 - 1 - - 1 - 1 - 1 - 1- * 19 世纪 1900 1910 192 1930 1WU 丨奶 】 0 197 丨 0 1叩 2 2 丨悅纪年代 - 传 统 教 育 阶 段 视 听 教 宵 阶 段 一 - 教 _ 行 技 术 阶 段 - - 图 1 教 育 技 术 的 发 展 历 程 适用于以 教 为中心的教荇棋式 (班级集体授课) 适用于以 学 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 对象作为特别的研究领域是有理由存在的。它们成了教育 技术研究的重要部分或重要的分

5、支领域。 参考文献 (1) 巴巴拉 “ 西尔斯等著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中央广 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年 9月版 (2) Donald P. Ely rends and Issue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998 E- ducational Technology November 1989 3)唐纳德 “ P “ 伊利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表述章伟民译 外语电化教学 1986年第 4期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卷 (5) 南国农李运林主编电化教育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 社 1998年 8月版 (6) 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电化教育研究

6、 1999年第 1期 (作者单位 :广州师范学院电教中心 510405) 2001.1中国电化教育总 168期 13 LILUN ZONGHENG 理论纵横 历程。从图中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包含 了两条平行的发展线索:一条是物化 技术 一 媒 体 技 术 的 发 展 ; 另 一 条 是 非 物 化 技 术 一 智 能 技 术 的 发 展 。 两 条线索的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构成了 教育技术的发展史。 1. 媒体 (物化 )技术的发展 19世纪以前的教学主要依靠教 师的口授,所使用的媒体有教科书、实 物、模型,以及黑板、粉笔等。直到 19 世纪末 20世纪初,摄影、幻灯、无声电 影在教学中得到了应

7、用,其直观的形 象 打 破 了 传 统 教 学 的 抽 象 和 形 式 主 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从 20年 代 初开 始,美 国进 行了为 期 10年的 视觉教学 ( Visual Instruction) 运动, 成为教育技术的开端。 1920年,无线电广播开始播送教 育节目,以及其后有声电影在教学中 的应用,使得视觉教育的概念己不能 涵盖当时的领域。因此 ,视觉教学发展 成为 视听教学 ( Audio Visual In- struction) 从 50年代开始,语言实验室和电 视在教学中得到应用,促进了视听教 学的发展,使视听媒体在教学中的应 用越来越普遍。而从 1974年开始的卫

8、 星电视广播教学,则开创了远程教育 的新模式。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自 20年 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媒体用于教学过 程,促进了教学手段的革新和教学质 量的提高。上述这些媒体基本是在班 级集体授课的体制下运用的,因而充 实了以 教 为中心 的教育模式的内 涵。 与此同时,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 在 20年代初展示了由他设计、制作的 自 动 教 学 机 , 用 于 对 学 生 学 习 的 测 试。其后斯金纳所设计的教学机器把 程序教学 ( Program Instuct i o n ) 推向 了高潮。在此基础上,美国于 50年代 末期开始了 计算机辅助教学 的试 验。 随着 PC机的出现和它的性能价

9、格比的不断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发 展非常迅速。尤其是从 80年代末、 90 年代初开始,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的成熟,为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环境 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从 90年代中 期开始推出的虚拟现实环境则为教育 技术的发展开僻了广阔的前途。 由于计算机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所 以 非 常 适 合 个 别 化 学 习 和 协 作 学 习,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以 学 为中心 的教育模式的发展。 2. 智能 (非物化 )技术的发展 从图 1中还可以看出,对教学要 素的分析研宄从 20世纪 40年代中期 开始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其中戴尔的 经验之塔理论 、布卢姆的 教学目标 分类理论 、斯金纳的 程序教学

10、理论 等,都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直接 的推动作用。 从 60年 代 开始 , 系统 理论 和教 育、教学相结合 ,产生了以教学设计为 代表的 4 系统技术 , 促使教育技术产生 了质的飞跃。 70年代至 90年代,主要 是以行为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 的,以 教 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占主导 地位;从年代开始,由于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的发展,以 学 为中心的教 学设计成为主要的研宄方向。 进入 90年代以后 ,一项以提高个 人和组织的绩效为目标的 绩效技术 成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研宄方向,同时 也必将对教育技术本身的发展产生举 足轻重的影响。 3. 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 综上所述,由于媒体(物化 ) 技

