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龙江省赫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doc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48536917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黑龙江省赫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黑龙江省赫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黑龙江省赫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黑龙江省赫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摘要:开发黑龙江省赫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对赫哲族民俗文化的一种很好的宣传和保护工作,让越来越多人了解赫哲族,为当地的发展做一点贡献。本文首先通过对赫哲族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做了一些简单介绍,然后对开发赫哲族民俗文化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最后又对开发赫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了较详尽的说明和介绍。关键词:黑龙江; 赫哲族;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开发策略一、序言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合的地方,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这里有一支只有4000多人的、而且世世代代专以捕鱼为生少数民族赫哲族。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的赫哲族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2、赫哲族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以捕鱼为生的民族,也是我国的六小民族之一,其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吸引着众多游客。这支黑龙江省所独有的少数民族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保存完好,历史上被称为“鱼皮部落”,捕鱼文化独具当地特色。 满大庆:趣闻黑龙江,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59、266页。赫哲族的民俗风情成为近年来三江地区旅游业开发的新亮点,其开发策略更符合当今旅游发展的新潮流追求原生态,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现今人们出游的目的不再是仅仅满足于游山玩水式的拍照留念,而是更加追求在旅行过程中知识的获取量、参与体验程度。希望能在游玩时给精神汲取营养,让旅行生活过的更有意义。赫哲族正符合游客的这一心理需求。特别是现在

3、城市生活的进一步现代化和自动化,城里人在享受着高速现代化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自然的乐趣。所以人们越来越希望通过旅游以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修身养性,希望能更真实地体验到不同于现代都市生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而三江平原地区的赫哲族多生活在偏远小镇,具有田园风光,空气清新,人们的旅游视野逐渐走向了广大的原生态的民俗风情文化旅游。佳木斯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中的人文旅游也很丰富,这里的民族风情包括民族神话传说、服饰饮食习惯、建筑风格以及民间艺术等,都是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的亮点,真实的去感受它,远比去博物馆或纪念馆要有意义的多。而且,三江平原地区的旅游生态环境容量也极为可观,周围的湿地以及江河平原使得该地

4、区环境优美,交通条件便利,火车、汽车、飞机以及水运都很便捷。地理位置更有可进性。促进赫哲族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继承,他们的民风民俗无疑成了现今旅游的热点,所以开发前景极为可观。二、赫哲族民俗旅游资源概况“赫哲”意为“下游”、“东方”,辽时的女真就是赫哲族的先民,该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本族文字,由于与汉族长期杂居,大多数赫哲族人都会说汉语,世代以捕鱼为生,所以赫哲族的鱼文化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余志超:细说中国民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1页。早年的赫哲先民以吃生鱼肉,穿鱼皮衣,盖鱼皮被,点鱼油灯为主要习俗,交通工具只要是狗拉雪橇。(一)赫哲族饮食文化赫哲族偏爱鱼宴,爱吃鲜鱼,有“

5、鱼不入海不能称之为鱼儿,不尝炒鱼毛就不算到过赫哲家”的民谣。鱼宴中的佳肴要属“它拉卡”了,它是将活鲫鱼脊背上的厚肉取下切成细丝,用上好的米醋把它浸泡片刻,等肉的颜色变成白色,去掉醋汁后拌入蒜末,香菜段等调料,味道鲜嫩爽口。还有一道风味独特的菜叫“鱼刨花”赫哲人把冬季打上来的鱼在刚刚结冻的时候剥去鱼皮,切成薄薄的冻肉层,蘸盐、酱吃,吃一片鱼刨花,喝一口老酒,生活实在是很惬意。(二)赫哲族民居赫哲人的住房多是建在江河沿岸的高处,这样的设计是既可以便利捕鱼,又可以避免江水泛滥的冲淹。由于黑龙江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捕鱼业的季节性特点显著,所以赫哲人不得不建有临时性住所,这种房子多建筑在捕鱼场所的江边上

