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8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8篇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善良、纯真,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联系学生的读书体会,读中感悟。体会小姑娘的善良、纯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一、释题导入。 教师板书 课题:阳光洒下来。 师:你看到这个课题后,想到了些什么?(晴朗的天空阳
2、光普照大地) 二、检查预习。 1、圈:(1)说说预习课文时,你觉得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是什么? 2、查:你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塞) 3、问:读完课文,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整体感知,交流合作。 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一读。 2、课文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学习第一部分,初识人物。 1、自由读13自然段,想想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1)学生自渎,在相应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边交流边指导,读好相关的句子:“我是长得小小而不怎么会表达的女孩。脑子里总有想不完的事。” (4)小结:这是一个弱小、内向、爱思考的女孩。 2
3、、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对那个新来的修鞋老伯伯有怎样的想法。 (1)学生找到描写老伯伯的句子读一读。 (2)引导读句子,体会小姑娘对老伯伯的好奇,也通过观察思考,感觉到老伯伯生活的艰难。 五、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 2、学生独立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顾第一节课的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走进人物心灵。 读读416自然段,讲讲小姑娘和修鞋老伯伯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找找描写老伯伯的语句和写小姑娘心里想法的句子,分别做上不同的句号。 自读感悟,再读句子,想想这时老伯伯和小姑娘心里想了些什么?在句子旁边作上批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全班交流。 1、走进老伯伯的内心。 在断针时,老伯
4、伯叹了一口气,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指导读句子) 老伯伯见我给了针钱,有说不用找钱时,他抓起书包仔细检查,从这里能看出老伯伯的想法有是什么? 2、走进小姑娘的内心。 重点体会句子“我一楞,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拍了我一下心脏。”和“我转回神,飞快的把书都塞进书包里,又飞快地取出口袋里折得皱皱的钱,塞到老伯伯的手里” 如果你就是这位小姑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 3、分角色朗读这个部分。 三、学习第三部分,升华情感。 1、妈妈为什么说我是一位好心肠的姑娘?读读课文的最后4个自然段,展开小组讨论。 2、交流看法:要求表达观点时,要用课文中相应的语言作为依据。 3、回扣主题:全班齐读课题,为什么说妈妈的
5、话像阳光照进我的心里?说说你的看法。 4、小结:妈妈是在夸小姑娘关爱他人、用心体察他人的疾苦,很善良,也是对小姑娘主动承担自己过失,有责任心的一种肯定。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在你的生活中,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吗?能不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对野荷花顽强生命力的赞叹,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从的描写中体会荷花的品质。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荷花的品质中受到教育,并敬重这种品质。 基础知识: 1.正音字:脾(p)隙(x)剔(t)缀(zhu) 2.形近字:篇-偏豪-毫茂-戍炼
6、-练 3.释词: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沁人心脾:吸入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令人感到舒适。也形容优美的诗文、音乐等给人清新、爽朗的感受。 气喘吁吁: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4.生字: 偏:释义:不正;倾斜;离开中心的;跟“正”相对:偏离|偏僻|偏远|太阳偏西了。不公正;只注重一方:偏护|偏心|偏爱。辅助的;不占主要地位的:偏方|偏师|偏房。离开正常标准:偏差|偏见|气温偏低。跟愿望或一般情况相反:偏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豪:释义才能出众的人:豪杰|英豪|文豪。气魄大;直爽痛快:豪情|豪迈|豪爽。值得骄傲;感到光荣:自豪。指有钱有
7、势:豪门|土豪。强横:豪强|巧夺豪取。 茂:释义:植物长得盛:茂盛|茂密|枝繁叶茂。丰富精美:图文并茂|声情并茂。 祖:释义父母亲的上一辈:祖父|祖母|外祖父。家族中较早的先辈:祖先|高祖|祖传秘方。事业或派别的首创者:鼻祖|祖师|佛祖。姓。 批:释义在文章、文件、作业等上面写评语或意见:朱批|眉批。对下级文件表示意见或对文章予以批评:批改|批阅|批注|批语。大量买卖货物:批发|批购|批量。量词,用于大量的货物或人:一批纸张|一批游客|第三批学员刚刚毕业。对错误、缺点等作出否定的评论或评判:批判|批评|挨批。 拢:释义:合在一起;使不松散:合拢|两脚并拢|他笑得嘴都合不拢了。靠近;到达:靠拢|
8、拢岸。聚起;总合:归拢|拢共。梳(头发):把头发拢一下。 迎:释义:接:迎接|迎送|欢迎|辞旧迎新。面向着;正对着:迎面|迎头赶上|迎风招展。 碗:释义盛饭菜的器具,口大底小,一般是圆形的:饭碗|茶碗。像碗的东西:轴碗|橡皮碗。量词:一碗米。 隙:释义裂缝:孔隙|门隙|缝隙。(地区、时间)空闲:间隙|空隙|田边隙地。机会;空子:乘隙|无隙可乘。感情上的裂痕;人际关系上的隔阂:有隙。 炼:释义:用加热等办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提炼|炼铁|冶炼|炼油。用心推敲琢磨,使词句精美简洁:炼字|炼句。 扮:释义:化装;装成:打扮|扮演|女扮男装。面部表情装成(某种样子):扮鬼脸。 教学准备: 荷花图片、有关