11、术 和智能(非物化)技术的相互作用,产 生了教育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 一般 把 20世纪 20年代初至 60 年代末这 50年称为视听教育阶段。这 一阶段的主要标志为 1923年美国教 育协会成立 视觉教学部 , 1947年改 名为 视听教学部 这一阶段的主要 特点为注重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媒 体技术得以迅速地发展;智能技术开 始得到重视,但在实践中还没有起到 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 70年代开始,称为教育技术阶 段。其主要标志为 1970年美国教育协 会 视听教学部 改名为 教育传播与 技术协会 (Association for Ed u c a t i o n a l Communicati

12、ons and Techn o l o g y ; 简称 AECT) , 并独立于美国教育协会,表 明教育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己得 到确认。从此,教育技术步入了迅速发 展的时期。 由于系统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促 进了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完善,并对 媒体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指导作 用,促使教育技术成为具有明确的研 宄目的、研究对象和研宄方法的新兴 学科。 三、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在这里,首先应该说明的一点是, 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是两个相关的 不同概念,正如教育和教育学、心理和 心理学一样,它们都是不同的概念。 在近一个时期有关教育技术定义 的讨论中,往往把教育技术和教育技 术学混为一谈,引起了

13、理论和实践混 乱,影响了学科的健康发展和工作的 顺利进行。本文将对教育技术和教育 技术学的内涵做出界定,从而避免概 念的混淆。 对于 技术 一词,不同的时期有 不同的解释,因而形成了对教育技术 不同的理解。 正如上面所分析的那样,在视听 教育阶段,人们主要关心的是各种媒 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因此,通常把教育 技术等同于物化技术,从起初只关心 硬件设备的结构、使用(即硬件技术 ), 14 2001.1中国电化教育总 168期 到后来开始关心软件的制作、运用(即 软件技术)。 由于对系统理论与方法的研宄不 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智能技术 的参与,深刻地改变了视听教育只重 视物化技术的局限,从而使

14、教育技术 发生了质的飞跃 一 从关心媒体的应 用到注重人的学习。 随着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 们所关注的不再仅仅是 学习 ,而是 人的 发展 和工作 绩效 的提高,从 而产生了 集成技术 ,也称为整合技 术 一 把不同系统集成或整合,以发 挥整体优势。如绩效技术就是一种利 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促进个人和 相关组织发展的智能技术。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所包含的技 术层次可用图 2来表示。 我们做出如下规定:对于整个教育技 术学科来讲,把代表教育技术实践领 域 的 教 育 技 术 工 作 称 为 狭 义 教 育 技 术,按照习惯以 教育技术 一词来表 示;把对教育技术所涉及到的理论与 实 践 所

15、 进 行 的 研 究 称 为 广 义 教 育 技 术,以 教育技术学 一词来表示。 那么,应当如何来确定教育技术 和教育技术学的概念呢? 1. 教育技术的定义 参照教育技术本身的涵义,我认 为狭义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工作 )可以 这样来描述: 教育技术是在 现代教育思想、理 论指导下,运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促 进教育最优化,以实现有意义学习的 实践活动 (教育技术 98 定义 )。 详细分析定义中所包含的内容, I /集 A I 贺能 (非物化 )技术 _/技术 _ 方法 1 / 一 . 一厂 Z系统技术 - 一、 ; _ V _ 媒体 (物 it) 技术 软件技术 - - - A 方法 i /

16、 硬 _ 件技术 r m2 教育技术所包含的技术层次 从图 2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由媒 体技术和智能技术两个层次组成。媒 体技术(技术 ) 是教育技术的基础,智 能技术 (方法 )是教育技术的灵魂。二 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教育技术丰富 的内涵。因此一般认为 ,教育技术是人 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 段和方法的总和。其中既包含了物化 的媒体技术,也包含了非物化的智能 技术。 但是,我们平常所讲的 教育技 术 并不是指上述教育技术本身,而是 指教育技术工作 这就是中国教育 技术的特色之一。 为了避免思维与表述上的混乱,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教育技术包含了两个要素 :现 代教育思想

17、、理论和相关的技术、方 法,二者缺一不可。 (2) 现代教育思想指教育大众化、 终身化、个性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现 代教育理论是指与促进教育最优化相 关 的 学 习 理 论 、 教 学 理 论 和 传 播 理 论。 (3) 运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是指 为了促进教育最优化,而在教育活动 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其中包括物 化 的 媒 体 技 术 和 非 物 化 的 智 能 技 术 (如教学设计方法 )。 (4) 教育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有意 LILUN ZONGHENG 理论纵横 义学习,而教育最优化是达到该目的 的途径。 读者如果把上述定义和电化教育 98 定义相比较 ,可以看出它们的表述 虽然有不同

