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下期中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下期中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1/4 期中测试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分,共 35 分)分)1.下列哪项不是原始大气的成分()A.氢 B.氨 C.氧 D.甲烷 2.关于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论认为()A.生命可以自然发生 B.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 C.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是生命发生的开端 D.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发生的 3.在实验室里模拟大气成分,利用火花放电,形成简单有机物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 B.米勒 C.巴斯德 D.雷迪 4.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可靠的证据是()A.地层 B.化石 C.火山喷发 D.岩浆 5.有关地层中生物化石出现顺序的叙述,错误的是()A.越古老的地层里,
2、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 B.较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 C.古老的地层里,找不到复杂高等的生物化石 D.越近的地层里,找不到低等生物化石 6.马的脚趾数由 4 趾逐渐演化为 1 趾,造成这一进化的原因是()A.马常用中趾很少用其它趾 B.人类选育 C.古代马和其他动物交配产生新物种 D.自然选择 7.如果恐龙与始祖鸟的化石在同一岩层中被发现,可推测两者()A.血缘关系很近 B.生存的年代很近 C.生活习惯很相近 D.个体的结构很相近 8.煤主要是由下列埋藏在地下哪种植物的遗体形成的()A.古代藻类植物 B.古代苔藓植物 C.古代蕨类植物 D.古代种子植物 9.被称为“爬行动物
3、的时代”的是()A.古生代 B.中生代 C.太古代 D.侏罗纪 10.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B.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11.长颈鹿的颈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其原因是()A.繁衍后代的需要 B.代代经常使用,吃高处的叶子的结果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2/4 C.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D.短颈的个体被淘汰,颈长的个体被保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2
4、.最早的鸡每年产卵只有 10 个左右,而现在的产卵鸡每年产卵可达 200 个以上,进化原因是()A.饲料不同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环境不同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13.在农田中施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人们发现随着使用年数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B.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 C.害虫会自然发生并巩固抵抗农药的变异 D.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 1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使用工具 B.使用火 C.直立行走 D.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 15.下列哺乳动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A.猕猴 B.长臂猿 C
5、.恒河猴 D.大叶猴 16.下列因素中,对古人类大脑发育的促进作用最大的是()A.直立行走 B.在地面上生活 C.使用火 D.集体狩猎 17.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A.拉玛古猿 B.森林古猿 C.南方古猿 D.类人猿 18.唯一现存的人种是()A.直立人 B.南方古猿 C.智人 D.能人 19.中国人属于哪类人种()A.蒙古利亚人 B.高加索人 C.尼格罗人 D.澳大利亚人 20.在分类等级中,比“种”大、比“科”小的分类单位是()A.界 B.门 C.纲 D.属 2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最高单位分别是()A.属和界 B.种和界 C.界和种 D.纲和界 22.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6、A.数量 B.作用 C.形态结构等特征 D.大小 23.一位同学在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时发现,校园内有花草、乔木,草丛中有昆虫、青蛙、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3/4 飞舞的蝴蝶,树上有鸟他试着给它们进行分类,你认为下列哪种方式最科学()A.动物和植物 B.草和树 C.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D.花和鸟 24.金松的学名是“Sciadopitys verticillata”,其中 Sciadopitys 是金松的()A.属名 B.科名 C.种名 D.界名 25.下列关于藻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衣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 B.马尾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C.紫菜因含较多的藻黄素而呈红色 D.藻类主要分布
7、在江河、湖泊、池塘和海洋中 26.松树与桃树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A.松树的果实内有种子 B.松树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保护着 C.松树比较高大 D.松树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27.下列植物中没有完整根、茎、叶发育的是()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8.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光合作用效率约占全球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90%,此类植物是()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29.在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植物是()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30.小西给植物分类时,把水稻、西瓜、松树归为
8、一类,把苔藓、蕨类归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A.有种子和无种子 B.有叶和无叶 C.有根和无根 D.陆生和水生 31.下列不属于线形动物的是()A.蛲虫 B.钩虫 C.蛔虫 D.血吸虫 32.腔肠动物在进化中的地位是()A.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B.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C.高等动物 D.低等的多细胞植物 33.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A.软体动物 B.环节动物 C.节肢动物 D.棘皮动物 34.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的是()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4/4 A.草履 B.蝗虫 C.蜜蜂 D.蝴蝶 35.以下哪些动物身体上都是由体节构成的()(1)软体动物(2)节肢动物(3)环
