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 本题运用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时间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它所追踪的时间脚印不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在岩石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弄懂文章内容,然后理清文章思路,体味课文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一、 导入新课。(3分钟) 今天老师准备用43分
2、种的时间,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本需要两个45分种才能学完的文章。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有)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咱们来个男女生竞赛怎么样?(好!)学习这篇课文,老师设计了许多问题,有抢答题,有必答题,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积极作答,等课结束时,咱们看看是男生得分多,还是女生得分多?(在黑板右边设立男女生积分榜)从现在开始计时,谁愿意帮老师记录这43分钟时间?(许多,指一名)你准备用什么记录这43分钟时间?(用表)这位同学想到了用表记录时间,说明表可以记录时间。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表以外,可以记录时间的还有什么?(学生发言)同学们知道岩石也可以记录时间吗?(知道或不知道)同学们想知道岩石又是怎样记
3、下时间的吗?(想)今天咱们要用43分钟学的这篇课文时间的脚印就是专门给大家介绍这方面的知识的。 二、 析题、介绍作者、确定学习目标(4分钟) 1、时间的脚印,时间没有脚,说它有“脚印”,这是什么修辞方法?“脚印”又是什么意思?这是一道2分抢答题。(拟人)(痕迹、印迹、踪迹) 2、一句话介绍作者:陶世龙,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 3、这篇课文知识点很多,不可能在这么短短的43分钟面面俱到,那么咱们应重点学什么呢?还是看看编者在“预习提示”中怎么给我们“提示”的吧。大家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然后抢答(5分):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看,应重点学本文的什么?在哪儿能体现出来?(学生抢答,教师板书并与
4、学生共评分。)(内容: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结构:注意本文的说明层次;语言:怎样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 4、“预习提示”第二段有6个词语,老师再给大家补充6个词语(刨刮、沙砾、掸去、地壳、沉淀、楔形文字)。男女生先商量,然后分别选一名代表必答其中一组中的6个词语。(本题6分)(男女生读,大家评分。)课下大家把这12个词语写在作业本上并且注音解释一下,好不好? 三、 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12分钟) 抢答(2分):看是男生组还是女生组最先标出全文的段号并回答出共几段?(共31段) 抢答(2分):看是男生还是女生组最先找出全文的独句段,共几段并分别回答出?(共9段
5、:1、5、7、11、13、18、22、24、27) 抢答(4分):具体分析某一独句段与上下文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对一段加1分,最多4分。不能重复回答。)(教师提示: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怎么承上怎么启下的?) 必答(5分):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女生思考“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这个问题?男生思考“岩石除了记录时间外,还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的问题?大家可以下位讨论,商量。(教师帮助女生概括,因为这部分是文章的难点。)小组讨论、商量概括文章内容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女生:每一厘米厚的岩石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岩石的破坏和新生;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最早形成的
6、“躺”在最下面等。男生:看到了地壳的活动;说明了气候的变化;记录了古生物的状况;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 四、 在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13分钟) 抢答(4分):刚才找出的9个独句段,哪些有助于我们理出女生和男生思考讨论的“岩石怎样记录时间的”部分和“岩石还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的部分?并说说这两部分的起止。(5段和22段;5-21;22-29。) 抢答(2分):现在谁知道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简说理由(14/5-21/2229/30-31) 分出了全文的四大部分,并不是说我们就完全理清了文章的说明层次,我们只有理清了第二大部分和第三大部分的层次,我们才算是
7、理清了全文的层次。下面的问题是必答题:男生负责理清第二部分的层次(15分)(教师巡回、帮助男生梳理,因为这部分的层次关系较为复杂。),女生负责理清第三部分的层次。(10分)要求:用段号表示出自己组那一部分的段与段的层次关系示意图,可以下位讨论,出来结果后,将层次关系示意图板书到黑板上(同组下面的同学可以随时到黑板上修改)。小组代表发言回答时,要讲解层次关系示意图的含义。然后师生评议。 五、 分析体会文章语言:生动有趣。(8分钟) 这篇课文篇幅尽管很长,可由于层次清楚,顺序合理,我们还是能尽快熟悉内容;课文尽管有点深奥,可我们学习起来并不感到枯燥乏味和难懂,相反感到生动有趣:这是为什么呢?抢答题
8、(2分)谁又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加以具体说明分析?举一例加1分。(因为运用了拟人、比喻、举例子等方法) 六、 小结(2分钟): 总结本课时的内容; 总结所用时间情况; 总结男女小组得分情况 七、 布置课下思考题(1分钟) 时间的脚印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 ),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9年开始创作科普文章,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中国文化融合的研究。参与主编了科普创作科技写作科普创作概论和黄河文化。部分作品结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二、理解词语 1.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2.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粹,形容经历
