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安徽省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安徽省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安徽省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节分端午自谁
2、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每逢端午,人们仿佛总是能穿越时空,遇见这位行吟泽畔的大文豪。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刚毅,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有词人写道,“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端午节要在胳膊上缠一个虎符,还要出门放风筝。诗人陆游也很有雅兴,“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后,头上还插了艾草。这些小细节,让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
3、,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材料二:20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当下人们已经鲜明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千百年来,我
4、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又动人的习俗。这种愿望是理想主义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理想的;愿望是情感化的,所以节日习俗也是情感的;愿望是美好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美的。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
5、的企望。(冯骥才我们为什么要过节)材料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为人所重视。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美好的希望与祝福。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慧存在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因此,要重视
6、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窗花,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
7、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范如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1)下列对材料中“节日习俗”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A.节日习俗和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审美追求等有关,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B.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存在,习俗使人们可以依托生活体验来领悟节日的真意。C.现代文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会使节日习俗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
8、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D.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给人丰富的享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A.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B.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均有影响。C.美好的生活愿望是习俗的出发点,所以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传统的节日仪式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成了必然趋势。D.挖掘、整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是为了使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 (3)下
9、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A.生活体验可以帮助人们领悟节日真意,让人们体悟到节日中天人和谐的态度和美感,使人们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B.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有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的企望等等。C.西方节日让人们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而中国传统节日挖掘内涵同样可以做到。D.我们不断地挖掘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4)请概括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对传统节日冲击的具体表现。 (5)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传统节日。(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
10、字,完成问题。谎言相裕亭盐河北岸,有一小村,依河而居。几十户人家,却散落在一条两里多长的古河套里。远看,乌蒙蒙一片,恰如零零散散的旧船被遗弃到河岸边。走到跟前,透过河堤上茂密的竹柳,才可辨出一家一户错落有致的小院及房屋间的石巷黛瓦。此村,名曰犯庄。乍一听,此处是出土匪、罪犯的地方。其实不然。日伪时期,那里曾上演过一场貌似影视剧里才有的故事。有两个偷偷摸进村里的小鬼子,被村里的男人打死,扔到村外的芦苇荡里。驻扎在盐河口的小鬼子追查下来,把全村的成年男子集中到盐河边的小码头上,架起机枪,限定时间,逼他们交出“凶犯”。否则,将统统杀死。关键时刻,村里的陈铁匠站了出来。陈铁匠说,小鬼子是他杀死的。日本
11、兵中,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小队长,看到陈铁匠站出来,嘲讽般地独自鼓起掌来。随后,那家伙满脸狐疑地走到陈铁匠跟前,指着地上的两具尸体,变换着指间的数字,问他:“你的,一个人,杀死他们两个?”陈铁匠脖子一挺,说:“是。”小鬼子“呦西”一声,随之,目光转向旁边陈铁匠的儿子,怒吼一声:“你的,不明白吗?”小鬼子不相信陈铁匠一个人,能杀死他们两个日本兵。当即,陈铁匠的儿子也被拉出队列。在处置了铁匠父子后,小鬼子们仍不肯罢休。他们把村里的男人押上河边巡逻舰。说是要带他们到“据点”内继续盘查。其实,是强征他们到山东招远金矿做劳役。不久,他们当中有人写信回来。小村里,许多妇人听说那户人家有信来,都纷纷跑去看。信中
12、提到几户人家的男人,在半道上逃跑,或是在开采金矿时不守纪律,被日本人给杀了。那几户死去男人的人家,先是有妇人滚在床上或地上哭。随之,就有人帮着焚烧火纸。另有妇人们帮着收拾庭院,支起灵棚,支起锅灶,办一桌酒菜,来祭奠那家死去的男人。此时,陈铁匠家的女人,一定会在这些妇人当中。因为,当初她家男人与儿子被日本人杀死后,村里的妇人们,就是这样帮她的。但是,此番铁匠家的女人,在帮衬那户家人料理后事时,如坐针毡!她从那户人家的哭声里,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人家的冤屈与愤懑。“死鬼呀,你死得好冤!你跟着人家白白送死呀。”盐河边的女人,哭亡夫时,都是那样称其“死鬼”。人家哭她家的死鬼死得冤,白白地跟着去送死!这说明