9、节动物(4)扁形动物 A.(2)及(4)B.(2)及(3)C.(2)、(3)及(4)D.(1)、(2)、(3)及(4)二、判断题(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正确的二、判断题(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正确的“A”,错误,错误的的“B”)(每题(每题 1 分,共分,共 5 分)分)36.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37.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人工选择的结果。()38.研究发现越古老的地层中,生物种类越多。()39.距今 6 亿年左右的地球,陆地上生活着许多高大的蕨类植物。()40.猕猴同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同属于现代类人猿。()三、填空题(每空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分,共 10 分。)分。)4
10、1.地质学家把地球的发展历史划分为若干个地质年代,主要包括鱼类首次出现在_代,恐龙灭绝于_代,人类最早出现在_代。42.1859 年,达尔文发表了巨著_,提出了以_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43.人类的进化可以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其中生活于我国云南省的元谋人是属于上面四个阶段的_阶段。44.1753 年,瑞典生物分类学家_创立了_法,从而避免了生物命名的混乱,便于研究、交流和开发利用。45.原生生物分为_、_两类。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1/10 期中测试期中测试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一、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 46 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
11、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故选 C。2.【答案】C【解析】生命何时、何处、特别是怎样起源的问题,是现代自然科学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历史上对这个问题也存在着多种臆测和假说,并有很多争议。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
12、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因此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是生命发生的开端。故选 C。3.【答案】B【解析】美国学者米勒首先在实验室模拟大气成分,利用火花放电形成简单有机物。A.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错误。B.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
13、氨基酸,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一结论,正确。C.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错误。D.雷迪用实验证明证明腐肉不能生蛆,蛆是苍蝇在肉上产的卵孵化而成的,错误。故选 B。4.【答案】B【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生物通过对不同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进
14、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而形成与不同地层里的化石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2/10 也印证了这一点:越古老的地层里的生物化石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的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的越多。所以证明生物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最可靠的证据。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科学家们发现,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没有高等的生物.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而低等的生物化石相对较少。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
15、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6.【答案】D【解析】根据自然选择学说进行解答。古代马的脚趾数由四趾又长又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中趾发达的马跑的快,能够吃到更多的食物,能躲避敌害的捕食,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中趾不发达的马跑的不快,不能够吃到足够的食物,不能躲避敌害的捕食,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中趾不发达的马就被淘汰了,这样,中趾发达的马一代代的进化下去,中趾发达这一性状得到积累加强,其它三趾退化,马的脚趾数由四趾逐渐演化成单趾,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 D。7.【答案】B【解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
16、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而在同一地层中出现的化石,只能证明形成这两种化石的生物生存的年代较近,因为只有年代相近才有可能在同一地层出现。8.【答案】C【解析】
17、煤是由古代蕨类植物长期埋在地层中形成的。在距今 2 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故选:C。9.【答案】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爬行动物时代”。根据生物的进化历程进行解答。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在中生代(2 亿多年前到 7500 万年前)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所以,中生代有“爬行动物的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10.【答案】B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3/10
18、 【解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害虫的抗药性是原来就存在的,农药对害虫的选择作用,使不抗药的个体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 A 错误;野兔的保护色是长期与鹰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鹰的锐利目光同样是与野兔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野兔不具有保护色便容易被鹰吃掉,鹰没有锐利的目光就不易发现野兔,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就形成了,故 B 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
19、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 C 错误;长颈鹿本身存在颈长、颈短的个体,前肢长或前肢短的个体,由于环境改变引起的,颈长、前肢长的个体在生存竞争获胜,能够生存下去,而其它的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因此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 D 错误。11.【答案】D【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长颈鹿的颈很长,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
20、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颈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 D。1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工选择,解答时靠可以从人工选择的概念方面来切入。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条件下,被饲养的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