9、极长的时间。 3.腐蚀: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使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本文用义项) 4.山麓:山坡与周围平地相接的部分。 5.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6.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7.刨刮:刮平。 三、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具体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四、问题归纳 1.文章以“时间的脚印”为标题,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时间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
10、,具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2.文章引用高士其的话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一方面把时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生活实际,吸引读者。 3.第4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旨?为什么? 不偏离主旨,因为写“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说明时间是可以被记录的,为下文说明岩石可记录时间提供了有力的辅证。 4.第?段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人类因建设铁路而炸毁山头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人类对岩石的破坏速度之快。 5.“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
11、成一米厚的岩石。”句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不能。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具有确定性。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数据有多精确,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6.“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运动。”句中的“死”该如何理解? “死”指岩石是不能动的,不能动的岩石却可以记录地壳的“活动”,突出岩石这一功能的奇特。 7.第27、28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子。列举“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等例子,具体
12、有力地说明了化石能“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8.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增长知识;还在于帮助我们找寻地下的宝藏,为人类造福。 9.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来说明“时间的脚印”? 作者首先设问:开篇在引用高士其的诗时间伯伯后,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由设问句一问一答,从而领起全文的说明内容。接着作者又是用设问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引入,再从岩石形成的过程和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踪迹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最后对这一段落即第二部分进行总结:“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
13、已。”这样,通过启承的关键句,理清主体部分看似庞杂的内容,理解也就容易了。最后一段说明认识岩石中时间脚印的意义,即增长知识,找寻地下宝藏。 五、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以及认识这一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也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具有探索精神,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时间的脚印教学反思 今天给学生上时间的脚印,这是一篇说明文,内容不难,我的教学目标锁定在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赏析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导入:时间是什么?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立马有同学举手。宋同学说时间就是金钱
14、,张同学则捧出了她的摘抄本,说:“时间是一匹野马,它奔跑得很快”我小结,金钱和野马都是看得见的,我们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来形容时间,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 问:那从标题看,你能知道这篇文章的写作对象么? 有的学生说时间,然后立马又反应自己说错了,应该是跟时间的痕迹有关。 反思:其实把这个问题放在这里,似乎有些突然。那么我在过渡时,不妨就着学生的疑惑,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去一探究竟。而当时在课堂上,我并没有这么做,还默认了学生将时间的脚印作为说明对象作为答案,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认识上的错误。 接下来,出示了几张记录时间物品的图片,然后是作者简介、背景链接、字词齐读这些比较常规的环节。 接着,我让学
15、生默读阅读提示,然后平板发起提问:本文中有哪些段落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并简要分析。学生进入了默读状态,我提醒他们用笔及时划线。最后小组上传一份统一答案,以供全班展示。这个环节花去的时间比较多,阅读和讨论花去7分钟,展示花去7分钟。 然后出示四个部分的段落大意,让学生结合刚刚找出的过渡段,写出每一部分分别对应第几至几段。 我想传统的让学生划分段落的方式,他们已觉不新鲜。我这样改动一下,会有趣一点,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过渡段在划分段落时的提示作用。课堂练习,正好有一道选择题就是说到文章中有很多承上启下短句。 梳理清楚文章的脉络,顺水让学生明确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16、)、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然后,带领学生品析了文章的语言,采用的形式是出示文章原句,把用得好的字标成红色,让学生尝试分析把该字换成别字是否好,为什么? 最后,则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个人觉得在课堂的后半部分,显得有点臃肿,应该更简洁一点。在备课时,虽然PPT上的内容很多很丰富,但我还是应当进行取舍,使课堂进行得更加流畅,重点更加突出。未必每一节课都要赏析到语言的生动,可以在一个单元开始前,就让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侧重点,这样其它的内容就可以略略带过,这样不仅节约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枯燥乏味。 还有对于本文的说明对象,准确的说,应该是什么,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再查找一些资料,力争说得更加准确、清楚、明白。 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