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 儿女英雄传》中的“真英雄”形象.docx

上传人:李** 文档编号:4854242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 儿女英雄传》中的“真英雄”形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浅析《 儿女英雄传》中的“真英雄”形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 儿女英雄传》中的“真英雄”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 儿女英雄传》中的“真英雄”形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摘 要儿女英雄传是我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熔侠义与言情于一炉的社会小说,在不同时空刻画出为民除害行侠仗义的“真英雄”、清廉为民蹈仁履义的“真英雄”、诚笃刚毅纯孝大义的“真英雄”等“真英雄”群像。生动的北京口语和谐音,真实的说书笔法,和对比衬托的手法在交织碰撞中呈现人物姿态,凸现“真英雄”们的品质特征。不同“真英雄”的思想行为差异导致不同事件的产生,从而表现出文康对不正官场风气的批判、对晚清科举制度的不满和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主张的反对,对后世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儿女英雄传;真英雄;塑造手法;意义AbstractLegend of Heroes and Heroines i

2、s one of the earliest social novels that combines chivalry and roman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iction, it depicts a group of “true heroes” in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 such as “true heroes” who fight for the people, “true heroes” who are incorruptible and follow the way of kindheartedness and jus

3、tice, “true heroes” who are honest and filial, etc. The vivid Beijing accent and partial tone, the real story-telling style and the technique of contrast show the characters in collision and highlight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ue heroes”. Different “true heroes” have different ideologica

4、l and behavioral differences, which result in different events, which show the Wen Kangs criticism of against the unhealthy officialdom, the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opposition of the idea of “making the course of nature existent and the d

5、esire of human extinct”, 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development of late society.Key words:Legend of Heroes and Heroines;True Heroes;Shaping Techniques;significance目 录一、引言1二、儿女英雄传中的“真英雄”形象2(一)为民除害行侠仗义的“真英雄”2(二)清廉为民蹈仁履义的“真英雄”3 (三)诚笃刚毅纯孝大义的“真英雄”4三、“真英雄”形象的独特塑造手法4(一)运用北京口语刻画生动的人物5 (二)运用

6、说书笔法表现人物的真实6(三)运用对比衬托“真英雄”形象8四、“真英雄”形象塑造的意义9(一)“真英雄”形象塑造的现实意义91.批判晚清不正的官场风气92.批判晚清科举制度的弊端103.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主张11(二)“真英雄”形象塑造对后世的教化意义12五、结语14注文14参考文献15致谢16 浅析 儿女英雄传中的“真英雄”形象一、 引 言儿女英雄传总共有四十回,原本有五十三回,因在传承过程中残缺零落,所以只存留了四十回。儿女英雄传记载讲述了年幼且少不更事的安骥前往千里解救惨遭诬陷的父亲,在途中被贼僧所擒,侠义女英雄何玉凤(化名十三妹)扶危救困,在能仁寺救出安骥和张金凤,并促和二人

7、成亲,之后在邓九公、安学海等人帮助下何玉凤完成大仇也嫁给了安骥,一夫二妻,共享荣华的故事。文康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各类生动而真实的“真英雄”形象。在小说中描写到的“真英雄”有为民除害行侠仗义的十三妹,清廉为民蹈仁履义的安学海,诚笃刚毅纯孝大义的邓九公安骥。他们身上有着侠义柔情。同时小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丑恶现实,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展露了科举考试制度的一些弊端,以及展示出了许多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科举、礼仪、市井民俗及满人生活场景等。儿女英雄传中的语言幽默诙谐,故事人物鲜明立体,结构严谨缜密,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与推崇。本文从儿女英雄传中“真英雄”形象入手,旨在分析文康儿女

8、英雄传中“真英雄”形象的塑造,探究文康借助“真英雄”形象所表达的思想以及其能给人们带来的价值意义。一方面,通过了解“真英雄”形象的塑造手法后,进而思考小说以便人们学习,另一方面分析小说“真英雄”形象对当时及后世的重要意义,探析作者当时的历史状况的同时,也为和谐友善的社会构建提供可借鉴的地方。文康笔下的“真英雄”人物鲜明活泼,或拔刀相助,或清廉为民,或诚笃孝顺。这些独具人格魅力的“真英雄”形象塑造值得后世的人们竞相学习。二、 儿女英雄传中的“真英雄”形象文康历经家道中落,时运变迁,人情反复,因此便寄理想予文章,以警教式的理想化的笔触,撰写完成了儿女英雄传。“文康在小说中一直追求着他的真英雄理想”