6、,叫做草窝棚,史书辽东志对这种临时性住房有如下记载:“人无常处,桦皮为屋,行则驮载,住则张架。”说的十分简单明白。这样的住所搭建简便,搬迁容易,是捕鱼生产的良好住处。 周喜光:清朝前期黑龙江民俗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而赫哲人的家居住宅多是呈正方形的砖瓦结构,受汉人影响比较明显。(三)赫哲族服饰赫哲人的穿着多以鱼皮为原料,因为生活在高寒地带,无法种植棉花、麻等用于纺织的作物。在古代,因交通、战乱等因素,赫哲族与中原交往不便,很难获得布棉织品。又因常年靠捕鱼为生,衣食住行几乎样样都和鱼相关联,他们把完整的鱼皮晒干,经过专门的熟皮工艺处理,制成柔软的鱼皮材料,再按照纹理进行精美

7、的缝合。在衣服的连接处还镶有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案,可做鱼皮的鱼类有:大马哈鱼、细鳞鱼、狗鱼、胖条鱼等。各种鱼皮有不同的用处,赫哲妇女将熟好的鱼皮,根据渔猎生活的实际需要,缝制成各种衣服。如鱼皮衣服、鱼皮套裤、鱼皮靰鞡等。因为鱼皮具有耐磨、轻便、保湿、不透水和不挂霜的特点,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是赫哲人制作衣服的材料,成为他们物质文化生活中的一大特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外人是很难相信毫不起眼的鱼皮也会有这么大的用场。虽然赫哲人从20世纪初期已经开始使用布匹、绸缎等,但由于鱼皮装具有独特的特性,因而在赫哲族人民中间依然受到普遍喜爱。 白润光:中国边境城市,商务印书馆,第153页。(四)赫哲族信仰赫哲

8、族信仰萨满教,传统的萨满舞已经演变成为现代的艺术表演形式,现在只有在比较隆重的赫哲节日里才能看见这种表演,赫哲人认为小孩子生下来就有“魂鸟”,人的一些疾病都是因为鬼怪夺走了人的灵魂造成的,他们笃信萨满能够治疗百病,所以一旦生病就找萨满跳神驱除,据史料记载,在20世纪20年代,跳萨满舞活动在松花江下游的赫哲人村寨盛极一时,特别是街津口村,有时参加人数达到200人之多,个别跳萨满活动的一些老人和孩子为了自始至终地参加活动,不顾路途遥远,乘船水路陆路并进。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萨满的信仰逐渐消失了,人们只能从赫哲老人的回忆中,从一些民谣故事里才能看到关于萨满舞的故事。(五)赫哲族

9、婚俗赫哲人是很勤劳朴实的,从他们的婚姻观念我们不难看出,这个民族是很开明的。崇尚一夫一妻制,结婚年龄在18岁左右,一般男大女小或是相差几岁。赫哲人不崇尚门当户对、嫌贫爱富的婚姻观念,而择偶的根本标准是男女双方勤劳正直、贤惠能干,而且和其他少数民族不同的是,他们不要求一定是同族的人可以通婚,即使是其他民族的人只要是人品好都是可以结婚的。结婚当天的第一顿饭是新郎吃猪头肉,新娘吃猪尾,意思是有头有尾,白头到老。新婚之夜,大闹洞房,但不超过半夜,后半夜点长寿灯,为的是能过一辈子太平日子。 朱宁虹:中华民俗风情博览,中国物资出版社,第139页。早些年前,赫哲人存在父母包办婚姻。由于民风素朴,家教平实,极

10、少有夫妻吵闹不合而离婚的。在赫哲人眼中,无论是娘家还是婆家都把离婚看做是家族中的丑事。但赫哲人对寡妇改嫁却不加限制。年轻的女子意外丧夫后,可改嫁丈夫的弟弟,继续保持和公公婆婆和睦的关系,当然也可以嫁给外人,为自己将来的生活找到依托。但寡妇要改嫁要在亡夫送魂、脱去孝衣之后,一般二婚不再举行婚礼仪式,请亲友吃饭喝酒认定就可以了。在改嫁接亲的路上,如果遇到大树,寡妇需要抱树痛苦,以此象征脱去晦气,开始新的生活。三、赫哲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一是交通的不便利为发展赫哲族的民俗文化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句中国百姓都会说的口头禅,可是赫哲人居住的地方比较深入,火车还没有直达到赫哲