13、什么?说明她家男人是不该那样死的。究其原因,自然就落到铁匠父子的头上了。整个村庄的男人被日本人掠去做劳役,都与她家的男人打死鬼子有关。所以,铁匠家的女人在那户人家做事时,半天不说一句话。村子里的女人,表面上看不出她们是怎样恨铁匠家的男人和女人。但是,那些女人的心里,或多或少地还是会怨恨铁匠父子招惹祸端,给大家带来麻烦。以至于,性格刻薄的女人,在街面上与铁匠家的女人走个对面,都不搭理她。这样一来,村子里再传来哪家男人死去的噩耗,她干脆缩在家里,不想去做帮手了。再后来,她悄无声息地带着孩子,隐居娘家。解放后,陈铁匠的后人想为他们因打死鬼子而惨遭日寇杀害的先祖树碑立传。他们找到盐区地方政府。编写盐区
14、地方志的同志告诉他们,当年死在芦苇荡里的那两个“鬼子”,是被日本人打死的两个穿着日本军服的盐工,并不是真的日本兵。他们之所以要自编自导那样一场惨剧,是为了向金矿输送劳工。这就是说,铁匠父子打死鬼子之说,是子虚乌有的事。不过,地方政府还是追认陈铁匠父子为革命烈士。为了一众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人,不是烈士,又是什么呢?(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A.小说开头形象地描绘了盐河自然古朴的风景,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介绍了文中人物生活的环境,增强了小说的审美色彩。B.日本小队长“嘲讽般地独自鼓起掌来”,这一细节暗示了这是日本侵略者自编自导的一场惨剧,揭示了侵略
15、者阴险、卑劣的心理。C.小说通过人们对铁匠和铁匠家女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以及事情的真相和铁匠父子被追认革命烈士的结果的对比,揭示了深刻的主题。D.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结尾干净利落地交代了事情真相,不仅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而且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 (2)小说的标题“谎言”具有怎样的含义?并分析这一标题在人物刻画上的作用。 (3)本文除了写陈铁匠一家,还写了盐河边的女人们。请结合作品,谈一谈作者为什么要写盐河边的女人们。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
16、:“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
17、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节自唐才子传卷六白居易本文有删节)注勋庸
18、: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A.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并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B.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并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C.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D.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A.弱冠,古时男子20岁称弱冠,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较
19、年少,故称“弱”。B.婉约词,以离情别绪等为主要内容,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C.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其他表示降低官职的还有谪、放、左除、左降、左转等。D.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歌形式,而赋、比、兴是表现手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A.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表现出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使得他仕途不顺。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
20、远,则“独善其身”,只信奉佛教。 (4)把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白帝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注】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
21、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2)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写一切都融于琴声之中,只有江中的月影随着江水摇动。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写出了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气概。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 阅读
22、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无意义文本”真的可以成为当代书法创作素材吗?以其为内容能够写出有感染力的书法吗?支持者认为,( )。其实,书法艺术与文学、文字学、篆刻学等_。仅仅强调其视觉属性,显然失之偏颇。当下,书法创作中文辞的重要性不仅不应被忽视,反而应该加强;文辞与笔墨的关系不仅不应_,反而应该和谐统一。文本是书法的灵魂所系。书法的书卷气,以及艺术风格等,皆与文本背后的人文精神_。关于书法的价值判断,只有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其文化根本才没有动摇。书法艺术一直承担着“载道”的功能。优秀书法“对于内身而说,足以陶冶人心,有修身之力;对于社会而言,则有移风易俗、感化人心之效”。以兰
23、亭集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等为代表的书法经典,均是笔墨与文辞交相辉映的产物,其中_着家国情怀、民族风骨、人文精神,体现着书家的文化修养与艺术素养,至今熠熠生辉。对当代书法创作而言,怎么写很重要,写什么更重要。所书文本代表着书法家的人生理想、文化认同、文人风骨,不可轻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A.密不可分 割裂 息息相关 蕴含B.紧密相连 割裂 休戚相关 蕴藏C.密不可分 分裂 息息相关 蕴含D.紧密相连 分裂 休戚相关 蕴藏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A.书法艺术应该具有独特价值,当代书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图式的拓展上,必须具备与文本没有关
24、系的视觉审美价值B.书法艺术应该具有独立价值,当代书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图式的拓展上,应该具备与文本没有关系的视觉审美价值C.书法艺术应该具有独特价值,当代书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图式的拓展上,应该具备与文本没有关系的审美视觉价值D.书法艺术必须具有独立价值,当代书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图式的开拓上,必须具备与文本没有关系的审美视觉价值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A.对于书法的价值判断,尽管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其文化根本并没有动摇。B.至于书法的价值判断,不仅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而且其文化根本并没有动摇。C.关于书法的价值判断,因为