21、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最早的鸡每年产卵只有 10 个左右,而现在的产卵鸡每年产卵可达 200 个以上,产卵数量大增,这不是饲料不同和生存环境不同的结果,因为饲料不同和生存环境不同不能改变其遗传物质,所以不能遗传,因此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故选:D 13.【答案】D【解析】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4/10 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
22、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选项 D 符合题意。14.【答案】D【解析】森林古猿的一支,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逐渐进化为古人类,古人类在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而成为现代人。A.不仅人可以使用工具,动物也可以使用工具,比如黑猩猩使用树枝钓取白蚁,A 不符合题意。B.不仅人可以使用火,动物也可以使用火,比如黑鸢、啸栗鸢
23、、褐隼等几种猛禽会从火中叼起或抓起还没有燃完的树枝,投到没有着火的地方,点燃那里的树木、草地,然后坐等老鼠、蜥蜴和鸟类等动物逃窜,和同伴一起捕食,B 不符合题意。C.不仅人可以直立行走,动物也可以直立行走,比如猩猩、熊等等,C 不符合题意。D.人可以制造工具并且进行劳动,而其他动物则不能,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D 符合题意。故选 D。15.【答案】B【解析】人类起源与森林古猿,古猿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栖的生活,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树木减少,一部分古猿被迫到地面上来生活,这部分古猿经过漫长的岁月就进化成现代的人类,而另一部分仍旧过着树栖的生活,就逐渐进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ACD.猕猴、恒河
24、猴、大叶猴虽都属于灵长类哺乳动物,但不属于类人猿,而 B 长臂猿是类人猿,且一些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以及一些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与人类都十分相似,所以,长臂猿应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故选 B。16.【答案】C【解析】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是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进行狩猎和捕鱼。古人类使用火之后,能够使用火烧烤食物吃熟食,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
25、脑的发育,古人类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并日渐丰富,进一步加强了交流合作,使古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越来越强大,从而使得人类不断进化。因此,古人类使用火之后大大有利于大脑的发育。故选 C。17.【答案】B【解析】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在距今 1 200 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5/10 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选 B。18.【答案
26、】C【解析】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因此唯一现存的人种是智人,C 正确。1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相关知识,思考解答。按照一般的分类方法,现代人类可分为四个种族: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四个人种。中国人属于蒙古利亚人中的东亚类型和南亚类型。蒙古利亚人的主要特征是:体形肤色中等,头发直而硬,体毛和须发较少,脸扁平,鼻宽度中等,
27、鼻梁较低,唇厚中等,眼睑大多有内毗褶且眼角有角度(俗称蒙古眼),高眼眶,顺骨突出,多铲形门齿,面骨平扁。故选:A。20.【答案】D【解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可见比“种”大、比“科”小的分类单位是属。故选 D。21.【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单位大小方面来解答。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
28、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故 B 符合题意。2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分类依据。解答时可以从分类的概念方面来切入。解: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故选 C。23.【答案】A【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分
29、析作答。为了弄清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题干中的花草、乔木属于植物,昆虫、青蛙、蝴蝶、鸟属于动物。可见 A 正确。故选 A。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6/10 24.【答案】A【解析】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根据分析可知,“金松”是植物的名称,Sciadopicys 是此植物的属名,verticillata 是种名。“Sciadopitys verticillata”,表示该种植物的学
30、名。故选 A。25.【答案】C【解析】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既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个体。根据藻类植物的特征,分布等知识进行解答。衣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分布在水中,A 正确;马尾藻是多细胞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 正确;紫菜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藻红素而呈红色,属于红藻,C 错误;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池塘和海洋中,D 正确。26.【答案】D【解析】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就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桃树和松树都结种子,都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且都比较高大。但桃树的胚珠外有子房壁,子房壁发育形成果皮,因此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属于被子植物,松
31、树的胚珠外无子房壁,不能发育出果皮,因此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属于裸子植物。可见 D符合题意。27.【答案】A【解析】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A.苔藓植物只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且没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通常矮小,符合题意。BCD.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都有根、茎、叶分化,且有发达输导组织,不合题意。故选 A。28.【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藻类植
32、物与人类的关系,藻类植物是空气中氧的重要来源,据此答题。自然界中藻类植物的数量极为庞大,分布也十分广泛。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气都是藻类植物产生的,因此藻类植物是空气中氧的重要来源,可见 A 正确。故选 A。29.【答案】D【解析】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利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离不开水;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保护,没有果实,而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
