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眩晕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眩晕护理方案应用情况汇总眩晕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江苏省中医院一基本情况眩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 病种之一,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06月,江苏省中医院在心内科应用“眩晕 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5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35例,患 者平均住院日10. 5天。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5例:肾气亏虚证8例, 痰瘀互结证7例,肝火亢盛证15例,阴虚火旺证3例,气滞血瘀证2例。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病情观察、血压监测、体位指导、环境适宜、疼 痛评估、用药指导(内服中药、中药茶饮;中药制剂输注)、氧气吸入、情志护
2、 理、五音疗法、皮肤护理、口腔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排便指导、活动指导、保 健操指导等。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中药泡足、中药药枕。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主要病症病例数辨证施护方法实施人次百分比眩晕35人体位护理35100%环境适宜35100%病情观察(眩晕发作)35100%血压监测35100%附:病例基本信息汇总表序号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联系 科室入院饮食指导35100%用药指导35100%活动指导35100%保健操指导3054%头痛30疼痛评估30100%体位护理30100%环境适宜30100%用药指导30100%情
3、志护理30100%五音疗法2066. 6%饮食指导30100%排便指导30100%心悸气短20病情观察(心悸发作)20100%监测心率及心律20100%氧气吸入20100%情志护理20100%皮肤护理2083. 3%饮食指导20100%呕吐痰涎3病情观察3100%体位护理3100%口腔护理3100%饮食指导3100%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主要病症病例数中医护理技术实施人次百分比眩晕35耳穴贴压35100%穴位按摩3595%中药泡足3085. 7%中药药枕35100%头痛30耳穴贴压2790%穴位按摩30100%中药药枕30100%心悸气短20耳穴贴压1575%穴位按摩20100%呕吐痰涎3穴
4、位按摩3100%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工程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及中药药枕。分析其 原因:1.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中药药枕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病症主 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不影响患者的日 常生活,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4.病人反响 穴位按摩及药枕使用效果显著,要求长期使用。(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工程例数(人)依从性(%)满意度()依从局部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耳穴贴压3532 (91.4%)2 (5. 7%)1 (2. 9%)33 (94. 2%)1 (2. 9%)1 (2. 9%)穴
5、位按摩3535 (100%)0035 (100%)00中药泡洗3021 (70%)6 (20%)3 (10%)29 (96. 6%)1 (3. 4%)0中药药枕3535 (100%)0035 (100%)00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按摩、中药药枕。分析其原因:L操作方法简单,经济实用,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国家相关政策,如 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按摩、中药药枕及中药泡足。分析其 原因:此三项操作能减轻眩晕患者眩晕、头痛、心悸气短等不适病症,配合其他 治疗,降低血压、改善眩晕及睡眠效果明显,增进患者舒适度,因此患者的护理
6、满意度也较高。本次总结中,中药贴敷的应用病例数无,因此不做分析。1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满意:33人(94%);一般: 2人(6对;不满意:0人。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特别是饮食指导、五音 疗法及保健操指导,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 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 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 任。3.方案中中医护理特色内容较多,病人对传统中医技术及知识普遍接受 及欢迎。(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
7、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实用性强:30人85. 7%); 实用性较强:4人(11.4%);实用性一般:1人(2.9%);不适用:0人。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病症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 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 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防止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 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病症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 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 范、科学。3.通过护理路径内容规范化,让年轻护士在知识储藏尚不够全面、缺少临床经验的情况下,有参考和学习模板,能更好
8、地完成整体护理。4.通过 方案的实施,护士的中医护理知识水平及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患者满意度也 有明显增加。(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 .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因个人口味不同,且营养室药膳种类少,未能普及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2 .中医操作实施中辩证不到位在实施中医操作时取穴,选方时大多千篇一律,未能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辩证 取穴或选方时根据证型进行加减。3 .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因护理技术和辩证施护措施开展不能单独解决患者临床病症,而每个病人他 的医疗手段不一样,且缺乏简单实用的评价工具,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 科学的评价方法。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一)护理效果评价1 .评价方法对眩晕