9、文康借助儿女英雄传中的“真英雄”形象,塑造英雄典范,揭露封建官场政治的黑暗,寄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儿女英雄拯救,借儿女英雄的力量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维护社会安定,挽救岌岌可危的晚清政权的希冀。本文根据儿女英雄自身的行为抉择将“真英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 为民除害行侠仗义的“真英雄”为民除害行侠仗义的“真英雄”,是古代社会的英雄,也是封建时代英雄的典范。他们拥有侠义精神,他们武功高强,技艺精湛,他们惩恶扬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勇敢无畏,将行侠仗义置于首位,是当时社会百姓所崇拜的英雄。同时他们也是很有原则之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用双手得来的东西绝不会要,一切靠自己。不仅如此他们还热于助人,在

10、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帮就帮。在小说中何玉凤(十三妹)就是这样一个武功高强,侠肝义胆,救困扶危的“真英雄”。平时十三妹劫财养母,劫的是贪官污吏,劫的恶奴恶霸,劫不义之财,救弱抑强。当十三妹在邓九公办宴席那天,关键时刻解救邓九公,制服海马三周,保住邓九公的面子。邓九公为报十三妹解救恩情,欲赠十三妹万金,但十三妹却未接受,虽然她很需要这些银两来解决自己和母亲的生计问题。救人于危难之间,轻财又重义,智慧和勇气兼有,这种侠义精神在十三妹身上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随后,在安骥筹金救父途中,十三妹发现其被恶贼盯上,多次对安骥暗示警告。之后安骥被两个骡夫骗至荒山,误投能仁寺。在凶僧手执尖刀,瞄准安骥胸口心窝正

11、要下手之际,十三妹挺身而出,利用暗器击杀了凶僧和其徒弟。接着在冷月昏灯下把余寇杀尽。安骥和村女张金凤因此得以救出,接着并撮合安骥和张金凤二人成婚。看安骥救父钱两不够,毅然去借钱赠予安骥前去救父。十三妹出身于大世家,自幼得以学武,拥有高超武艺。但是她的父亲被奸臣诬陷至死,所以她被迫改名为十三妹,带着母亲流浪江湖。与仁义侠士为伍的同时,寻找机会为父报仇。十三妹正是所谓百姓口中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汉。十三妹正如文中邓九公说到的:“不但算得脂粉队里的一个英雄,还要算英雄队里一个领袖”面对谋财害命之事,挺身而出,奋勇杀贼,没有一丝畏惧。所谓艺高人胆大,凭借高超武艺,凭一人之力杀尽贼寇,为民除了大害

12、。而且面对有困难需要帮助之人,十三妹也救人救到底,帮人到底,为人考虑,借来三千两白银资助安骥前往救父。并且还亲自和派人护送安骥等人,保他们一路平安,面面俱到,照顾周全。行侠仗义之人就是弱小者心中的超人。(二) 清廉为民蹈仁履义的“真英雄”所谓清廉为民蹈仁履义的“真英雄”,就是那些水米无交,两袖清风,遵循仁义之道的清官,同时也是统治阶级的忠孝之臣,一个“蹈仁履义,折矩周规”的“醇儒”。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腐败滋生,为官者压榨百姓,加上洪灾旱灾,就是天灾人祸。这时出现为民爱民的清官,那这个清官就是那个时代的“真英雄”。在小说中安学海就是这样一个清廉为民的清官。安学海任职时,恰巧河岸有一处被河水冲坏,

13、审批项款严谨认真,没有让其他人趁机贪赃。做事也与工人同甘共苦,亲自委身与工人一起,一心只想着把河堤修好。正如邓九公所言:“不肯赚朝廷一个大钱,不肯叫百姓受一分累,是一个清如水明如镜的好官”不仅如此,安学海还是一个教子有方,治家有法的人:安学海着手指导儿子埋头读书以成功名;又指派金凤、玉凤掌管家务,使得家里每个人都做到自己的本分之事。安学海在复职之后不久,便弃了刚考中进士得来的官,尽义遂愿,去寻找安公子的救命恩人十三妹。最终找到十三妹并撮合十三妹嫁与安公子。安学海于外于内都做到了蹈仁履义,这一形象有着作者自己的影子,作者长期混迹官场,看到了官场的黑暗,又加上晚年的“诸子不孝,家道中落”,对人生和