25、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所以其文化根本并没有动摇。D.至于书法的价值判断,如果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那么其文化根本就没有动摇。 (4)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载道”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_A.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好的使者。B.近日,在常州市孟河镇,绘画艺术让“孟河医派”的费伯雄、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四位代表人物,栩栩如生地来到了市民面前。C.人称万世之师的孔子,是以读书人的形象彪炳千秋的,可真实的孔子无论从身形、力气、武功,还是将兵杀伐都可以用“勇武矫健”来形容。D.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
26、国内摇身一变被捧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这种现象的蔓延是发人深思的。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动植物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叶酸缺乏,会造成比较常见的叶酸缺乏型贫血症,加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致使。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只需要每天坚持额外补充一点叶酸,或者,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饮食结构的调整,你体内的“HCY”的水平就会显著地降低,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实际,上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几乎都含有叶酸,只不过,比如说在一些豆科的植物,一些绿色蔬菜中叶酸含量相对会
27、高一点,但是像我们吃的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和小麦,它里边的叶酸含量就比较低了。_ 阅读下列材料,用四个短语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不超过20字。瑞士手表誉满天下,畅销世界,堪称经典,这得益于瑞士制表工匠具有的“工匠精神”。具有这种精神的工匠有着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职业敬畏态度。在生产中,他们极度关注工作细节,严格依照操作流程,认真完成每一道生产工序,对每一个零件、每一个产品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在工作中,他们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和极致。在中国制造升级换代之时,我们也应该大力弘扬这种工匠精神,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地铁车厢内,一名男子将鼻涕纸扔在
28、座位下面,有乘客劝阻这名男子,他却极力辩解。他身边的小男孩也催促他:“你赶紧拿着。”最终,小男孩在尝试三次后,趴到座位底下将纸捡了起来。为防止烟台长岛的海洋生态遭破坏,游客不再被允许捡拾球石。一位游客的孩子捡了一块球石,工作人员耐心劝导,但这位游客说:“140块钱的门票,就拿一块不行吗?”“当买一块石头买不了吗?”“孩子哭了,就拿一个怎么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0-2021学年安徽省某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
29、读1.【答案】CBA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为人所重视。文化层面的意义: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传统节日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载体,使传统文化得以绵延和发展。人的精神层面的意义: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或“可以使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美好的安慰与宁静”)。国家层面的意义: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考点】社会科学类科普阅读【解析】(1)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对概念的把握要在整体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通过筛选文章有关重要信
30、息,选取揭示概念特征的信息组织答案(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3)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4)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
31、(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作答时,一定要依据文本内容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脱离文章观点作答。【解答】C从材料二最后一段“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可看出,“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无中生有,缺乏依据。A“无法”以偏概全,材料三最后一段是“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C“成了必然趋势”无中生有。D从材料三第二段“因此,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看出,选项关系倒置,应是“为了使传统节
32、日能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A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看出,使人们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的应是传统节日。从材料二第二段“当下人们已经鲜明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看出,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从材料三第一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为人所重视”中看出,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为人所重视。从材料一第二段“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