9、荷花的诗文。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设计(A案) 第一课时 一、直接进入主题:今天我们学习新课野荷塘,齐读课题,谁能谈一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读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能流利、通畅地朗读。 2.绘声绘色读文,划出生字。 3.自主学习生字,教师适当补充 4.字形重点强调。 5.字,组词,编故事,巩固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主题,进入讲读: 1.初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了去乌苏里江边的小镇看到了一塘美丽的野荷花的事。 2.得知这里也有荷花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十分激动,渴望去看一看。 3.请你读一读。 4.指生分
10、角色朗读,读出乡亲的热情,读出的兴奋。 5.那里的野荷塘、野荷花究竟是什么样的?(香、美)读出这种香和美。 6.的心情如何?你有何感受和体会?(为这荷塘而惊叹。看到了荷花的坚韧与顽强的生命力。) 7.离开野荷塘,我又有怎样的感受?再到荷塘感觉如何? 流连忘返,再到荷塘仿佛进入了一个缥缈的童话王国。 8.学习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收获?(学生畅谈) 二、布置作业: 1、朗读野荷塘; 2、欣赏荷塘月色。 第三课时 1.听写生字; 2.朗读展示,看谁读得好。 3.处理课后习题: (1)读词,联系文中的词句解释词语的意思。 (2)填一填,比一比。整理本单元三篇文章的思路,即写作顺序。 4.全班欣赏朱自清散文
11、荷塘月色。 5.作业: (1)抄写词语; (2)搜集素材,为写作文做准备。 教学设计(B案) 一、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你们建见过开满荷花的池塘吗?能不能向大家描述一下你你见到过的荷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野荷塘。看看是怎样描写他眼中的荷塘的。 二、整体感知,了解野荷塘的美。 1.读文,想想几次来到野荷塘?每次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自由读课文。 2.把自己的收获适当做标记。 两次来到野荷塘,第一次在白天,第二次在晚上。研读课文7.8.9.10自然段。 三、点上探究,体验野荷塘的美。 再读课文,想想两次到荷塘,他的感受如何? (把握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四、指导朗读,再现野荷塘的美
12、。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师配乐范读。 (2)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3)指名读。 五、与文本对话。 读完课文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把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3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作家王宜振把我们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诗歌世界,使我们喜欢上了这首文字,韵律都很优美的诗歌小草之歌,让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 2、板题 3、齐读课题 4、结合上节课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请你谈谈小草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答)小结: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草。 5、师:老师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吗?(老师走到谁面前,谁就读一小节)(伴乐)。 小结:字字入眼,句句入心,声音
13、真好听。 6、上节课,同学们提出并解决了两道自探题,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 1)小草之歌中的“之”相当于什么?(生答)师:那小草之歌,也就是小草的歌。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地读课题。 2)看第二题:按结构、内容,诗歌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生回答)。 师小结:上节课同学们收获不小,老师真高兴。 二、学习诗歌,理解感悟 (一)学习13小结 1、设疑自探 1)请同学们朗读13小结,并根据内容提出你的问题。 2)生提问。 3)师:老师归纳了几道自探题,找同学谈一谈。(出示)(自探题下写有自探方法),学生在下面边读边自探。 2、解疑合探 1)这一部分写了小草什么特点?回答、板书:索取很少
14、。 2)修辞方法:拟人。 小结:把小草比作人进行自述,显得生动、亲切、易懂。在写作时,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文章具体、生动、形象。 3)“我向大自然索取很少。”什么意思?(生答)师: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含义,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小草不渴求什么,只有阳光、雨露就能茁壮成长,为人们带来绿意。 3、找2组女生读13小节(一组三人)(要读出对小草的喜爱)。 师小结:小草是渺小的,他却那样乐观、自信;小草是弱小的,他却那样勇敢坚强。让我将小草的喜爱融入到课题朗读之中,齐读课题。 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沟的孩子们起早贪黑的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
15、精神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3.续写“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 教学重点: 课文的15自然段,了解山沟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难点: 课文的6、7自然段,知道“金钥匙”指的是什么,体会文中所表达的赞颂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同学们,我们已经上了四年学了,那谁能说说你们每天都是怎样来上学的呢? 总结: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真的很羡慕你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多关心你们呀,每天都起得很早,为你们准备早点,送你们上学。一年365天,天天如此。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更是关爱有加。那你们知道生活在大