14、社会产生了不满与失望的情绪。自己无力于挽救这危亡的社会,便寄托于文学,创造符合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想要依靠“英雄”匡正时弊,拯救这即将坍塌的“大厦”。正是马从善在序言中说的“悔其以往之过,而抒其未遂之志”,塑造安学海这一“英雄”形象就是为了获得安慰,寄托作者自己心中的理想。(三) 诚笃刚毅纯孝大义的“真英雄”“真英雄”的高尚品质决定着其的想法和行为。诚笃刚毅纯孝大义的人物为百姓所拥戴和学习。在儿女英雄传中的邓九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就如安学海给其立的生传一样:“性诚笃而毅,间以侠气出,恒为里闬排难解纷,抑强扶弱”邓九公早些时候去求取功名,在武试时,无论是拉开十六力的硬弓,还是三百六十斤的大石头

15、,都是小意思,而且还能单手把大刀舞得像花一样。可是当最后一场默写孙子兵书时,漏了几个字。被打下来,负责考试的说可以保邓九公做个秀才,但要交五百两。然而邓九公却不买账,虽然五百两对于他来说不多,但邓九公却回负责考试的说:“中与不中,各由天命,不走小道儿”。以血气求取功名,不靠歪门邪道。诚笃且刚毅非常。邓九公也是一个拥有大义之人,且及时年事已高也为了其他人继续做着镖行生意,以保护其他人的货物不被盗贼抢走。接着看安公子。书中的安公子,在其父精心培养下,怀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攻读。在他的父亲上任后,听说其被参了,要“戴罪赔修”。安公子听到消息直着急到流泪睡不着觉,从小娇

16、生惯养没出过远门的安公子就决定要弃了乡试,走那二三千里的风尘路,不顾路上的盗贼,不顾自身安危,众人劝阻也一心向前,坚定不移地前往淮安送银两。一路上,安公子心中只有双亲,拒绝了何玉凤让他与张金凤的定亲建议,在此作者评曰:“再说安公子,若说不愿得这等一个绝代佳人,断无此理。只因他一团纯孝,此时心中只有父母,更不能顾到第二层。”年轻且稚嫩的安骥虽然还不谙世事,但十分勇敢地携带千金远奔千里救父,路途盗贼众多,仍义无反顾,可见其的纯孝。在能仁寺十三妹说媒, 撺掇安骥娶张金凤,但是安骥面对张金凤这一拥有天人貌相的女子仍能坚定决心,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十三妹的好意,一心只想去救其父亲。这以赤子孝心当真是了得。三

17、、 “真英雄”形象的独特塑造手法儿女英雄传的文笔通俗流利,语言极富特色,风格多种多样,绘声状物,生动活泼。这部小说学习民间说书艺术的长处,运用北京方言和评话形式叙述故事刻画生动真实的“真英雄”形象,利用多种艺术手法刻画鲜活传神的“真英雄”形象,编织出精彩的各类“真英雄”人生。(一) 运用北京口语刻画生动的人物儿女英雄传的语言艺术使得其在方言和俚俗小说强盛的晚清时期中独占鳌头。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每个时代的语言都是不同的,特定的时代语言生产出特定的文学语言,作者所属的那个时期位于晚清,那时的北京话带着旗人味。康广泛吸收了民间语言的精髓,于书面语中揉入大量的谐音、北京口语等,又将满语与汉语巧妙地结

18、合起来。口语化色彩突出,读之亲切可感,轻松诙谐的语言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作者运用北京方言来写作,并加入了一些北京口语,运用来源于生活的活的北京口语,其人物语气必定来源于人们正常的生活,人物的谈话自然也就生动漂亮。在第十八回中,十三妹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弄得父亲含冤,母亲落难,所以在得知父亲大仇已报,又加上母亲天年已终,就要拿刀一横,跟随父母而去。就说到:“这姑娘是天生的半分不认错、一字不饶人、拉口子见血、刨树要搜根儿的脾气。”“拉口子要见血”、“刨树要搜根儿”这个两段口语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十三妹的刚烈性格,同时也表现出了十三妹对于死亡的从容与对父母的孝顺,生动简练的口语就完美地展现出了人物