33、家国情怀”和材料三倒数第二段“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可看出,重视传统节日文化层面的意义是:可以让人们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传统节日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载体,可以使传统文化得以绵延和发展。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看出,重视传统节日人的精神层面的意义是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
34、的慰藉(或“可以使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美好的安慰与宁静”)。从材料三倒数第二段“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可看出,重视传统节日国家层面的意义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C含义:“谎言”具有两层含义,一是陈铁匠为了救全村人,谎称两个鬼子是自己杀死的;二是日本鬼子为了向金矿输送劳工,谎称有人杀死了日本兵。作用:赞颂了陈铁匠为救乡亲而勇于牺牲的精神。以盐河边其他女人狭隘自私的心理,反衬出陈铁匠为挽救乡亲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引起矛盾冲突,使情节的跌
35、宕起伏,为小说揭示真相积蓄张力。勾勒抗战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显示了斗争的复杂性,丰富了小说内容,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考点】小说阅读【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2)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把握文本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
36、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文本的真实性;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推动情节发展。【解答】C“小说通过人们对铁匠和铁匠家女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分析有误,文中只是通过人们对铁匠家女人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对比,以此揭示深刻的内容,而非选项所说的“人们对铁匠和铁匠家女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故选C。理解“谎言”的意义,首先要从文章中找有关“谎言”的语句,如从“驻扎在盐河口的小鬼子追查下来,限定时间,逼他们交出凶犯。
37、否则,将统统杀死”“关键时刻,村里的陈铁匠站了出来”“陈铁匠说,小鬼子是他杀死的”句,可见陈铁匠为了救全村人,谎称两个鬼子是自己杀死的;再从“解放后,陈铁匠的后人想为他们因打死鬼子而惨遭日寇杀害的先祖树碑立传。他们找到盐区地方政府”“当年死在芦苇荡里的那两个鬼子,他们之所以要自编自导那样一场惨剧,是为了向金矿输送劳工”“这就是说,铁匠父子打死鬼子之说,是子虚乌有的事”可知,日本兵谎称有人杀死了日本兵,只是为了达到向金矿输送劳工的目的。作用方面,以“谎言”为题,在结构上,它是全文的线索。陈铁匠与日本兵的两个谎言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谎言的真相被揭开,陈铁匠为了一村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值
38、得后人敬仰,揭露并深化了主题。在形象塑造上,以“谎言”为题,能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鬼子的谎言被揭开,揭露了侵略者的阴险、卑劣的丑恶嘴脸;陈铁匠的谎言被揭开,表现了陈铁匠为救乡亲而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描写了盐河边的女人们,“哭亡夫”“互相帮忙”“不搭理铁匠家的女人”,在形象塑造上,盐河边其他女人在不知真相的时候,不搭理陈铁匠家的女人,表现了狭隘自私的心理,以此反衬出陈铁匠为挽救乡亲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在内容上,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为,女人们竟然失去了判断力,对为救全村人敢于自我牺牲的陈铁匠,没有敬仰,反而责怪,真实再现了抗战时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抗日战争中斗争的复杂性等特征,突出了
39、故事的真实性。在结构上,女人们责怪陈铁匠打死了日本兵,害死自家丈夫,迁怒陈铁匠的女人,引发了矛盾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使得情节跌宕起伏,为小说最后揭示真相积蓄了张力。答案:(1)C(2)含义:“谎言”具有两层含义,一是陈铁匠为了救全村人,谎称两个鬼子是自己杀死的;二是日本鬼子为了向金矿输送劳工,谎称有人杀死了日本兵。作用:赞颂了陈铁匠为救乡亲而勇于牺牲的精神。(3)以盐河边其他女人狭隘自私的心理,反衬出陈铁匠为挽救乡亲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引起矛盾冲突,使情节的跌宕起伏,为小说揭示真相积蓄张力。勾勒抗战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显示了斗争的复杂性,丰富了小说内容,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二、古代诗
40、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答案】CCD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了一百多篇乐府诗及诗歌,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
41、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自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42、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
43、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辦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
44、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名词
45、“位”作动词“出”的宾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言”作“既浮华”的主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故选C。译文: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自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C“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错误,“迁”是调动官职,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D“只信奉佛教”错,依据“酷好佛,亦经月不荤”“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等内容可知,白居易信奉佛教和道教。作,写;乐府及诗百余篇,定语后置,“百余篇”作“乐府及诗”的定语,按现代汉语应放其前;规讽,讽谏;禁中,宫中。译文: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了一百多篇乐府诗及诗歌,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朔,北;言事,进谏;见听,被采纳;除,授予官职、担任。译文: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