18、之处,但完全兼容。这样就 使得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不再是 两 样皮 而多年争论不休,从而有利于教 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广大电化教 育人员和大、中、小教师明确了努力的 方向。 2. 教育技术学的定义 教育技术学是研宄教育技术在教 育中应用的学科,它的定义应该是: 教 育 技 术 学 是 为 了 促 进 人 的 发 展,对相关的过程和资源是进行设计、 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 98 定义 )。 对上述定义进行深入分析后,我 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教育技术学研宄的目的是 为 了促进人的发展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 学习 是达 到最终目标的主要的途径,而不是目 的。人的发展

19、最终目标是要成为具有 全面文化基础 ( 特别是信息方面的基 本知识和能力)、高尚道德精神和创新 能力的一代新人,其外在的表现则为 工作 绩效 (performance) 的提高。 社会的发展需要依靠上述一代新 人的成长,而培养上述人才则是教育 系统改革的目标。教育技术作为教育 改革的突破口,首先应该明确自己所 做的一切都是为了 人 的发展,是从 技术学的层次提出和实践培养 人 的 优化模式,而不仅仅是一些具体的方 法、手段,更不仅仅是面对着一堆设备 和 技术 。实 践培养 人 的优化模式, 而不仅仅是一些具体的方法、手段,更 不仅仅是面对着一堆设备和 技术 。 (2) 教育技术学研宄的对象是与

20、 人的发展相关的 过程 和 资源 人的发展主要通过学习。除了学 2001.1中国电化教育总 168期 15 管理 范畴主要指对相关系统、 资源、信息以及研究项目的管理。 评价 范畴主要指对相关系统制 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并进行测量,给出 定量和定性的判断,以使各相关系统 达到优化。 (4)教育技术学研宄的领域包括 理论与实践 两个方面 鲁教育技术学的理论领域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宄领域主要 图 4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体系和 实践体系的建立。 B.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C. 媒体理论与开发。 D. 网络教学的理论与应用。 E. 教育技术的管理与评价。 F. 绩效技术及其支

21、持系统。 泰教育技术学的实践领域 教育技术学的实践领域也就是教 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应用领域,主要 由三大系统组成: A. 学校教育系统:深化教学改 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开展 教育 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 的实验项目的 研究 ;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提高 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B. 远程教育系统 :三网统筹;开 展远程教育模式的研究;开发网络教 学软件,建立学习资源中心;积极、稳 妥地进行网络教学试点。 C. 社会系统:社区教育;科技兴 农 ;绩效技术的应用。 图 4绘出了教育技术学理论领域 与实践领域大体上的分工,可作为教 育技术(电化教育 )机构和人员确定自 己位置的参考。 通过上面的论

22、述,我们把教育技 术与教育技术学做了概念上的界定 , 为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和教育技术的实 践应用指明了方向。 四、我国教育技术的特点与定位 我国教育技术和其他学科领域不 同时还是一项产业。 1.教育技术是一门专业 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己经得到 了确认。但它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需要 大家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门类中技术 学层次的、具有方法论性质的二级学 科,是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 之间的连接桥梁。它的主要任务是在 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 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教 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 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进行实施并给 以评价和修正,以促进人的

23、发展。因 此,教育技术学属于综合学科,其价值 取向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指导思 想是系统科学方法论;理论基础是学 习理论、教 学理论和传播理论 ;而技术 基础是在智能 (非物化 )技术指导下的 媒体 (物化 )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 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技术学科的 技术基础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 LILUN ZONGHENG 理论纵横 习以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与组织 之间的交往、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交往 都会对人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人 的发展所必需的 过程 和 资源 如图 3所示。 图 3与人的发展有关的过葙和资踔 发展资源 (有时称为可利用资源、 有效资源、绩效资源等 )是人在发展过 程

24、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 的主客观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出,发展 资源包括了学习资源,而学习资源又 包括了 全部教学资源。同样,发展过程 包括了学习过程,而学习过程又包括 了教学过程。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状 况,应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给以更 多的关注。在充分发挥原有的教学资 源的作用和继续普及以 教 为中心的 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的同时,加快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 信息环境的建设和进行以 学 为中心 的教学设计的实践,为学生自主学习 模式的建立创造条件,加速教育改革 的进程。 (3) 教育技术学研宄的范畴包括 对相关过程和资源的 设计 、 开发 、 利用 、 管理 和 评价 设计