19、的鲜明个性,同时也能很好地感染到读者。还有在能仁寺里中年恶妇人说道:“。你想咱们配么?”十三妹回到:“别咱们!你!”中年恶妇人帮着恶僧们祸害他人,恶妇人不仅为虎作伥还沾沾自喜,面对恶妇人的丑恶嘴脸,十分简短而急促的口语回答表现出了十三妹对中年恶妇人的厌恶和愤怒。简练的话语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传神而立体,把人物的爱憎分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第十九回中,十三妹对于尹先生对她叫人帮忙的劝说回到:“一时奋起我的义偾性儿,要出我那口恶气,并不是合安家父子有甚痛痒相关。”“义偾性儿”生动地表明了十三妹的侠义仁心,表现出了十三妹嫉恶如仇的心理。也从侧面表达出了十三妹施恩不望报的想法,“真英雄”因此更加高大立体。

20、作者还在创作中加入了一些有趣的谐音。如文中有一段十三妹说媒,安骥回绝时,十三妹回到:“既不曾定亲,问着你,你这也飞也,那也飞也,尽着飞来飞去,可把我飞晕了。”十分聪敏的十三妹巧妙地把“非也”换成“飞也”,巧妙回话,缓解了双方僵持的气氛,降低了双方冲突的可能性,表现出了十三妹的机智与高情商。又如众人劝说十三妹嫁给安骥,面对众人的压力,十三妹巧妙回绝说:“有了!我不管他是生癣生疮,我只合他们生癞;我不管他是讲鸡讲鸭子,我只合他们讲鹅!”“癩”与“癣”、“疮”相对应,“鹅”与“鸡”、“鸭”相对应,“生癞”、“讲鹅”分别为“生赖”、“讲讹”的谐音,意思为各说各的,以谐音婉拒,使得双方的关系不闹僵的同时

21、,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想法,体现出了她的倔强和固执,也展现出了她的机智和风趣。文中也有一段安骥的:“他果然既来之,则安之,我也只得因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逄其源了。”“取”和“娶”谐音,“左右逢其源”又指十三妹和张金凤做自己的左右手。这一段话委婉地表达了安骥和十三妹欲结连理的心迹,也表现了安骥的幽默与丰富内涵,相比其父亲也少了一些迂腐。文康通过运用北京口语和谐音的方式,又因为部分话语来自于日常的生活,具备了生活的原汁原味,展现出了“真英雄”的亲切与可爱,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立体,同时也写得生动有趣,诙谐幽默又令人回味,意蕴十分丰富,让小说十分有吸引力。(二) 运用说书笔法表现人物的

22、真实说书其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又称为评话,分为南北两种体式。儿女英雄传的说书体式是属于北方评话。北方评话的主要使用语言为北京方言,南方评话则以扬州方言为主要使用语言。文康运用北京方言创作自然带着北京方言的特点,北京方言的特点主要有细节较多和多用人物动作描写等,文康就很好地传承了这一特点。说书笔法一方面通过语言描写,一方面通过叙事角度去侧面印证人物的真实性。文康运用说书笔法来进行创作,使得文章细节和动作描写较多,在描写某个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时,人物特别鲜明,尤其是动作令人身临其境。这使文章显得真实而生动,人物形象因此就栩栩如生。文康在描写十三妹与恶僧缠斗的场景十分生动

23、。“那女子见他一拱手,也丢个门户,一个进步,便到了那和尚跟前。举起双拳,先在他面门前一晃,这叫作开门见山,却是个花着儿。却用右手从他脖子右边反插将去,把下巴掐,叫作黄莺搦滕。那女子收回左脚,把脚跟向地下一碾,轮起右腿甩了一个旋风脚”通过动作与招式的描写,运用“举”、“晃”、“搪”、“抹”等动词,把十三妹的打斗写的细致入微,也把打斗时的来回攻防变化和十三妹的机智应对写得出神入化,细节滴水不漏般地呈现,仿佛人物就在我们眼前打斗一样。读者也能从这番打斗场面中感受到十三妹的精湛的武艺,使得“真英雄”的人物形象生动真实。文中其他地方也细致的描写了一些场面,如十三妹和安骥成婚那晚,有贼悄悄偷东西,贼人的动