9、的主要病症眩晕、头痛、心悸气短、呕吐流涎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2 .评价标准将病症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二)护理效果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关键点为:以病症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本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如下:主要病症病例数(人)护理效果(%)好较好一般差眩晕3530 (85. 7%)3 (8. 6%)2 (5. 7%)0头痛3027 (90%)2 (6. 7%)1 (3. 3%)0心悸气短2015 (75%)5 (25%)00呕吐痰涎33 (100%)00通过开展辨证施
10、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85%以上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眩晕的主要不适病症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案例1:范某,男,46岁。主因“头晕头痛间作半月余”收入院。患者入 院后主诉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便秘。T: 36. 5, P:81次/分,BP: 200/130mmHgo入院诊断:中医诊断:眩晕(肝火亢盛证);西医诊断:高血 压病。根据“眩晕中医护理方案”,针对患者眩晕头痛,视物模糊,了解眩晕及 头痛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选择合适体位,抬高床头15-30。、保持环境安静, 在护士指导下,先以卧床休息为主,病症缓解后适量下床活动,监测血压,指导 患者以菊花泡水代茶饮,
11、适量进食芹菜汁、山楂粥、紫菜、淡菜等,抚慰患者, 保持情绪平稳,予听商调音乐,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同时遵医嘱实施耳穴贴压(取 穴神门、皮质下、肝、肾、交感、降压沟等)、穴位按摩(取穴太阳、印堂、风 池、百会等)、中药药枕(菊花、草决明、蚕砂匀量),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中 药煎剂及静滴丹红等活血化瘀药物,2天后患者头晕头痛病症明显好转,血压波 动于160T70/95T00mmHg,再指导患者进行降压操、康复操锻炼,两周后患者 诉眩晕头痛明显缓解,视物模糊病症减轻,恶心呕吐病症消失,大便2日一行, 患者对各种中医护理技术表示满意,并表示出院后将继续使用中药药枕及康复操 并坚持服药及监测血压。四、中医
12、护理的作用分析(一)护理难点分析执行方案的35例眩晕患者病情较轻,未发生高血压脑病及主动脉夹层等并 发症患者,其护理难点主要有:1、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为本次方案中延续的护理难点。解决思路:(1)印制健康宣教小册子,内容详尽,出院时发放给患者。(2)住院期间,开展多种形式宣教,由管床护士对所管患者进行个体化指导。(3)住院期间,护士加强服药指导,使患者意识到服药的重要性,并学会观 察药物不良反响。(4)管床护士在出院一周内对所管患者随访,进行服药、饮食、随访、活动 等指导。(5)提供符合患者证型,又简便易于实行的膳食。2、针对患者实施个体化辩证护理为本次方案中的护理难点。解决思路:(1)
13、加强对责任护士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的中医辨证能 力。(2)科内增加一些中医讲座及操作示范,加强医务人员穴位、药材、方 剂等认识度。(3)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耳穴贴压等中医操作时,除常规穴位外,加 取针对患者个体证型(或个体主诉)的穴位。(4)对患者实施中药药枕、中药泡足等中医操作时,在常规方基础上遵医嘱根据患者证型进行药物加减,防止单一化。(二)护理作用分析从护理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医生的辨证施治,责任护士进行临症(证) 施护、健康教育等方法,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预防并发症的的发生,提高生 活质量有一定作用。1 .减轻眩晕发作频率及程度眩晕发作时协助患者卧床休息,指导改变体位时
14、应动作缓慢,防止深低头、 旋转等动作,保持环境清静,防止声光刺激,以防眩晕病症加重,或发生昏仆。 同时,腌穴俗称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响点 又是疾病治疗的施术部位,是人体用于治疗疾病和增进健康的刺激点,与经络气 血脏腑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由此可遵医嘱耳穴贴压,可选择肝、脾、肾、降压沟 等穴位,耳穴肝可疏肝理气;肾主水液代谢,肾阳、肾气对水液具有固摄、推动 作用,能使水液之清上升,水液之浊下降;脾、降压沟穴可调节有关神经中枢的 活动,控制目眩、呕吐病症。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 太阳、印堂等穴位,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
15、 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中药药枕即根据患者辨证,选择性应用菊花、 夏枯草、决明子、蚕砂等药物匀量装入布袋制成枕芯枕于头部,以到达清肝明目、 息风化痰及促进睡眠的作用,此法因操作简便、实用且效果确切而得到广泛使用。 以上护理方法配合医疗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眩晕发作频率及程度,使用本方案护理 的35例患者,眩晕的护理效果好或较好共33例,占94.3%。2 .改善头痛病症通过卧床休息,指导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深低头、旋转等动作,保 持环境清静,防止声光刺激,可以缓解头痛病症;合理运动,应用移情调志等中医情志护理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消除焦虑、忧伤情绪,到达肝气条答,以除风阳妄动之源;根据
16、五音入五脏的中医理论,指导患者倾听商调音乐,以疏肝理 气,缓解头痛;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具 有清头明目、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的功效。遵医嘱耳穴贴压,可选择内分泌、神 门、皮质下、交感等穴位,具有镇静凝神的功效。30例头痛患者,护理效果好 或较好共29例,占96. 7虬.缓解心悸气短病症通过半坐卧位、氧气吸入,可以减轻心悸气短。心悸发作恐惧感者,有专人 陪伴,并给予心理抚慰,可以消除焦虑、忧伤情绪,到达防伤心气的作用。遵医 嘱耳穴贴压,可选择心、交感、神门、枕等穴位,具有保护心脏,宁心安神、理 气止痛的功效。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内关、通里,配穴取大陵、心俞、膻中、 劳宫、照海等穴位,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的功效。24 例心悸气短患者护理效果好或较好共20例,达100%o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护理方法应用情况执行方案的35例眩晕患者未采用其它中医护理技术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