25、范畴主要指针对教学系统 中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以及由此而 发展起来的绩效设计。 开发 范畴主要指将相关的理论 和技术,尤其是新发展的信息科学和 技术加以整合和集成,用于教学系统 和其他相关系统的开发研宄。 利用 范畴主要指将各种技术、 手段,尤其是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应 用到教育、教学中,以及相关系统中, 以提高它们的绩效。 中央教育技术部 fj 教 fj技术肀专收研究生层次教育 教 tr技术专家、学 # 酋级教胄技术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层次教育 商等学校教育技术部门 、 地、彳 _、县级教育技术部门 教育技术学专业专科 s次教育 中小学教师、电教人员 #级教育技术机构和人员的分工 同,它既是一

26、门专业,又是一项事业 , 16 2001.1中国电化教育总 168期 LILUN ZONGHENG 理论纵横 教学技术 94定义的理解 94定义有哪些方面可资借鉴?讨论这个课题有一个前 提,即对定义要有一个较准确、较完整的理解。因此,本文 首先阐释笔者对定义的认识,以达到沟涌的目的。 一、 教 育 技 术 与 教 学 技 术 的 名 称 美国 AECT于 1977年正式出版过教育技术的定义(以 下简称 77 定义 ) 。 94定义改用了教学技术的名称。这一 名称的改变似有这样三个原因:其一,在美国这方面的理 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大多集中在学校系统的教学或企事业 机构中的培训的范围;其二,在教育领域

27、,技术(指科学成 果的应用)的强大作用一般在教学或培训过程中得到体 现,而在教育的其他方面发挥不足,例如:多媒体教材开发 张祖忻 或课堂教学中要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而校园文化 建设或电视台社教节目编制中一般不阐明行为目标、制定 教学策略等, 教学 技术比较精确地描绘了目前技术在美 国教育中的功能;其三,美国 专业协会和实践人员更多使 用这个名词。概念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质的特征, 94定义 作者为说明美国这一领域的改革实情,特使用教学技术的 名称。 教学技术是教育技术的分支,长期以来,这两个名称 实际上通用。在英国和加拿大,有关专家学者较多用教育 技术的名称来代表这个领域。笔者认为,国内既

28、然已广泛 使用教育技术名称,而且许多实践活动也在非教学的教育 我国教育学科中的相关二级学科 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关系见图 5所 /、 0 85教 胄 学 中 相 关 二 级 学 科 关 系 活 宭 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起 到了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和教 育、教学实践之间桥梁学科的作用。 2.教育技术是一项事业 我国的教育技术具有自己的工作 领域和固定的机构、人员 ,形成了完整 的体系,成为教育系统中的一支举足 轻重的力量,并逐渐影响到社会其它 行业和领域。比如,我国从中央到地方 都普遍建立了教育技术(电化教育 )机 构 ;各高等学校都成立了教育技术(电 化教育 ) 中心,中、小学普遍

29、设立了电 教组或专职电教员;广播电视大学在 各省都建立了分校;教育电视台在一 些省、市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来,随 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有一大批 人 员 直 接 或 间 接 从 事 着 教 育 技 术 工 作。据统计,全国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 专业人员己有数 10万人。他们不仅在 学校教育、远程教育中发挥着自己的 聪明才干 ,还在科技兴农、三教统筹等 领域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 教育技术是一项产业 教 育 技 术 在 实 践 中 取 得 的 成 果 完成后的教学设计方案、制作好 的教学软件、开发成功的教学系统、精 心编制的多媒体课件,都属于知识产 品,完全可以进入市场流通,满足各方 面的需

30、求 ;也可以进入计算机网络,让 更多的人共享这些学习资源。我们不 能再像以前那样,每个地方、每所学校 都搞小而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 力、财力 ,进行着低水平的重复劳动。 要想促进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就要 在全国范围统筹规划,组织队伍,发挥 中央、地方和社会 力量各方面的积极 性 ,建立起教育技术的骨干产业,走产 业化的道路,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 力量。 上述三大特点正是我国教育技术 不同于国外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借 鉴国外教育技术的成果促进我国教育 事业的发展 ,无疑是件好事。但是全盘 照搬国外的做法,则不一定合适。我们 应该在引进、消化的同时,结合我国实 际,建立我国自己的教育技术学科理 论体系和实践体系 ,解决我国教育、教 学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 国教育技术得到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祖忻编著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 及其演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年第 1版 (2)尹俊华主编教育技术学导论高 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第 1版 3)南国农李运林主编电化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第 2版 (4)美 巴巴拉 “ 西尔斯、丽塔 “ 里齐著 乌美娜刘雍潜等译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 和范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年 第 1版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 研究所 010022) 2001.1中国电化教育总 168期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