24、作描写十分地细致入微,作者把十三妹机智对抗的场面一步步地详细叙说。从贼人慢慢往房间放熏香晕人,十三妹轻轻地上床含解药;到贼人伸手巧妙开门,十三妹躲起来暗中观察,趁机绑住劫匪的手;紧接着十三妹凭借袖箭打下其他两个盗贼。从盗贼出现到被擒,作者把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描写了出来,宛如人们正在以上帝视角观看一样,每一处都不会遗漏,仿佛身临其境,真有其事一样,读者看来无不表达对十三妹机敏头脑和高超武艺的敬佩。在人物语言的描写方面,说书讲究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加进一些评议,在文中作者就借助邓九公之口来表达了对十三妹的评价,以此增强了“真英雄”形象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当邓九公向安学海介绍十三妹时,就评价十三妹为豪杰

25、领袖,这颇高的评价从一位阅尽风霜的令人尊敬的八十几岁的老人口中说出,更表现出十三妹形象的真实、客观、可信。另一方面,儿女英雄传的叙述是有限制的,就如十三妹在第四回出现,但是到了第八回读者才知道她叫“十三妹”,一切情况十三妹的信息都是从安骥和张金凤那里得到。仿佛作者认知受到了局限一样,说书人成为了一个局外人。这样的叙述方法让读者觉得说书人对事情的了解有限,从而制造故事的真实性,人物因此就真实了。在第二十九回:“他心里又神谋魇道的想起甚么来了?列位,这句话说书的可不得知道。何也呢?他心里的事情我说书的怎么猜的着?你我左右闲在此,大家闲口弄闲舌,何不猜他一番?”说书人故意去“说出”自身的认知缺陷,增

26、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故事真实人物也就变得真实自然起来。说书的特点把“真英雄”的形象刻画得十分真实,一切都仿佛在现实中发生一样,该展示出来得细节全都展示出来,不该展示的地方就不展示,没有全知全能方能展现真实,正侧面的转换叙述很好地塑造了真实的“真英雄”形象。(三) 运用对比衬托“真英雄”形象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文康就利用具有鲜明反差的对立双方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人物对比,从而达到了显现某个人物或人物自身矛盾,揭示其本质特征的效果。首先文康利用“真英雄”与不同官员对于案件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对比,清官廉吏身上的优秀品质和贪官污吏的劣质行径给读者留下

27、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在安学海到任处理河堤塌陷事件之前,前一任都是在批款修治河堤时把批款的数量提高至实际所修缮需要的十倍以上,拨款从上至下,就如同师爷说的,京城里掌权的长官,本省的层层上司,到同僚这些人,再到这衙门里,里里外外的跟班、厨子、伙夫和那些打杂的人,还有等上面派人下来监督也要钱,工程完工后,验收的时候又要钱,还有将来各个部门中层层打点,都要钱。可见这贪官污吏从上至下没一处不贪污腐败。而且在修缮河堤时安学海都是亲力亲为,用料都是真材实料。但是前任的高堰通判又是个滑头的人,上次高家堰开裂之后,虽然及时修补了,但是下游一带都是做些偷工减料的工程。安学海这只有一人的清廉为民,不与人同流合污,他的

28、优秀品行与众官吏的贪污腐败自私自利的品行强烈对比,更加鲜明地显现了出来,安学海无疑是文康心目中的所想要的好官,也是百姓所期望的需要的好官。其次,文康通过小说中的对立人物的不同品行衬托人物的高尚品行。邓九公年岁已高,力不从心,决定歇马,办了个宴席。到第三天,当年路见不平,帮同行从强盗那夺回货物,这强盗趁机来报仇雪恨。邓九公与强盗海马周三便斗了起来,八十五岁的邓九公因年岁太高,身子已不如当年,在重要关头,十三妹挺身而出,躲过暗器,降服海马周三,喝退众多强盗,平了一场风波,且叫强盗以后不得再来骚扰邓家庄,绝了后患。邓九公也在最后关头与海马周三和解,冰释前嫌,少了一个敌人,多了一个朋友。强盗的阴险狡诈

29、,被十三妹一一识破,这前一后的对比,更衬托出了十三妹的聪明和高超武艺。通过这一事件,也让读者看到了十三妹的侠义精神和处理事情的深谋远虑,也看到了邓九公的宽广胸怀。最后,文康通过打斗双方的人物对比衬托“真英雄”形象。十三妹在能仁寺与恶僧激战:“一个使雁翎宝刀,一个使龙尾禅杖。刀光棍势,撒开万点寒星;棍竖刀横,聚作一团杀气。一个莽和尚,一个俏佳人;一个穿红,一个穿黑;”通过色彩对比:穿红与穿黑;人物外貌对比:莽和尚和俏佳人,两两对照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并且刀光剑影,惊险刺激的打斗场面让人仿佛跟就亲身站在他们当中一样,一方面读者能深深地感受到双方那强大的实力和高超的武艺。衬托出了十三妹后面战胜对