11、人村附近的,汽车也是到镇上接下来到村子里的路还要自己找车,比较麻烦。二是宣传与促销的力度还不够,别说是想吸引省外的游客,就是省内的也不是很多人了解赫哲族。媒体的宣传力度还有待提升,要是像各大电台宣传云南这样来宣传赫哲族,发展赫哲族的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这一可行性方案的实施。三是本民族的民俗文化资源急需保护。由于长期与汉人杂居,汉人的各种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对于现代年轻的赫哲人来说,熟悉汉人的民俗风情甚至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对于像这种本民族的文化在年轻一代退减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不保护好赫哲族原滋原味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那将来开发出来定是个败笔,带

12、来的将是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同时对当地民俗文化传统也是一种不好的冲击,还可能是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当然,异地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除了传统文化价值的丧失外,还会出现纯朴民风的丢失和崇洋媚外思想,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在开发民俗文化资源过程中,过分夸大地宣传渲染会使旅游接待地纯朴的民俗文化失真、被亵渎、被歪曲。甚至为了迎合一部分客人,而着力渲染一些无聊的、下流的东西。这样会使原本纯净、独特、美丽的风俗变得不伦不类、鱼龙混杂、低级庸俗。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要是做不到保护,那不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四、赫哲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含

13、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是以特定的旅游战略思想为指导,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通过某种或多种方式,对分散于民间的各种形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和建设,使其转化为具有较高吸引力的民俗旅游产品的诸种行为的统称。 高奇:走进中国民俗殿堂,山东大学2001版,第11页。挖掘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的赫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发挥其旅游价值,就能够改善旅游资源状况,增强三江地区的吸引力,扩大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市场需求。而如何挖掘、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如何树民族风情之奇、立区域民俗之特,就成为一个重要且紧迫的问题。 田小岫:中国民俗学概论,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二)赫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注意事项赫哲族的开

14、发应总揽全局,合理布局,形成一个整体。突出区域特色,民族特色,才能形成资源优势,同时,因为三江平原地区的赫哲族居住相对比较分散,在同一或相邻民俗旅游区的景点、景观的布局上,要做到多样化,互为补充,尽量避免重复,以免浪费财力、物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民俗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有利于减少因重复开发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开发时应该循序渐进,有前有后、有主有次,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去实施。因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都会影响到最后开发的质量,所以在开发前期要做好准备工作,进行调研评估,除了对三江地区赫哲族当地的经济、旅游设施、交通等因素进行调查外,还应对旅

15、游客源市场进行调查,有了客源市场的分析才能更好的指导当地旅游资源开发。为了使开发出来的赫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达到最优化,针对黑龙江地区和赫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发展现状,开发时要注意一些事项:一是要注重发掘自己的特色,不要一味的去模仿其他地区。民俗文化重要的是那种“土”的感觉,重要的是要让游客感觉到它的“真”,千万不要弄的土不土洋不洋的,尽量少去模仿别处,要努力呈现出原汁原味的赫哲族特色,纯正地道的古朴特色。二是要有赫哲族的个性,体现该民族特色。开发赫哲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因为它独具特色,只有有特色才具有生命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比如说内蒙古的“草原风光旅游”,大理的白族

16、民俗旅游等。三是要以游客为中心,关键是要让游客参与进来。赫哲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是不仅游客可以游览观光,还可以直接参与体验,比如捕鱼,制作鱼皮服饰等等。四是要将开发和保护相结合。这是最重要的。既要尊重赫哲族的民俗风情,以保护为前提,减少商业成分在里面,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这样才能促进该地区可持续性的发展。五是要将赫哲族地区的民俗文化办的丰富多彩,要保障多样性和专题性相结合,从整个赫哲族景区来看,既要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又要主题鲜明,突出该地区的独特性。既能体现赫哲人深厚的文化内涵,开发过程中要坚持高品味,防止低品位和庸俗化的倾向。对于资源条件差的地方可以搞保护性开发,在民俗旅游

