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提高与教师评价标准及方法_蒙宗宏.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952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量提高与教师评价标准及方法_蒙宗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量提高与教师评价标准及方法_蒙宗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量提高与教师评价标准及方法_蒙宗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量提高与教师评价标准及方法_蒙宗宏.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2 年第 09 期 总第 155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No.09, 2012 Serial No.155 教育质量提高与教师评价标准及方法 蒙 宗 宏 (渭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00) 摘 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教师教育结果的传统评价方法,是把学生学业测验成绩作为唯一客观的标准 。 然而 目前各种形式的学业测验并非标准化测验 。 并且这些学业测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不全面 。 应把社会对人各方面的 要求作为评价教师教育结果的客观标准 。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评价标准;结果评价;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

2、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 291X( 2012) 09- 0281- 02 一 、 对教师教育结果评价的传统标准 考试制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 早 在商周时期,科举 取士制度就 开始萌芽,直至 隋唐时期发 展 成熟 。 虽然这一制度随着清王朝的终结而被废止,然而它对 1 全世界的影响直至今天也是根深蒂固的 。 现代考试制度仍然 把普通全日 制学校学生 理论知识 学习的结果 作为评价教 师 教育结果的唯一评价标准 。 并把教育测验作为评价教育质量 的唯一客观方式 。 传统的教育测验相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基 本状况有着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长足进步 。 1.目前教育评价方式

3、的理论假设 。 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前, 国家的用人制度大多采用举荐 、 推选和世袭等方式 。 这些方 式在最初人 类社会生活 组织形式 较为简单的 氏族社会和 贵 族社会,是能够适应管理社会生活的要求的 。 然而随着社会 分工的日益细 密,人类社会生 活的复杂化 ,这 些简单的人 才 选拔方式由于其主观性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 “还会 有什么事能 比选 择一位 王后的长子 来治理国 家更加没有 道 理呢?我们是不会选择一个出身于最高门第的旅客来管理一 艘船的 。 ” 同样,人们有时出于私利,并非总能够选出或者推 2 举最合适的人选来管理大家的日常事务 。 出于这样的原因, 人们采用了测验这

4、样的方式,尽可能的 保证选拔人才的客观 性 。 这相当于制定了一个对于所有人来说机会均等的选拔制 度 。 毕竟,其一,这种方式理论上使所有具有潜力的人都有参 与的可能性,其二 ,可以 对参与者 的学识根据 其作品做出 相 对客观的评价 ,而非 进对其表 面言谈举止 做出片面 的判断 。 其三,这种选拔方式 有利于教育 朝向有目 的 、 系统化的 方向 发展,使社会培养人才的方式和效率得到改良 。 2.教育测验,可具体操作的人才选拔方式 。 相对于推选 、 举荐和世袭的用人制度,教育测验在实 践操作中也具有规则 执行和过程 监控方面较 为简便的 优势 。 世袭 的方式暂 且不 收稿日期: 201

5、2- 02- 14 论,推选和举荐在 具体操作时 比较费时 费力,其结果也 具有 较大的主观性 。 庄子说: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 异乎己也 。 这个说法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一般经验 。 从这个 一般经验 出发推论,让公众 推选出大多数人都认可的优秀的 人才一般只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 。 因为公众的客观性从一般 意义上说从某种程度上总大于个体的客观性,这个一般经验 同样适用于 举荐的情形 。 从这个 一般经验 还可以进一 步推 断,每一个 体主观性的 相加将有 可能大于任 意个体的 主观 性,而所有个体的客观性之 和也并不会大于任意个体的客观 性 。 因为客观性并不会产生于从个体私利出发

6、的不同意见的 争论,而更有可能产生于少数个体的智慧 。 然而,人们却可以 商定它们所处社会优秀人才所具有的品质,并把此作为选拔 人才的一般标 准 。 然后,人们可以从这些一般标准出发,据此 制定教育测验所应包含的基本结构 。 二 、 传统教育测验评价标准的局限性 1.测验结果的偶然性 。 传统的教育测验往往把一次考试 的分数作为教师某一阶段教学结果的评价标准 。 虽然这种方 式比教育管理部门的主管随意判断具有客观性,但这种客观 性所具有的公平与公正是具有偶然性的 。 首先,一次考试的 结果的准确性总是会遭到种种质疑,除非这次考试试题的设 计具有 理论上 的完 美;接 受考试 的学 生处于 相同

7、 的外部 环 境;并且都充分的 展现出了真 实的学习水 平;对考试结 果进 行评判的教师也具有理论上的严谨;如此等等 。 其次,在同一 受教育阶段,例如 小学阶段,每次 测验的内 容以及难易 程度 只具有理论上的一致性 。 尽管教学大纲规定了每一学习阶段 应掌握的内容 ,并 描述了对这 些内容应 考察的难易 程度,如 果试题的设计者没有对每一次考试做出整体规划的意识,就 不能保证多次考试结果的一致性 。 2.对测验结果解释的随意性 。 当前,各种教育测验的结果 作者简介:蒙宗宏( 1974-),男,陕西大荔人,讲师,硕士,从事发展心理 学 、 教育评价研究 。 281 3 仍然是原始分数 。

8、如上所述,每一次考试的原始分数具有偶 然性,不仅如此,人们 在解释这一测验结果时,往往把量的差 异当做是质的差异,并以此作为奖惩的依据 。 微小的量的差 异是具有偶然性 的 。 这种 偶然性的差 异并不具有 实质性意 义 。 传统的排列顺序的比较方法无法把量的差异与质的差异 区分开来 。 相对而言,应用统计学为分辨这种差异提供了一个 有效途径 。 但目前尚未见到使用统计工具对考试分数做 系统 地分析 。 而用排列顺序的简单方法,把微小的分数差异作为评 价教师某一阶段教学结果评价的标准,这一做法貌似公平,实 则由于评判标准的粗燥却是不甚合理的 。 然而更重要的是,相 对于社会对人才的具体 要求而