30、手的艰辛与危险,表现了十三妹的英勇无畏。四、 “真英雄”形象塑造的意义(一) “真英雄”形象塑造的现实意义儿女英雄传中的“真英雄”形象塑造无疑是十分成功的,因为这些形象的塑造,其对于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文康当时所处的朝代的社会风气十分不良,再加上文康的晚年诸子不孝,家道中落。所以文康有感于世事变迁,人情反复,便以警教式的理想化笔触,撰写了儿女英雄传,塑造了其心目中的“真英雄”形象。文康通过创造各类“真英雄”形象,批判了当时不良的社会风气及封建科举的弊端,作者也展露了反理学的思想,表达了其对于美好社会的希冀。1. 批判晚清不正的官场风气文康所属的年代是一个官场充满黑暗,腐败到处滋生的没落

31、晚清。那时的晚清可以说是民不聊生,盗贼横行。作者当过官,深刻的知道官场的黑暗,在官场里沉浮的他,无能为力,也无可奈何。对于官场里的腐败他深恶痛绝,故而在儿女英雄传中借助“真英雄”形象揭露这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强烈地批判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在儿女英雄传中,通过安学海的经历,知道了那些州县里当官的,根本不爱惜百姓,只知道徇私舞弊,巴结上司,把当官须为民做主的本分抛到九霄云外;有个别稍有良知的,却因为官场黑暗,得了百姓的心,又不合上司的意,动不动就被加些莫须有的罪名,轻而易举地被罢了官,以至于到头来不荣反辱。让这些人做官治理一方,百姓怎能过得安稳。作者对此无奈又愤恨。安学海去上任时因不送给河台好礼,

32、只送些特产,河台因此不快,把其发配至偏远穷困地区。当安学海到任,河堤塌陷要批款维修时发现:当地批款不据实上报,批的款数比实际的要多十几倍不止,这些款项从上到下被层层克扣,工程相关人员损公肥私,拿着国家的钱财胡作非为。身为一方父母只想着榨取民脂民膏,变着法假公济私。作者通过安学海严格批款,亲力亲为修缮河堤从侧面表达了其对于那些贪官污吏的不满与强烈批判。河台专门提拔那些会拍马屁的小人,对有才干的反而是打压,又趁办寿宴这个机会贪污受贿,平时河道的工程也是偷工减料的,把这地方官场的风气搞得十分败坏。最后遭到钦差审查,被收缴赃款,革职充军。任何贪官污吏都落不到好下场。文中十三妹的仇人的儿子纪多文害死六七

33、千官员,令众多官员屈死,贪污的赃款至少三四百万,还私卖茶盐,私贩木材。后来还投藏枪火武器,编造谶书妖言,意欲谋反。最后被发现,十三妹仇人被赐死,儿子被斩首,其余的遭充军的充军,遭为奴的为奴。他们的咎由自取,换来了为自己的所做所为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在文中刻画了各类“真英雄”的家世经历,通过“真英雄”经历的磨难展现出了晚清的不正官场风气。当时社会的黑暗令文康十分痛心,但他只能看着却无能为力,只能借以笔端抒发其志。所以文康极力使清廉为民的“真英雄”得到好结果,而那些贪官污吏不得善终。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了文康对清官的褒扬,也从反面对为祸他人的贪官污吏进行了强烈的批判。2. 批判晚清科举制度的弊

34、端在儿女英雄传中作者通过对“真英雄”的遭遇的描写展现出了科举的弊端。安氏两父子一直想要考取功名。但是安父的考取功名之路真是十分的艰辛。安父在20岁的时候中了举人,随后花了将近30年的时间才考上了进士,想要一展抱负,却已年华已逝,过了那能施展抱负的年纪,年少时的那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情壮志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消逝了。安学海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并非没有那真材实料,因为科举制的弊端造就了有着真正实力的人无法求得功名,造福一方百姓。作者在儿女英雄传中揭露了科举考场考官收受贿赂的情况。在文中邓九公讲述了他年轻时在科举考试考场遭遇的不公:只因考试时默写孙武子兵书,不小心漏了几个字就被打了下来,考

