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5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5篇 不管写什么类型的教案,都要先明确好自己的教学目标,教案是教师为了更有力把握知识点事先制订的文字材料。以下是精心为您推荐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5篇,供大家参考。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掌握常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二)能力目标: 1、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三)情感、
2、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新设计 1、相信学生人人有慧根。 2、本节课力求落实“先学后教”的生本教育理念,追求课堂的生本、生态、生成、生动。因此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质疑的机会,适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搭建学生展示质疑的平台。 学情分析 1、在第三单元已学过几篇说明文,各校对教材处理不同,学生对说明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准确把握说明顺序还有一定难度。 2、本文知识性强,内容上有一些枯燥,要通过多种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 3、八年级学生对语言品味有一定的基础,对说明文语言的品味,还要适当引导,加以规范。 重点难点
3、 学习重点 1。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事理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生动性。学习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过程 大自然的语言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有她自已的语言:立春过后,大地苏醒,草木萌发。不久,夜红山“杜鹃花发映山红”,马渡河“桃花落尽菜花黄”。到了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云盘岭“正是橙黄橘绿时”,金竹园“满山尽带黄金甲”,武陵峡“霜叶红于二月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太平顶迎来了第一场雪,冬天悄然而至 检查预习 销声匿迹(xio)悄然无声(qio)惟妙惟肖(xio) 风雪载途(zi
4、)一年半载(zi) 前置学习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完成下列前置学习: 1、找一找:抓关键句,找出有关物候知识的主要信息。 2、说一说:以610段为例,说说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品一品:选取文中精彩的段落朗读,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可否选一段仿写? 讨论交流 自读课文,在独立学习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三个前置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寻求答案,找到依据和例子。 展示质疑 在学生先学、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对三个前置问题进行展示,教师相机点明重点,突破难点,并适时进行追问,加深学生思考与理解。 1、找一找:抓关键句,找出有关物候知识的主要信息。 2、说一说:以610段为例,说说本文的说明顺序
5、和说明方法。 3、品一品:选取文中精彩的段落朗读,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可否选一段仿写? 对第三问的展示,要求展示朗读,读中品味。 拓展延伸 调动阅读或生活积累,举例分享图片、古诗、词、农谚中的物候知识。 示例: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微写作及展示 选取文中精彩的段落朗读、仿写。 教师再用导语示例: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有她自已的语言:立春过后,大地苏醒,草木萌发。不久,夜红山“杜鹃花发映山红”,马渡河“桃花落尽菜花黄”。到了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云盘岭“正是橙黄橘绿时”,金竹园“满山尽带黄
6、金甲”,武陵峡“霜叶红于二月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太平顶迎来了第一场雪,冬天悄然而至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2 1、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 2、明确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启发式、研讨式 多媒体。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了基本内容及全文的说明顺序。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学习第一、第三部分知识。(一名学生复述基本内容、说明顺序,多媒体显示本课教学重点。) 二、齐读前两段,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特点 1、多媒体演示四季图; 2、多媒体显示问题,学生思考: 第一段描写自然现象的顺序是什么? 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从前两段看,本
7、文说明的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请选择其中至少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过渡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丰富的物候现象,那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又是怎样安排这些材料的?让我们一起探究学习610段。 三、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顺序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2、找出段与段之间的连接词,并说明这些词语的作用。 3、指出这几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4、第九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5、安排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四、巩固提高 逻辑顺序包括哪些? 五、拓展练习 排列语序、段序(文字材料) 六、布置作业 1、学生自由朗读; 2、多媒体显
8、示问题,小组研讨、明确。 七、巩固提高 逻辑顺序包括哪些?(多媒体显示) 八、拓展练习 排列语序、段序(文字材料) 九、布置作业 1、收集至少三则农谚,并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想一想:怎样给一个小学生介绍有关“透镜”和“噪音”的知识,并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和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花香鸟语 决定因素 纬度的差异 (首先) 草长莺飞 经度的差异(第二个) 空间因素 主 高下差异 (第三个) 古今的差异(此外) 时间因素 次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说明顺序有较清的认识,但对于空间因素、时间因素、逆温层的理解不明确,有关纬度、经度等地理知识的了解含糊。 大自然的语言教
9、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文介绍物候学研究对象,物候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等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丰收。举例生动典型,读起来亲切可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学会用课文中或自己的话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 3、运用说明文知识解析文章内容,了解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探究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丰富学生关于物候学方面的知识,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说明文知识解析文章内容,了解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难点:学习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
10、条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录音机,幻灯片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天气预报的农谚俗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春天的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冬天小草是“暗黄”,从“绿绿的”我们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知道是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会解释其中的道理。板书题目:大自然的语言(出示投影,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语言”)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萌发mng翩然
11、pin孕育yn销声匿迹n风雪载途zi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一想,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2、快速轻声读课文,计论并回答: A、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化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B、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易于掌握,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C、决定物候现象