33、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7/10 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故选 D。30.【答案】A【解析】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苔藓、蕨类等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水稻、西瓜、松树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因此小西给植物分类时,把水稻、西瓜、松树归一类,把苔藓、蕨类归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有种子的和无种子的
34、。故选 A。31.【答案】D【解析】线形动物门,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线形动物门,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如蛔虫、蛲虫、线虫和钩虫属于线形动物,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故选 D。32.【答案】B【解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由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由口进而消化腔,在消化腔内消化和吸收;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
35、动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依次出现的主要是原始的扁形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后来进化到出现外骨骼和分节的足的节肢动物动物,腔肠动物在进化中的地位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故选 B。33.【答案】C【解析】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 100 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故选 C。34.【答案】A【解析】昆虫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两对翅,三对足,以及触角等。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昆虫还具
36、有两对翅,三对足,以及触角等特征。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不属于昆虫。故选 A。35.【答案】B【解析】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相类似的体节构成,节肢动物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特征。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由许多体节构成,有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如蚯蚓、水蛭、沙蚕等。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
37、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8/10 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故选 B。二、36.【答案】A【解析】原始的海洋就像一锅稀薄的热汤,随着原始降雨流入其中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为原始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场所。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 46 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
38、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37.【答案】B【解析】
39、自然选择: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人工选择: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爱好,对生物发生的变异进行不断选择,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题干说法错误。3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从化石的概念
40、和化石的形成特点来分析作答。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而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故题干的说法错误。3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距今 6 亿年2.5 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出现了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9/10 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
41、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 30 多米,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故题中的叙述是正确的。40.【答案】B【解析】在现代的哺乳动物中,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与人类的形态、结构最相似,与人类的血缘关系叶很近,所以被称之为类人猿。三、41.【答案】古生 中生 新生【解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 46 亿年以前形成的。地球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五个地质年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 46 亿年以前形成的。地质学家把地球的发展历
42、史划分为若干个地质年代,主要包括鱼类首次出现的古生代,恐龙灭绝于中生代,人类最早出现在新生代。42.【答案】物种起源 自然选择【解析】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 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 物种起源 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生物进化论与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 30 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 170 多万个物种
43、;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达尔文在 1859 年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在著物种起源时对进化论有详细的论述。43.【答案】直立人【解析】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生活于我国云南省的元谋人是属于上面四个阶段的直立人阶段。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生活于我国云南省的元谋人是属于上面四个阶段的直立人阶段。44.【答案】林奈 双名【解析】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命名法。在生物学中,双名法是为生物命名的标准。正如“双”所说的,为每个物种命名的名字有两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名。45.【答案】原生动物 藻类【解析】科学家估计,自然界中的原生生物约有 11 万种,它们个体微小,多数是单细胞生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下册 10/10 物,少数是多细胞生物,细胞中有真正的细胞核。原生生物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不同的类群,主要有:原生动物、藻类等生物类群。