35、官说可以让他交五百两保个秀才,但是邓九公果断决绝,考官因此恼怒,把邓九公的成绩算为最后一名。邓九公这一具有真才实学的“真英雄”只是因为一点错误就无法中举,加上其坚决不贿赂的诚笃品性,可以说是十分讽刺。在儿女英雄传中作者也表达了一些对八股取士的不满情绪。在文中安公子对自己的考取功名之路进行了反思:“但是通经而不通史,也不过作一个朝廷不甚爱惜之官;便是通经通史,博古而不知今,到了吃紧关头,难道就靠写两副单条对联、作几句文章诗赋便好去应世不成?”作者明白了八股取士只能让人死读书,知经不明史,使得读书人只会舞文弄墨,对其他在社会生活的技能一无所知。不仅如此,科举考试也出现了一些考官任人唯亲和浪费人才的

36、弊端。作者在开头就认识到:考取功名与别的功名不一样,考取功名是在和天下所有读书人拼学识。从古至今,许多人才被埋没了。有的人还十分倔强,不服气,不得功名就不停下。因此安学海40多岁了还在考取功名。而且即使考中,也不一定就能当个一官半职,还要等着,最长有10年之久。安骥去考取功名,考官们在评卷子的时候看到了自己学生的卷子,就立马让其学生通过。从这可以看出那时候考取功名任人唯亲的现象十分严重。 能够求取得功名,是当时的读书人所不停追求的梦想。但因为科举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导致出现了不公平的现象,有真材实料的人被埋没起来,才能无法发挥,无法报效国家,居高位大多为庸人,人才却在人间,当真是十分地可惜。也是

37、读书人的作者,经历了一些相同的科考经历,对读书人十分地同情。在文中作者虽然利用各类“真英雄”人物得不同遭遇展现科举得弊端,但是邓九公虽然考不上功名却仍然做镖行生意受人尊敬,安家父子家庭圆满,幸福和谐,安骥也考上功名。表达了对科举弊端的批判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具有优秀品质的“真英雄”人物的鼓励赞赏。3. 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主张在清朝盛行,程朱理学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阻挡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物质丰富的需求。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把“存天理,灭人欲”主张作为了他们统治压制百姓的思想武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38、,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人们得到一些先进思想的注入,再加上清代思想家戴震和颜元发展了明朝末期的反理学精神,另一方面明末清初之时,出现了一股“以情抗理”的思潮,其思想主张人们解放天性,做真实的自我,做真性情的人。文康受到此思想的影响,在文中肯定了人的正常情欲,提倡天性人情,注重“人性”和“本性”,“人情”就是自然的人性。而且还借助儿女英雄传的“真英雄”形象来表达其对于理学思想中禁锢人性的思想的反对。批判封建礼教,歌颂人的正常情欲的合理。对“真英雄”人物合理性情抒发的赞扬及肯定就是文康反理学的证明。在第十七回中,十三妹看安学海对其母灵位祝告的“胡言乱语”和不知哪里来的急泪感到有些假,所以文康在文中

39、解释道:“这喜怒哀乐四个字含而未发,便是天性发皆中节,便是人情。世上没有不循天性人情的喜怒哀乐,喜怒哀乐离了天性人情,那位朋友可就远离人了。”原来安学海是个天性人情的“真英雄”,他只是想起了和十三妹家人的交情,加上感动于十三妹对安骥的解救,再加上十三妹孤苦的身世,因此才有这些表现,一切都是内心的展露。由此可见文康是主张人们做真性情的自己的,把“天性人情”放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人就该正常喜怒哀乐,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肯定了人的正常情欲。与理学的禁欲主义相反,文康通过“真英雄”肯定和鼓励了正常男女情欲。当十三妹救出安骥和张金凤之后,确认双方互生情愫不顾礼教要求,主动为他们做媒。与反对理学

40、的禁欲主义相对应,文康在书中对男女之间的情欲保持着肯定和鼓励的态度。文康在文中解释道:“但是止乎礼是人人有法儿的,要说不准他发乎情虽圣贤仙佛,也没法儿。便是女孩儿家不识羞说出口来,这事也不是求得人的,也不是旁人包办得来的。”文安康用赞扬的笔墨,对情欲自由,婚姻自主表示了十分的肯定和鼓励,其赞赏“情欲”的态度显而易见。可见文康的这种十分主张解放人性,不受制约,重视人的真性情。(二) “真英雄”形象塑造对后世的教化意义文康在儿女英雄传中塑造了众多的“真英雄”形象,在本人看来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意义是在于现代的人们学习其优秀品质,也就是教育意义。首先是为民除害行侠仗义的优秀品质,侠义