12、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经度,纬度,高下差异,古今的差异。D、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么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即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经度是地球位置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的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的因素。因此是按: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排列的。这样使文章条理清
13、楚。 2、说明文为了说明的准确总要采用一些恰当合理的说明方法,你能举出几例吗?品一品再说说句子的美妙之处!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探讨本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特点。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为了激发阅读兴趣,使人不觉枯燥,语言运用是十分生动的,尤其是开头两段,更具特色。第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描写得生动形象。“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一句,“沉睡”、“苏醒”以拟人的手法,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前两个分句组成对偶,再加一个稍长的散句,描绘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春色图画,写得很有文采,“次第”一词用得典雅;写燕子,是“
14、翩然”归来,似乎让人看到小燕凌空飞翔的轻快风姿;写叶子“簌簌”落下,则不仅能见其形,而且简直能闻其声了;再如“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等词语都很富于表现力。 第2段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得更有特色。全段扣紧“大自然的语言”来写。先用一组整句写植物:“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传语”和“暗示”把物候现象写得极有情趣。第3句写布谷鸟,句法不再因循上文而有了变化:“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句式与上文错落有致。尤其是“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既符合鸟鸣节奏,又切合农事实
15、际。这一段用拟人化手法的描写,赋予了杏花、桃花、布谷鸟以人的思想感情,这种手法使语言十分生动形象。 需要说明的是,说明文的语言生动性与记叙文的不同。记叙文用描述的语言,突出事物的形象,是为了以情感人,使读者受到感染;而说明文只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加强形象化,用以更好地说明事物。 五、拓展延伸 谈一谈下面这几则谚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哈蟆出洞,下雨靠得住泥鳅静,天气晴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说一说下面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所包含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六、
16、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师结束语。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本质特点的一种文体。写说明文应按照一定的顺序,使文章有条理性。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的是物候学的知识,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物候景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 七、布置作业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八、板书设计 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大自然的语言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经度,纬度,高下差异,古今的差异、
17、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后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恰。今天我们学习的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指名读“预习提示”,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字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衰草连天鬓毛连翘翘尾巴 差异差遣差劲参差 观测道观播种耕种 落叶一丢三落四落枕 萌发翩然孕育簌簌 销声匿迹风雪载途 四、在5分钟之内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并写出阅读提要。 第1至3自然段: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入手,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4至5自然段:举
18、例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6至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即纬度因素、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第11、12自然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齐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思考题: 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离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一)先总结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第2自然段: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二)着重评点第1、2自然段的语言,体会寓
19、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及作用,理解、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事物的表达技巧。 1、先检查学生的评点情况,并抽查学生讲析第1、2自然段中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作用。 2、在学生评析的基础上,教师作些讲评或归纳。 3、第1、2自然段词语评点如下,仅供参考。 写春:大地苏醒冰雪融化单本朋友谷仔几次单件改 “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次第”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 这些词语描写春天景色很有层次,用词非常典雅。为读
20、者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美不胜收。 写燕子“翩然归来”,植物“孕育”果实,自然过渡,描写了夏季的景色。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透露出喜爱之情。 “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 写秋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准备迎接叶子籁籁落下 “销声匿迹”描写了昆虫(准备)为过冬作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衰草连天”描写出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迎接”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善解无意的天使。 “簌簌”写飘飞的落叶,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用“风雪载途”写寒冬,一词传神,表现出冬天风狂雪灾,寒气逼人
21、。以上这些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把大自然写得神形兼备,为下文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的语言作了准备。 这些描写,精彩纷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四季风花图画,令人目不暇接。 第2自然段一开始并未直接解释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而是从“草木”“候鸟”两方面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同农业生产的关系。“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先写开花早的杏花、再写桃花,很有条理。这些都照应了上句的“草木”。而“传语”“暗示”与语言有关,且将杏花、桃花拟人化,十分亲切可爱。“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把布谷鸟