16、山的孩子他们每天又是怎样上学的呢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去看看大山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齐读课题山沟的孩子。 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归纳整理学生的问题: 山沟的孩子每天是怎样上学去的?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的上学?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请你赶快在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采用自读、画批、交流感悟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结合课文的内容思考上面的两个问题。用“”划出说明干沟的孩子怎样上学的语句。用“”划出说明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的语句。 3.把你划出的语句认真地读读,看看你有什么想法吗?把你的想法在书商进行简单的批注,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全
17、班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交流第一个问题:通过读书,你知道山沟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了吗? 先读读你划的句子,再说说从中你所了解到的。 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山沟的孩子上学的路这样遥远,你能够通过读让别人感觉到吗? 结合课文引导想象:这么远的路,而且还是山路,你能想象出他们在上学、放学时的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师:是啊!山路弯弯曲曲,山路磕磕绊绊,远处,狼在嚎,犬在叫,黑夜中一闪一闪的星星好像是狼的眼睛。孩子们走在这样的山路上,心情怎样呢?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导朗读15自然段。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加深理解,教育自己: 山沟的孩子就是这样上学的,与你们自己进行对比,此
18、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过渡:山沟的孩子上学既然这样困难,可他们为什么还要去呢? 3.交流第二个问题:山沟的孩子为什么要上学? 读读你找到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提问:什么是“金钥匙”?山沟里真的有这样的钥匙吗?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的“金钥匙”的? 他们为什么要寻找这把神奇的金钥匙呢?结合书上的语句进行回答。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山沟的孩子能找到“金钥匙”吗?为什么?指导朗读第七自然段。 师:山沟的孩子为了能够改变家乡改变山沟贫穷落后的面貌,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们相信,祖国也会相信,山沟的孩子一定能够找到这把神奇的金钥匙的!齐读第六、七自然段。 四、德育渗透。 山沟的孩子就是以这样的一种态
19、度、这样的一种精神来对待学习的,那么想一想你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呢?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对学习有了什么新的看法吗? 五、品味赏读,背诵积累。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 2.与全班交流,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 六、续写结尾,课外延伸。 师:山沟的孩子们为了寻找改变山沟贫穷面貌的“金钥匙”,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从黑夜启程,在他们的努力下,他们一定会迎来绚烂的黎明。 “绚烂的黎明”是什么意思?它后面的省略号省的是什么?你能结合课文进行想象,把省略号补充完整吗?想一想写成一段话。(回家作业,明天交流) 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词语,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
20、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紧扣课题“让”字,叩问文本,感受三美,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课前准备: 师:了解季羡林;设计课件。 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扣问课题 1、引出:孩子们,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还记得文中的大树是谁吗? 生:季羡林 2、介绍一下季羡林: 季羡林(1911-20_),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
21、、作家。1935年9月,赴德哥廷根留学。1945年10月回国。1980年,离开哥廷根35年后,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返哥廷根市考察学习。 3、揭题导题: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季羡林一生几次到过德国? 预设:两次,第一次是为了留学,这一呆呀就是10年 师:所以对于季羡林来说,德国就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他写的与德国有关的文章,题目是(课前板书) 4、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擦去“让”体会德国人心甘情愿种花给别人看。 6、叩问“让”字,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预设: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贴纸: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 如何让别人看花贴纸:怎么让? 为什么自己的