41、精神从古就有,侠义精神符合现如今公道正义的道德观念。侠义精神是人们心中所推崇的,侠义精神往往是公道的化身,从古至今一直得到发扬,人们十分崇拜侠义。所以这一侠义形象的中所蕴含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除恶扬善等优秀品质应为人们日常所践行。在当今这个丰衣足食的社会,物质生活能得到满足的社会。人们精神需求欠缺,侠义精神应当传播,因为就如媒体所报道的,倒地的老人没人扶,小偷在公共场合抢劫东西时没人帮忙。一方面也有扶老人反被讹诈。这时就需要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敢于面对困难,敢于与那些碰瓷的坏人作斗争,面对坏人英勇无畏。其次是清廉为民蹈仁履义的优秀品质。当今社会贪污腐败日益减少,但不会没有,所以说像

42、安学海那样清廉为民,项目该花多少就花多少,不会巧立账目,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做实事上,绝不会拿着国家的钱乱花。同时也要预防官官勾结,阿谀奉承,防止官员同流合污挪用国家金钱。文中河台收礼都是收价值不菲的物品 ,个个官员送的是缂绣呢羽、绸缎皮张,或是玉玩金器、朝珠洋表,十分奢华。不仅仅是官员之间的问题,一反面官员不做实事,对于百姓的疾苦闭眼不见闭耳不闻,只想着从中捞钱。这些身在其位不谋其事的官员我们一定要严厉打击。另一方面,安学海在办事时,都是亲力亲为,力求做到每一步都是好的,杜绝意外与通工减料。这样的官员在当今的社会还是有一些的,希望能积极宣传这些为国为民办实事的好官。最后是诚笃刚毅纯孝大义的优秀品

43、质。诚笃刚毅纯孝大义之人或许不会活得很好,但一定会活得心安,并且人人敬之。诚笃讲究问心无愧,金钱求来的功名是虚的,就如当今一些人,他们为了虚名而进行学术造假,之前用良心换来的功名利禄一经世人勘破,一切皆化为须有。不论是之前的所有努力,还是未来的发展都成为了泡沫。而且还会找来世人谩骂,一生也就差不多毁了。所以说做诚笃之人不一定会活得好,不做诚笃之人一定不会有好下场。孝义也是做人的标准,百善孝为先。有那么一句话:“孝义之人定当稳妥,伪善之人少有人德。”孝义做人做事的基础,所谓的“孝悌”就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在孔子看来,一国实行孝悌,其内便不会出现犯上作乱,推广此理念至群众中,群从就会绝对服从,可

44、以维护安定。孔子认为当孝悌推行到每一个人身上之时,那么此社会就是和谐和安定的。所以当今社会十分推崇孝义。文中父母有难,安骥不顾自身,毅然决然跋涉千里救父。这样的孝义精神令这个人物的形象十分高大。优秀的品质一直值得被人们学习,这些形象的意义主要就在于教化世人,叫人们该做怎样的人,该怎么去做事。五、 结语文康作为一个晚清时期的,历经家道中落和看清社会黑暗的人,对此无能为力去挽救的他只能寄希望于笔端,儿女英雄传由此而生。文康利用儿女英雄传对贪污腐败,祸国殃民的官吏进行了强烈的谴责与深刻的批判。不但揭露了社会盗贼横生,还揭露了官官勾结,买卖功名的黑暗现实,还暴露了官员黑暗扭曲的内心世界。反宋明理学的“

45、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是其的进步之处,他在其它思想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弊病。在当今十分注重精神文明的社会,分析文康塑造的“真英雄”形象,十分有利于弘扬中华文明中的优秀精神品质,对贪官污吏的丑恶罪行引以为戒,并积极宣传清廉为民的好官形象,确立诚信友善,公正和谐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美好社会的发展。注文张秀敏.儿女真情与英雄事业论儿女英雄传的“真英雄”理想D.青岛:青岛大学,2013.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100.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96.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001.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

46、332.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101.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62.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106.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45.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156.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59.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112.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114.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38.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219.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39.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288.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118.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57.参 考 文 献1文康.儿女英雄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2李小贝.明清小说中的北京语言文化研究以儿女英雄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