9、言,测验的结果在理论上被夸 大了 。 目前,随着课程改革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不断深入,测 验的内容和形式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 。 但由于 绝大多数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对课程改革目标理解的程度不 够深刻,在设计测验时不能把新的课程目标体现具体的考核 内容之中,测验结果也因此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对基本知识 和理论的复 述和基本运用 。 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和情感 、 态度与 价值观的获得与发展的评价并没有体现在测验内容和形式之 中 。 课程改革目标体现了教育政策制定者针对具体的社会发 展对教育实践的基本要求 。 如果当前的教育测验不能与这个 课程目标有效结合,那对测验的结果的解释就会被夸大 。 3

10、.测验内容取样的代表性 。 因此,在设计测验内容与形式 时,就必须从新的课程教育目标出发,有针对性的提高试题取 样的代表性 。 首先,应在设计测验结构时事先划分好考核代表 三个范畴的课程目标的试题的比例 。 应具有把能力与情感 、态 度价值观作为考核内容 的意识, 然后再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制 定测验的基本框架 。 其次 ,结合社会对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要 求,编制试题的具体 内容 。 譬如初中阶段的 数学教育重在培 养符号转换与运算 的逻辑思维 能力 、 思维的 条理性 、 热爱理 性的情感以及对客 观事物严谨 的 、 审慎的态 度 。 那么,在设 计测验时,就可以体现 在试题的具 体内容之 中 。

11、 最后,试题 的形式要结合学生 的实际生活 ,灵 活 、 多样 。 任 何知识与基 本理论 都来 自于人们对生活经验 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它也 可以被还原为生活中的具 体问题,而只有还原为生活经验的 知识与理论,才 能被学生有效内化为能力 、 态度与价值观 。 三 、 建立结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评价系统的理论 必要性和实际可能性 1.教育大纲体现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 。 根据社会发展的 具体现状,国家 调整了教育 工作的目标,教育管理 部门组织 教育领域的理论工作者们根据国家教育改革的政策性文件所 规定的目标编制了各教育阶段的新的教学大纲 。 这一教学大 纲实质上是系统性的每 一阶段 、 每一学科课

12、程的较为细致的 教学目标 。 它体现的是国家为使每一个未来的公民能够适应 并促进社会发展,在特定的成长阶段应该达到的理想目标 。 因 参考文献: 1 金 瑜 .心理测量 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5. 此,教育质量提高与否,应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达到这些目标 的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 然而,对这个评价标准的不同理 解,决定了对教师教育结果评价的不同形式和内容 。 要客观的 理解这个 目标,如果不从社会发展的宏观历史层面和当前社 会生活具体层面出发,这个理解便是晦暗不明的,如果不把这 二者结合起来,这个理解便是片面的 、 武断的 。 缺乏对这二者 联系起来的系统考量,就不能把

13、这个目标体系落实到具体的 评价措施中去 。 首先,相对改革初期而言,在社会变革的新时 期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的阶层的暂时分化成为 影响社会稳定的首要因素 。 与此同时,随着对外开放而涌入的 新的价值 观念与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与融合正在进行之中 。 因此,积极情感 、 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就成了现在和未来一段 时期教育工作最紧迫的任务 。 其次,中国正处于社会生产由劳 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关键时期,科学技术创新是国 家经济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 因此除对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要 求而外,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当前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 现在 所需要的,是建立一个结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评价系统

14、。 2.教育评价与教育大纲 结合的有效性 。 理论上的必要性 与紧迫性并不意味着现实的可能性 。 在现实与预期目标之间 总要付出 一定的努力 。 预期目标越是远大,需要付出的劳动 越是艰辛,也越是需要较长的时间 。 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 括以下两个方面 。 其一,由于中国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原因,各 种教育改革活动总是自 上而下进行的,因此,各级 、 各 类教育 机构管理部门 观念的更新 是转变传 统教育评价 方式的关键 因素,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这一转变需要更长的时间 。 引 起行为改 变的原因一者在于外界环境偶然因素的刺激,一者 在于一以贯之的教育与宣传 。 如果 偶然因素所产生的刺激不 足

15、以引起质的变 化,其 所诱发的 行为改变也 会是暂时的 ,表 面的 。 而持续的目的 明确的教育与宣传,却能使量的变化逐 渐累积为止的变化 。 后者的作用显然要强于前者,不过后者 所要付出的劳动时间和程度也会多于前者 。 其二,教师 教育 与新课程目标的紧密结合是实现新评价方式的基础 。 评价方 式的改变只是促进教育 质量提高的外部因素,它能够起到引 导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教学目的与方法的改变 。 不过教师劳 动的结果如何,最终取决于其自身的专业素养 。 譬如如何领会 各种国家教育政策 、 教育方针所指向的社 会现实需求;如何灵 活的运用所学的教育学 与心理学知识与理论,把握学生在认 知 、 情

16、绪 、 自我意识 、 态度与价值观各领域发展的实际水平,灵 活运用教学方法与规律,有效促进学生的实质性发展;如何与 同行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开展合作性研究,解决在教学实践工作 中碰到的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从而提 高教育质量 。 最后,应明确教育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诊断学 生 在某一学习阶段各方面实际发展的具体情形,有助于教师 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长善救失,对教师劳动结果 的衡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奖励与惩罚到是一个次要 目的了 。 2 3 法 帕斯卡尔 .思想录 M.何兆武,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5:147. 庄子 M.沈阳 :万卷出版公司, 2008:107. 282 责任编辑 魏 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