17、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方搞民俗旅游景点。 中国民俗编写组:中国民俗游,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版,第302、312、315页。可以联合周边的市县将共有的民俗文化和主题相近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串起来,这样在区域上合经济上都得以更有利的保障。由于赫哲族地处黑龙江,受季节性影响比较大,冬季游客来到黑龙江大多是要看冰灯、滑雪这些雪上运动,所以说即使是同一市场在不同季节对民俗旅游资源的需求也是有差异的。相应地,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形式上不能过于单一,应该多种形式同时灵活运用。比如多办一些赫哲族民俗观光开发、赫哲族民俗活动开发、土特产品开发、赫哲族民族服饰展览等形似,逐渐地通过特色来转变旅游线中淡旺季的概念,做

18、到由淡专旺。在开发的过程中,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口碑效应”固然重要,但是还应该注重运用大型节庆、电视专题片、宣传图片、报纸广告等手段去宣扬赫哲人的风俗民情,以扩大社会影响。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当然也有保持或改革的自由。好的东西需要发扬广大,不好的陋习,需要革新。但是革新需要由他们自己去做,在其自愿的前提下。赫哲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有政府的扶持,由专业人员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比如说“赫哲人婚礼”,涉及人物很多,如果当中有人不配合,投入不够,或者干脆中途退出,小的影响是关系到质量问题,大的影响则是项目的失败。(三)赫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线发展黑龙江赫哲族民俗文化资

19、源,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赫哲族和黑龙江的旅游产品特点来选择自己的开发路线。首先要走“参与型”路线,参与型又叫做“体验型”, 朱宁虹:中国民俗风情博览,中国物资出版社,第139页。这个新路线在这几年里飞速发展,这是因为消遣观光旅游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到了产品周期的衰退期了,而且往往只能给游客带来感官上的享受,不能很深入性的了解,而参与型旅游恰好就具备了重体验的优点。在现代都市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旅游者越来越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平谈,没有新鲜感,但对异域他乡的民俗风情异常感兴趣。因为民俗旅游文化资源不仅可以观赏、了解和领略,而且还可以亲自感受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像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的泼水节就

20、属于这种类型。目前西方的游客来到中国,大多是对中国的民俗旅游感兴趣,大多都有这种参与体验心理。其次,重视娱乐的重要性,它是一种重要的旅游动机。这种类型的民俗旅游活动很多。像东北地区的扭秧歌,山东潍坊的放风筝,云南彝族的火把节等等都具有很大的娱乐性。发展娱乐民俗旅游,势必大大增强吸引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人们之所以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到异地他乡参观民俗旅游,原因在于它们具有很强大的吸引力,有其他地域无法比拟的情调和色彩。像位于东北地区高寒地带的赫哲族,有狗拉爬犁的民俗。其更重要的是它营造了一种其他地方无法仿造的民俗气氛。比如在北京滑雪就没有去哈尔滨滑雪那番情趣。在北京吃火锅就没有在重庆吃火锅

21、那么有味道。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会使游客流连忘返,留下难忘的印象,并从中获得难得的文化享受。赫哲族的民俗文化旅游为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奠定了基础,是国外游客了解赫哲族的窗口,也是赫哲族迈向世界的通道。同时开发赫哲族民俗旅游也有利于吸引外资,加快赫哲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步伐。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利于赫哲族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赫哲族民俗旅游资源,建立民俗风情旅游点,规划民俗旅游区,不仅仅是时代的需要,而且还是黑龙江省旅游业进步的重要标志,要让游客知道黑龙江不仅只有冰雪资源,还有独具特色的赫哲族民俗资源。未来世界旅游市场的趋势是从以观光型旅游为主向度假型旅游转变,在旅游中追求更