22、的鸣叫写成“唱歌”,拟人形象,把布谷鸟的叫声写得很有音韵节奏,给人以美妙的享受。这一段由“杏”写到“桃”,从“植物”写到“动物”,最后才对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诠释,即:花香鸟语,草长芬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条理十分清楚。 六、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第1、2自然段的语言进行精点精评,从中我们体会了说明文中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既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也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种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七、朗读并背诵第1自然段。 八、布置作业: 1、背诵第1自然段。 2、将第1至3段的有关词语抄下来,作好词语的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23、: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4至第,12自然段。 教学形式:3至4个学生组成个学习小组,根据老师提出的思考题自学课文内容,然后集中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再从若干组中选派若干名同学作代表上讲台讲课, 听后互相评议,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归纳小结。 自学思考题:(出示小黑板) 1、用自己的话概括第4、5、7、B、9、10、11、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文中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哪些例子?各用来说明什么问题? 3、第7、8、9、10段分别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否打乱顺序?为什么? 4、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 学生自学15分
24、钟,讨论、交流10分钟,派代表讲课15分钟,教师归纳小结5分钟。 (一)概括段意 第4段:介绍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5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7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第8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第9段: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第10段:物候现象来临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第11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12段i加强物候观测,促进农业生产。 (二)体会本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1、 北京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
25、960年迟五六天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第5段) 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更有说服力。 2、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第7段) 举例说明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 3、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第8段) 举两例说明经度的差异是怎样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 4、山地秋冬两季,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第9段) 举例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26、。 5、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几天。(第10段) 举例说明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举例子是常用的说明方法,它往往能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通俗易懂,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解说得很清楚。 (三)说明的顺序。 第7段至第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说明的,顺序不能打乱,因为这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理的,否则就会不合逻辑、事理。 (四)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有四点: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
27、侵害。 三、教师归纳小结。 这堂课采用这样的形式,意在调动大家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会学”的目的。从效果来看,大家都动了脑、动了笔、动了口,并且大家互帮互学,想必是有很大收获的。希望大家像这堂课一样主动地学习,学会求知。 四、布置作业。 课后作一次社会调查,通过调查,你发现还有哪些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试举例说明。(农谚也行,但要做适当的解释。)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5 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的科普儿童诗。全诗共十小节,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妙。把大自然拟人化了,读起来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情不自禁地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在读中思考、想象、感悟、理
28、解;在读中走进神奇的大自然,去感知大自然的美妙,产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感悟诗歌语言文字运用之巧妙,感受祖国语言的独特魅力;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准是还可以用哪个词代替?仿照第二小节内容自己编写第三小节”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言语分析的训练,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本班学生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朗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集体学习,也能够进行自学活动,自主学习。 1、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3、初步感知大自然的
29、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朗读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 2通过朗读诗歌,思考交流“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语言”?指导学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向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可以)那谁来回答一下,我们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是通过什么进行的?(语言)师:别以为只有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不信吗?大家看 出示课件:看云识天气等一些由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秘的图片,并配以解说。 2、师:这种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30、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更多大自然的语言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出示课件:课文题目,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 二、走进文本,初读正音。 1、教师范读(出示课件) 师:老师相信这首小诗你们也一定读的很棒,大家看自读提示a、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每个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B、同桌互读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词语宝宝想急于和大家见面,看看谁最先和它们交上朋友。 出示词语. a、同桌互读文中的生词。 b.先指读,后开火车读。教师重点指导“略、磷、颠”的字音。 c、板书多音字“撒” 3、检查读文情况:分小节读诗歌,课件出示: a、认真倾听给予评价。 B、思考
31、你从文中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4、找生评价,同桌间试着用“大自然用-告诉我们-”的句式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5、汇报交流:谁愿意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品读文本,体会情感 好了,从同学的交流中老师看得出你们还真懂得不少大自然的语言,刚刚谁读懂了白云这种大自然的语言? 1、学习第二节 师:既然你读懂了大自然的这种语言,那你能不能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听? a、理解“准是”(一定)你发现过吗? b、课件出示(白云高飘晴天) c、谁愿意带着对这种现象的肯定把这一节再读给大家听听。 2、学习第三节 师:在大自然中有趣的语言多着呢!你们快看(出示蚂蚁搬家画面),蚂蚁搬家表示什么?(快
32、下雨了) a、看着这幅画面,你能仿照上一小节,试着说出第三小节的内容吗?(找生说) b、打开书,找生读第三小节(评价:看来同学也可以成为小诗人了) c、这节中那个词可以看出运用了拟人(搬家)蚂蚁搬家真的会下雨吗? d、带着肯定的语气读给同桌听。 3、学习第四小节 出示蝌蚪游动的画面 a、你觉得水中的蝌蚪像什么? B、我们来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找生读) c、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该怎么读好这一节呢? D、自由练读,再读给小组或全班同学听,结合点评指导朗读。 4、学习第五小节 师:大自然不仅把语言写在了水里,也留在了蓝天。 a、出示大雁南飞画面,师:你读懂什么? b、看看他们像什么? c、仿照第四小节试说第五小节 d、生齐读第五小节 5、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懂了什么? 白云高飘晴天 蚂蚁搬家要下雨 蝌蚪游泳春来到 大雁南飞秋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