22、花要让别人看?贴纸:为什么让? 7、牵线“美丽”,一线贯穿 1980年,季羡林爷爷重返德国时,迎接他的主人问她: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 季羡林回答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发问:德国的什么可能变了? 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哪些美丽没变呢? 8、过渡语:难道真的只有花的美丽是不变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内容 1、这篇课文都读过好几遍了吧?其实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杯美酒,是越品越有滋味儿。下面就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自由地读书。 注意: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完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书读完了,但真的都读好了吗
23、?老师来检查检查。 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1)(请一名学生读完后)问:第一句想说什么在美中占重要的地位?花。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花。想要把一个字重点突出来,可以怎么读?重读。来读读看。 (2)同样的道理,第二句应该怎么读。齐读,突出德国。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请一名学生读完)问:季羡林想赞美德国的什么?美丽,所以我们要把朗读的重点落在美丽。听老师读。 (2)我还是采用刚才那样重读的方法突出美丽这个词的吗?不是那我是怎么做的在美丽后面停顿久一点、那你们也来试试看。 (3)生读句子 归纳学法:原来我
24、们在朗读时为了突出重点,可以采用重读,也可以采用停顿的办法。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不要问为什么这样读?) (1)停顿教学,“如”是好像的意思,“入”是进入,我们平时读书停顿往往是在一个词语读完之后,虽然这里的“如”和“入”是单个字,但是实际上表示一个词语,所以要做此停顿。 (2)介绍山阴道的美丽故事:东晋王献之一日由我们现在的浙江绍兴去往诸暨,途径一条山阴道,其风景甚美,于是他写下了这一妙句:“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此言一出,山阴道就从此声名远播,很多文人雅客就把“山阴道”奉为风景极美的地方。 (3)齐读。 3、概括
25、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概括方法:概括内容一定要清楚,简洁,明了。发现了没有,原来有时候题目拿来概括课文内容! 三、一品“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感受花美 (1)交流 (大屏幕出示句子)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配乐批注,开展语言训练 (3)生自由读,做批注。 (4)学生交流,老师相机点评。 (5)关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 老师发现你抓住了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谈了自己的读书收获,你说什么是花团锦簇? 学生交流: 预设:花非常的多 那可能会有哪些花?
26、 这些花都簇拥在一起,这就是花团锦簇(板书) 从哪里还可以看出德国街头的花很多?任何,家家户户,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姹紫嫣红 什么是姹紫嫣红? 预设:花有很多种颜色。 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花的颜色多?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是的,从这么多颜色,我们可以读到,这的花很美(板书:姹紫嫣红) (6)朗读训练,引读 你看,所有的花聚集在一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簇,那儿一团。这就是 花团锦簇。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蓝的像海。这就是 姹紫嫣红。 走在这条街上,抬头向上看,这家窗子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走过那条街,那家的窗子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就是 走过任何家家户户窗子前都
27、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7)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8)交流想象的画面 (9)分组朗读,读出花的又多又美 师:多美的意境呀!此时此刻,如果我们走在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德国街头,能不使人感到惬意舒服吗?现在带我们男女生分组读读看,看看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能把德国街头的花读得又多又美。 (10)感悟花美 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觉得德国的什么美?花美(板书) (11)背诵句子 这么美的画面,我们就把它刻在心里,记住她,一起来背背看吧,真不会背,可以偷偷看一眼。 四、二品“如何让别人看花”,感受行为美 1、教师引导:是啊,德国的确是一个爱花的民族。那么,德国人是如何做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呢?快速
28、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3、交流:句中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德国人种花是让别人看的 种花的地点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 自己在屋子里看花的角度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4、摸摸你的脊梁,文中“花的脊梁”指哪里?(花梗,花的茎,花的杆) 5、出示图片,理解花的脊梁 6、师:在家里,德国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但他们仍然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 7、激发情感,感性朗读 现在你们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句? 学生交流(敬佩、赞美)齐读 8、引