22、多的是参与性和娱乐性,旅游者更突出求新、求异和求奇的心理。 满大庆:趣闻黑龙江,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版,第134页。民俗的特点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和参与性,开发民族民俗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而且能促进多行业齐头并进快速发展,所以它既是发展赫哲族地区经济的支柱,也是发展农村旅游业达到旅游扶贫的极好路子。(四)赫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市场分析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陲,独特的地理位置,给它带来了神秘感,冬季是冰雪的世界,勤劳的黑龙江人把这样一种恶劣的气候打造成一种人人向往来此游玩的冰雪世界。黑龙江人爱旅游,喜欢出去看看别处的风光,很多人提到旅游,大多想到的是去海南三亚、云南大理丽江,而海南

23、和云南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人去游览观光,大多是因为那里有奇特的少数民族风情,而赫哲族却因为开发的欠缺,很少有人问津,即使是黑龙江人也很少有人了解赫哲族,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丽江能把纳西族做起来,为什么黑龙江就不能把赫哲族做起来呢,是赫哲族没有特色吗?不是。是我们的宣传和保护工作还没有做到位。黑龙江本省的游客就是赫哲族开发的很好的市场,赫哲族所在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无论是自驾游还是火车,都有很好的可进入性,为发展赫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提供一个很好的条件。另外,黑龙江省毗邻俄罗斯、韩国和日本,一直以来民间交流都比较频繁,这三国的游客将来也会为赫哲族地区的旅游创汇很可观的。如果黑龙江的

24、赫哲族能凭借自己的独特魅力走向全国、全世界,那么这将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展现黑龙江,展现赫哲族。五、结语黑龙江省赫哲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给人以新鲜感、奇特感、快乐感和美感,赫哲族以其质朴的民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游览,它的影响性越来越大。开发黑龙江省赫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可以保护这珍贵的民俗文化,还可以让世人了解赫哲族,走进赫哲族。开发赫哲族民俗文化正是以它独特的视角来走向世界,把最好的、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世人。由于时间有限,对赫哲族的全面把握还是很有限,占有的第一手资料不是很充分,希望在以后有机会对此能更加全面掌握了解,对赫哲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更加关注。参考文献1 田小岫.中国民俗学概

25、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 陆湘怀.实用中国民俗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3 苑利,顾军.中国民俗学教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4 宋蜀华,陈克进.中国民族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2.5 周喜峰.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6 赵叶,鲁保中,吴瑞云.少数民族的风情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7 春歌.中国少数民族风情录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4.8 张丽梅 .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黑龙江.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1.9 杨佳华.旅游资源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94-1.1

26、0 于学斌.东北风情旧影赫哲族渔猎生活M.哈尔滨:中国美术出版社,2007.11 张守燕,祝招玲.浅论赫哲族民俗资源开发J.佳木斯大学科学学报,2005,(5):3436页12 杨乾,甘巧林.非物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浅议J.广西大学学报,2008,(3):1114页13 张小霞.浅谈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J.新西部,2007,(11):1517页14 闫爱萍.略论民俗旅游项目的开发J.沧桑,2009,(1):2427页15 满大庆.趣闻黑龙江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2.16 白光润.中国边境城市J.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8):135155页17 高奇.走进中国民俗殿堂D.北京:山

27、东大学,2001,(9):1114页18 余志超.细说中国民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19 朱宁虹.中华民俗风情博览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2.20 中国民俗研究编写组.中国民俗游J.北京:中国藏学研究所,2007,(2):1115页Exploitation of the folklore cultural resources of Hezhe Minor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Abstract: Exploitation of the folklore cultural resources of Hezhe Minority in He

28、ilongjiang Province is a propaganda and protective work, which enables more and more people to know Hezhe Minority as well as makes contributions to the local development. The paper firstly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Hezhe Minority which consists of cloths, foods, shelters and transport tools

29、. Following are the suggestions on the exploitation of folklore cultural resources of Hezhe Minority. Lastly, the author illustrates the necess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exploiting the folklore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Hezhe Minority in detail.Key words: Heilongjiang; Hezhe Minority; folklore cultural resource; exploitation tactics. 致谢:此篇论文从选题、开题、搜集资料到调研写作方面,感谢俞竹青老师给予我细心和耐心地指导。同时也感谢旅游系各位老师在大学四年里传授我以知识和指导。最后我还要感谢那些在我的论文写作当中给予我意见和帮助的同学们。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