29、导理解莞尔一笑,体会德国人种花给被人看的行为美。 (1)什么是莞尔一笑。 (2)走进画面,情景再现,师生表演“莞尔一笑” (3)你从女房东的莞尔一笑读出了什么? 预设:德国人认为种花给别人看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 9、引导感受行为美 这是你又觉得德国人什么是美丽的啊?行为美!(板书) 五、三品“为什么让花给别人看”,体会风土人情美 1、师:家家户户种花,家家户户的花都临街而种,虽然在家只能看见花的背影,可是倘若出去又是怎样的场景,找出那句话? 2、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
30、1)这种境界是怎样的境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2)从哪里可以看出德国人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 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引读: 是啊,德国人就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时候别人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3、交流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 (1)其实何止德国做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实在我们也是一直这样做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学生交流,师引读人人为我,我为人
31、人 扫地,借阅书本 4、扣“又”,引导理解风土人情美 孩子们,课文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什么是“又”,又表示以前也是这样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以前是什么时候啊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的那十年。 说明了几十年来,无乱风雨怎样变幻,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德国人种花的习惯没有变。 如果一种习惯几十年如一日,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是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5、此时此刻,你觉得什么极美风土人情!(板书) 六、回顾“美丽不变”,升华课堂 1、现在你们懂了吗,季羡林爷爷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的是什么没有变? 花的美丽没有变;种花的行为没有变;风
32、土人情没有变 2、季羡林爷爷说的美丽就是:花美、行为美、风土人情美。 七、朴实拓展,抄录“美丽” 孩子们,美的东西值得我们珍藏,拿出我们的采蜜本,选择其中的一种美,把相关的句子抄下来。(播放音乐) 八、板书 美丽没变? 花团锦簇 花美 姹紫嫣红 人人为我 风土人情美 我为人人 行为美临街而种 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探究“
33、推敲”由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推”和“敲”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合起来又是什么意思?我们打开课本,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 2、板书:斟酌。(zhn zhu) 3、我们知道“推敲”一词有一段来历。他既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这个故事。 推敲的意思学生理解,让学生先从做动作中理解推与敲的本意。为下文体会贾岛所做的动作作铺垫。而当把这两个字合到一起时,意思则发生了变化,是斟酌的意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精读课文,体验“推敲”过程 1、让我们走进几千年前的那个宁静的月夜,出示图片,理解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34、,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此情此景,诗人贾岛诗兴大发,作了一首小诗: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生读,诗作好了,但是很快贾岛有了疑问:“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句诗中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 2、贾岛、韩愈是怎样推敲的呢?默读课文37自然段,画出描写贾岛、韩愈一起斟酌文字的有关语句,体会体会,想一想:这个故事为什么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3、交流所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这句中的“不知不觉”,他不知道什么?只知道什么? (2)“韩愈也是一位的诗人,便
35、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一人斟酌成了两人斟酌。读读韩愈的一番话,想一想讲了哪几层意思? 韩愈观点是什么?有几大理由? 韩愈认为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有三大理由:“敲”字可以说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敲”字可以衬托出月夜的宁静;“敲”字读起来比“推”字响亮。 韩愈思索了一会儿才明确用“敲”字更好,他在思索什么呢?谁来把韩愈的思索通过自言自语表现出来。 像这样反复比较、斟酌的过程就叫推敲。 3、同学们亲自实践,推一推,敲一敲,哪个动作更有礼貌?(韩愈是个读书人)哪个动作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诗,“推”和“敲”哪个字读起来更响亮些? 先通过优美的画面,朴实的语言把学生引进故事当中,再进入
36、_部分,通过贾岛自言自语的表演、韩愈的心理活动,再现当时的推敲过程,让学生深入体会推敲的内涵。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在情境中,学生感受到其用词的精妙。 三、走近诗人,感受推敲精神 1、历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再读文章的第一节: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写诗方面取得得了很大的成就,补充出示贾岛生平: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作诗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锤炼出许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之深。贾岛长于“五律”,被人称之为晚唐“五律”的领袖。 2、看了贾岛的生平,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3、介绍他写的名句:
37、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4、这是一个关于贾岛的千古佳话,如果让你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别人听,你会怎么讲呢? 回顾故事情节,把握起因、经过、结果,练习复述。 本片断设计通过补充贾岛的生平介绍和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再现了历真实的贾岛,使学生对贾岛的认识更深入,并理解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只有经常推敲才能写出好文章。因这是一个历史小故事,了解故事的特点,练习讲故事是利用文本特点作出的言语实践。 四、咬文嚼字,推敲课文语言 1、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即时)写成的那首小诗括号里的两个词语意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在这句话中用哪一个词比较恰当? 2、大家读读课文,找一找准确用词的地方。像韩愈一样
38、言之有理,令人信服。 本片断是书后的一个练习,放在课堂上,主要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推敲,或者说斟酌文字的妙处。 五、拓展诵读,交流推敲佳话 1、百炼成字,千炼成句。古往今来,为了追求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的表达效果而呕心沥血、吟诗作文的又何止贾岛、韩愈呢?不少诗人,因为锤炼了一些字眼,也留下了这样一些不朽的名句和动人的故事。 2、出示诗句: 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春烟。 3、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1)诗句中所空缺的是什么字? (2)把诗人所用的字换成其他的字行不行?为什么? 4、关于“绿”字,也有一段佳话,谁能讲给大家听
39、一听。 六、走出文本,学习推敲语言 1、好诗、好文章是认真推敲的成果,俗话说:“文章不厌白回改。”接下来,我们来推敲一句话,看能不能表达得准确、生动一些。 2、出示: 春风吹绿了树荫,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杏树的花苞。 3、结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善于推敲的“苦吟诗人”贾岛,知道了推敲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不经推敲,打磨不出精品。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和习作中养成推敲的习惯,做一个关善于推敲的人。 学生对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有了充分的认识。对文本中的字词有了初步推敲实践,但还必须寻求这个典型的普遍意义,进一步感受古人创作的追求以及用字的精妙。而
40、情境练习拓展了学生言语实践的深度,增强了学生对形象的感受,使学生的感悟力、创造力、思维品质得到发展。 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7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借助重点词句朗读(背诵)第一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 2、读懂课文从湖面平静到不平静再到平静,写出了捕鱼的全过程。 3、研读课文,从中感受渔人捕鱼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诵读感受物宁人静。 1、复习引入:又平又静的湖面像一面大镜子,里面映出了哪些美丽的景物?随机点击屏幕出示画面。 2、这是一幅又美又静的画面,请同学们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话,读一读体会这种宁静。 3、自由轻读第一段,试着借助重点词句,把第一段背下来。 (二)研读领悟捕鱼的情趣。
41、 1、辨析“一抹”体会含义。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 2)“一抹”是什么意思?“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学得“抹”好在哪里? 4)交流: 鸬鹚训练有素 似在鼓励鸬鹚 怕似惊动鱼群 渔人享受宁静 2、研读“一抹”领略捕鱼乐趣。 1)研读24段,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 2)交流 抹出了“粼粼波纹和浪花跳跃” 抹出了“鱼” 抹出了“渔人的忙碌” 3)合上课本想象:这一抹还会抹出什么来? 4)表情朗读2-4自然段。 (三)体味提升静谧意境 1、个别读5、6、7自然段,听了有什么感受? 2、这里为什么用“恢复”? 3、研读: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
42、全一样?这时又是一种的静? 4、你能把这种静读出来吗? 5、课堂。这一节课我们抓住一抹一词,研读了课文,一起享受了渔人的忙碌和喜悦,并读懂了从鸬鹚等待命令到下水再到列队回去,使美丽的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再到平静,而且这种动和静的景象都充满了美的情趣。 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习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 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学难点: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水乡。 谁愿意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水乡哪些特有的景色?(学生汇报) 水乡有这么多我们生活在内陆的孩子所不知道的奇特景物,要是你到了水乡游玩,眼睛一定会看不过来的,所以说“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学生齐读) 二、感悟课文 这么多的景色,你最想看的是哪一处呢?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四十一页,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水乡景色,画下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用笔在书上做好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